- 年份
- 2024(11968)
- 2023(17165)
- 2022(14084)
- 2021(12854)
- 2020(10526)
- 2019(23768)
- 2018(23583)
- 2017(45460)
- 2016(24770)
- 2015(27959)
- 2014(28153)
- 2013(27242)
- 2012(25033)
- 2011(22720)
- 2010(23400)
- 2009(21963)
- 2008(21565)
- 2007(19481)
- 2006(17795)
- 2005(16726)
- 学科
- 济(106487)
- 经济(106363)
- 管理(74188)
- 业(68182)
- 企(54961)
- 企业(54961)
- 方法(37738)
- 中国(33752)
- 数学(32763)
- 数学方法(32124)
- 农(30959)
- 地方(28294)
- 业经(25930)
- 财(25903)
- 制(24951)
- 农业(20344)
- 银(19912)
- 银行(19889)
- 学(19341)
- 融(19284)
- 金融(19279)
- 行(19235)
- 贸(18808)
- 贸易(18792)
- 易(18179)
- 环境(16888)
- 体(16681)
- 发(16466)
- 策(16452)
- 理论(16422)
- 机构
- 学院(351582)
- 大学(347847)
- 济(145405)
- 经济(142143)
- 管理(131393)
- 研究(123692)
- 理学(110920)
- 理学院(109612)
- 管理学(107494)
- 管理学院(106802)
- 中国(97319)
- 京(75128)
- 科学(73043)
- 财(71231)
- 所(62446)
- 江(56871)
- 中心(56426)
- 研究所(55650)
- 农(54691)
- 财经(53853)
- 经(48571)
- 范(48230)
- 北京(48018)
- 师范(47807)
- 业大(47222)
- 院(45429)
- 州(45190)
- 经济学(44005)
- 农业(42001)
- 财经大学(39394)
- 基金
- 项目(224712)
- 科学(178127)
- 研究(169113)
- 基金(160882)
- 家(138996)
- 国家(137815)
- 科学基金(118626)
- 社会(107799)
- 社会科(102211)
- 社会科学(102190)
- 省(89286)
- 基金项目(82892)
- 教育(78197)
- 划(74659)
- 自然(73826)
- 自然科(72129)
- 自然科学(72116)
- 自然科学基金(70769)
- 编号(69833)
- 资助(66077)
- 成果(58560)
- 发(52827)
- 重点(51406)
- 课题(50357)
- 部(49001)
- 创(46789)
- 制(44797)
- 国家社会(44288)
- 创新(43856)
- 发展(42679)
- 期刊
- 济(174979)
- 经济(174979)
- 研究(111618)
- 中国(81510)
- 财(54578)
- 管理(53481)
- 农(52448)
- 学报(49193)
- 科学(47861)
- 教育(46159)
- 融(40638)
- 金融(40638)
- 大学(38712)
- 学学(36113)
- 农业(35062)
- 技术(33197)
- 业经(29918)
- 经济研究(27826)
- 财经(26984)
- 经(23253)
- 问题(22501)
- 业(18428)
- 贸(18102)
- 统计(17174)
- 技术经济(17039)
- 图书(16430)
- 策(16364)
- 国际(16362)
- 现代(16308)
- 商业(16163)
共检索到560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焕银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当下中国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伴随区域发展由不均衡发展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统筹协调发展、制度因素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的新特点,我国法治建设发展在切实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呈现出需要扎实推进空白领域立法工作、法律越来越成为社会治理规范体系主导型规范的新特点。正是区域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上述新特点与中央政府对于法律和法治在区域发展制度上的新期待,使得区域发展制度模式由政策主导型向法律主导的法治化模式转型具有了必然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邵晖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长期性战略。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原因是:产权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矛盾;区域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考核指标失衡与政府职能错位;文化观念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改革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政绩考核机制,正确处理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建立适合不同经济区特征的区域协调机制是制度改革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制度 产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素芳
一般而言,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区域经济差异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是有着积极作用的,但是过大的区域经济差异会影响区域经济的总体速度和质量。改革开放后,天津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经济发展迅猛,并带动了全市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天津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天津整体效率的提高。本文以天津各区县作为研究区域单元,针对天津区域经济差异现状,按照效率优先、整体协调的原则,努力探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天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差异 发展模式 路径选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晔 吴殿廷 杨欢 岳晓燕
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是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关系随时间变化依次经历效率优先阶段、效率-公平兼顾阶段、公平优先阶段,协调发展的本质特征就是达到城乡效率与公平最大化。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需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的特征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通过效率-公平协调度计算,以我国五个代表性区域为例,归纳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同类型,并分别对每种类型的城乡发展现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各类型城乡统筹的战略重点。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协调度 区域模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少军
中国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双重任务。本文首先指出中国承接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本质上是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其次,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运用商务成本理论分析了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在国内不同区域之间转移的条件。最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避免产业外移到其它国家,中国应该立足于在位优势和大国优势构建国内价值链,以充分发挥学习曲线的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祖君 侯宏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本文回顾了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将新时代协调区域发展的实践总结为立足主体功能区优化国土空间结构、"点""线""面"相结合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以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引领周边地区发展、破除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多维手段帮扶欠发达地区发展五种模式,从制度优势与有为政府、央地财政关系、区域均衡与人的均衡等视角分析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并从解决南北分化、协同推进大中小城市建设、细化经济区划、完善顶层设计四个方面对区域协同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红梅
制度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制度供给差异是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要想从根本上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快以产权制度建设为核心的市场化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加快中西部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群芳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整个国民经济和谐、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使我国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成为我国今后长期的重要任务。我国在探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时,应该淡化政策调整而强化法律机制在国家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法律机制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婉玲 陈亦雨
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进,意味着地方利益从单一化、割据化向着整体化、公共化扩展,不同利益诉求的协调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是"区域协调发展"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受宏观经济政策性调控思维的影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调整仍停留于政策驱动和权力干预阶段,法治思维尚未形成,法律工具的运用尚未进入各级政府的治理视野。区域利益协调既需要政策工具的指引,也需要立法的制度规范,两种治理工具缺一不可。政策工具与法律工具的结构性失衡现象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国家治理理念不相吻合。法律治理模式是协调利益、解决冲突、建立秩序的关键力量,必须强化区域利益调整的法律思维,将成熟的区域政策通过必要程序转化为法律,形成可复制的权威性规则体系,实现区域利益协调由权力干预向法律治理的转型。同时,适时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法》,以法律的顶层设计统一战略愿景,明确权利义务,协调区域利益关系,推动区域整体效能最优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婉玲 陈亦雨
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进,意味着地方利益从单一化、割据化向着整体化、公共化扩展,不同利益诉求的协调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是"区域协调发展"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受宏观经济政策性调控思维的影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调整仍停留于政策驱动和权力干预阶段,法治思维尚未形成,法律工具的运用尚未进入各级政府的治理视野。区域利益协调既需要政策工具的指引,也需要立法的制度规范,两种治理工具缺一不可。政策工具与法律工具的结构性失衡现象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国家治理理念不相吻合。法律治理模式是协调利益、解决冲突、建立秩序的关键力量,必须强化区域利益调整的法律思维,将成熟的区域政策通过必要程序转化为法律,形成可复制的权威性规则体系,实现区域利益协调由权力干预向法律治理的转型。同时,适时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法》,以法律的顶层设计统一战略愿景,明确权利义务,协调区域利益关系,推动区域整体效能最优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崇康
本文认为,我国区域非平衡发展战略所导致的区域发展差异和不协调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政府区域政策的负面效应是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导致地区差距扩大的制度层面的因素主要是政府倾斜性的区域政策,90年代中期之后,市场的负面效应使之加剧。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应根据形势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和选择政策重点,既要充分发挥中央政府职能,实现区域间体制环境的统一,提高全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又要努力实现地方政府的角色创新,推动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发展 协调发展 政府行为 政策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刚强 张建清 江洪
使用土地政策调控区域经济布局,既是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新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土地兼具资源、资产和资本"三位一体"属性为基点,从土地要素供给、土地资产价格、土地金融三个方面构建了土地政策差别化调控区域协调发展的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差别化土地政策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增强区域发展活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当前,构建完善的差别化土地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政策调控工具,提高差别化土地政策传导机制的运行效率,加强土地政策与财政、金融等区域政策的配套协调等。
关键词:
差别化土地政策 区域协调发展 机制 对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慧芳 朱雅玲
经济新常态是中国30多年高速增长后的稳定换挡,是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的标志。而消费主导的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则是实现旧常态向新常态平稳过渡的主要路径。文章基于Timmons创业驱动力模型,构建了包含消费、投资和出口在内的经济驱动力模型,探讨了从动力源角度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向消费主导自主协调经济的必要性,并指出相应的政策支撑是三大动力稳定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铁
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明显的大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由来已久。建国前,我国现代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如何缩小各地区的发展差距,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慧斌 董玉明
2011年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构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法律法规体系理论认识和实践,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按照国务院新闻办正式公布的《法律体系白皮书》的阐述,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立法的层级体系和部门法体系两个方面的体系内容所构成。与此同时,结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诸要素的关联关系,我国学界对区域协调发展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的研究,区域协调发展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则应当包括基本法和若干符合区域发展规律的组织法、管理法及协作法所构成。
关键词:
区域协调 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