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78)
- 2023(14228)
- 2022(12442)
- 2021(11368)
- 2020(9577)
- 2019(21975)
- 2018(21854)
- 2017(42585)
- 2016(22952)
- 2015(25810)
- 2014(26059)
- 2013(25934)
- 2012(23818)
- 2011(21603)
- 2010(21868)
- 2009(20493)
- 2008(19709)
- 2007(17453)
- 2006(15601)
- 2005(14159)
- 学科
- 济(108779)
- 经济(108649)
- 管理(70505)
- 业(64297)
- 企(53223)
- 企业(53223)
- 方法(42448)
- 数学(36631)
- 数学方法(36278)
- 财(25767)
- 中国(25639)
- 农(25498)
- 地方(23837)
- 业经(22633)
- 学(22251)
- 制(22084)
- 农业(17551)
- 环境(15837)
- 贸(15600)
- 理论(15595)
- 贸易(15590)
- 和(15540)
- 务(15534)
- 财务(15464)
- 体(15453)
- 财务管理(15434)
- 易(15047)
- 银(14834)
- 银行(14786)
- 融(14765)
- 机构
- 大学(336876)
- 学院(333495)
- 济(142573)
- 经济(139505)
- 管理(131147)
- 研究(115612)
- 理学(112972)
- 理学院(111722)
- 管理学(109965)
- 管理学院(109351)
- 中国(84720)
- 京(71742)
- 科学(68617)
- 财(66289)
- 所(57978)
- 财经(52290)
- 研究所(52280)
- 中心(50819)
- 农(50113)
- 江(49418)
- 经(47323)
- 业大(47217)
- 北京(45563)
- 经济学(43938)
- 范(43128)
- 师范(42763)
- 院(41742)
- 州(39278)
- 经济学院(39157)
- 农业(38776)
- 基金
- 项目(222746)
- 科学(175498)
- 研究(164727)
- 基金(162352)
- 家(140385)
- 国家(139244)
- 科学基金(119786)
- 社会(105290)
- 社会科(99792)
- 社会科学(99767)
- 基金项目(85940)
- 省(85935)
- 自然(76392)
- 教育(74959)
- 自然科(74525)
- 自然科学(74508)
- 自然科学基金(73176)
- 划(71952)
- 资助(66891)
- 编号(66516)
- 成果(55028)
- 部(49631)
- 重点(49618)
- 发(47693)
- 课题(46111)
- 创(45842)
- 制(43501)
- 国家社会(43451)
- 教育部(43036)
- 创新(42850)
- 期刊
- 济(165316)
- 经济(165316)
- 研究(105357)
- 中国(65432)
- 财(51397)
- 学报(50531)
- 管理(50368)
- 科学(47246)
- 农(46121)
- 大学(38914)
- 学学(36690)
- 教育(35114)
- 农业(31479)
- 技术(28989)
- 融(28956)
- 金融(28956)
- 财经(26687)
- 经济研究(26441)
- 业经(24018)
- 经(22837)
- 问题(20783)
- 技术经济(17402)
- 理论(16657)
- 图书(15630)
- 业(15335)
- 现代(15290)
- 科技(15265)
- 实践(14827)
- 践(14827)
- 贸(14712)
共检索到501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曹泽 李东
新古典增长理论发现了技术进步的作用,找到经济长期增长的进路与方向。但是圉于经典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理论,技术进步的作用被看作是外生的。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发现对于研究工作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具有经济外部性,确立了经济内生增长的基础。它们具有总的边际报酬不变,甚至递增规律,保证了经济的长期增长,而相当大的外部性又不致引起私人垄断的存在。在贸易理论和分工理论之后,新增长理论成为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动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彭水军 包群
文章通过将存量有限且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引入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产品种类扩张型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首先,通过对模型的市场均衡分析,给出了平衡增长路径的经济增长率以及均衡解存在的一个充分性条件,系统地探讨了在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不断耗竭的约束条件下内生技术进步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其次,通过对平衡增长路径进行比较静态分析,讨论了各经济变量以及经济环境参数的变化对稳态增长率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给出其经济学解释;最后是综合结论及政策涵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罗鼐
中国在改革过程中还远未达到体现本国比较优势的程度,劳动力就业水平的发展仅缓解了“抑制”的问题,而“扭曲”依然存在。以乡镇企业实现技术替代的总量增长掩盖了“扭曲”的继续存在。扭曲得以维持的关键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坤荣 王东新 田伟
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加剧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不仅制约了消费,也阻碍了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后危机时期,如何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机制,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即是运用好收入分配的杠杆,不断完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各个环节,努力促进收入分配的平等化。
关键词: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映东 何一 郭建军
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机理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经济增长的两级动力机制:体制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一级动力,是增长的源动力;结构合理化,是增长的二级动力,是增长的可持续动力。 一、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体制创新 造成粗放型增长的原因很多,我们首先从经济体制的角度来分析。 一般而言,任何形式的增长都需要有一定的投入(技术、劳动力、资金等),然后才有产出的增长。问题在于:由谁决定投入。换句话说,到底是谁赋予增长第一推动力——源动力。 这由体制决定。所谓经济体制,就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制度目标的各种经济运行机制的总和。有四种模式:自由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江飞涛 武鹏 李晓萍
中国工业增长的动力机制已由效率与要素协同驱动型向资本投入主导驱动型转变。以2003年为界,资本投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年均34.07%大幅提升为89.28%,而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贡献率则由年均47.34%骤降为年均-4.08%。与此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由年均4.60%急剧下降至年均-0.05%,边际资本产出率由2002年的0.61急剧下降至2012年的0.28。这表明,投资驱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模式面临严峻的效率问题,其可持续性面临质疑。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国工业增长效率急剧恶化的趋势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就已经非常显著,国际金融危机并非导致效率恶化的根本原因,只是进一步加剧效率恶化的趋势。当前...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动力机制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敏
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解决"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十二五规划能否顺利完成的一项关键性任务。笔者认为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包括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制度改革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力,而实现产业对接则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加速力,此以上三个因素构成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而完善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经济凝聚力以及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则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调控政策。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增长 动力机制 调控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卫华 江源 原磊 于建勋
中国工业发展的要素禀赋基础以及外部条件正在发生着根本性改变,中国工业正处于转变发展模式的历史性变革期。成功度过这一时期,需要转换工业发展的驱动力,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本文通过分析技术创新、要素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对工业发展的作用变化,发现要素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在工业发展中的驱动作用下降,技术创新有望成为驱动工业发展的新动力,并探讨了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动力和方式,并在宏观、科技、贸易、产业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祺 张向前
上海经济稳增长对全国经济稳增长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投资、消费、技术进步、产业聚集、贸易开放、债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对上海经济增长动力源泉与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回顾。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明确上海经济稳增长动力的阶段性特征。从投资效率、科技创新、产业环境、人力资本几方面构建上海经济稳增长的动力机制,提出基于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战略对策。
关键词:
上海 经济稳增长 动力机制 稳增长对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胡怀国
韩国的经济增长基本支持内生增长模型的理论预测。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互相补充而非彼此替代的经济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是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内生增长理论是新古典内增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程龙
吉林省经济增长率与其自身惯性、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以及R&D投入存量和其滞后值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各投入要素发挥作用的时滞较长,经济增长惯性较大。因此,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增加R&D投入不仅能够持续地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资本利用率和资本使用效率、节约资源,对实现吉林省经济内生增长和由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的经济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吉林省应该突出R&D投入重点,加大科研投入,增强R&D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打造完善的产学研互动机制。并应该优化教育结构,加强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丹丹 付才辉 吕朝凤
将不完全契约和内生制度引入包含R&D创新的经济增长模型,在内生增长框架下研究不完全契约条件下重工业赶超发展战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重工业偏向性发展战略将通过影响契约制度而降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不完全契约的宽泛实施会扩大其对长期增长率的负影响。基于交互项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重工业偏向性赶超战略会降低中国各省(市)的经济增长,即过度的偏向性赶超战略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效应”;契约执行效率是经济发展战略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中介机制。政府应逐渐将重工业偏向性发展战略向全面发展战略转化,不断完善契约制度、提高契约执行效率,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缓解区域发展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玉波 张卫国
政府主导下的要素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已经不可持续,从三个层面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存在着结构性供给不足、政府在经济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与微观领域的双轨制等多重特征。需要认清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在"新常态"背景下,调整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主要是改变经济增长的驱动要素与结构,更加注重对供给的管理、地方政府激励转型以及重构以双轨制为特征的微观基础,重新定位政府、市场与企业的关系,回归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新常态 供给管理 中国模式 动力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于晓曦 孙英隽
当今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达到本国经济社会的最大发展。为了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把经济增长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成为各国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持经济增长,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重点。而把技术创新放到一个区域中研究,并分析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机理也相应成为当今理论界的一个前沿问题。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动力机制 博弈分析 增长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原磊
下一阶段,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将发生转变:一是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同拉动转变;二是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三是由平推式工业化向立体式工业化转变;四是由"低级红利"向"高级红利"转变。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工业经济增速仍将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2013年全年工业经济增速将维持在11%左右,2014年和2015年将逐步下降到10%左右,整个"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增速为10%~11%。对此,应将"四化并举"作为"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基础;实施进出口平衡的外贸战略;鼓励制造企业"走出去";争取在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有所作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