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33)
2023(7163)
2022(5919)
2021(5792)
2020(4942)
2019(11586)
2018(11375)
2017(20517)
2016(11429)
2015(13663)
2014(13467)
2013(13029)
2012(12197)
2011(11293)
2010(11279)
2009(10389)
2008(10235)
2007(9140)
2006(7974)
2005(6927)
作者
(31381)
(26359)
(26198)
(24934)
(16753)
(12408)
(11918)
(10300)
(10147)
(9418)
(9086)
(8864)
(8583)
(8358)
(8258)
(8164)
(7766)
(7644)
(7436)
(7311)
(6732)
(6534)
(6407)
(6018)
(6003)
(5943)
(5852)
(5616)
(5430)
(5262)
学科
(51257)
经济(51217)
管理(27962)
方法(25909)
数学(24085)
数学方法(23689)
(23071)
中国(18465)
(18118)
企业(18118)
(12094)
(10764)
贸易(10753)
(10569)
(9146)
业经(8636)
教育(8520)
(8338)
地方(8311)
(8231)
理论(7819)
农业(7557)
(7468)
银行(7467)
环境(7411)
(7275)
(7000)
金融(7000)
(6786)
(6733)
机构
大学(165212)
学院(157679)
(71168)
经济(69954)
研究(59673)
管理(57569)
理学(49540)
理学院(48918)
管理学(47686)
管理学院(47396)
中国(45794)
(36411)
科学(33981)
(30176)
(29105)
研究所(26600)
中心(26584)
财经(24319)
北京(24055)
(23794)
经济学(23537)
(22806)
师范(22639)
(22570)
(22275)
(21609)
业大(21519)
经济学院(21118)
农业(18520)
师范大学(18422)
基金
项目(106033)
科学(84526)
研究(79325)
基金(78163)
(68279)
国家(67799)
科学基金(57655)
社会(51668)
社会科(48992)
社会科学(48979)
基金项目(39677)
教育(39221)
(38558)
自然(35890)
自然科(35142)
自然科学(35134)
自然科学基金(34502)
(34100)
资助(33817)
编号(30569)
成果(26543)
(25515)
重点(24508)
课题(23049)
大学(23019)
中国(22521)
(22511)
教育部(22404)
国家社会(22186)
(21863)
期刊
(74450)
经济(74450)
研究(53432)
中国(38403)
教育(28602)
学报(24541)
科学(22572)
管理(22427)
(21947)
(21441)
大学(20447)
学学(17582)
农业(15770)
技术(14781)
(13811)
金融(13811)
经济研究(13326)
财经(12763)
(11194)
(10482)
统计(10098)
问题(10078)
图书(9986)
世界(9810)
(9577)
国际(9307)
业经(9297)
(8971)
技术经济(8349)
决策(7927)
共检索到248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艳  
文章梳理了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缺乏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对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认识不足、对所学专业缺乏认识和了解、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动机产生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学风建设的建议: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大学、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着力优化育人环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泽文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应树立"立足基层,志在高远,融入社会,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协同创新为动力,以"社会人"培养为中心,以社会化师资、领域性学科和双学院制为载体,优化体系结构,激发机制活力。在由传统办学向社会化办学的转型中,逐步形成社会化的办学风格与特征,努力实现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的建设目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向东  
马克思关于精神生产的论述为探讨大学的精神生产与制度变迁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各国的大学制度中既有基于精神生产的矛盾和张力形成的内生性制度特征,又有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赋予性制度特征,它们一起构成了各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现实基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将培育和巩固大学的内生性制度特征与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融为一体。划清大学依法自主办学的权限与政府依法管理大学的权限之间的"边界",处理好精神生产中的"学术自由"原则与意识形态"底线思维"原则的关系、学术标准与功利标准的关系,凝练"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当前大学制度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三喜  
构建中国特色管理会计支撑体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统筹部署,切实调动发展管理会计的有利因素,促进管理会计的有效落实。总括起来,管理理念提升、政府支撑推动、管理层理解支持、人才队伍支撑、信息系统支撑等方面至关重要。构建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系统工程,我认为需要发挥政府主管部门、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作用,并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一、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建设及应用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是指从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实践中概括出来并用于指导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实践的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理论系统,这个理论体系应具备完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战军  周海涛  
本文以理念、投入和环境为切入点,认为在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中, 办学理念是前提,国家投入是关健,竞争环境是“杠杆”,因此要着重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永强   刘嘉琪  
在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学徒制体系的背景下,对中国特色学徒制进行层次升级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理路。从2020年提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学徒制”以来,中央和地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可以借鉴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发展高层次学徒制的经验,从制度安排、参与主体、经费投入、完善监督评价和宣传示范等多个环节入手,着力推进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建设的步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荣昌  孙世芳  张勃光  孟庆凯  
农村科技成果转化的断层主要在乡村两级,单靠原有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网已不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用改革的思路解决农村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坚持官办、民办两条腿走路,稳定县级靠政府、搞活乡村两级靠民办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国  
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强国崛起的普遍规律,是我国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需要高校加快实施步伐、政府加快推进步伐、社会加快支持步伐,共同发力,积极探索建设之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玉波  
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奠定了基础。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了大有可为的新时期。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还有一些工作需要我们抓紧,抓实,抓好。一、把深入学习高校咨询会议和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体现在贯彻落实的行动中刘延东同志在今年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于红波  
把握"四个特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建设的应然和关键。把握政治特性,掌控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建设的航向;把握历史特性,厘清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建设的使命;把握文化特性,抓住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建设的灵魂;把握治理特性,洞悉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的运行规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献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并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我国基层组织中,大学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虽然有一定进展,但仍有较大差距。今后,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研究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创造性地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在现代大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玄  
中国特色大学章程建设应当在修改中不断完善,既是有效推进内部章程实施的主观需要,也是积极适应外部制度环境的客观要求。北京大学等11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首次修改章程,在修改幅度、修改内容、修改依据和修改质量等方面成效显著,中国特色在章程中得到强化;但存在内容重复、违法修改、表达失范、明显错误等问题,大学风格的展现仍显不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章程建设新常态,章程修改要坚持中国特色与大学风格并重,把握中国特色和大学风格要义并将其转化为章程规则,健全内部修改和外部核准程序,实质性地提升章程质量和权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史静寰  
通过梳理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国家现代化的关系,指出高等教育的重点大学建设政策,经"211工程""985工程"到"双一流"建设,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延展性。从"985工程"到"双一流"建设,走向2035的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正在从"形似"走向"神备",即从全面追随模仿西方大学的外形,转向在实现可比指标与西方大学比肩的基础上,打造中国大学的气质和灵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建华  
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管理体系,是建设世界一流或知名高水平大学基本的制度保障。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晓松  杨礼宾  王芳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那么,如何走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发展之路,如何切实有效地在高等教育中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积极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