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34)
2023(19590)
2022(16403)
2021(15336)
2020(12504)
2019(28755)
2018(28398)
2017(54098)
2016(29395)
2015(33218)
2014(33254)
2013(32287)
2012(29257)
2011(26102)
2010(26207)
2009(23524)
2008(22861)
2007(20462)
2006(18075)
2005(15669)
作者
(83024)
(69479)
(68676)
(65376)
(43706)
(33221)
(31324)
(27234)
(26282)
(24471)
(23503)
(23303)
(21748)
(21612)
(21175)
(21042)
(20791)
(20442)
(19884)
(19684)
(17092)
(17055)
(16750)
(16092)
(15527)
(15518)
(15432)
(15150)
(13952)
(13779)
学科
(117574)
经济(117431)
(84447)
管理(80043)
(62528)
企业(62528)
(52608)
方法(49429)
数学(42766)
数学方法(42131)
农业(34953)
中国(32843)
业经(31285)
(28796)
地方(26531)
(23630)
(22383)
理论(19895)
(19850)
贸易(19839)
(19264)
技术(18270)
(17821)
环境(17592)
(17361)
(17284)
财务(17273)
(17243)
财务管理(17219)
银行(17200)
机构
学院(410099)
大学(405518)
管理(160618)
(159626)
经济(155990)
理学(139233)
理学院(137712)
管理学(135021)
管理学院(134269)
研究(133258)
中国(100419)
(85713)
科学(83686)
(78870)
(71826)
(65824)
业大(65006)
中心(62844)
(61760)
农业(60232)
研究所(59792)
财经(57388)
(56074)
师范(55561)
北京(53381)
(52345)
(49832)
(48471)
经济学(46839)
技术(44647)
基金
项目(282534)
科学(221815)
研究(210721)
基金(202475)
(176113)
国家(174349)
科学基金(149971)
社会(131472)
社会科(124113)
社会科学(124079)
(112437)
基金项目(107434)
教育(97170)
自然(96164)
自然科(93860)
自然科学(93838)
(93100)
自然科学基金(92101)
编号(88794)
资助(81990)
成果(71299)
重点(63059)
(61386)
(61279)
课题(60671)
(58548)
创新(54508)
国家社会(53702)
科研(53480)
大学(53008)
期刊
(180347)
经济(180347)
研究(116776)
中国(81794)
(78832)
学报(65163)
科学(59979)
管理(56389)
(54619)
农业(53365)
大学(50870)
教育(50771)
学学(47790)
技术(38118)
(35722)
金融(35722)
业经(35159)
财经(26703)
经济研究(25973)
(25766)
问题(24893)
(22820)
图书(22579)
(22008)
科技(19881)
技术经济(19161)
理论(18639)
现代(18479)
资源(18334)
业大(17559)
共检索到600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一凡  王兴平  周军  
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家庭"为基本单元来推进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居住—就业—公共服务的视角系统梳理了农村家庭形态演变的历史过程,对该过程的实质进行了探讨与剖析。通过对如东县小城镇农民的问卷调查,对当地农村城镇化进程、特征与原因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对农村家庭城镇化的发展走向进行思考。文章认为如东农村家庭城镇化是城乡差距下对家庭发展权的争取,经历了居住—就业—公共服务由聚合向离散的发展过程,具有空间逐趋离散、需求渐进转型、代际特征明显等特点,由离散再次走向耦合的农村家庭城镇化路径是未来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之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子风  杨忠伟  王震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且内部各利益相关方加速博弈、角力加剧,农村地区面临"内外交困"的发展困境。在快速城镇化的现实背景下,本文从剖析农村发展困境背后不同群体的发展诉求入手,在借鉴国外成长经验与结合国内发展成效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家庭农场"模式的内涵要义并概括其核心要素,阐述了该模式在加快农地有序流转、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进而推动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的现实优越性,并探讨了当下我国推广该模式的历史机遇、现实困境,就其未来如何进一步优化发展提出相应策略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宏胜  王兴平  
从促进农村家庭城镇化的角度对城乡规划转型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社会转向"与"家庭转向"两大转型方向。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农村、农村家庭均发生了深刻改变。在城市文化冲击乡土文化、农业工业化生产方式取代传统小家庭农业生产方式的大背景下,农村家庭或主动适应城镇化进程或被动卷人城镇化进程,农村家庭空间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出现离散型农村家庭、寄居型农村家庭与留守型农村家庭等多种家庭类型。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家庭的影响极其显著,但在城市蔓延、乡村消失的此消彼长中,城市却还未准备好大规模接纳农村家庭。在此背景下,城乡规划应主动承担社会建设的职责,特别是在促进农村家庭城镇化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加快"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涛  陈池波  
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涛  陈池波  
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规模、是否首府县域、统计口径变化、山区地形是造成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落后的二三产业无法创造充足、可持续的就业机会是县域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脱节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兴平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家庭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细胞,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带来家庭的离散化,已经成为制约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本文在梳理相关研究基础上,基于实践调查总结界定了"家庭离散化"的基本概念和具体类型,提出了以家庭为基本单元自勺三维耦合式城镇化模式的设想,明确了"家庭区位论"的理论研究方向以及基于家庭视角的耦合式城镇化机制的政策研究方向和基本研究框架,分析了以家庭为单元进行城镇化研究的创新价值和意义,为推进家庭视角的新型城镇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娜  
文章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明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辨别二者耦合发展的演化规律与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二者耦合协调水平的障碍因子。结果显示:研究期内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显著上升态势,但各省份间耦合协调水平存在异质性;多数省份耦合协调水平处于磨合状态,整体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环境生态化、数字化程度、社会现代化、环境生态化等障碍因子对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影响作用较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娜  
文章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明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辨别二者耦合发展的演化规律与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二者耦合协调水平的障碍因子。结果显示:研究期内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显著上升态势,但各省份间耦合协调水平存在异质性;多数省份耦合协调水平处于磨合状态,整体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环境生态化、数字化程度、社会现代化、环境生态化等障碍因子对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影响作用较为显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庆春  
本文在剖析我国农村现状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 ,对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丽红  刘桂峰  
农民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参与主体,其参与意愿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全市城镇化的进程和质量。为深入了解京郊农民对城镇化的意愿,作者借助北京市农村改革与发展观察点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针对京郊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涉及的土地流转、转移就业、农转非和上楼居住等关键问题开展农民城镇化意愿调研。本文重点针对京郊城镇化进程中农转非和上楼居住两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推进京郊农村城镇化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龙天炜  毛文娟  
城镇化是人类传统的农村生产与生活方式的重要转变,它使社会分工和组织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它们的转变同属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笔者在全面分析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化进程中科技引领发展的政策思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艳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梁文艳  杜育红  
文章根据中国西部五省农村地区小学生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增值性评价方法,构建多水平回归计量模型,研究家庭社会资本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义务教育以"强制性"和"免费性"为特征的教育体制下,农村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因素对孩子教育成就的影响效应明显,家庭社会资本占有量越多、质量越高,其子女受教育状况越好、学业产出越好,也更能享受到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带来的收益;同时,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流动带来农村家庭社会资本的变化,并对农村青少年学校教育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及其实施过程中,社会管理和教育管理部门应重视家庭社会资本要素,根据农村家庭社会资本的现实状况进行合理干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桂婵  胡卫东  
新型城镇化是在传统城镇化基础上提出的,得到了国家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学术界当今研究的热点,因此,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本文全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并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经济规律和现实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趋势的观点;其后从数据角度对传统城镇化道路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在上述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薛选登  张一方  
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河南省洛阳、新郑、禹州3市(县)的12个乡(镇)317家农户,对当前城镇化过程中"逆城镇化"现象进行调研,发现农民城镇化意愿不强的表现及原因,进而提出通过"台阶式""差异化""中心辐射带动""以人为核心"等四种城镇化发展模式来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人口城镇化"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