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11)
2023(4693)
2022(4081)
2021(3715)
2020(3137)
2019(6804)
2018(6866)
2017(12781)
2016(7101)
2015(8036)
2014(8216)
2013(7918)
2012(7193)
2011(6590)
2010(6739)
2009(6705)
2008(6646)
2007(6071)
2006(5414)
2005(5230)
作者
(21513)
(18149)
(18041)
(17305)
(11737)
(8771)
(8113)
(6899)
(6882)
(6755)
(6324)
(6149)
(6111)
(6009)
(5980)
(5695)
(5437)
(5406)
(5346)
(5242)
(4613)
(4475)
(4470)
(4212)
(4189)
(4097)
(4075)
(4046)
(3741)
(3605)
学科
管理(28051)
(24614)
经济(24550)
(23185)
(20683)
企业(20683)
(11431)
(10643)
方法(9000)
(7780)
数学(7290)
数学方法(7192)
中国(6995)
业经(6960)
(6882)
体制(6804)
(6515)
财务(6490)
财务管理(6473)
(6204)
银行(6197)
企业财务(6141)
(5893)
(5559)
金融(5556)
环境(5508)
(5304)
(5172)
技术(4949)
(4873)
机构
大学(107339)
学院(105445)
(42023)
经济(41033)
管理(39125)
研究(36480)
理学(33059)
理学院(32715)
管理学(32162)
管理学院(31970)
中国(27797)
(23650)
(23100)
科学(21385)
(18810)
(18680)
财经(17735)
(17631)
中心(16817)
研究所(16718)
业大(16311)
(15935)
农业(14952)
北京(14227)
(13188)
经济学(13147)
财经大学(13135)
(12832)
(12792)
(12279)
基金
项目(69547)
科学(54922)
基金(51275)
研究(50026)
(45170)
国家(44841)
科学基金(38284)
社会(32365)
社会科(30706)
社会科学(30702)
(27293)
基金项目(26861)
自然(24806)
自然科(24210)
自然科学(24205)
自然科学基金(23785)
教育(23380)
(23098)
资助(20566)
编号(19536)
(18943)
成果(16780)
重点(16142)
(15798)
(14851)
课题(14184)
(14156)
创新(14062)
国家社会(13757)
教育部(13585)
期刊
(49487)
经济(49487)
研究(32085)
中国(25888)
(20375)
学报(18336)
(18253)
管理(16765)
科学(15620)
大学(14219)
学学(13449)
农业(12611)
教育(11634)
(11049)
金融(11049)
技术(9614)
财经(9432)
(8036)
业经(7311)
经济研究(7259)
问题(6237)
(6120)
(5705)
业大(5547)
财会(5315)
会计(5080)
理论(5035)
科技(4933)
现代(4925)
农业大学(4898)
共检索到166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京  刘德营  谢堂胜  蔡俊  
研制了一种田间稻飞虱图像远程实时采集系统。该系统由图像采集装置、自动控制系统和远程传输系统组成。利用稻飞虱的趋光性,将其引诱至图像采集装置的白色幕布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发出脉冲控制相机拍摄,同时控制交流伺服电机运行,驱动拍摄装置,实现对幕布的自动扫描拍摄稻飞虱图像。远程传输系统选用4G技术和基于TCP协议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传输方法,将所拍摄昆虫图像自动传输至监测中心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直接获得768×576像素的田间稻飞虱图像。通过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验证,采集系统所采集到的稻飞虱图像与其他昆虫图像存在明显特征差异,说明该系统可满足稻飞虱图像采集要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静  王家亮  朱赛华  何瑞银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稻飞虱图像分类的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优化的稻飞虱图像分类算法。[方法]对采集到的原始昆虫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形态学滤波以及边缘跟踪来获取完整的昆虫彩色背部图像,同时基于该图像集提取昆虫的形态、颜色以及纹理特征66个,结合F-score特征评价方法,筛选出10个特征参数作为最优特征子集,并将其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值。[结果]当采用全部66个特征作为输入特征值时,稻飞虱图像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6.19%;当采用最优特征子集作为输入特征值时,稻飞虱图像的分类准确率也为96.19%。[结论]以该方法获得的最优特征子集作为稻飞虱图像的特征参数不仅降低特征维度,提高稻飞虱图像分类效率,而且保证分类性能,为实现水稻虫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宝生  张志春  谢霖  张谷丰  王利华  
为丰富稻飞虱控制药剂种类,延缓害虫对当前生产上常用药剂抗药性的产生,本文对由华东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进行了室内活性和田间控害效果研究。利用浸苗法比较了环氧虫啶与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等其它烟碱类杀虫剂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作用活性,并评价了上述药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4种烟碱类药剂中,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室内活性以环氧虫啶最高,其次分别为烯啶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其中25%环氧虫啶可湿粉对褐飞虱的作用活性显著高于烯啶虫胺,吡虫啉对褐飞虱的活性显著低于其它药剂;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活性表现与对褐飞虱不同,几种药剂中吡虫啉活性最高,其次为噻虫嗪、环氧虫啶和烯啶虫...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赖坤龙  王海峰  徐钟天  崔娜  
稻飞虱是水稻主要害虫,能够传播多种水稻病毒,严重威胁亚洲水稻生产.稻飞虱主要包括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灰飞虱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条纹病毒,褐飞虱传播水稻齿叶矮缩病毒和水稻草矮病毒,白背飞虱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本文介绍了3种稻飞虱的基本特性及5种水稻病毒的基因功能和致病特征,详细阐述了稻飞虱与水稻病毒的互作机制,总结了病毒在稻飞虱体内的传播路线及传播障碍,为综合防控稻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提供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治平  刘小燕  黄璜  胡立冬  苏伟  刘大志  
为了探明稻田养鸭对水稻病虫害的控制作用,于2003年4至11月在湖南省桃江县建立稻田养鸭试验示范区.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稻田,放鸭区第四代、第五代稻飞虱百蔸虫量较空白区虫量下降70.2%和72.4%;晚稻田养鸭区第四代、第五代稻飞虱虫量较空白区下降56.2%和64.7%,表明稻鸭共栖对稻飞虱起到了稳定、持久的控制作用.放鸭区不需用药防治稻飞虱,经济效益明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旭红  焦晓国  张国安  涂巨民  徐才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姜玉英  兰雪琼  舒畅  王茂明  王贺军  黄锦龙  
日本依靠完整的测报网络,制定调查标准、基层点设诱虫灯和空中捕捉网等,实行定点系统调查、大田巡回普查和防除员实时调查等制度,准确发布预报、警报、注意报和特殊报,科学制定防治指标。同时,日本在稻飞虱发生和远距离迁飞规律及抗药性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建议中国应加强与周边国家稻飞虱监控技术合作,改善农作物病虫监测基础设施和手段,重视应用亲环境防治方法,实现稻飞虱科学有效治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泽文  王荫长  韩召军  李国清  邓业成  田学志  Toru Nagata  
分别于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测定了桂林、安庆和东台 3地区褐飞虱、白背飞虱对 10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并分析了两种飞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 ,在年度间和地区间 ,其敏感性差异不显著 ,而药剂间的差异显著。吡虫啉和醚菊酯是毒力最高的两个药剂 ,但吡虫啉的个体一致性较差 ,明显低于醚菊酯。合理利用这两个药剂 ,可以作为避免单一药剂长期使用、延缓抗性发展和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良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建坤  张春梅  卢子华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噻.异WP对水稻飞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以剂量100、125、150 g/667m2处理的防效,药后3 d,为73.92%~77.27%;药后14 d,为80.77%~84.75%,其速效性明显超过25%噻嗪酮WP 30 g/667 m2,持效性显著超过20%异丙威EC150 mL/667m2。30%噻.异WP对水稻安全,适宜用量为125~150 g/667m2(有效成分468.75~562.5 g/667hm2)。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恩林  郭荣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泰国稻飞虱的发生现状、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等情况,泰国稻飞虱的综合治理对策和经验非常值得中国借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晓宇  陈晓娟  丁攀  彭昌家  何相才  
根据1991~2006年南充市稻飞虱重发年历史资料,结合2007年稻飞虱田间发生动态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分析归纳了重发年份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重发生的必备条件,并从监测预报、科学决策、组织发动、应急防治等方面阐述了防控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燕  吴建祥  齐会会  白玉路  许存宾  周雪平  胡培松  彭云良  
2010-2012年5-8月在西南稻区的四川、云南、广西、贵州和重庆等地对稻飞虱及其传播病毒病植株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在西南地区分布最广,且在各个调查均有发现;褐飞虱主要分布在西南稻区的东部和南部,四川盆地西部未见;而灰飞虱则主要分布在温度较低的滇西高原和四川盆地北部甚至更北的西南稻区,并在飞虱危害较轻的2011年成为田间优势种群;除滇西高原外,西南稻区各地水稻生长季节部分白背飞虱携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带毒率在2.5%~10.0%之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西南稻区水稻当前最主要病毒病,历年在贵州东南部发生危害,部分田块矮化株带毒率达到100.0%,但在滇西高原和四川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文娟  王健  赖凤香  钟雪莲  傅强  彭云良  
为指导生产品种合理布局和害虫发生程度预测,在室内苗期评价了来自西南和长江流域620份水稻生产品种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共筛选出苗期抗白背飞虱水稻品种30个,抗褐飞虱水稻品种27个,皖稻51、荣优225、汕优736、西农优10号、糯稻N-2、C两优513、冈优364和珍辐糯等8个品种在苗期对2种飞虱均表现抗性。将45个抗、感程度不同的生产品种种植于位于广西兴安县的鉴定圃,所有品种在分蘖期和灌浆成熟期单株平均虫量均显著低于感虫对照品种TN1,表现出明显的抗性。糯稻N-2和西农优10号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表现出全生育期抗性;苗期感白背飞虱的川谷优204、K优404、威优156和湘丰优1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丽萍  
 对不同年份、不同世代和不同性别褐飞虱、白背飞虱成虫进行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褐飞虱对甲胺磷 1999年后为低水平抗性;对叶蝉散、西维因和混灭威 10年间的敏感性有一定波动,为低到中等水平抗性;对马拉硫磷 1995年后为中等水平抗性。白背飞虱对甲胺磷 1997年起为中等水平抗性;对叶蝉散和西维因 1998年后也达中等水平;对混灭威 2002年开始上升为低水平抗性;对马拉硫磷都处于高抗水平。褐飞虱对扑虱灵、甲胺磷和叶蝉散的敏感性变化规律年度内均为迁入代>迁出代>回迁代,年度间为翌年迁入代>头年回迁代。褐飞虱对扑虱灵敏感性下降的速度较甲胺磷和叶蝉散快。2种飞虱的雄成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高于雌成虫。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凤銮  郑云开  林胜  尤民生  
选择在闽北地区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玉米和大豆与水稻条带间作,利用吸虫器进行取样调查,探讨多样化种植对稻飞虱及其卵期寄生蜂缨小蜂种群动态和雌性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条带间作大豆或玉米既不能显著减少稻飞虱的个体数量,也不能显著增加缨小蜂的种群数量;间作系统中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及缨小蜂的雌性比例与水稻单作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本研究所采用的多样化种植模式不能有效抑制稻飞虱的种群数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