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0)
2023(2096)
2022(1849)
2021(1775)
2020(1607)
2019(3854)
2018(3773)
2017(7644)
2016(3937)
2015(3991)
2014(3611)
2013(3595)
2012(3551)
2011(3267)
2010(3234)
2009(2899)
2008(2696)
2007(2404)
2006(2123)
2005(1927)
作者
(12052)
(10105)
(10074)
(9633)
(6322)
(5055)
(4386)
(3902)
(3842)
(3524)
(3499)
(3375)
(3343)
(3333)
(3298)
(3228)
(3091)
(3024)
(2955)
(2806)
(2664)
(2626)
(2550)
(2334)
(2249)
(2225)
(2208)
(2128)
(2041)
(2021)
学科
(19223)
经济(19217)
方法(7817)
(7344)
数学(7313)
数学方法(7261)
管理(7232)
(5864)
企业(5864)
(5570)
结构(4931)
(4241)
地方(4081)
(3921)
产业(3799)
中国(3740)
(3317)
关系(3198)
(3034)
贸易(3033)
(2951)
产业结构(2914)
(2829)
业经(2634)
对外(2587)
地方经济(2530)
体制(2521)
(2500)
金融(2500)
(2499)
机构
学院(53470)
大学(53372)
(22823)
研究(22755)
经济(22506)
管理(17116)
中国(16849)
科学(16080)
理学(15161)
理学院(14862)
管理学(14472)
管理学院(14366)
(12804)
(12364)
研究所(12104)
(11766)
农业(10025)
业大(9825)
(9575)
中心(9280)
(8786)
财经(7955)
(7844)
经济学(7662)
科学院(7639)
北京(7422)
(7309)
(7281)
研究院(7046)
经济学院(7027)
基金
项目(39986)
科学(31047)
基金(29752)
(28147)
国家(28001)
研究(24958)
科学基金(22802)
自然(16181)
基金项目(15910)
自然科(15785)
自然科学(15782)
社会(15719)
自然科学基金(15508)
社会科(15037)
社会科学(15035)
(14674)
(13461)
资助(12600)
教育(10813)
重点(10278)
(9210)
计划(8884)
(8714)
编号(8627)
科研(8221)
科技(8172)
(7858)
创新(7574)
中国(7385)
专项(7032)
期刊
(22533)
经济(22533)
研究(14282)
学报(12516)
科学(11172)
(10024)
大学(8797)
中国(8652)
学学(8645)
农业(6875)
(6677)
管理(6036)
资源(4561)
经济研究(4398)
(4360)
金融(4360)
(3921)
财经(3899)
(3447)
技术(3444)
业大(3425)
林业(3350)
业经(3314)
问题(3146)
(2874)
统计(2747)
农业大学(2623)
(2601)
自然(2599)
科技(2528)
共检索到74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方永清  钟俊生  毛成责  葛成冈  杨平海  陈渊戈  
为了探明田岙沙滩碎波带仔稚鱼群落结构的昼夜变化规律,2010年10月-2011年9月每月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在田岙沙滩进行昼夜调查。全年共采集到仔稚、幼鱼484尾,隶属于22科33种,其中海洋鱼类14种,河口鱼类11种,洄游鱼类6种,淡水鱼类2种。(Liza haematocheila)为最优势种,占仔稚鱼总个体数的29.5%。仔稚鱼白天的CPUE和种类数显著高于夜间(P<0.01)。仔稚鱼丰度在6:00-8:00和14:00-18:00两个时间段较高,种类数在6:00-8:00和12:00-18:00两个时间段较多。研究结果表明:仔稚鱼白天倾向于在碎波带浅水区活动,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毛成责  钟俊生  方永清  葛成冈  杨平海  陈渊戈  陈新军  
为探明泗礁沙滩碎波带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对碎波带的利用模式,于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每月大潮期间,在泗礁沙滩8个站位点水深0.5~1.5 m处,两人沿海岸平行方向步行拖曳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采集仔稚鱼样本。周年采集仔稚鱼1 762尾,隶属于28科46种,其中海洋性鱼类29种,河口性鱼类14种,洄游性鱼类2种,淡水性鱼类1种。体长10~30 mm的仔稚鱼占总渔获量的87.05%;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分别占总渔获量的24.57%和68.27%。鳀(Engraulis japonicus)为优势种,占总渔获量的55.68%。种类数及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PUE)春夏季较高而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蒋雪莲  钟俊生  毛成责  李安东  杨平海  
为了探讨泗礁沙滩碎波带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季节变化,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每月大潮期间,在泗礁沙滩碎波带设置8个站点,以浮游Ⅰ型生物网共采集到浮游动物67种,浮游幼虫10类,共计77个种类。浮游动物中甲壳动物最多,共56种,占总种数的72.73%,其中枝角类3种,桡足类43种,其他甲壳动物10种。此外,毛颚动物4种,水母类7种。优势种为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等13种,其中四季皆为优势种的仅小拟哲水蚤和强额拟哲水蚤2种。泗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蒋日进  钟俊生  李黎  刘磊  林楠  
2006年7月-2007年6月的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13个站位点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共采集到仔稚鱼49045尾(隶属于31科,84种)。对仔稚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进行聚类分析,13个站位点聚合为两大类群(类群A和B),类群A位于沿海水域,共出现72种仔稚鱼类,主要以河口性和海洋性鱼类为主;类群B位于长江口北支的上游和南支,共出现58种仔稚鱼类,主要以淡水性和洄游性鱼类为主。按月份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类的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很显著。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渊戈  张宇  钟俊生  葛珂珂  毛成责  方永清  
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按月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mm)在长江口南支和杭州湾北岸碎波带水域采集仔稚鱼。在长江口南支碎波带拖曳267网次,采集到仔稚鱼11 066尾,隶属于11科40种,数量最多的为刀鲚(Coilia nasus),占渔获物的64.44%;在杭州湾北岸拖曳195网次,采集到仔稚鱼3 841尾,隶属于23科59种,普氏细棘虾虎鱼(Acentrogobius pflaumii)和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m)共占渔获物的61.73%。两水域虽然存在25个共有种,但地形和水环境的差异影响了鱼类组成,相异性指数高达0.925。发育阶段的组...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钟俊生  郁蔚文  刘必林  龚小玲  薄欢军  胡芬  丁峰元  
2004年3月-2005年3月,按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沿海岸平行方向,用小型拖网共采集到仔稚鱼6 892尾,属于23科,约50种。其中科的刀鲚占总个体数的55.19%,其后依次为银飘鱼(16.99%)、鱼(10.94%)、纹缟虾虎鱼(3.92%)、斑尾刺虾虎鱼(2.67%)、鳜(1.68%)、少鳞(1.68%)、普氏细棘虾虎鱼(0.99%)、弹涂鱼(0.99%)、黄鳍刺虾虎鱼(0.89%),这10种的个体数占据了总捕获个体数的96%。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中,既生活着洄游性鱼类和河口性鱼类仔稚鱼,还生活着近岸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仔稚鱼。该水域仔稚鱼的种类和平均密度具有季节性变化趋势。根据在长江口沿岸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渊戈  毛成责  林楠  钟俊生  徐兆礼  
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每月大潮前后在长江口和杭州湾碎波带的12个站点采集仔稚鱼,共采集到仔稚鱼14 907尾,隶属24科74种,主要优势种有刀鲚(Coilia nasus,47.84%)、普氏缰虾虎鱼(Amoya pflaumii,11.58%)、属(Hemiculter spp.,9.12%)、飘鱼属(Pseudolaubuca spp.,6.29%)、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m,5.62%)。分析了碎波带仔稚鱼群聚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水温、盐度、底质、地形等环境因子的关系。聚类和排序的结果显示,全年仔稚鱼群聚在时间序列上可分为4组,各组间存在明显的种类更...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联飞  钟俊生  曾娇  饶元英  杨诚豪  刘欢  
为了探讨潮汐对长江口南支刀鲚仔稚鱼的垂直分布及昼夜变化的影响,2017年5—9月在长江口南支的南北纵向断面设立2个站位点,采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 m,网目0.5 mm)在每月大潮期间依据潮汐(涨潮采样4次和退潮采样4次)逆流进行昼夜、表中层水平拖网,共拖网160次,采集刀鲚仔稚鱼369尾,发育阶段由前弯曲期仔鱼到稚鱼。表层刀鲚仔稚鱼平均密度(0.851尾/100 m~3)大于中层(0.145尾/100 m~3)。涨潮时前弯曲期仔鱼和弯曲期仔鱼密度,表层大于中层,白天大于夜间;退潮时表层大于中层,白天大于夜间。后弯曲期仔鱼的平均密度白天小于夜间,涨潮小于退潮;稚鱼白天涨潮的平均密度表层为0,中层为0.14尾/100 m~3,白天退潮表层为0.14尾/100 m~3,中层为0。研究结果表明:在涨潮和退潮时,前弯曲期和弯曲期仔鱼表层分布大于中层,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趋于中层分布;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白天涨潮时趋于中层,白天退潮时又趋于表层,夜间分布大于白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葛珂珂  钟俊生  吴美琴  赵盛龙  张冬良  
2007年5-10月,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13个站位用小型拖网各采样1次。195次拖网共采获刀鲚(Coilia nasus)仔稚鱼9358尾,体长范围为3.0~61.2mm,优势体长为6.0~25.0mm,以10.0~16.0mm的弯曲期和13.0~21.0mm的后弯曲期仔鱼为主。采获数量以7月最高,占总数55.0%,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南支和北支上游,有3个站位(St.5、St.7、St.10)数量较高。其中有1个站位(St.7)刀鲚仔鱼的平均体长按月呈递增趋势,表明刀鲚仔稚鱼有利用沿岸碎波带作为早期生长场所的习性。根据刀鲚仔稚鱼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分布和数量变动的调查结果,结合目前刀鲚...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蒋日进  钟俊生  周永东  
2006年5月至2007年6月期间,对长江口沿岸13个站位点碎波带出现的仔稚鱼进行调查分析,以探明仔稚鱼在长江口沿岸的时空分布以及利用碎波带栖息生长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仔稚鱼在春末、夏季和秋初的物种数和分布密度较高,尤其以7月和8月最高,秋末和冬季碎波带鱼类的物种数和分布密度均较低,在3月最少,月变化规律显著。长江口沿岸生活着四种生态类型的仔稚鱼,其中包括分布在长江口的南支和北支上游的淡水性鱼类,分布在沿海水域的海洋性和河口性鱼类以及季节性出现于河口的洄游性鱼类。通过对碎波带仔稚鱼群落优势种的体长月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洄游性鱼类刀鲚和河口性鱼类鱼都是季节性出现在碎波带并利用其作为保育场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楠  沈长春  钟俊生  
为了探明九龙江口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分布,2007年12月-2008年11月,在九龙江口沿岸碎波带设置的5个站位点,每月大潮期间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周年拖网120网次,采集到仔稚鱼4 961尾,隶属于37科64属,约91种(平均密度为41.3尾/网)。其中6月的平均密度最大(158.1尾/网),2月最小(1.0尾/网)。眶棘双边鱼(Ambassis gymnocephalus)为最优势种,占总数的35.40%,其后依次为多鳞鱼喜(Sillago sihama)(13.95%)、普氏缰虾虎鱼(Amoya pflaumi)(8.57%)、斑鱼祭(Konosirus punc...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冬良  李黎  钟俊生  葛珂珂  吴美琴  蒋日进  
通过对2007年6-10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采集的刀鲚仔稚鱼早期发育的观察,研究了其外部形态发育特征。卵黄囊期仔鱼已开口,各鳍无鳍条。前弯曲期仔鱼背鳍鳍条完全形成,胸鳍下部鳍条开始出现。弯曲期仔鱼上颌骨后缘开始向后延伸,脊索末端开始上弯;胸鳍开始出现2~3枚游离鳍条,腹鳍形成,尾柄部出现少量鳞片。后弯曲期仔鱼肌节呈"W"型,尾下骨完全形成,其后缘与体纵轴垂直;胸鳍6枚游离鳍条完全形成;稚鱼期体型已基本接近成鱼,上颌骨后缘伸达前鳃盖骨,胸鳍6枚游离鳍条延长,腹鳍明显后移至背鳍基底中部下方。比较同属鱼类的早期发育特征,刀鲚仔稚鱼除了肌节数最多的特征之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钟俊生  吴美琴  练青平  
为了探明春、夏季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月变化,2004年和2005年5-8月,按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共采集到仔稚鱼14 309尾,其中2004年5 921尾(平均密度109.6尾/网),2005年为8 388尾(平均密度186.4尾/网),属于24科,53属,约62种。2年均以5月份种数最少,但2004年6、7月种数最多,2005年以7月种数最多。2004年7月平均密度最大(311.9尾/网),5月最小(20.8尾/网),而2005年最大平均密度出现在6月(459.1尾/网),最小平均密度为8月(29.3尾/网)。2年春夏季的优势种前3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美琴  钟俊生  葛珂珂  练青平  蒋日进  
为进一步探明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季节性变化特征,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的13个站位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共采集到仔稚鱼77种,隶属于13目27科63属。各季节出现仔稚鱼种数分别为37、20、13和7种。仔稚鱼是以暖温性种类占绝对优势,按生态类型划分,河口性和淡水性种类为主,其次为海洋性种类,洄游性种类最少。根据优势度曲线可看出,夏季优势种最突出,秋季优势种最不明显。夏季与秋季的共有种最多,均为27种;冬季与春季,冬季与秋季间的共有种最少,均为11种。从数量分布来看,冬季仔稚鱼数量最少,且分布较分散,春季数量有明显增加,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晓凡   汪振华   章守宇   林军   钟威   李晶晶   毛嘉烜  
于2023年9月对枸杞岛筏式贻贝养殖区内外共6个站点的浮游植物进行了昼夜连续采样,采用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及多元统计方法对养殖区内外浮游植物群落的昼夜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养殖区共采集浮游植物7门158种(区内为103种,区外为98种),其中硅藻门104种,占比65.82%,甲藻门30种,占比18.99%,其余门类占15.19%;区内白昼采集浮游植物94种,夜晚103种;对应区外为93种和98种。养殖区浮游植物优势种为9种,区外12种,其中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为区内外全天优势种。养殖区内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白昼(1.77×10~(7)±2.5×10~(6))cells/L,夜晚(1.64×10~(7)±2.31×10~(6))cells/L,对应区外分别为(1.87×10~(7)±3.36×10~(6))cells/L和(1.75×10~(7)±2.72×10~(6))cells/L。区内丰度变化呈多峰型,峰值出现在潮水涨、退至4和涨平时分;区外丰度变化呈单峰型,且与潮汐变化紧密相关,峰值仅出现在涨平时分。nMDS分析显示养殖区内浮游植物群落昼夜差异不显著(P>0.05),而区外浮游植物群落存在显著昼夜差异(P<0.05),且与潮汐变化极显著相关(P<0.01)。温度、溶解氧和盐度与区内外浮游植物种类数和丰度皆显著相关(P<0.05),浮游植物的种类数与磷酸盐和硝酸盐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丰度与氨氮和硅酸盐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大规模筏式养殖对局部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在赤潮生物聚集的阶段可呈现更为积极的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