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42)
- 2023(19146)
- 2022(16360)
- 2021(15281)
- 2020(12787)
- 2019(28991)
- 2018(29028)
- 2017(54699)
- 2016(30166)
- 2015(33938)
- 2014(33593)
- 2013(32901)
- 2012(30239)
- 2011(27312)
- 2010(27329)
- 2009(25073)
- 2008(24450)
- 2007(21894)
- 2006(19524)
- 2005(17026)
- 学科
- 济(115188)
- 经济(115045)
- 业(84991)
- 管理(82043)
- 企(62979)
- 企业(62979)
- 农(51011)
- 方法(46473)
- 数学(39623)
- 数学方法(39170)
- 农业(33753)
- 中国(33653)
- 业经(29523)
- 财(27938)
- 地方(27910)
- 学(26738)
- 制(24059)
- 技术(21499)
- 贸(20643)
- 贸易(20629)
- 易(19990)
- 理论(19238)
- 银(18741)
- 银行(18663)
- 环境(18346)
- 行(17842)
- 和(17676)
- 融(17503)
- 金融(17494)
- 发(17109)
- 机构
- 学院(415754)
- 大学(414716)
- 济(160703)
- 管理(160303)
- 经济(157014)
- 研究(145069)
- 理学(138221)
- 理学院(136571)
- 管理学(134085)
- 管理学院(133336)
- 中国(108898)
- 科学(93594)
- 农(91243)
- 京(89885)
- 所(74313)
- 业大(72243)
- 财(71898)
- 农业(70849)
- 研究所(67869)
- 中心(67228)
- 江(64305)
- 范(56506)
- 财经(56446)
- 北京(56337)
- 师范(55832)
- 院(52337)
- 经(51537)
- 州(51113)
- 省(48463)
- 经济学(46406)
- 基金
- 项目(288409)
- 科学(223815)
- 研究(208101)
- 基金(205546)
- 家(182510)
- 国家(180708)
- 科学基金(152597)
- 社会(128852)
- 社会科(121536)
- 社会科学(121501)
- 省(115195)
- 基金项目(110036)
- 自然(100263)
- 自然科(97863)
- 自然科学(97829)
- 划(96666)
- 自然科学基金(96061)
- 教育(94352)
- 编号(85888)
- 资助(82650)
- 成果(69209)
- 重点(64886)
- 发(62550)
- 部(61806)
- 创(61023)
- 课题(59537)
- 创新(57002)
- 科研(54983)
- 计划(53583)
- 大学(52461)
- 期刊
- 济(184636)
- 经济(184636)
- 研究(120457)
- 中国(90650)
- 农(89023)
- 学报(75683)
- 科学(66193)
- 农业(59831)
- 管理(56912)
- 大学(56444)
- 财(53147)
- 学学(53051)
- 教育(50432)
- 融(38204)
- 金融(38204)
- 技术(36157)
- 业经(34999)
- 业(30528)
- 经济研究(27090)
- 财经(26139)
- 问题(25013)
- 图书(23776)
- 版(23007)
- 科技(22548)
- 经(22410)
- 业大(21152)
- 技术经济(19410)
- 资源(19398)
- 理论(18673)
- 现代(18348)
共检索到626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尹珂 肖轶 郭蕾蕾
通过构建农户生计恢复力评估指标体系,运用重庆市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忠县新立镇197个典型农户生计情况的访谈调查数据,借助熵权TOPSIS法及障碍度模型,厘清影响农户综合满意度的生计恢复力障碍因子,探寻田园综合体后续建设中农户参与并受益的路径。结果表明:以满意度为表征的田园综合体农户受益机制绩效与生计恢复力呈现出一定相关性,学习能力、人力资本及物质资本较强的农户受益感受较显著,这主要得益于田园综合体社区构建及"互联网+"产业打造;选择"自我积累学习和邻里交流学习"的农户注重经验积累并依靠"熟人社会"特征获取信息,而选择"农业培训学习与大众媒介学习"的农户利用网络打破地缘限制,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然而,农户集体意识仍需加强,因此政府还需要加大力度培育农民合作社,强化互助机制扶持生计恢复力弱势农户群体,从而激发村民内在驱动力,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甘娜 徐飞 郑涛
本文以田园综合体为研究对象,以都江堰市天府源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为实证落脚点,通过问卷调查,运用SEM结构方程模型,评价其内生发展情况。结果表明:自然资源、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保障、人文资源、社会关系六大因素与田园综合体内生发展的路径系数值分别为0.268、0.202、0.197、0.182、0.093、0.02,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自然资源与田园综合体内生发展关系最紧密,对其影响最大;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两个因素次之;社会关系对其影响最弱。因此,探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符合内生发展理念的田园综合体优化路径,对其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田园综合体 内生发展 影响因素 优化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明芬 张公望
鲁家田园综合体位于浙江省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全村共有13个自然村、面积16.7平方公里。2017年,鲁家村被整体纳入田园综合体试点村建设后,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将全村规划为"一心、二环、四区"格局,即一个旅客中心、二条观光车环线、四大农业功能区,目前已完成招商20多亿元。创设"公司(村级)+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21家特色家庭农场,大力发展体验农业、乡村旅游、
关键词:
建设用地指标 家庭农场 浙江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卢贵敏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这不仅是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创新,也是赋予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任务。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化格局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卢贵敏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这不仅是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创新,也是赋予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任务。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化格局
关键词:
农业综合开发 农民合作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亦平 陶林
田园综合体具有产业、区域与人员的兼容与集聚的功能,"综合"是其最本质的特点,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有效机制。基于农业产业升级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内在期许以及与非农产业统筹发展的迫切需要,田园综合体对不同人员、资金、土地与产业等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功能及其早期效应不断凸显。田园综合体"综合"特点、结构及其早期效应已基本形成,但同时在特色显示、性质定位、发展深度与机制设计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与影响着"综合"的集聚功能。田园综合体"综合"功能的系统构建与提升,既需要以农业为背景奠定基础,以地域为标识强化特色,进行"综合"功能的特色打造与重塑;也需要通过以培育与建设综合体主体人力资源,以经营服务培育客户资源为主线贯穿并锻造其"综合"功能;更需要在资本优化配置、经营资源有机结合等领域,进一步凝聚田园综合体"综合"力量。
关键词:
田园综合体 乡村振兴 综合功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向梦杰 方斌 胡晓亮
[目的]"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能较好地整合乡村山水林田湖资源,符合区域统筹、特色产业融合、城乡协调发展理念,而选址评价是乡村开发建设的前提,因此,构建田园综合体选址评价体系,并探索建设路径,对指导我国县域"田园综合体"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文章首先依据相关理论对"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与辨析,进而提出了田园综合体定义的"三性"特征,选取景观性、乡村性、体验性三大类12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FANP模型(模糊网络分析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评价了县域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适宜性等级。[结果]溧阳市建设田园综合体的总体情况好, 15个备选村中评判等级为"高度适宜"10个,"中等适宜"4个,"勉强适宜"1个,无"不适宜"级的乡村。最后,结合空间分布特征,规划了溧阳市田园综合体综合开发建设的"两轴三区四环"空间布局,并提出田园综合体建设路径建议。[结论]选址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直观真实,建设路径有针对性,可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向东 王晨 王鑫 刘现武
本文通过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支持的10个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方案梳理,对比分析了各地区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共性和差异。研究发现,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基本都是围绕农业生产、产业加工、文旅休闲、生活居住和综合服务五个方面展开;在产业升级、农民就业、生活改善等方面的措施方案各具特色;提出保障农民利益、协调产业发展、创新融资模式、发展特色产业的政策建议,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政策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倪莹莹 侯杰
长株潭城市群积极相应国家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着力发展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模式。文章总结了田园综合体的意义,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国内外田园综合体发展经验,选取长株潭城市群有代表性的浔龙河小镇田园综合体项目为样本,分析田园综合体可持续发展存在核心问题,为后续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内田园综合体项目可持续发展路径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卢贵敏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这不仅是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创新,也是赋予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建设田园综合体试点的重大意义和主要作用,提出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理念、功能区域,举例介绍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要模式。围绕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分别从建设定位、推进力量、建设内容、实施路径等方面,提出了相关举措和具体要求。本文旨在对田园综合体建设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进行政策解读和安排部署。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卢贵敏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这不仅是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创新,也是赋予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建设田园综合体试点的重大意义和主要作用,提出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理念、功能区域,举例介绍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要模式。围绕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分别从建设定位、推进力量、建设内容、实施路径等方面,提出了相关举措和具体要求。本文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戴旭宏
田园综合体建设对新时代完善乡村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升级、重构乡村治理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受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影响,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成为当前制约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突出障碍。为此,需要在厘清田园综合体理论内涵及主要特征的前提下,明确努力方向,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构建财政投入、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生态与文化保护四大支持保障机制,为田园综合体建设营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
田园综合体 城乡融合 村庄体系 宜居宜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殷如梦 李欣 方斌
从田园综合体概念出发,量化评价乡镇田园综合体建设能力,为农地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该研究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构建了涵盖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以镇级尺度,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TOPSIS、障碍度模型等探析田园综合体建设能力及其阻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炼差异化的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建设能力空间差异显著;(2)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现代农业等3个维度对田园综合体建设作用程度和方向不一;(3)影响各乡镇田园综合体建设能力主要障碍因子互有差异,各因子间具复合制约功效;(4)研究针对东部慢城生态区、中南部环湖湿地区、西部水乡圩网区、中北部中心老城区的土地利用提出相应的建设路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杜胜男 马郝佳 刘静 李娟英 陈以芹 何文辉
中国正在不断推进农村绿色经济转型与乡村振兴战略,田园综合体等各种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农业开发模式是乡村振兴建设的新途径,驱动农业固碳减排的同时,也带动着传统农业不断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变。以EOD(Ecology-Oriented-Development,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的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郊野村庄田园综合体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调研与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园区内的碳输入和碳输出以及碳在园内各区域间的流动和储积;同时,根据碳源和碳汇清单和估算结果,分析了田园综合体各区的碳平衡特点。结果显示,上海市金山区郊野村庄田园综合体2021年碳平衡表现为净碳汇区,净碳汇量为152.09 tC,其中排放量为588.79 tC,碳固定量为740.88 tC。田园综合体内,作物种植区通过低碳有机种植模式成为净碳汇量最大的区域,净碳汇量185.76 tC;水产养殖区通过高效的水草多级循环利用模式净碳汇量达62.20 tC;高空间利用率的立体农业区因农肥的碳排放量大表现为碳源区,净碳汇量为-10.81 tC;生产生活区是最大的碳源区,净碳汇量达-85.05 tC,人类文旅活动是其中最大的碳排放源。分析结合该田园综合体的碳流动,提出了发展高物质循环利用率、高空间利用率、低碳有机种植模式和农业科学管理四个农业降碳增汇的方向。
关键词:
EOD模式 田园综合体 碳平衡 农业碳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农户生计变化影响研究——以三峡库区重庆市忠县天子村社区为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农户的逆向选择、寻医行为和住院决策——基于重庆市忠县的经验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驱动力分析——以重庆市忠县为例
农村土地流转与用途管制调查——以重庆市忠县为例
以土地整治优化村域农用地布局的实践——以重庆市忠县永丰镇团丰村为例
区域贫困农户生计能力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重庆市16个区县为例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民共同富裕——基于田园综合体试点政策分析
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恢复力的影响
山区县域生态系统安全因子遥感和GIS分析——以重庆市忠县为例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区内农户的生计能力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