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05)
2023(7160)
2022(5999)
2021(5870)
2020(4909)
2019(11350)
2018(10977)
2017(19920)
2016(11119)
2015(12983)
2014(12577)
2013(12628)
2012(12361)
2011(11557)
2010(11359)
2009(10655)
2008(10795)
2007(9580)
2006(8594)
2005(7949)
作者
(37618)
(31632)
(31411)
(30046)
(20230)
(15388)
(14170)
(12591)
(12129)
(11288)
(11008)
(10620)
(10529)
(10331)
(10252)
(9880)
(9633)
(9375)
(9190)
(9134)
(8062)
(8039)
(7858)
(7235)
(7145)
(7141)
(7002)
(6820)
(6747)
(6666)
学科
(47408)
经济(47351)
管理(26465)
(23804)
方法(22143)
数学(19899)
数学方法(19628)
(18348)
企业(18348)
中国(16235)
(13430)
(12121)
贸易(12112)
(11907)
(11494)
(10093)
(9309)
业经(8120)
(7803)
银行(7757)
(7542)
(7495)
金融(7495)
农业(7296)
关系(6753)
(6612)
环境(6595)
(6549)
(6418)
(6346)
机构
大学(173157)
学院(166989)
研究(72676)
(71368)
经济(70127)
中国(54761)
管理(53165)
科学(48214)
理学(45153)
理学院(44472)
管理学(43321)
管理学院(43057)
(41507)
(40360)
(40041)
研究所(37262)
农业(33820)
中心(31111)
(30868)
业大(30293)
北京(25904)
(25717)
财经(24650)
(24551)
科学院(24251)
经济学(23881)
(22776)
(21486)
经济学院(21396)
师范(21066)
基金
项目(113150)
科学(87390)
基金(84873)
(80023)
国家(79493)
研究(72185)
科学基金(64083)
社会(45925)
自然(44210)
社会科(43554)
社会科学(43542)
自然科(43275)
自然科学(43256)
基金项目(42867)
自然科学基金(42526)
(40525)
(37223)
资助(37120)
教育(32794)
重点(26934)
(25993)
编号(24729)
计划(24407)
(24235)
中国(23346)
科研(22808)
(22597)
创新(21578)
成果(21509)
科技(21138)
期刊
(76591)
经济(76591)
研究(51164)
学报(41769)
中国(38553)
(38551)
科学(33957)
大学(29223)
学学(27695)
农业(26240)
(22589)
管理(21669)
(15712)
教育(15463)
(14675)
金融(14675)
经济研究(13981)
财经(13470)
技术(12277)
(12051)
(11837)
业大(11462)
国际(11305)
世界(11235)
问题(10371)
(10089)
农业大学(9787)
统计(9167)
业经(8701)
技术经济(8020)
共检索到262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松杰  张晓科  何中虎  夏先春  周阳  
目的明确矮秆基因在中国小麦中的分布,有助于改良小麦株高和提高产量潜力。方法选用中国主要麦区品种(系)239份,用STS标记检测矮秆基因Rht-B1b(Rht1)和Rht-D1b(Rht2)的分布规律,验证其PCR标记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可用性。结果(1)Rht-B1b和Rht-D1b特异性STS标记可以准确检测小麦品种的Rht-B1b和Rht-D1b矮秆基因。(2)Rht-B1b基因在全国的平均分布频率为24.3%,新疆冬春麦区高达62.5%,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为42.3%,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分别为28%、25.8%和25%,北部春麦区和西南冬麦区分别为9.1%和8.3%,东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娜  李博  闵红  胡银岗  
利用分子标记检测矮秆基因在我国主要麦区的分布,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改良株高。本研究利用小麦矮秆基因Rht-B1b、Rht-D1b的4对特异性分子标记,BF与MR1、BF与WR1、DF与MR2、DF2与WR2,以及微卫星Xgwm261标记对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主栽品种中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1)在鉴定的129个品种中,58份含有Rht-B1b基因,占45.0%;24份含有Rht-D1b基因,占18.6%;73份含有Rht8基因,占56.6%;35份品种含有2个矮秆基因Rht-B1b和Rht8,占27.1%;16份品种含有Rht-D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亮  李卫华  徐红军  鲁鹏君  崔凤娟  李士磊  
为了给新疆春小麦矮化育种提供有用信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利用Rht-B1和Rht-D1位点的4个STS标记(NH-BF.2/WR1.2、NH-BF.2/MR1、DF/WR2.4和DF/MR2)对270份新疆春小麦品种资源(包括49份地方品种、77份新疆自育品种和144份引进国内外品种)中矮秆基因Rht-B1b(Rht1)和Rht-D1b(Rht2)等位变异的组成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在新疆春小麦品种资源中,携带Rht-B1a(野生型)、Rht-B1b(突变型)、Rht-D1a(野生型)和Rht-D1b(突变型)等位基因品种的比例依次为63.3%,36.7%,42.2%,57.8%,以R...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丹  杨芳萍  何中虎  姚大年  夏先春  
【目的】明确慢锈基因Lr34/Yr18和矮秆基因Rht-B1b(Rht-1)、Rht-D1b(Rht-2)在CIMMYT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帮助慢病性品种选育和株高改良。【方法】使用3个STS标记,检测慢锈基因Lr34/Yr18和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在263个CIMMYT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中的分布。【结果】csLV34标记在含Lr34/Yr18的材料中扩增出一条150bp的特异带,在不含Lr34/Yr18的材料中扩增出229bp的特异带;利用2对互补引物NH-BF.2/WR1.2和NH-BF.2/MR1对Rht-B1a和Rht-B1b基因进行检测,在携带Rht-B1a和Rht-...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YuriyVLobachev  ElenaAVertikova  AnatolyIZavarzin  OlgaVKrupnova  
对小麦品系Saratovskaya 2 9的不同Rht等位基因的一套近等基因系进行了田间试验 ,以测定 6个矮秆基因的育种值。在不灌溉、灌溉并施用不同剂量的肥料 (N12 0 ,P10 0 ,K60 和N180 ,P160 ,K10 0 )三种条件下测定Rht基因对株高、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Rht基因可以用于伏尔加河地区条件下矮杆小麦品系的选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杏普  兰素缺  张京慧  冯延茹  刘书娥  张业伦  Gale M D  Worland T J  
利用携带不同矮秆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通过两年、两地的试验研究证明,Rht8半矮秆基因虽然其总小穗数显著低于其他系,但其籽粒产量、小花结实率较Rht10和Rht12显著高。Rht10的降秆作用最强,千粒重显著高于Rht8,但其分蘖成穗率、结实率及小区籽粒产量显著低于其他,表现对环境条件特敏感。Rht12矮秆基因的降秆程度显著高于Rht8,但由于生物产量太低、成熟太晚,造成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在小麦育种中单独利用价值较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文春  赵寅槐  王书文  邹明烈  王苏  
按p×q交配模式,以4个Rht3矮秆系为母本,10个小麦品种(系)为父本配制了40个杂种F1,研究其粒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40个杂种的平均优势平均为1195%,变幅为-649%~2883%。超亲优势平均为012%,变幅为-1895%~1757%。竞争优势平均为-496%,变幅为-2424%~1774%。选用粒重较高的Rht3矮秆系如ND35和ND37作母本,粒重超过对照的品种(系)作父本,较易获得粒重具正向竞争优势的杂种。14个亲本的配合力分析,针对选育高粒重的杂交组合育种目标,矮秆系中ND35和ND37利用价值较高,10个品种(系)中邯分8613、鲁895023和鲁8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云素  李洪杰  郭北海  张艳敏  王子宁  温之雨  刘立安  贾旭  
用黑麦总基因组DNA做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小黑麦×普通小麦3个衍生系930553、930560和930612的黑麦染色质。荧光原位杂交显示这3个品系中都有1RS染色体臂与一小麦染色体臂发生易位,易位的断点在着丝点附近。在体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各时期中都可见到明显的杂交信号。1RS染色体臂在间期表现为线状杂交信号贯穿细胞核。C-分带表明3个受检易位系为1BL/1RS易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平  师丽华  马正强  陈佩度  刘大钧  
以小麦赤霉酸反应不敏感的Rht3矮秆基因两个近等基因系及其分离群体为材料 ,分析了Rht3、Gai3与α 淀粉酶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Rht3、Gai3能强烈地抑制萌发籽粒α 淀粉酶的表达 ,降低α 淀粉酶活性水平。高矮亲本间α 淀粉酶活性差异明显 ,矮扬 3、矮苏 3和扬麦 3号、苏麦 3号的α 淀粉酶OD值分别为 0 0 71 ,0 0 80和 0 6 35 ,0 72 0。经 χ2 测验 ,两群体中α 淀粉酶活性高、中、低的分离比率符合 1∶2∶1的理论比。株高与α 淀粉酶活性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91 5和 0 6 888达极显著水平。赤霉酸反应与α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燕  王晓丽  刘世鑫  赵献林  
利用已开发的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STS标记Vp1A3和Vp1B3,对我国46份代表性小麦品种进行穗发芽抗性基因的综合筛选。结果表明:用Vp1A3共检测出13种Vp-1A等位基因,分别是Vp-1Aam、Vp-1Aan、Vp-1Aao、Vp-1Abm、Vp-1Abn、Vp-1Agm、Vp-1Agn、Vp-1Ahm、Vp-1Aho、Vp-1Aim、Vp-1Ain、Vp-1Aio、Vp-1Ajm,各占总数的17.4%,8.7%,2.2%,4.3%,4.3%,6.5%,2.2%,2.2%,2.2%,15.2%,28.3%,4.3%,2.2%;用Vp1B3共检测出3种Vp-1B的等位基因,分别为Vp-1Bc...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程安春  刘艳丽  朱德康  汪铭书  胡骑  陈孝跃  
【目的】(1)建立单抗介导的、能够对黄曲霉毒素AFB1进行亚细胞定位的免疫组化方法;(2)探明AFB1侵染和分布于雏鸭靶器官(细胞)规律,为阐明AFB1对雏鸭的致病机理提供基础实验数据,为AFB1感染人类提供研究模型。【方法】(1)利用AFB1单抗、免疫组化理论和方法,结合石蜡切片技术,建立检测感染雏鸭组织器官和细胞中AFB1方法;(2)7日龄樱桃谷鸭饲喂黄曲霉毒素(AFB1)含量为150μg·kg-1的全价饲料,分别于6、12、24、48、72、96、120、144、168和192h各剖杀2只,取心、肝、脾、肺、肾、脑、十二指肠、法氏囊、胸腺和胰腺等组织器官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应用建立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杏普  兰素缺  张业伦  张京惠  冯延茹  刘书娥  Gale M D  Worland T J  
两年、两地的试验结果证明,Rht8半矮秆基因对地上部生物产量较Rht10和Rht12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生长发育较早,较接近目前推广种的生育时期,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利于产量性状的形成。Rht10的降秆作用最强,但由于节间缩短太多,造成地上部生物产量明显降低,使籽粒形成时提供营养的"源"太少,不利于高产。Rht12矮秆基因的降秆程度显著高于Rht8,但生物产量亦太低、成熟太晚和对环境条件的不适应,影响籽粒产量的提高,在以降秆为主要目标的育种中利用价值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娜  张增艳  辛志勇  
【目的】研究一个病原诱导的小麦ERF转录因子基因在对纹枯病菌、赤霉病菌防御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RT-PCR、RACE方法,从赤霉病菌诱导的小麦中,分离ERF转录因子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对小麦纹枯病菌、赤霉病菌及MeJA、ET和SA处理的应答表达情况。【结果】从赤霉病菌诱导的抗赤霉病小麦品种苏麦3号cDNA中,分离出1个编码ERF转录因子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暂被命名为TaERF1b,编码由28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TaERF1b。TaERF1b具有保守的ERF/AP2结构域,但TaERF1b蛋白全长氨基酸序列与已克隆的ERF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雅宁  徐有  张业伦  兰素缺  裴翠娟  李杏普  王伟  
从小麦中筛选抗白粉病基因,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抗病亲本,为育种后代抗病基因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河北省保存的65份小麦遗传资源为材料,利用STS标记技术,对其所携带的抗白粉病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出携带Pm21、Pm4a和csLV34抗白粉病基因的品种各一个,分别为金禾7178、河农7069和秋麦。这些资源可以作为抗病亲本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芳萍  何心尧  何中虎  尚勋武  杨文雄  夏先春  
【目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Psy)基因是影响小麦黄色素含量的关键基因,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中国冬小麦品种(系)Psy-A1基因的等位变异及其与黄色素含量的关系,进一步验证Psy-A1基因分子标记的有效性。【方法】利用7A染色体上Psy-A1基因的分子标记YP7A检测该基因在中国217份冬小麦品种(系)中的等位变异,分析不同等位变异与黄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结果】Psy-A1基因标记YP7A为共显性标记,在高、低黄色素含量的小麦材料中分别扩增出194bp和231bp片段,相应的等位基因为Psy-A1a和Psy-A1b(GenBank编号分别为EF600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