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36)
- 2023(11107)
- 2022(9952)
- 2021(9271)
- 2020(7960)
- 2019(18511)
- 2018(18486)
- 2017(35449)
- 2016(19558)
- 2015(22194)
- 2014(21991)
- 2013(21894)
- 2012(20236)
- 2011(18204)
- 2010(18043)
- 2009(16444)
- 2008(15949)
- 2007(13843)
- 2006(12221)
- 2005(10619)
- 学科
- 济(76100)
- 经济(76010)
- 管理(54501)
- 业(51168)
- 企(43394)
- 企业(43394)
- 方法(37925)
- 数学(32550)
- 数学方法(32060)
- 学(22091)
- 农(19140)
- 中国(18619)
- 财(18159)
- 业经(16235)
- 地方(14961)
- 理论(13739)
- 和(12933)
- 贸(12932)
- 贸易(12924)
- 农业(12888)
- 制(12579)
- 易(12478)
- 技术(11791)
- 环境(11656)
- 务(11479)
- 财务(11418)
- 财务管理(11393)
- 企业财务(10805)
- 教育(10641)
- 划(10585)
- 机构
- 大学(282639)
- 学院(277759)
- 管理(108827)
- 济(102576)
- 经济(100159)
- 研究(98147)
- 理学(94989)
- 理学院(93828)
- 管理学(91791)
- 管理学院(91344)
- 中国(69856)
- 科学(66794)
- 京(61583)
- 农(53730)
- 所(51761)
- 业大(47978)
- 研究所(47841)
- 财(45508)
- 中心(43011)
- 农业(42845)
- 江(40578)
- 北京(38920)
- 财经(37036)
- 范(36938)
- 师范(36416)
- 院(36040)
- 经(33679)
- 州(32874)
- 技术(31325)
- 省(30298)
- 基金
- 项目(198386)
- 科学(153473)
- 基金(143150)
- 研究(137598)
- 家(128301)
- 国家(127265)
- 科学基金(106975)
- 社会(83032)
- 社会科(78423)
- 社会科学(78398)
- 省(77642)
- 基金项目(76002)
- 自然(74121)
- 自然科(72350)
- 自然科学(72327)
- 自然科学基金(71012)
- 划(66852)
- 教育(62689)
- 资助(60607)
- 编号(54706)
- 重点(44932)
- 成果(44340)
- 部(42789)
- 发(41606)
- 创(40792)
- 计划(39202)
- 科研(39124)
- 课题(38361)
- 创新(38062)
- 大学(36021)
- 期刊
- 济(109853)
- 经济(109853)
- 研究(78768)
- 学报(54520)
- 中国(51779)
- 科学(48123)
- 农(46936)
- 管理(39929)
- 大学(39396)
- 学学(37232)
- 财(32958)
- 农业(32846)
- 教育(30402)
- 技术(23151)
- 融(19276)
- 金融(19276)
- 业(17460)
- 财经(17443)
- 业经(17365)
- 经济研究(17187)
- 图书(16050)
- 业大(14940)
- 科技(14760)
- 经(14745)
- 版(14203)
- 问题(14145)
- 理论(13718)
- 技术经济(13371)
- 林业(12828)
- 实践(12765)
共检索到399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邹曙明 楼允东 孙效文 沈俊宝
用 2 4种随机引物对雅罗鱼亚科 (Leuciscinae)的草鱼、鲤亚科 (Cyprininae)的柏氏鲤和 3个地理种群鲤 (荷包红鲤、黑龙江野鲤和德国镜鲤 )进行RAPD分析 ,构建了这 5种鱼类的基因组指纹图谱。通过对获得的基因组指纹图谱的量化分析 ,利用UPGMA重建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鲤种内 3个地理种群之间的相似性高于鲤和柏氏鲤种间的相似性 ,而草鱼与另 4种鲤亚科鱼类亚科之间的差异明显高于柏氏鲤、黑龙江野鲤、荷包红鲤和德国镜鲤的种间或种内差异。研究结果支持中国东部鱼类具有双重来源性的观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阿地力·沙塔尔 张伟 程晓甜 朱银飞 骆有庆 陈梦
枣实蝇是一种高度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对吐鲁番市、KSS、HSX和HMS4个不同地区采集的枣实蝇mtDNACOI基因片段测序,并进行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采自吐鲁番市、HSX、HMS的枣实蝇遗传距离最近,为0.002,其相似性高达99.8%。吐鲁番市枣实蝇和HMS枣实蝇分别与KSS枣实蝇的遗传距离最远,为0.062,其相似性为94.1%。对以上几个地点采集的枣实蝇基因序列与已公开报道的外群蔷薇咔实蝇Carpomya schineriR248FJ571365.1、蔷薇咔实蝇Carpomya schineriR141FJ571364.1、樱桃绕实蝇Rhagoletis cerasiGQ1...
关键词:
枣实蝇 COI基因 PCR 线粒体DNA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夏德全 曹萤 吴婷婷 杨弘
1996~ 1997年 2年中在太湖 6个水域采集到大银鱼 (Protosalanxchinensi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reganius)和寡齿新银鱼 (Neosalanxoligodontis) ,并发现其中有 2个样品的RAPD图谱与其它样品的图谱有很大差异 ,进一步的DNA分析结果表明 ,这 2个样品不属于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的其它种银鱼 ,表明太湖中可能存在 5种银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金平 梁利群 孙效文 董崇智 赵文阁 陈辉
利用RAPD技术对绥芬河水系三块鱼属 (Tribolodon)的金滩头、黑滩头和雅罗鱼属的东北雅罗鱼 (Leucis cuswaleckiiDybowsk)进行属间、种间遗传物质相似性分析。样品取于溯河生殖洄游期 ( 4~ 6月 )。结果表明 ,金滩头和黑滩头种间的RAPD指纹图谱带型差异显著 ,平均带纹相似系数为 0 .3 0 ,遗传距离为 0 .70。东北雅罗鱼与金滩头和黑滩头属间的平均带纹相似系数分别为 0 .13和 0 .16,遗传距离为 0 .87和 0 .84。根据绥芬河水系金滩头和黑滩头间的遗传距离 ( 0 .70 ) ,将二者划分为 2个不同物种 ,即珠星三块鱼 (Tribol...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志新 覃江凤 陈孝煊 吴红岩
以豆粕和鱼粉为基础蛋白源,以双低菜籽粕等氮替代一定量的豆粕和鱼粉,用于草鱼、鲤和日本沼虾的饲养。结果表明,饲料中菜籽粕等氮替代豆粕蛋白质等于或低于75%时,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等氮替代率等于或低于50%时,饵料系数无显著差异;100%等氮替代豆粕和鱼粉蛋白质时各项生长性能均最差。饲料中菜籽粕等氮替代豆粕蛋白质等于或低于50%时,鲤的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25%等氮替代率时饵料系数最低。等氮替代7%豆粕蛋白质(饲料中菜籽粕含量为4.1%)时,日本沼虾的生长情况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等氮替代14%(菜籽粕含量为8.2%)时,日本沼虾的增重率显...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饲用效果 草鱼 鲤 日本沼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志新 覃江凤 陈孝煊 刘明典 史则超 彭健
以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投喂不同含量双低菜籽粕对草鱼和鲤甲状腺、肝、肾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前28 d,双低菜籽粕各不同含量的日粮(17%、34%、51%、68%)对草鱼甲状腺、肝脏组织没有影响,但菜籽粕含量为68%的试验组草鱼肾小管上皮出现颗粒变性。第42天后,菜籽粕含量为68%的试验组草鱼甲状腺滤泡上皮轻度增生,滤泡结构不规则;菜籽粕含量等于或大于51%的试验组草鱼肝脏出现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肾小球有透明变性,肾脏轻度淤血。在试验的第28天,双低菜籽粕含量等于或大于52.2%的试验组鲤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高度增加,肝细胞空泡变性,有轻微的肾小球透明变性。第42天后菜籽粕含量等于或大于3...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凯
本文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技术对 4种鲤科鱼类 ,即裂腹鱼亚科的青海湖裸鲤、鲤亚科的鲤和鲫鱼、雅罗鱼亚科的草鱼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 ,目的是探讨青海湖裸鲤的系统分类位置。遗传距离指数计算结果显示 ,鲤亚科 2个鱼种间的相似性显著高于青海湖裸鲤和草鱼间的相似性 ,而裂腹鱼亚科的青海湖裸鲤与另两个鲤亚科三种鱼类之间的差异 (0 876 9、 0 7145、 0 6 930 )明显高于雅罗鱼亚科草鱼与鲤亚科鲤、鲫鱼之间的差异 (0 4718、 0 5 2 18)。在此基础上讨论了RAPD技术适用性的一些问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青林 陈俊愉
利用人工合成的3对随机引物,对17个型的28个梅花品种、8个梅花杂交种和8个近缘种的叶片DNA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的研究.结果表明梅与杏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李较近,与山桃、毛樱桃较远;“樱桃梅”与父、母本均有差异.还讨论了混合引物、模板浓度和反应体积对谱带及其重复性的影响,以及区分差异的能力和概率性.
关键词:
梅花,亲缘关系,RAPD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高俊生 孙效文 梁利群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与柏氏鲤进行杂交所获得的F2代个体进行亲子鉴定分析。从1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5个多态性较丰富的引物,并对其产生的多态性DNA片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双亲的RAPD谱带全部在F2代中表现出来,而子代中产生的所有谱带在双亲中的表现率在AB02、AB05、AC20、AI10、AI13几个引物中分别为87.0%、100.0%、92.1%、82.8%、92.6%。这也表明RAPD技术在对鲤的亲子鉴定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子祥 陈晓鸣 冯颖 张燕平
从4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了13条和9条,分别对11种倍蚜和角倍蚜4个地理种群的DNA进行PCR扩增和分析。结果表明:倍蚜的遗传距离在不同属之间为0.4828±0.1708,不同种之间为0.2520±0.1780,不同亚种之间为0.1472±0.0764,聚类分析反映了倍蚜属间、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其远近程度,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圆角倍蚜属与其他3个属的差异明显,可能是倍蚜中较早分化的类群。角倍蚜不同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759±0.0302,种群间具有丰富的DNA序列多态性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造成这种分化的原因可能是地理上的隔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云飞 王芳 刘峰 董双林
采取陆基围隔实验法,选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ythalmichthys molitrix)、鲤(Cyprinus carpio)研究不同养殖模式系统氮磷的收支。实验于2011年5月开始,10月结束,实验周期为6个月,每月定期采样,围隔面积为7 m×7 m。分别测定了草鱼单养(G组)、草鱼–鲢混养(GS组)、草鱼–鲤混养(GC组)、草鱼–鲢–鲤混养(GSC1,GSC2)系统氮磷的输入和输出,并分析了不同养殖模式水体和底泥氮磷的积累情况。主要实验结果为:(1)不同养殖模式下,饵料氮磷的输入是系统氮磷输入的主要途径,分别占总输入的85.54%~9...
关键词:
草鱼 鲢 鲤 混养系统 氮 磷 收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沛东 张国胜 张秀梅
目前我国淡水水域的养殖对象大多为中、底层鱼类 ,仍主要采用传统渔具捕捞。其缺点是受底质、水深、环境以及水流等因素限制 ,要求鱼群较集中 ,劳动作业强度大。为了改进传统的捕捞作业方式 ,本研究利用鱼类的生物学特性 ,参考音响驯化技术的有关参数 ,结合投饵用 4 0 0Hz正弦波连续音移动声源对鲤鱼 (Cyprinuscarpio)、草鱼 (Ctenopharyngodonidellus)进行诱引驯化试验。结果表明 ,最初放声时 2种鱼均产生惊愕反应 ,迅速离声源而去 ;但驯化 6d后 ,鲤、草鱼在放声后迅速游向声源 ,聚集率均为 10 0 %。经移动声源驯化 6d后 ,鲤、草鱼能够跟随声源迅速移...
关键词:
鲤鱼 草鱼 移动声源 诱引效果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德春 谢志雄 余来宁 方耀林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 技术对鲤鱼的两个品系, 即建鲤和兴国红鲤进行了遗传分析。在所用20 个10 碱基随机引物扩增产物中, 找到了建鲤与兴国红鲤品系间的RAPD分子遗传标记, 为鲤鱼主要品系的保存和保护以及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基础资料。
关键词:
建鲤 兴国红鲤 RAPD 分子标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慧荣 江世贵
用RAPD技术对鲷科鱼类的黑鲷、真鲷、二长棘鲷、平鲷和黄鳍鲷进行亲缘关系的研究。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在使用的60个随机引物中,有29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片段,共计200条,大小在200~2500bp之间。5种鲷均有其特异性扩增片段,可作为种类鉴别的依据。根据MEGA2.1软件的UPGMA和NJ程序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同属鲷属的黄鳍鲷和黑鲷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二长棘鲷和真鲷,平鲷与二长棘鲷和真鲷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黄鳍鲷和黑鲷较远,黑鲷和二长棘鲷的亲缘关系最远。两种聚类的结果相一致。研究结果与借助形态学和生化特征进行的传统系统分析具有一致性。在40个个体之间遗传距离矩阵中,最大值达到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董传举 张江凡 李胜杰 吕红皂 聂国兴 李学军
为了研究鲤科鱼类最具代表性的二个物种—鲤和草鱼IL17受体基因家族的起源进化,实验采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别在鲤和草鱼基因组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和注释,然后对得到的基因进行结构域和系统发育学分析,最后在12个不同组织中进行基因表达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鲤和草鱼中分别注释得到9个和5个IL17受体基因家族成员。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基因家族不存在鱼类特有的基因,在硬骨鱼类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比较基因组学结果显示,与四足动物相比,大多数硬骨鱼类中IL17受体基因没有明显增多。鲤与草鱼等其他硬骨鱼类相比,除IL17RB以外,其余IL17受体基因家族成员均加倍。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全基因组复制后不同基因拷贝的功能发生了分化。研究表明,虽然硬骨鱼经历第三轮全基因组复制,但是由于复制发生时间久远,大多数基因已经发生改变或退化,进而在基因组中丢失。而鲤第四轮基因组复制时间发生在820万年前,复制发生时间较近,故复制后的基因基本得以保留。但是对于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度保守基因(例如IL17RB),也会发生在极短时间内出现丢失现象。鲤和草鱼健康组织的表达谱分析结果同样表明,鲤IL17受体基因的不同拷贝之间已经发生了快速进化及亚功能化,并且这种现象在鲤四倍体基因组中普遍存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