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77)
- 2023(9848)
- 2022(8785)
- 2021(8282)
- 2020(6948)
- 2019(15994)
- 2018(16146)
- 2017(30758)
- 2016(16964)
- 2015(19165)
- 2014(19239)
- 2013(19027)
- 2012(17364)
- 2011(15512)
- 2010(15240)
- 2009(13691)
- 2008(13139)
- 2007(11305)
- 2006(9721)
- 2005(8373)
- 学科
- 济(64527)
- 经济(64460)
- 管理(49803)
- 业(48521)
- 企(41125)
- 企业(41125)
- 方法(32448)
- 数学(27994)
- 数学方法(27658)
- 学(17375)
- 农(16839)
- 技术(16399)
- 中国(15453)
- 财(14731)
- 业经(14390)
- 地方(12579)
- 理论(11733)
- 农业(11589)
- 贸(11215)
- 贸易(11210)
- 和(11019)
- 易(10887)
- 环境(10602)
- 务(9802)
- 财务(9737)
- 财务管理(9722)
- 制(9687)
- 划(9332)
- 教育(9263)
- 企业财务(9211)
- 机构
- 大学(241441)
- 学院(239472)
- 管理(97765)
- 济(88342)
- 经济(86274)
- 理学(85672)
- 理学院(84741)
- 管理学(83201)
- 管理学院(82788)
- 研究(80362)
- 中国(55701)
- 科学(54592)
- 京(51507)
- 农(43156)
- 所(41632)
- 业大(40589)
- 研究所(38642)
- 财(37349)
- 中心(35624)
- 农业(34227)
- 江(34013)
- 北京(32331)
- 范(31347)
- 财经(30982)
- 师范(30966)
- 院(29491)
- 技术(28827)
- 经(28223)
- 州(27765)
- 师范大学(25127)
- 基金
- 项目(173834)
- 科学(134891)
- 基金(124453)
- 研究(123742)
- 家(110213)
- 国家(109328)
- 科学基金(92872)
- 社会(74681)
- 社会科(70717)
- 社会科学(70697)
- 省(69124)
- 基金项目(67107)
- 自然(62985)
- 自然科(61512)
- 自然科学(61496)
- 自然科学基金(60383)
- 划(58301)
- 教育(56371)
- 资助(51426)
- 编号(50298)
- 成果(39843)
- 重点(38948)
- 部(37467)
- 创(36854)
- 发(36638)
- 课题(34541)
- 创新(34387)
- 科研(33898)
- 计划(33183)
- 大学(31703)
共检索到333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弘 王希道 吴婷婷 夏德全
利用RAPD技术从3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引物,对日本鳗(Anguillajaponicus)、欧洲鳗(Anguillaanguilla)和美洲鳗(Anguillarostrata)的DNA进行扩增,均得到1~13条大小不等的DNA片段,长度大部分在500~2300bp,其中14个引物共扩增出37个特异性标记,可用来区分这3种鳗鱼。日本鳗和欧洲鳗和美洲鳗种群内相似系数分别为0.885,0.717,0.686;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日本鳗和欧洲鳗0.747,日本鳗和美洲鳗0.668,欧洲鳗和美洲鳗0.211。这与形态学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亦华 庄明炎
鳗鱼溃疡病防治技术研究李亦华,庄明炎(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州350002)鳗鱼溃疡病又名爱德华病(Edwardsiellosis),其病原根据韩先朴等的研究报告,认为福建鳗鱼溃疡病的病原是一个新种,定名为福建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f...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光明 朱新平 张跃 罗建仁 夏仕玲
以池塘养殖的鲮(Cirrhina molitorella) 、麦鲮( C. mrigola) 和野鲮(Labeo rohita) 各12 尾为材料,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利用10 bp 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缩短扩增反映时间和电泳时间,快速鉴定3 种不同的鲮鱼,建立了一套DNA 分子水平上的快速鉴定鱼种的方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彦 陈源闽 廉勇 王勇 张艳萍 李敬起
分别以15个胡萝卜品种的混合DNA(由各品种15个单株的DNA等量混合)为模板筛选RAPD特异性引物,分析比较品种的特异性谱带,结果表明,从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S139,S140共2条随机引物可以通过特异性分子标记位点反映品种间的差异,通过RAPD分子标记引物的筛选、标记程序的完善、确定品种特异性标记谱带,可以进行胡萝卜品种的鉴定.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邹曙明 楼允东 孙效文 沈俊宝
用 2 4种随机引物对雅罗鱼亚科 (Leuciscinae)的草鱼、鲤亚科 (Cyprininae)的柏氏鲤和 3个地理种群鲤 (荷包红鲤、黑龙江野鲤和德国镜鲤 )进行RAPD分析 ,构建了这 5种鱼类的基因组指纹图谱。通过对获得的基因组指纹图谱的量化分析 ,利用UPGMA重建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鲤种内 3个地理种群之间的相似性高于鲤和柏氏鲤种间的相似性 ,而草鱼与另 4种鲤亚科鱼类亚科之间的差异明显高于柏氏鲤、黑龙江野鲤、荷包红鲤和德国镜鲤的种间或种内差异。研究结果支持中国东部鱼类具有双重来源性的观点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梁增辉 林黎明 刘靖靖 江志刚 宫庆礼
研究了单次血管注射喹酸(Oxolinicacid)和氟甲喹(Flumequine)后,在鳗鱼(Muraenesoxcinereus)体内的代谢规律及残留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进行喹酸和氟甲喹的检测,检测低限(LOD)1ng/ml;定量限(LOQ)5ng/ml。喹酸和氟甲喹的代谢过程均可以用一级代谢二室模型来描述,喹酸的分布半衰期:0·18h,消除半衰期:14·84h,总体清除率0·07L/kg·h;氟甲喹的分布半衰期:0·19h,消除半衰期:9·38h,总体清除率0·07L/kg·h。两种药物在鳗鱼体内都有很强的“首过效应”,易在胆汁中积累;给药72h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浩明1 刘进元2 陈永萱1
用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螺原体3个血清组中的4个菌株进行DNA多态性研究。PCR扩增引物选自Operon随机引物试剂盒中I、J、K、L、M、N组的120个引物。4个菌株为236(第Ⅲ血清组),CR1和CH911(第I血清组第2亚组),CCH(第ⅩⅩⅣ血清组)。在120个引物中有21个能在4种菌株DNA模板上扩增出DNA条带,其中在4种模板上皆可扩增出条带的引物有9个。电泳结果显示不同血清组菌株间DNA多态性丰富,而同一血清组中菌株的DNA扩增图谱差异微小。
关键词:
螺原体 RAPD DNA 多态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范景水 何其茂
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肉细味美,是上等食用鱼类,也是我省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年捕获量约1.5万吨。日本人素有食鳗之嗜好,尤其在夏季,食鳗被视作进补;海鳗年进口量在万吨以上,主要从南朝鲜、台湾进口,据日本水产专家分析,从南朝鲜进口的海鳗多数捕自中国的东黄海;近年日本水产商频繁来浙江实地考察海鳗资源,开展一些海鳗活体捕捞、暂养和运输技术交流。1986年起舟山、温岭等地陆续开展了海鳗活体暂养出口业务;1988年舟山嵊洒县利用梭子蟹暂养池出口活海鳗,暂养运输成活率均在60%上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晓蓉 郑晶 李寿崧 李耀平 郑俊超 翁国柱
介绍了一种采用E.coliATCC8739为检测菌,检测鳗鱼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微生物抑制试验方法,该方法快速、简便,适用于大批量的样品检测。该方法的检测低限为环丙沙星20μg/kg;恩诺沙星25μg/kg;其它喹诺酮类药物50~250μg/kg,6~8h即出结果。鳗鱼及其制品的恩诺沙星的回收率为75.89%~83.12%。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水春 储霞玲 班庭辉 茅沈丽 林炎权 陈振国 李修岩 方春海
为确定3种龙虾:锦绣龙虾(Panulirus ornatus)、波纹龙虾(Panulirus homarus)和杂色龙虾(Panulirus versicolor)的休眠温度及其低温休眠运输的可行性,对该3种龙虾的低温休眠温度和模拟低温休眠运输后的存活率进行了研究。在分析龙虾低温休眠原理的基础上,采用冰块梯度降温的方法,设置14℃、13℃、12℃、10℃4个温度,将从斯里兰卡收购的3种龙虾分别在4组不同温度下进行试验,观察龙虾的应激反应和休眠状态,以确定龙虾的低温休眠温度。并进行室内模拟试验,设置4个包装温度组(25℃、20℃、15℃、12℃),将不同温度组龙虾包扎装箱密封后静置于22℃的恒温室中,26 h后复苏并统计存活率,以检验低温休眠运输的可行性。结果发现,龙虾的休眠温度为12℃,处理时间应不超过10 min;室内模拟试验发现,包装温度为12℃情况下,26 h后平均龙虾存活率达98.3%,其中锦绣龙虾的存活率最高达到1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荔红 郑宝东
以水解度(DH)为指标研究了鳗鱼酶法水解蛋白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在设定酶解温度55℃、pH 6.2条件下,底物浓度1∶1,风味蛋白酶用量400 U.g-1,酶解6 h,DH可达47.30%,水解液中氨基态氮含量为6.577 mg.mL-1,经品尝水解液无苦味,可用于生产高级调味品.
关键词:
鳗鱼 蛋白酶 氨基态氮 水解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忠
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日本4P和5P规格鳗鱼出池价的平稳性、协整关系、因果关系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检验和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变量,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在短期,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鳗鱼生产相比日本而言,在受到某些短期因素影响时受到的冲击更大。中国福建和广东的鳗鱼出池价变化会影响到日本和台湾地区的鳗鱼出池价,中国大陆的鳗鱼生产优势明显。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远帆 倪辉 陈申如 黄志勇 蔡慧农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了酸性蛋白酶水解鳗鱼的最优条件:加酶量19766 U.g-1,底物蛋白浓度15.28%,水解温度45℃,pH 3.0.在此条件下,可通过改变水解时间来控制水解度,从而制备不同工艺要求的水解产物.当水解时间为8 h时,水解反应达到平衡,水解度为33.35%,总氮回收率为80.63%.
关键词:
鳗鱼 酸性蛋白酶 水解 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