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8)
- 2023(9828)
- 2022(8623)
- 2021(7850)
- 2020(6963)
- 2019(16145)
- 2018(15804)
- 2017(30702)
- 2016(16921)
- 2015(19388)
- 2014(19302)
- 2013(19382)
- 2012(18358)
- 2011(16724)
- 2010(16884)
- 2009(16138)
- 2008(16366)
- 2007(15108)
- 2006(13368)
- 2005(12081)
- 学科
- 济(70773)
- 经济(70704)
- 管理(48927)
- 业(48240)
- 企(40593)
- 企业(40593)
- 方法(35385)
- 数学(30990)
- 数学方法(30612)
- 银(20353)
- 银行(20207)
- 制(19644)
- 行(18835)
- 学(18250)
- 中国(18176)
- 农(17799)
- 财(17796)
- 技术(15108)
- 融(14372)
- 金融(14370)
- 地方(14199)
- 业经(14018)
- 贸(12918)
- 贸易(12908)
- 易(12483)
- 度(11935)
- 制度(11920)
- 农业(11719)
- 理论(11005)
- 和(10837)
- 机构
- 大学(251198)
- 学院(247120)
- 济(100433)
- 经济(98192)
- 管理(92332)
- 研究(89088)
- 理学(78713)
- 理学院(77703)
- 管理学(76052)
- 管理学院(75609)
- 中国(72899)
- 科学(57807)
- 京(54046)
- 农(51524)
- 所(47802)
- 财(46747)
- 研究所(43716)
- 中心(41698)
- 农业(41501)
- 业大(41181)
- 江(39775)
- 财经(36754)
- 北京(34173)
- 经(33266)
- 院(31762)
- 州(31523)
- 范(31491)
- 经济学(31331)
- 师范(31034)
- 省(29612)
- 基金
- 项目(162229)
- 科学(125855)
- 基金(117060)
- 研究(111434)
- 家(104915)
- 国家(104083)
- 科学基金(87041)
- 社会(69186)
- 社会科(65502)
- 社会科学(65477)
- 省(64163)
- 基金项目(61293)
- 自然(58862)
- 自然科(57553)
- 自然科学(57529)
- 自然科学基金(56501)
- 划(54711)
- 教育(51387)
- 资助(49703)
- 编号(43347)
- 重点(37552)
- 成果(35786)
- 部(35736)
- 创(35449)
- 发(34881)
- 创新(33480)
- 计划(32457)
- 科研(32093)
- 课题(31078)
- 教育部(29622)
共检索到381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夏德全 曹萤 吴婷婷 杨弘
1996~ 1997年 2年中在太湖 6个水域采集到大银鱼 (Protosalanxchinensi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reganius)和寡齿新银鱼 (Neosalanxoligodontis) ,并发现其中有 2个样品的RAPD图谱与其它样品的图谱有很大差异 ,进一步的DNA分析结果表明 ,这 2个样品不属于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的其它种银鱼 ,表明太湖中可能存在 5种银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熊传喜 杨干荣 王宝林
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的营养成分分析熊传喜,杨干荣,王宝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目前,某些银鱼已成为我国优质的增殖对象。对银鱼的生物学特性、引种、种群生态以及增殖等方面的研究报告较多,但对银鱼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价值的研究则较少。本文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夏德全 曹萤 吴婷婷 杨弘
利用RAPD 技术对太湖中的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寡齿新银鱼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共在太湖中的6 个采样片采到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样品,在两个采样片得到了寡齿新银鱼的样品。结果表明,太湖中不同水域的三种银鱼没有明显的遗传差异。三种银鱼中,大银鱼的遗传相似性指数显示最大,太湖新银鱼的次之,寡齿新银鱼的最小,说明大银鱼的遗传变异性最小,寡齿新银鱼的最大,太湖新银鱼的遗传变异性界于两者之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信伟
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和寡齿新银鱼(N.oligodontis Chen)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湖泊,为重要经济鱼类。目前,有关银鱼种群生态与生长特性、生物学特性、生殖发育及移植引种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银鱼鱼休营养成分及营养价值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是对这两种银鱼肌肉及寡齿新银鱼整体的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并初步比较分析的结果。
关键词:
氨基酸 太湖新银鱼 寡齿新银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训蒲 龚世园 吴育煊 张建伟 何胜秋
对淤泥湖近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卵巢组织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两种新银鱼的卵巢发育基本上相同。均属分批产卵类型;只有一个春夏季繁殖群体;当年6月至翌年1月卵巢处于Ⅱ、Ⅲ期,翌年2月末发育到第Ⅳ期,3至5月为生殖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龚世园 易春兵 刘军 张训蒲 杨学芬 何绪刚
从卵细胞粘丝,鳔管长与鳔长比值、鳃膜条宽度与全长比值、产卵群体等4个方面对近太湖新银鱼和太湖新银鱼进行的初步比较,证明近太湖新银鱼与太湖新银鱼均为2个有效种。
关键词:
近太湖新银鱼 太湖新银鱼 种间特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龚世园 张训蒲 宋智修 朱子义 杨瑞斌 林建国 杨梓 刘英杰 梁开学 严国璋 正延庆 冯永平
当自然水温分别为13.5~17.2℃、14.5~20.5℃、22.2~23.7℃和23.5~25℃时,近太湖新银鱼胚胎孵化时数依次为137、112、70和62h。受精卵至仔鱼孵出的整个胚胎发育程序可分为5个阶段和20个时期。温度与胚胎孵化时间呈幂函数关系,H=7022.6334T~(-1.4826);积温与胚胎孵化时间亦呈幂函数关系,H=4.4351×10~(-8)A~(2.8811)。
关键词:
近太湖新银鱼 胚胎发育 温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严小梅 胡绍坤 施须坤
据1989-1994年汛期前后测试结果,结合实际产量,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方法,得知与银鱼资源密切相关因子是水位和捕捞强度。汛后留湖量与捕捞强度呈负相关,秋汛银鱼产量与春汛留湖量呈指数回归(r=0.9895);与太湖新银鱼春群留湖数量呈线性相关(r=0.9640)。食性关系使太湖新银鱼秋群数量与大银鱼数量呈负指数相关(r=-0.8267)。据试捕产量、实际产量和汛后留湖量指数,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计算分析,初步建成春、秋两汛期银鱼可捕量测报系统。
关键词:
太湖,银鱼资源,变动因子,测报方法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龚世园 张红星 汤永安 何胜秋
本文研究了淤泥湖产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春夏季繁殖时期生殖群体的体长、性比、生殖力、卵的特性、产卵场、产卵期等繁殖生物学。并记述了太湖新银鱼的繁殖生态条件等资料。
关键词:
淤泥湖 太湖新银鱼 春夏季繁殖生物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龚世园 徐红艳 张训蒲 刘传凤 何绪刚 刘军
对富水水库太湖新银鱼性腺发育、生殖群体、生殖力、产卵场和卵母细胞粘丝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产卵群体数量占99%,生殖季节为2~4月,盛产期为2月底到3月上旬;产卵场主要分布在库湾;卵母细胞粘丝为粗细不同的短丝、其间距不等、长短不一且呈辐射型分布。
关键词:
太湖新银鱼 繁殖生物学 富水水库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青瑞 刘建虎 吴强 王珂 朱邦科
对采自重庆长江江津江段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耳石日轮与生长进行了研究。太湖新银鱼矢耳石形状近圆形,体长(Y)与耳石长半径(X)之间呈线性相关,其关系式为Y=0.1099X+16.986,R2=0.7626。耳石日轮环纹清晰,以中心核为起点圆形规则排列,其上具有明显的过渡轮纹。太湖新银鱼体长(Y)与日轮(X)呈线性关系,其关系式为Y=0.2631X+23.924,R2=0.8057;体重(Y)与日轮(X)呈指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0.0446e0.0244X,R2=0.8104。太湖新银鱼体重(Y)与体长(X)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Y=0.000001X3.352...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昕期 刘洪波 姜涛 杨健
利用元素电子显微探针分析技术,对南太湖(白雀乡水域)、北太湖(吴塘门至乌龟山水域)以及洪泽湖(老子山水域)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的矢耳石进行了元素微化学分析,如锶及钙元素分布、积累、浓度比等特征的比较研究。元素定量线分析和面分布分析结果均直观而明显地表明,北太湖太湖新银鱼的个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耳石具高锶钙比(21.41±0.50,N=4),另一类耳石具低锶钙比(1.64±0.12,N=5);南太湖个体耳石的锶钙比值居中(3.12±0.07,N=10);而洪泽湖个体耳石的锶钙比普遍偏高(5.42±0.32,N=9)。这些个体类别间锶钙比值的差异均显著(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恩生 鲍传和 伍昌俊 王树荣 李洪远 杨启超
于2006年11月和2007年8月、9月、11月在巢湖5个采样点分别进行了4次调查,研究了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n)的寄生虫种类、感染率、感染强度、食物组成等指标。结果显示:巢湖的太湖新银鱼感染的寄生虫是双线绦虫,感染率8月份为(57.14±53.45)%,9月份为(66.67±47.76)%,两月平均感染率为(65.22±48.15)%;感染强度8月份为(0.71±0.76)个/尾,9月份为(1.59±1.80)个/尾,两月平均感染强度为(1.46±1.71)个/尾。桡足类是太湖新银鱼的主要食物,在8月份食物中平均个数组成比例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凯 段金荣 徐东坡 周彦锋 徐跑
根据2014年6月和12月在怀洪新河太湖新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现场调查数据,对保护区生境及渔业群落进行了研究。保护区主要水质指标达到Ⅲ类标准,TN为制约因素。保护区共分布有水生维管束植物24种,其中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浮叶植物分别占41.67%、33.33%、16.67%和8.33%。现场调查共采集到鱼、虾类37种,包括鱼类33种、虾类4种,分别隶属于8目15科35属。群落结构以淡水定居性物种及杂食性物种占优,夏季优势种为日本沼虾、红鳍原鲌和刀鲚,冬季为鲫、鲢和鳙。夏季各种网具中采集的渔获物均重变幅为0.12~114.32 g,冬季为4.07~696.70 g。保护区成鱼(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战伟 李钟杰 刘家寿 张堂林 叶少文 张华
2010年6月—2011年6月,对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不同繁殖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新银鱼在该水库产卵时间为1—5月(春群)和9—10月(秋群);其中春季群体的体长(65.79 mm±6.05 mm)、性腺成熟指数(17.26±6.42)、繁殖力(1851粒±342粒)和成熟卵径(0.62 mm±0.05mm)均显著高于秋季群体(体长(55.04 mm±3.18 mm)、性腺成熟指数(11.72±5.01)、繁殖力(1 067粒±190粒)和成熟卵径(0.53 mm±0.04 mm))(P<0.05);但是两个群体的丰满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