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89)
- 2023(4387)
- 2022(3837)
- 2021(3701)
- 2020(3233)
- 2019(7883)
- 2018(7911)
- 2017(15643)
- 2016(8169)
- 2015(9550)
- 2014(9595)
- 2013(9174)
- 2012(8233)
- 2011(7371)
- 2010(7746)
- 2009(7040)
- 2008(6977)
- 2007(6004)
- 2006(5278)
- 2005(4580)
- 学科
- 济(35611)
- 经济(35589)
- 管理(21868)
- 方法(21423)
- 业(20437)
- 数学(19167)
- 数学方法(18688)
- 贸(18397)
- 贸易(18385)
- 企(17911)
- 企业(17911)
- 易(17873)
- 中国(7811)
- 农(7253)
- 理论(7249)
- 出(6540)
- 业经(6525)
- 财(6445)
- 地方(6024)
- 关系(5683)
- 出口(5551)
- 出口贸易(5551)
- 口(5551)
- 银(5516)
- 银行(5508)
- 制(5462)
- 学(5435)
- 技术(5276)
- 行(5227)
- 融(4768)
- 机构
- 学院(116104)
- 大学(113675)
- 济(50553)
- 经济(49690)
- 管理(45076)
- 理学(39418)
- 理学院(39071)
- 管理学(37976)
- 管理学院(37800)
- 研究(35476)
- 中国(26929)
- 京(23328)
- 科学(21239)
- 财(20236)
- 所(17652)
- 农(17127)
- 业大(17079)
- 江(16702)
- 财经(16550)
- 研究所(16044)
- 中心(15865)
- 经济学(15664)
- 经(14988)
- 北京(14463)
- 经济学院(14312)
- 农业(13660)
- 州(13428)
- 范(13276)
- 师范(13138)
- 院(13095)
- 基金
- 项目(78017)
- 科学(60968)
- 基金(56168)
- 研究(55956)
- 家(48902)
- 国家(48588)
- 科学基金(41764)
- 社会(34526)
- 社会科(32960)
- 社会科学(32952)
- 省(31307)
- 基金项目(28900)
- 自然(27904)
- 自然科(27351)
- 自然科学(27348)
- 教育(27245)
- 自然科学基金(26831)
- 划(25838)
- 资助(25038)
- 编号(23129)
- 重点(17789)
- 成果(17699)
- 部(17188)
- 创(16677)
- 发(16647)
- 课题(16050)
- 创新(15543)
- 科研(15190)
- 教育部(14985)
- 大学(14888)
共检索到166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允斌 阮建平
在国际贸易纯理论中,用“规模经济”理论来解释行业内贸易已成为共识。本文则突破这一共识,试图用传统的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解释行业内贸易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依然可能发生。作者建立了一个H-O-R模型并在此模型内分析了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本文最后把H-O-R模型分析结论同标准的H-O模型结论进行了比较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郑辉
一、引言 发展中国家在以知识为基础为国际竞争中天然地处于劣势。以信息产业超速发展为特征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依靠其独占性的技术优势赚取了更多份额的利润,而广大的欠发达国家则更多地陷入了痛苦增长的窘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三兴
本文利用联合国SITC(REV.04)标准和2009年的数据,对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分析表明: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等与中国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其他东盟成员国与中国的G-L指数较小。Probit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出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因行业不同而不同,并不具一致性。如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东盟与中国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但对制造业无明显影响。而教育支出则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间规模最大的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7)行业内贸易,但对其他行业影响不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建忠 郑智昕
在H-O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几何分析和代数证明,本文分别阐述了在小国情形和大国情形下,出口部门与进口部门的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对一国的生产模式、贸易模式、要素报酬、要素密集度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关键词:
外生技术进步 国际贸易 H-O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谊浩
本文基于跨国型生产企业在国内生产零部件,在国外进行装配的两阶段生产模型,构建了一个分析汇率变动对产业内贸易影响的分析模型。依据本文所建模型的推导,可以发现:产业内贸易指数并不总是随着本币汇率的升值而单调增加,本币汇率变动对产业内贸易指数变动的影响轨迹具有复杂多变性。
关键词:
汇率变动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指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苏振东 侯铁珊 逯宇铎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随着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国际直接投资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国际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同国际贸易同等重要的促进国际分工体系在全球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对应,近年来试图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融入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也日益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本文在标准的H-O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交易成本和包含中间产品生产过程的两阶段生产函数,构建了全新的贸易投资一体化模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焱 王孟孟 黄庆波
随着中国和澳大利亚贸易往来的日益密切,产业内贸易方式会代替产业间贸易方式成为服务贸易的主流。利用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库2000年~2011年的中澳双边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对中澳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度,发现在双边服务贸易中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所占的比重偏低。进一步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中澳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规模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中澳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较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殷德生
交易效率对产业内贸易与公司内贸易模式和贸易规模演变具有影响。国际贸易是实现规模报酬递增的重要途径,但其实现要取决于交易效率的水平。产业内贸易中产品种类数增加导致交易成本上升,为了节约交易成本,公司内贸易形成,但公司内贸易规模的扩大又使其自身的规模边界形成。文章还讨论了公司内贸易所具有的成本优势和策略优势,以及研发竞争过程中公司内贸易规模的变化。
关键词:
交易成本 产业内贸易 公司内贸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燕
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其是否可以用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则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沿用H-O理论对生产者服务及服务贸易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货物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服务贸易实质上都属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解释范畴,只是根据不同程度的交易成本而表现出不同的贸易模式。而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对于阐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三者的一般均衡,分析贸易条件和贸易得益的关系具有重要的解释能力和不可替代的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燕
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其是否可以用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则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沿用H-O理论对生产者服务及服务贸易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货物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服务贸易实质上都属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解释范畴,只是根据不同程度的交易成本而表现出不同的贸易模式。而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对于阐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三者的一般均衡,分析贸易条件和贸易得益的关系具有重要的解释能力和不可替代的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迅 李维
产业内贸易是同一产业内产品同时进口和出口的贸易活动。对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的研究一直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在回顾了传统计量方法的基础上 ,概括和推导出新的计量方法 ,并加以论证 ,进而归纳出当前最优的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最后 ,结合我国情况予以实证检验 ,并分析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实际水平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计量方法 贸易平衡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赵志刚
探求适合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贸易战略是各国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研究的重点,在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今天更是如此。寻找制约和影响国家贸易发展的因素无疑对该研究的深入与推动会有所帮助。本文结合当今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和中国贸易发展的实践,对中国总体对外贸易,非制造业对外贸易,制造业对外贸易的行业内贸易决定变量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本研究回归分析的结果,我们发现影响我国总体对外贸易的行业内贸易因素有平均市场规模、平均人均收入、外国投资、地理空间距离、平均关税税率;影响我国非制造业行业内贸易发展因素有平均人均收入、外国投资和平均关税税率;影响我国制造业行业内贸易发展因素有市场规模差异、平均人均收入、...
关键词:
行业内贸易 差异式产品 GL指数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燕 邓荣荣
2010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因此,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运用Grubel和Lloyd(1975)与Greenaway,Hine和Milne(1994)的方法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内贸易进行界定,并使用面板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得出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国家特定因素有国家要素丰裕度差距、可持续发展差距和平均市场规模,而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的产业特定因素因国家不同而存在差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焱 黄庆波
近年来,中国与澳大利亚两国贸易往来日益密切,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也不断提高。本文基于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相关指数对中澳服务业各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度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经验分析,最后给出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动态测算结果显示中澳间的服务贸易总体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则以水平型为主;中澳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受消费需求差异、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较大,而从分部门来看,消费需求差异、两国的对外开放程度、研发投入、货物贸易密集度和产业结构差异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影响,且各因素的影响方向略有不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磊 陈柳钦
本文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2000~2010年中日韩之间的双边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基于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中日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经济开放程度及规模经济因素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