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6)
- 2023(2021)
- 2022(1644)
- 2021(1507)
- 2020(1249)
- 2019(2487)
- 2018(2501)
- 2017(4026)
- 2016(2329)
- 2015(2643)
- 2014(2673)
- 2013(2656)
- 2012(2544)
- 2011(2275)
- 2010(2326)
- 2009(2038)
- 2008(1984)
- 2007(1922)
- 2006(1656)
- 2005(1524)
- 学科
- 业(10867)
- 技术(10080)
- 企(9222)
- 企业(9222)
- 管理(9165)
- 济(8488)
- 经济(8486)
- 技术管理(5568)
- 方法(4150)
- 学(3808)
- 数学(3616)
- 数学方法(3552)
- 新技术(2496)
- 高新(2491)
- 高新技术(2491)
- 农(2418)
- 农业(1978)
- 害(1893)
- 中国(1881)
- 业经(1844)
- 虫(1697)
- 环境(1623)
- 贸(1595)
- 贸易(1593)
- 生物(1581)
- 易(1573)
- 虫害(1545)
- 理论(1448)
- 病虫(1447)
- 病虫害(1447)
- 机构
- 学院(39428)
- 大学(39061)
- 研究(16304)
- 农(14519)
- 科学(13449)
- 济(13256)
- 经济(12956)
- 管理(12672)
- 农业(11902)
- 理学(11059)
- 理学院(10865)
- 业大(10848)
- 管理学(10527)
- 管理学院(10463)
- 所(10081)
- 中国(9778)
- 研究所(9479)
- 京(8773)
- 技术(8454)
- 农业大学(7659)
- 省(7161)
- 中心(7120)
- 业(6850)
- 室(6636)
- 江(6566)
- 实验(6287)
- 实验室(6032)
- 科学院(5900)
- 重点(5568)
- 科技(5444)
共检索到57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运生 李颖 赵建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怡 张超 杨艳杰 于洁 季慧佳 陈红 刘文婷 李晓博 李蒙 李成伟
为了进一步研究发掘新的根瘤菌资源库,采用平板划线分离的方法从大豆根瘤中分离纯化根瘤菌,并且将获得的菌株进行盆栽回接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大豆根瘤菌菌株均可在大豆和苜蓿上结瘤,具有结瘤能力。根据已公布大豆根瘤菌共同结瘤基因nod A、nif H、16S r DNA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并且对nod A、nif H、16S r DNA序列进行扩增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由此鉴定分离的根瘤菌为费式中华根瘤菌,从而在分子水平上实现了对大豆根瘤菌的快速鉴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回接鉴定 费式中华根瘤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传瑞 章建国 周俊初
采用盆栽结瘤实验法对从 6省市采集的 18份土样中分离的 16 0株大豆根瘤菌进行了结瘤与共生固氮效率的比较测定 ,从中筛选出固氮效率较高的菌株ZX2 0和SMH12。通过测定 2株菌的竞争结瘤能力 ,确认其可以进入小区田间试验。
关键词:
根瘤菌 高效菌株 分离筛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缪礼鸿 周俊初
快生型根瘤菌中普遍存在1到多个数量不等的内源质粒(indigenous plasmid)。其中,含有根瘤菌结瘤和共生固氮所必需的基因的质粒被称之为共生质粒(pSym);其它的质粒被称为非共生质粒(non-pSym)。根瘤菌的内源质粒一般都非常稳定,能够在不同种属的根瘤菌之间和土壤杆菌中进行转移。根瘤菌质粒在转移、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重组等现象。本文综述了根瘤菌共生质粒和非共生质粒的功能,以及根瘤菌质粒的转移、复制等特性。
关键词:
根瘤菌 共生质粒 非共生质粒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希涛 康丽华 马海宾 江业根
对海南、福建、广州、清新分离的根瘤菌和实验室保存的部分根瘤菌进行了解磷能力的研究,从200多株根瘤菌中筛选出40株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通过测定根瘤菌在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溶解无机磷和有机磷的能力,筛选出2株解磷能力较强的菌株G7-3和菌株DH001。菌株G7-3在无机磷和有机磷培养基中的解磷量分别是4.142、9.944μg.mL-1,与其它菌株有明显的差异;在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菌株DH001微克菌体解磷量为0.0867μg,和其它菌株有显著差异。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了16SrDNA测序分析,确定筛选出的菌株除H1-1-1和H2-1-2外,其它菌株均为根瘤菌。
关键词:
根瘤菌 解磷能力 解磷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李素翠
根瘤菌接种对黑木相思、灰木相思、银荆和黑荆苗木的生长、结瘤及固氮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不同根瘤菌的相思苗木其苗高、总生物量和根瘤生物量分别比不接菌的对照苗木增加35.38%~160.26%、17.85%~238.79%和2.4%~102.61%。接菌的不同相思树种/种源苗木其苗高、总生物量和根瘤生物量分别比各自不接菌的对照苗木增加2.64%~109.82%、1.82%~281.48%和64.7%~211.15%。接菌苗木的氮含量和总氮量比对照高出8.58%~77.55%和11.64%~262.50%。根瘤固定的氮绝大部分运输到植株其它部位,分配到地上部分的氮素多于根部。固氮量与苗木生长量相关...
关键词:
相思,根瘤菌接种,结瘤,固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涛 焦如珍 高俊莲
对分离自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木本豆科植物的2个根瘤菌菌株RIF200835和RIF200845进行了鉴定。这两个菌株的16S r DNA序列同模式菌株Rhizobium miluonense CCUAU 41251T的相似度分别为98.28%和98.51%。对这两个菌株进行全细胞脂肪酸组分和全细胞醌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菌株RIF200835和RIF200845在组分上与模式菌株较为一致,但在含量上稍有差异。RIF200835和RIF200845这两个菌株的DNA G+C mol%含量分别为63.68%和60.56%,介于根瘤菌G+Cmol%含量范围(57%65%)之内。这两个菌株的看家基因at...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缪礼鸿 周俊初
近年来已通过自然选育或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不少具有高效固氮能力的菌株 ,并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证明它们能够使豆科作物显著增产。但由于人工接种剂与土著根瘤菌的竞争结瘤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 ,阻碍了这些高效固氮菌株田间应用效果的发挥。尽管人们对这一问题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与根瘤菌结瘤基因的研究相比 ,我们对根瘤菌的竞争结瘤机制的认识仍非常有限。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根瘤菌竞争结瘤的因素主要包括根瘤菌与宿主植物的遗传因素和生态学因素两个方面。
关键词:
根瘤菌 竞争结瘤 影响因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忠明 莫才清 沈辉 周俊初 陈华癸
以在我国黑龙江地区广泛应用的慢生型大豆根瘤菌22—10为出发菌株,通过导入克隆有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菌株B52的DNA片段的重组质粒pBj32H_2,构建了高效固氮大豆基因工程根瘤菌32.该菌株在黑龙江地区进行田间中试和大面积(15万亩)推广应用,获得比出发菌株22—10增产大豆7.4%和8.5%的效果。为了研究pBj32H_2中所克隆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工作对pBj32H_2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确定了pBj32H_2中外源DNA片段的大小及EcoRⅠ、BglⅡ、XhoⅠ的酶切位点,建立了该片段的物理图谱。
关键词:
物理图谱 质粒 大豆根瘤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颖 阮小超 陈文新
本试验对分离自宁夏沙坡头地区的17株根瘤菌和16株已知参比菌进行了16种多位点酶电泳分析。将所得数据做聚类分析表明,分离自沙坡头地区的根瘤菌中,有12株相似性较高,不同于已知参比菌,而独立成群,这与数值分类结果吻合。其分类地位需进一步研究确定。试验发现,异柠檬酸脱氨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氨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黄嘌呤脱氢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葡萄糖磷酸异构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酶谱更有利于区分不同的根瘤菌种群。
关键词:
根瘤菌 多位点酶电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樊连梅 李哲斐 韦革宏
为了发挥微生物和植物在重金属矿尾区铜污染土壤的共同修复作用,本研究从陕西省凤县矿尾区天蓝苜蓿根瘤中筛选分离到一株抗重金属铜的菌株,定名为CCNWSX0020。该菌株在YMA琼脂平板上抗铜浓度为3.0mmol/L,TY液体培养基中抗铜浓度为1.4 mmol/L,因此,它是研究根瘤菌抗铜机制的良好菌株。该菌株经生理生化分析、G+C mol%测定、DNA同源性分析及16S rDNA序列相似性比较,鉴定为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它与苜蓿中华根瘤菌LMG6133的菌株(GenBank登录号为X67222)相似性为99.7%。由于根瘤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地位,即能够...
关键词:
重金属 铜 根瘤菌 16S rDNA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晴 余海翔 张忠明
为了阐明豆科植物共生反应与免疫反应的协调机制,揭示参与植物细胞侵染、定殖及固氮过程中根瘤菌基因的功能,以苜蓿中华根瘤菌Sm2011为材料,构建了约8 000株Tn5-sacB转座子插入的突变体库。利用巢式PCR检测技术,从中鉴定和筛选出nodC、nifH、smc01188和smc04024等4个特定目标基因的插入突变体及其插入位点。通过结瘤试验考察突变体共生及固氮表型,结果显示:植株接种smc01188突变体28d后,与对照植株相比,该基因突变导致根瘤固氮酶活下降,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该基因突变体的表型类似;smc04024基因突变不影响植株生长,根瘤发育基本正常;接种nifH突变体后,植株呈缺氮表型,生长发育受阻,根瘤为白色;接种nodC突变体后植株不结瘤,说明Tn5-SacB的插入导致nifH、nodC基因功能丧失。利用PCR检测、鉴定和分离目标基因突变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先武 张忠明 胡福荣 莫才清 李阜棣 陈华癸
在pRK2073的辅助作用下,通过三亲本接合转移,将Tn5(sacB-luxAB)插入华癸根瘤菌7653R菌株基因组中。将3200个Tn5标记菌株影印到含有8%蔗糖的YMA平板,检测这些菌株的发光酶活性和新霉素抗性。共获得8个菌株,其选择标记消失。质粒检测发现其共生质粒有不同程度的缺失甚至消除。结瘤实验证明,所有共生质粒部分缺失(有的缺失达1/3)的菌株依然结瘤。经用luxAB探针的分子杂交证实,8个菌株中有3个对应的标记菌株其Tn5插在共生质粒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