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03)
- 2023(2723)
- 2022(2443)
- 2021(2479)
- 2020(2192)
- 2019(5346)
- 2018(5519)
- 2017(10733)
- 2016(5895)
- 2015(6802)
- 2014(6896)
- 2013(6517)
- 2012(5611)
- 2011(5073)
- 2010(5420)
- 2009(4924)
- 2008(4767)
- 2007(4140)
- 2006(3511)
- 2005(3126)
- 学科
- 济(24383)
- 经济(24366)
- 方法(15610)
- 数学(14572)
- 管理(14455)
- 数学方法(14098)
- 业(14063)
- 企(12005)
- 企业(12005)
- 农(5581)
- 理论(5214)
- 学(5025)
- 中国(4633)
- 业经(4395)
- 贸(3890)
- 贸易(3886)
- 易(3787)
- 教学(3713)
- 财(3654)
- 农业(3448)
- 技术(3284)
- 和(3109)
- 地方(3035)
- 制(3003)
- 划(2868)
- 策(2780)
- 银(2704)
- 银行(2686)
- 环境(2625)
- 行(2543)
- 机构
- 学院(82980)
- 大学(81452)
- 管理(31990)
- 济(29256)
- 经济(28592)
- 理学(28055)
- 理学院(27771)
- 管理学(26807)
- 管理学院(26693)
- 研究(26621)
- 科学(19822)
- 中国(19476)
- 农(18768)
- 京(17462)
- 业大(16097)
- 农业(15184)
- 所(14725)
- 研究所(13737)
- 中心(12191)
- 江(12029)
- 财(11813)
- 技术(11438)
- 北京(10850)
- 州(9977)
- 农业大学(9927)
- 财经(9725)
- 院(9641)
- 范(9600)
- 师范(9396)
- 工程(9368)
- 基金
- 项目(59153)
- 科学(45106)
- 基金(41762)
- 家(38772)
- 国家(38527)
- 研究(38263)
- 科学基金(31963)
- 省(24761)
- 自然(23497)
- 自然科(22991)
- 自然科学(22985)
- 自然科学基金(22549)
- 社会(22087)
- 基金项目(21323)
- 划(21131)
- 社会科(21010)
- 社会科学(21002)
- 资助(19063)
- 教育(18819)
- 编号(15392)
- 重点(13936)
- 计划(13365)
- 创(12386)
- 发(12165)
- 部(12154)
- 科技(12014)
- 科研(11925)
- 创新(11624)
- 成果(11612)
- 课题(11110)
共检索到113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晓飞 谢云
冬小麦是黄淮海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精确模拟冬小麦产量能够帮助生产者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实验资料调整了ALMANAC作物生长模型部分参数后,用其对该地区的冬小麦生长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ALMANA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叶面积指数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值为1.0552,可决系数R2为0.7021;生物量模拟的最大误差为-6.01%,经济产量模拟的最大误差为-5.41%。模型还可以揭示影响冬小麦生长的主要胁迫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明伟 邓辉 李贵才 范锦龙 任建强
该文利用IPCC AR4模式资料和基于多年观测资料生成的格点数据,建立降水、最高/最低气温的统计降尺度关系,获取华北地区高分辨率未来气候情景空间分布;利用作物模型模拟IPCC-B1情景下冬小麦生长期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最高/最低气温模拟结果与观测值比较,相关系数(R2)大于0.70;降水模拟结果与观测值比较,相关系数最小为0.63;IPCC-B1情景下,华北地区冬小麦生长期总体上变短,产量下降。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作物模型 冬小麦 华北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茹晓雅 李广 闫丽娟 陈国鹏 聂志刚
为明确水氮调控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产量的影响,研究自然降水条件下小麦产量达到最佳所需含氮量,将田间试验数据与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or,APSIM)结合,分别设定降水和施氮梯度为春小麦的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对模型予以检验。APSIM模型对春小麦产量模拟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模型一致性指标(D)分别为0.95、27.36%和0.91。随降水量或施氮量的增加,整体产量表现出先增后减趋势;其次,在所有组合中降水增加到20%,施氮量为157.5 kg·hm~(–2)的处理较好,平均产量最高达到5 406.64 kg·hm~(–2);最后,根据产量变化曲面拟合方程得出产量最佳方案:当自然降水增加55%,施氮量增加到257.25 kg·ha~(–1),产量达到最佳,为5 988 kg·hm~(–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江 吕勇 雷渊才 徐甜甜
以森林模型整体化理论思路为基础,利用vb6.0编程软件开发出独立的林木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模拟系统,在解决不同水平模型之间相容性、一致性及内部结构的问题,在生态模拟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廖美振 温红芳 董南松 张翼飞 魏小丛 邓湘雯
红心杉是杉木中的优良变种,被视为杉木中的珍品,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人工造林用材树种。采用树干解析方法,测定了红心杉人工林的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的生长过程,并用模型模拟方法对其生长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红心杉在生长过程中,最大去皮胸径连年生长量为1.92 cm·a-1,各级木胸径成熟期出现的先后顺序为:优势木、平均木、被压木。(2)各级木树高成熟期变化趋势与胸径相似,树高的最大连年生长量达到了1.5 m·a-1。(3)最大材积的连年生长量为0.017 6 m3·a-1,材积的成熟期与胸径和树高的成熟期差异较大。优势木材积在第18年达最大连年生长量,成熟期在第25年;平均木材积成熟期在第24年;被压木材积成熟期在第25年。(4)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模拟,确定了Richards模型为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最佳模拟模型,模拟效果好,精度高。(5)红心杉优势木的形数要比其它产区杉木的形数大,25年红心杉优势木形数为0.56。红心杉是一种初期生长快的速生树种,并且达到成熟期后还可进一步培育。研究结果对红心杉的培育和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红心杉 连年生长量 平均生长量 生长模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菲 陈报章 陈婧 张慧芳 郭立峰
作物生长与气候的互馈是当前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陆面模型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工具,其模型框架、算法设计及参数化方案的不同会直接导致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为探究陆面模型DLM(dynamic land model)和CLM5(community land model)在作物生长及农田热通量模拟方面的差异及原因,评估2个模型在华北平原作物研究中的适用程度,论文开展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站点的模拟对比研究。结果显示,DLM的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和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模拟值更高,与观测值更为接近;CLM5模型则在冬小麦模拟中略优。DLM的潜热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性普遍更高,可能反映了DLM采用的彭曼公式、双叶策略比CLM5采用基于水势梯度质量守恒、大叶策略的潜热计算方法更具优势。对于产量,模型当前的估测能力并不理想。总的来说,在默认设定下,2个模型的模拟结果能基本反映研究区农田站点内夏玉米和冬小麦的生长规律,但与实测值存在一定偏差。模型在该区域的适用性可能需要通过添加农田管理措施、算法优化和参数本地化等方式进一步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春亮 杨桂霞 辛晓平 唐华俊 王尔大
本研究利用EPIC模型对北京顺义地区的春播紫花苜蓿当年生长中的地上部生物量的累积和刈割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EPIC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地上生物量累积;在对刈割的模拟中,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的模拟结果可以接受,但对于留茬的模拟结果不理想。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生长模拟 EPIC 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匣 丁奠元 张浩杰 褚晓升 余坤 冯浩
【目的】通过评价AquaCrop模型对覆膜条件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土壤水分、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模拟效果,为AquaCrop模型在覆膜条件下的校准和应用提供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臵不覆盖(CK)和白色地膜覆盖(PM)两个处理,于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年在陕西杨凌进行田间试验,利用2014—2015年度试验数据对AquaCrop模型进行参数校准,利用2013—2014年度和2015—2016年度的冬小麦观测数据对AquaCrop模型进行验证。【结果】AquaCrop模型较好地模拟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卫星
作物生长模拟是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有助于理解、预测和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的反应。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外小麦生长模型的特征和发展,生长模拟的支持研究,并对生长模型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了讨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宇飞 刘鹏举 唐小明
在林火蔓延模拟过程中,为技术基础林火蔓延模型模拟空间精度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以林火蔓延模拟、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图形学为技术基础,以林火蔓延的边界位置、面积和轮廓形状为主要指标,提出了一套林火模型模拟空间精度的评价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这一方案可以满足林火蔓延模型模拟空间精度评价的需要,为多模型林火蔓延模拟中模型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温美丽 高晓飞 谢云 刘宝元
本文使用ALMANAC作物生长模型对黑龙江省嫩江县鹤山农场的大豆产量进行了模拟,并探讨了影响大豆模拟产量与实际产量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发现,1991年~2003年鹤山农场大豆的平均实际产量和模拟产量分别为2·75t/hm2和3·00t/hm2左右,误差为8·9%左右;大豆的实际产量与模拟产量趋势一致,均呈降低的趋势,说明模型能够用于模拟大豆的生产。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某些突发的自然灾害。模拟得到的温度和水分的胁迫日数与该地区的气候变化有较一致的关系,即温度胁迫有减少的趋势,水分胁迫有增加的趋势。模拟结果还发现,提高大豆的出苗密度可以增加大豆的产量,但增加值与生长季的降水量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ALMANAC模型 大豆产量 模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刁一伟 王安志 金昌杰 关德新 裴铁璠
该文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以Raupach提出的Localized Near Field(LNF)理论为依据,耦合垂直速度标准差σw(z)和拉格朗日时间尺度TL(z),建立林冠内水汽源/汇强度和平均浓度廓线之间的关系;利用拉格朗日反演模型提出了通过林冠水汽浓度梯度计算林冠内的水汽源/汇强度进而推算森林蒸散的方法.模拟结果与开路涡动相关系统的观测数据比较显示:白天水汽累积通量的模拟精度达到81%,模拟值高出实测值约15%~25%;夜间模拟值比实测值高出2~4倍,其原因尚不清楚.观测期内全天水汽总量模拟值298.91 mm,观测值为240.33 mm.最后,讨论了水汽源/汇强度及其通量随时...
关键词:
拉格朗日反演分析 源汇分布 蒸散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如泰 陈焕伟 李保国 黄元仿
【目的】以黄淮海平原为研究区域,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模拟模型对区域农田土壤水氮行为进行模拟和评价。【方法】建立和验证土壤水、热、氮和作物生长联合模型并与GIS相结合,在1999~2000年黄淮海平原的农村社会经济和土壤、气候等条件背景下,对冬小麦生长期土壤水氮利用效率和氮素损失量的区域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区域模拟结果表明,水分利用效率(WUE)、氮素利用效率(NUE)及土壤氮素淋失情况的空间分布在各地貌区之间有明显差异。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1m土体的氮素淋失量与灌水和降水量、施氮量、土壤饱和导水率(K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WUE与施氮量和日照时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军 邵明安 张兴昌 Williams J R
侵蚀和生产力影响估算模型EPIC是世界上较有影响的水土资源管理和作物生产力评价动力学模型。文章简要介绍了EPIC模型中描述作物生长、产量形成和环境胁迫的主要数学方程,有助于理解EPIC模型模拟作物生长与产量形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可供我国作物生长模拟与生产力定量评价研究中借鉴。最后指出了该模型中需要改进之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亚莉 贺立源
通过对国内外作物模拟模型研究阶段的分析,指出作物模拟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问题,作物模拟模型与专家系统ES,决策支持系统DSS,天气发生器GS,3S技术等耦合在信息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