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86)
- 2023(5085)
- 2022(4204)
- 2021(4028)
- 2020(3256)
- 2019(7679)
- 2018(7662)
- 2017(13563)
- 2016(7791)
- 2015(8935)
- 2014(9546)
- 2013(8953)
- 2012(8319)
- 2011(7634)
- 2010(7910)
- 2009(7484)
- 2008(7684)
- 2007(7025)
- 2006(6309)
- 2005(6018)
- 学科
- 济(27214)
- 经济(27146)
- 管理(23285)
- 业(19637)
- 企(17688)
- 企业(17688)
- 方法(10045)
- 制(8779)
- 财(8656)
- 理论(8654)
- 学(8614)
- 中国(8205)
- 农(7931)
- 业经(7300)
- 数学(7161)
- 数学方法(6904)
- 体(5766)
- 银(5669)
- 银行(5651)
- 教育(5564)
- 行(5376)
- 和(5283)
- 融(5134)
- 金融(5133)
- 务(5073)
- 财务(5037)
- 财务管理(5014)
- 农业(4775)
- 地方(4754)
- 企业财务(4693)
- 机构
- 学院(114763)
- 大学(114440)
- 济(40104)
- 经济(38920)
- 管理(38824)
- 研究(37626)
- 理学(32257)
- 理学院(31852)
- 管理学(31072)
- 管理学院(30869)
- 中国(29706)
- 京(25109)
- 科学(23954)
- 财(22976)
- 所(19715)
- 江(19492)
- 农(17603)
- 研究所(17388)
- 财经(17127)
- 中心(17119)
- 业大(16582)
- 范(16409)
- 北京(16263)
- 师范(16244)
- 州(15947)
- 经(15264)
- 院(14215)
- 技术(13993)
- 省(13596)
- 农业(13522)
- 基金
- 项目(68012)
- 科学(51519)
- 研究(51065)
- 基金(46449)
- 家(40947)
- 国家(40528)
- 科学基金(33544)
- 社会(29860)
- 社会科(27907)
- 社会科学(27898)
- 省(27199)
- 教育(24884)
- 基金项目(23601)
- 划(22677)
- 编号(22379)
- 自然(21373)
- 自然科(20799)
- 自然科学(20795)
- 自然科学基金(20429)
- 成果(19927)
- 资助(19619)
- 课题(16618)
- 重点(15777)
- 部(14281)
- 发(13898)
- 年(13839)
- 性(13709)
- 创(13687)
- 制(13476)
- 项目编号(13368)
共检索到183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程 庄尔奇 涂炳坤 周志翔 刘小宇 陶铁群
以马尔柯夫过程理论为基础 ,利用太子山林管局马尾松密度试验林连续 7年的定位观测资料 ,对马尾松纸浆林的生长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 ;马尔柯夫过程的模拟结果能够定量揭示林分生长的动态规律 ,且在主伐年龄为 19年以上时 ,在试验林安排的 3种密度中 (10 0 0 0株 /hm2 ,6 6 6 7株 /hm2 ,5 0 0 0株 /hm2 ) ,5 0 0 0株 /hm2密度的林分可获得最大蓄积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承祯 洪伟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 ,在人工林中占有很大比例 ,但其林分经营过程的密度控制问题一直是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在动态规划方法建立的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控制模型的基础上 ,以密度二次效应模型为基础、林分立木密度为目标函数 ,提出以净现值最大为标准 ,应用遗传算法优化马尾松人工林经营过程的间伐时间及其保留密度和主伐时间的最优组合方案。马尾松人工林经营过程的密度决策方案优化表明 ,遗传算法与经济评价相结合优化林分间伐时间及其保留密度和主伐时间决策组合效果很理想。马尾松人工林在地位指数 10~ 18之间时 ,均以间伐两次为最优 ,第 1次在 11~ 12a ,第 2次在 16~ 17a ,而主伐年龄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谌红辉 丁贵杰
用造林密度试验林的 11a逐年观测资料 ,分析了造林密度对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 :A、B、C、D(16 6 7、3333、5 0 0 0、6 6 6 7株·hm- 2 ) 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出材量均有显著影响 ,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 ,冠幅、冠高比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蓄积、高径比、自然稀疏强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 ,初始间伐期随密度增大而提前 ,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 ;随着密度增大 ,林分总出材量、小径阶株数百分比及小径材出材量所占的比例增大 ,11年生林分C、D密度总出材量比A密度分别高 34 0 %、4 3 0 % ;经出材量、生产成本与产值核算 ,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谌红辉 方升佐 丁贵杰 许基煌 温恒辉
利用20年生马尾松间伐密度试验林的10年观测资料,分析不同间伐保存密度对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保存密度(1200,2000,2800和3400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材种规格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冠高比随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自然稀疏强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不同密度的林分蓄积量与出材量随林龄增长而差异变小;随着密度增大,小径阶株数率及小径材出材量所占的比例增大,而大径阶株数率与大径材出材量减少。综合效益核算、材种出材量及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规律,马尾松人工林进入中龄林期后培育纤维材与中小径材保存密度控制在B~D(约2...
关键词:
马尾松 间伐 密度效应 经济分析 出材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青华 周志春 张开明 兰永兆 吴吉富 聂国勤
利用设置在福建武平的12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源与磷肥互作试验林,研究磷肥对5个优良种源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及其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马尾松不同种源对磷肥的反应差异较大,且因性状而异。福建武平马尾松种源属于生长对磷肥不敏感的耐低磷型优良种源;广东高州种源的磷肥生长效果好、持续期长,属磷肥敏感型优良种源;广东信宜、广西岑溪和江西崇义种源对磷肥的生长反应因性状和林龄而有较大的波动,12年生时胸径或树高生长的磷肥效应显著(P<0.05)。相对于生长性状,马尾松种源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受磷肥的影响较小。研究发现:未施磷肥的低磷条件下,福建武平种源较其他种源表现出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家荣
为探讨用模拟方法确定人工林的经营密度,本文以贵州马尾松人工林569块常规标准地资料为基础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标准地对目前贵州马尾松人工林具有充分代表性;立木密度对林分平均胸径的影响最为明显,对树高影响较小;林分断面积和蓄积随立木密度的增大而上升,但当立木密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它们都有下降的趋势.基于以上分析,用动态规划方法建立了可变间伐间隔期的林分经营密度模型.该模型既符合林分生长的一般规律,又得到实地试验结果的支持,因此建议应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程 刘宗友 戴新平 刘小宇 胡金国
以湖北省太子山马尾松密度试验林为材料 ,运用动态规划的方法 ,在生长收获预估模型系统的基础上 ,以最大经济收益为目标函数 ,建立了立地指数为 14 .6的林地种植马尾松纸浆林的合理经营密度表 ,得到了不同初植密度 (6 6 6 7株 /hm2 ,4 4 4 4株 /hm2 和 3333株 /hm2 )的林分各经营时期的间伐强度、间伐次数和间伐间隔期 ,从而指导湖北省马尾松纸浆林的生产。结果还表明 :高初植密度不能提高培育马尾松林的经济效益 ,合理间伐可获得较好的收益。
关键词:
马尾松纸浆林 动态规划 密度调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谌红辉 丁贵杰 温恒辉 陆毅
用21年生造林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不同造林密度(A 1 667、B 3 333、C 5 000、D 6 667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但16年生后,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高径比随林龄增长均表现出差异逐步缩小的规律;(2)林分蓄积与出材量在幼林期与密度呈正相关,进入中龄期后差异变小。21年生林分A、B、C、D各密度的出材量分别为300.13、309.94、303.19、313.32 m3.hm-2,随着密度增大,小径阶株数率及小径材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艳杰 温佐吾
采用全根挖掘法和土钻法,分别测定5种造林密度20年生马尾松林分平均标准木的单木和行间根系生物量,结果表明:平均标准木单木根系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少,不同级别根系生物量的排序为根桩>粗根>大根>中根>小根,其中根桩和粗根占根系生物量构成的90%以上。行间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的排序为中根>细根>小根。不同密度对中根、小根和细根生物量呈现出随密度增加而逐渐变小的趋势。5种密度马尾松林分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的表层土壤中,占根系总生物量的82%以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密度林分行间根系生物量逐渐减少。数学模型拟合的结果表明,平均标准木单木各级根系生物量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密度有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夏玉芳 谌红辉
本文对贵州省龙里林场马尾松密度试验林 ,5种造林密度 ,15年生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解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管胞列数影响较大 ,方差分析达到显著水平。造林密度大 ,则生长轮变窄 ,管胞列数减少 ,晚材率增加。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不显著 ,但具明显的规律性 ,即随着造林密度加大木材基本密度增加 ,造林密度过大反而下降。造林密度对管胞形态的影响表现出因树龄而异 ,不同造林密度马尾松管胞形态总平均值变化不大 ,但管胞长度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受到造林密度影响。较低的造林密度各生长轮管胞长度差异不显著。组织比量不受造林密度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湘南 张丽云
采用标准地调查与方差分析、统计假设检验相结合的方法,从整树和相对高度两个角度对湖南省永顺县马尾松干材密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马尾松人工林中被压木干材密度最大,平均木次之,优势木最小;各高度干材密度变化范围为364.73~516.39 kg.m-3,样木内干材密度的变动系数在1.96%~13.36%之间,平均变动系数为7.24%,0.2~0.8 H(H为树高)处双样本分析的t检验大于临界值2.042,0.1H处t检验值绝对值最小,为-0.740,在外业调查中可以用树干基部密度代替整株树干密度。样木DBH处密度t检验值为-2.717,因此不能把胸径处的密度等同于整株干材密度,建立胸径密度与整株...
关键词:
马尾松 干材密度 树干解析 湖南永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青华 周志春 张开明 兰永兆 吴吉富 聂国勤
利用设置在福建武平的12年生马尾松种源与初植密度互作试验林,研究5个优良种源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马尾松不同种源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因性状而异。种源胸径和活枝下高对初植密度反应最为敏感,树高次之,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反应最小。广西岑溪、广东信宜、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属于胸径对初植密度敏感的种源,皆表现在2.5m×2.0m初植密度下生长量最大,广东高州种源胸径生长对初植密度的敏感性则较小;5个参试种源活枝下高的初植密度效应差异显著,皆随着初植密度增加而升高;除发现江西崇义种源树干通直度和福建武平种源木材基本密度在不同初植密度间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玮 周运超 叶立鹏
测定了不同种植密度及土壤养分含量下马尾松苗木根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尾松根系呈直线下降趋势,当种植株数达到一定株数(6株)时,根系生长对土壤养分产生竞争;胁迫促使根系增加,而在土壤空间足够的条件下随着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其根系呈增加趋势。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光武 陈晨 王柯力
【目的】通过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密度指数模型的研究,为制定木材产量及质量的提升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薄山林场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147块标准地数据,以林分平均胸径为输入向量,以林分密度为输出向量,建立了林分密度指数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并与Reineke的林分密度指数模型进行比较。【结果】①薄山林场马尾松人工林最大密度线斜率b为-1.516 3,马尾松标准平均胸径为14 cm, Reineke的林分密度指数模型精度为92.11%, t检验结果显著;②构建了网络结构为1∶2∶1的林分密度指数ANN模型,模型拟合精度为92.57%,均方误差为0.001 469 7。③无论采用Reineke林分密度指数还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拟合株数密度随林分平均胸径的变化趋势时,幼龄林组拟合效果都不理想,这与幼龄林组数据数量偏少有关。【结论】所建模型可为薄山林场马尾松抚育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图4表1参13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祥 丁贵杰 翟帅帅 陈模芳 杜华东
以龙里林场17 a三种不同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逐层全根挖掘法和土钻法对其平均标准木和林分行间根系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根系总生物量受密度影响显著,C(25.78 t·hm-2)>B(15.77 t·hm-2)>A(12.47 t·hm-2),占根系总生物量(根桩除外)的87.8%以上的根系分布于0~30 cm的土层中,不同径级根系中,以根桩和粗根所占比例最大。林分行间根系生物量受密度影响较大,除中根外,土层深度对小根和细根分布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水平方向,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变化趋势各异,细根和小根生物量在距离树干约1 m处达到最高,根系总生物量主要集中在距离树干0.5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