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43)
2023(7350)
2022(6275)
2021(5726)
2020(4942)
2019(11800)
2018(11725)
2017(22960)
2016(12598)
2015(14385)
2014(14779)
2013(14790)
2012(13954)
2011(12795)
2010(13032)
2009(12367)
2008(12686)
2007(11651)
2006(9979)
2005(9079)
作者
(38208)
(32213)
(32060)
(30696)
(20322)
(15394)
(14831)
(12653)
(12049)
(11469)
(10753)
(10736)
(10200)
(10113)
(10073)
(10049)
(10043)
(9413)
(9353)
(9290)
(8066)
(7977)
(7820)
(7392)
(7331)
(7200)
(7108)
(7107)
(6537)
(6474)
学科
(57412)
经济(57355)
(36703)
管理(36611)
(30180)
企业(30180)
方法(29902)
数学(25415)
数学方法(25191)
(15295)
(14582)
(14147)
中国(14045)
业经(11634)
理论(10865)
(10744)
贸易(10743)
(10417)
农业(10392)
(9983)
(9199)
(9163)
财务(9148)
财务管理(9127)
地方(9015)
企业财务(8634)
技术(8157)
(7706)
银行(7674)
(7447)
机构
大学(197138)
学院(193930)
(80847)
经济(79164)
管理(74664)
理学(64691)
理学院(63989)
研究(63114)
管理学(62953)
管理学院(62589)
中国(46931)
(41082)
科学(39425)
(36640)
(33496)
(32737)
研究所(29888)
财经(29832)
业大(29311)
(29160)
中心(29028)
(27005)
农业(26746)
(26191)
师范(25945)
经济学(25940)
北京(25539)
经济学院(23552)
(22848)
财经大学(22122)
基金
项目(125171)
科学(97951)
研究(91313)
基金(90851)
(78765)
国家(78115)
科学基金(66320)
社会(57820)
社会科(54680)
社会科学(54662)
(48560)
基金项目(48151)
教育(43017)
自然(42398)
自然科(41397)
自然科学(41383)
(41058)
自然科学基金(40672)
编号(38414)
资助(37262)
成果(32359)
(28606)
重点(28159)
(26203)
(25857)
课题(25264)
教育部(24617)
科研(24296)
创新(24087)
大学(23832)
期刊
(86390)
经济(86390)
研究(53966)
中国(35892)
学报(31584)
(29812)
(29435)
科学(28090)
管理(24949)
大学(23169)
学学(21734)
教育(20676)
农业(19466)
技术(16279)
财经(15443)
(14480)
金融(14480)
经济研究(13943)
业经(13584)
(13281)
问题(12009)
(10967)
图书(10786)
技术经济(10596)
理论(10331)
(9716)
(9537)
统计(9496)
商业(9412)
实践(9368)
共检索到279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志华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资本——知识,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西方一些学者错误地提出知识是超额利润的源泉。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分析知识的价值,情况并非如此,知识商品的价值W= c+ v+ m ,其中c 是知识资本,是不变资本;v 是人力资本,是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仍是人——人力资本的劳动。之所以产生巨额利润是因为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相结合;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知识垄断。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温旭  
数字劳动价值一方面关涉数据商品世界的本质,探究数字劳动何以被抽象成数据商品、数字货币和数字资本等数字价值形式;另一方面关涉数字价值决定和数字价值量度。数字资本主义的数字要素价值理论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其掩盖了数字价值的数字劳动本质。数字价值是数字劳动的数字社会抽象,“数据商品—数字货币”关系发展成数字资本关系才能使得数字社会抽象得到充分呈现。在数字价值补偿的更新体系中,数字资本积累具有普遍存在性,而数字剥削具有隐秘存在性。数字资本的生产性构建于数字劳动的生产性,然而随着数字劳动生产力的提升,数字资本利润率却下降,这种背反关系暴露出数字资本主义的危机所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宏图  
一、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证主义有人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所体现的方法是进化论的。这个表述当然是不甚确切的,但却也道出了马克思方法论的实质:他把社会形成看成是演进的,那么构成社会的一切基质,比如,商品、货币、资本乃至生产方式无一不是演进的。熊彼特...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峰明  王璐源  
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看,蒲鲁东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视为"价值二重性",而非商品的二重性,不仅达不到劳动二重性的高度,而且难以把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在本质上区分开来;他用"建议"解释商品交换的发生,用"稀少"与"众多"等解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所谓"价值矛盾",用"自由意志"解释价值矛盾的必然性,表明他只是意识到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对立的运动,却无力给予科学说明;他通过"正—反—合"的逻辑公式推出的"构成价值"概念,不仅难以解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运动,而且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拙劣模仿和套用;他关于劳动时间与"价值比例"和社会平等之间内在联系的论述,不仅是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庸俗借鉴和歪曲运用,而且事实上造成了对劳动价值论的反向解构,充分暴露出其价值理论的错误和小资产阶级的空想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培兆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应当 发展,但不应当穿凿附会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社会实践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真理的相对性就更明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本身就是从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发展过来的。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发展观以燃烧中的氧气的发现为比喻有个具体生动的描绘。他说马克思是“在前人认为已有答案的地方,他却认为只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法善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指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素芳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这一基石之上的剩余价值学说 ,是系统揭示商品经济社会的客观内在联系及其支配具体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理论。我们应当以科学的态度从《资本论》所运用的抽象法和唯物辩证法中去透彻理解和对待这一科学理论 ,并用以深化认识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价值关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罗雄飞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遵循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具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特征,是活的理论和活的体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化必须依照马克思的思想方法进行体系创新,并通过约束条件的放松重构价值—价格关系。"转形问题"百年争论的根源在于不同理论思想方法的差异。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能与现代西方经济学"接轨",相反,它可以为现代西方经济学提供宏观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邱虹  包青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正确认识劳动二重性学说和社会必要劳动理论以及总体劳动者理论是科学的认识劳动价值理论的关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段晓光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新认识 ,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坚持这一理论合理的科学的内核 ,发展这一理论尚未得到充分展开的部分 ,放弃陈旧过时的结论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进行理论上的创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素芳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揭示商品经济社会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 ,仍然是指导我们研究我国商品经济关系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理论。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就必须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解放  
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该理论在表述上的差异性,常常会产生认识上的误解。因此,全面、准确地把握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本文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浩  
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技术和专利作为商品的二因素,可以发现技术和专利的价值都不包含"不费分文"的前人科研劳动成果,专利作为商品出售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有限,专利作为生产资料发挥其使用价值能够在专利保护期内获得持续的超额剩余价值,在专利实际工作中专利运营的最终目标还应放在专利作为生产资料的实施应用上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胜利  
系统阐述了包含一般的、平均的劳动力价值构成及其变化界限、工资变动等方面内容的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以此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乡镇企业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工资的形成机理,初步估量了2004年中国农民工在不同劳动力市场的工资,试图探究农民工工资低的原因并提出提高农民工工资的相应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