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187)
- 2022(1978)
- 2021(1776)
- 2020(1543)
- 2019(3426)
- 2018(3668)
- 2017(6356)
- 2016(3834)
- 2015(4434)
- 2014(4574)
- 2013(4646)
- 2012(4802)
- 2011(4398)
- 2010(4722)
- 2009(4478)
- 2008(4518)
- 2007(4243)
- 2006(3949)
- 2005(4102)
- 2004(3442)
- 学科
- 济(14355)
- 经济(14326)
- 管理(10846)
- 业(9279)
- 企(8293)
- 企业(8293)
- 学(5895)
- 中国(5052)
- 制(4558)
- 教育(4407)
- 财(4371)
- 方法(4036)
- 农(4000)
- 理论(3877)
- 银(3524)
- 银行(3505)
- 业经(3383)
- 行(3378)
- 贸(3129)
- 贸易(3123)
- 融(3102)
- 金融(3099)
- 体(3085)
- 易(2985)
- 地方(2950)
- 和(2911)
- 数学(2616)
- 税(2517)
- 农业(2513)
- 数学方法(2512)
- 机构
- 大学(58841)
- 学院(55825)
- 研究(21818)
- 济(21021)
- 经济(20404)
- 管理(18439)
- 中国(18377)
- 理学(14672)
- 理学院(14452)
- 管理学(14176)
- 管理学院(14064)
- 京(13552)
- 科学(13383)
- 财(12615)
- 所(11974)
- 江(11417)
- 农(11038)
- 研究所(10433)
- 中心(10403)
- 北京(9097)
- 范(9001)
- 财经(8910)
- 师范(8895)
- 省(8819)
- 农业(8579)
- 州(8462)
- 经(7964)
- 业大(7728)
- 院(7427)
- 师范大学(7185)
共检索到106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丽华 赵旭亮
要揭示"GDP至上"的实质和原因,必须从考察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论述出发。"GDP至上"是商品拜物教观念在当今中国社会的集中体现和新形式。商品经济的发展是"GDP至上"形成的一般经济基础;对中国社会劳动和经济关系的社会性质的严重误解,是"GDP至上"形成的思想和理论根源;政府角色定位不当、权力为价值财富服务是"GDP至上"形成的制度原因。要消除"GDP至上",必须从几方面入手:广泛深入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学习、研究、教育和争鸣活动;对现行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体系进行深层次改革;重新定位转换政府角色,制止权力资本化;重建社会价值观和社会道德体系,限制商品拜物教的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泛滥。
[期刊] 求索
[作者]
谭勇
与康德将先验要素、先验逻辑以及先验结构等视为人类知识形成的必要条件这种先验认识论不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一切先验的对象均有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生学起源。马克思在对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分析中,不仅揭示了商品形式是一种“先验形式”,而且阐明了商品抽象、交换抽象是一种“先验抽象”,由此与康德先验认识论建立了联系。通过将商品形式的历史性起源定位到“共同体尽头”,同时将商品抽象、价值抽象以及交换抽象的历史性起源定位到人们的社会实践,马克思实现了对康德先验认识论的超越,从而彻底且完整地构建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徐传谌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有过对企业家的论述,把“亲自经营实业”的资本家称为企业家,即“执行职能的资本家”,作为经济关系的产物,必须具有很高的素质和遵从相应的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江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兆元
洞悉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必须从《资本论》这一经典著作出发,在完整解读的基础上把握商品拜物教的奥秘。对于商品拜物教起源的探析,从历史维度出发,分析劳动分工和生产力发展在商品拜物教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所用;对于商品拜物教隐秘性质产生的原因,探究“视觉中心主义”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滞后性所产生的影响;对于商品拜物教的奥秘,研究商品本身的形式;对于商品拜物教的消亡,则从社会形态的更替上入手,以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四方面构成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具体内涵。
关键词:
马克思 商品 拜物教 共产主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莎莎
商品拜物教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中的重要内容,结合西方社会所有制形式与社会历史传统,辩证分析商品拜物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演化形态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探寻遏制、消除商品拜物教思想的有效途径,从而为我国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领域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破除商品拜物教的错误思想,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商品拜物教 拜物教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潘纪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科学地、详尽地分析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随着资本的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来的工人人口的相对过剩,明确指出:“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事实上,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具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沈斌华
是否存在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的理论?人口学界尚有分歧。但搞清楚这个问题,尽快求得统一的认识,有很重要的意义。 有的同志认为,两种生产这个概念,只不过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的只言片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没有给我们留下这方面的专著,也没有作过专门的论述,因而否认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事实上,从哲学方面,尤其是从政治经济学方面,他们对这个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强
文章从马克思·韦伯、丹尼尔·贝尔到弗朗西斯·福山都遵循对现象进行考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探究问题的实质,在对历史文化的反思中得出对管理的认识。管理是一个宏大的现象,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文章通过对几种不同的管理现象的考察去探寻其背后的意义,揭示管理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
管理 价值 韦伯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黎家佑
空间生产是马克思主义审视资本运作并建构人类解放图景的重要维度,也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当代发展的理论生长点。从自然空间的社会化改造到社会空间的生产扩张,到空间的资本化生产,再到资本空间的扬弃,空间生产正经历着朴素实践、初步探索、全面深化与扬弃超越的历史嬗变。对空间生产予以全面的历史考察并审理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将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当代深化与实践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汤在新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本文试图依据包括《资本论》在内的马克思的"六册计划",对市场经济存在的基本前提、市场体系中的要素市场、国际市场以及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等问题。作些探讨性的论述。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陆夏 刘晔
在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是"成反比"还是"成正比"的争论中,部份学者往往混淆了个别劳动生产率、部门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这三种不同的劳动生产率。事实上,劳动生产率的类别、劳动复杂性及使用价值质的变化都会改变二者的关系:在不考虑经济发展因素与劳动复杂性的条件下,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仍然"成反比",但在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动态条件下,二者的关系则取决于个别与部门两种劳动生产率变动比率上的差异;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并不必然改变商品价值总量,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根本因素还是来源于劳动的复杂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孙东亮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商品的价值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部分是作为不变资本的生产资料的折旧的价值转移过来的部分,包括机器、厂房、土地等,用C表示;第二部分是商品中补偿可变资本的部分,包括原材料、工人工资等,用V表示;第三部分是商品中的剩余价值,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部分,用m表示。 马克思简单地把商品的价值分为C、V、m三部分,他忽略了公共管理部门的作用,这些公共管理部门包括政府、军队等;政府是一个管理者,他有对内对外两种职能:对内,政府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通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菲菲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为此,应从两条途径来把握马克思关于经济对人的自由发展的影响:一是通过对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生成历史的结论进行分析;二是就经济对人的自由发展的直接影响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尚应从当前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现实出发展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
经济 自由发展 拜物教 全球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瑞龙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国特色的市场化改革是在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我们既不能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找到现成答案,也不能照抄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教条、复制西方的模式,而应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理论创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成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为此,必须要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需要建立新型的政商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