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7)
- 2023(1590)
- 2022(1517)
- 2021(1308)
- 2020(1149)
- 2019(2457)
- 2018(2378)
- 2017(4090)
- 2016(2711)
- 2015(2947)
- 2014(2900)
- 2013(2783)
- 2012(2700)
- 2011(2463)
- 2010(2419)
- 2009(2172)
- 2008(2270)
- 2007(1976)
- 2006(1695)
- 2005(1596)
- 学科
- 济(8611)
- 经济(8602)
- 管理(6241)
- 业(6173)
- 企(5342)
- 企业(5342)
- 方法(5188)
- 数学(4449)
- 数学方法(4403)
- 学(4062)
- 财(3440)
- 务(2869)
- 财务(2868)
- 财务管理(2867)
- 企业财务(2811)
- 稻(2138)
- 农(1970)
- 中国(1864)
- 业经(1814)
- 水产(1814)
- 动物(1612)
- 环境(1500)
- 动物学(1473)
- 农业(1400)
- 和(1332)
- 理论(1294)
- 制(1269)
- 划(1231)
- 银(1133)
- 技术(1126)
- 机构
- 大学(38881)
- 学院(38410)
- 研究(17426)
- 农(16965)
- 农业(14466)
- 科学(14419)
- 济(11779)
- 经济(11540)
- 所(11363)
- 业大(11317)
- 中国(11098)
- 研究所(10719)
- 管理(10154)
- 农业大学(9154)
- 理学(8952)
- 理学院(8778)
- 业(8684)
- 室(8667)
- 京(8614)
- 管理学(8458)
- 管理学院(8402)
- 实验(8363)
- 实验室(8123)
- 省(7828)
- 重点(7684)
- 中心(7524)
- 科学院(6898)
- 江(6687)
- 技术(6512)
- 财(5841)
共检索到53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邓应德 肖层林 邓化冰 张海清 邓晓娟 刘玉龙
利用水稻柱头外露率差异极显著的亲本Ⅱ-32B和冈46B杂交,对亲本、F1和F2群体进行柱头外露率鉴定,F1柱头外露率介于高、低柱头外露率亲本Ⅱ-32B和冈46B之间;F2群体柱头外露率表现正态分布,说明柱头外露率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在498个F2单株群体中选择极端高柱头外露率和极端低柱头外露率的单株分别组成高、低柱头外露率池,利用914对SSR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多态性检测结果发现,引物RM3437、RM31、RM3188、RM5310和RM3395在两亲本和两池间均检测到多态性;单标记分析法表明,第5染色体上的RM3437和RM31,第2染色体上的RM3188,第1染色体上的RM53...
关键词:
水稻 柱头外露率 SSR标记 QTL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晓娟 万华 高俊文 顾伟航 谢振威 赵志刚 万建民
[目的] 柱头外露率是杂交水稻制种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检测控制水稻柱头外露率QTL及精细定位相关基因。[方法] 以低柱头外露率粳稻品种‘02428’和高柱头外露率亲本ZH464配组的F_(2)群体进行QTL位点检测,在目标区域内利用分子标记筛选杂合单株连续自交获得F_(2:3)和F_(3:4)群体进行多年稳定QTL位点定位,同时利用BSA-seq技术对F_(3:4)群体进行了柱头外露率QTL定位和候选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单柱头外露率、双柱头外露率和总柱头外露率这3个性状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本研究以总柱头外露率作为表型数据,利用已构建的覆盖全基因组分子连锁遗传图谱进行QTL定位,检测到第2和4染色体上两个位点:qTSE2和qTSE4,选择贡献率大的qTSE4位点进行后续研究,该位点在F_(2:3)和F_(3:4)群体中重复检测到。结合BSA-seq测序结果,在qTSE4位点区间内筛选到两个存在差异的基因。[结论] qTSE4位点作为柱头外露相关的主效QTL位点,可进行后续的精细定位,筛选到的两个候选基因有待进一步转基因功能验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爱国 华泽田 王嫘 李志彬 苏玉安 肖艳云 王彦荣
将高柱头外露率60B与低柱头外露率辽粳9杂交,以P1、P2、F1和F2为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柱头外露性状(开颖单边外露率、开颖双边外露率、开颖总外露率、闭颖单边外露率、闭颖双边外露率、闭颖总外露率)的遗传效应;并以F2群体为材料,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各性状进行了QTL定位。结果表明:柱头外露率的遗传符合E-2、E-1、E-1、E-0、E-1、E-1模型;共检测到控制柱头外露的主效QTLs12个,分别位于第1,2,5,8,9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9染色体上RM257~RM215的位点效应最为显著,其LOD值为12.96,贡献率为32.04%;柱头外露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与QTL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应德 应杰政 石媛媛 肖层林 张海清
为研究柱头外露率的遗传机理,用柱头外露率低的粳稻品种糯5号与柱头外露率高的籼稻品种优ⅠB构建包含190株的F2群体.在长沙对各单株进行柱头外露率调查,并用均匀覆盖水稻整个基因组的92个SSR标记构建连锁遗传图谱,进行控制柱头外露率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柱头外露率的3个QTL为qPES-2、qPES-5、qSPES-8,分别位于第2染色体的RM1285~RM12595、第5染色体的RM17952~RM18114、第8染色体的RM8020~RM7080,QTL的LOD峰值分别为3.54、4.79、3.85,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10.1%、11.1%、9.0%,增效基因皆来源于高...
关键词:
水稻 柱头外露率 数量性状基因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应德 贺立伟 肖层林 张海清 邓化冰
以7个水稻三系不育系和7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为材料,研究水稻不育系的花器性状和柱头外露特性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个两用核不育系的平均颖花长度长于三系不育系的平均颖花长度;平均颖花宽度窄于三系不育系的平均颖花宽度;平均颖花长宽比大于三系不育系的平均颖花长宽比,说明两用核不育系的粒形较三系不育系的细长.相关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与柱头外露率关系最密切的花器性状有颖花长、颖花长宽比、柱头跨度和子房长度,其中颖花长宽比对柱头外露率的作用最大,说明颖花长度和颖花长宽比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柱头外露率,因此在高柱头外露率不育系的选育中应加强粒形的选择,细长粒形的不育系其柱头外露率较高.
关键词:
水稻 花器性状 柱头外露率 相关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宏生 丁明亮 顾坚 田玉仙 赵红 吴绍柱 杨素梅 杨和仙 李绍祥
不育系的柱头外露是提高小麦异交结实率的关键因子之一。本研究以高柱头外露率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K239S与低柱头外露率的不育系K92S杂交构建DH群体,对亲本、正反交F1和DH群体进行柱头外露率鉴定,结果正反交F1柱头外露率差异不显著,表明柱头外露受细胞核基因控制;DH群体低柱头外露率与高柱头外露率的分离比符合3∶1,推测该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由1对隐性主基因控制。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核不育系 柱头外露 遗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团结 盖钧镒
从栽培大豆地方品种黄山七月黄与辽宁野生大豆N23460杂交后代中发现柱头外露突变体PSA-1,其花形态正常,但开花时花丝伸长受阻,使部分花柱和柱头伸出花药。不同播期的PSA-1植株生长正常,其花器柱头外露性状表现稳定。遗传分析表明,此柱头外露性状受2对独立遗传的隐性重叠基因控制。因此,该性状可用于大豆异交结实性改良。
关键词:
大豆 柱头外露 突变体 遗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豪 张健 王加峰 杨瑰丽 郭涛 陈志强 王慧
利用实验室收集的优良种质资源籼稻亲本B91及B233分析影响粒质量的关键表型性状,挖掘粒质量相关的遗传位点与候选基因,进一步了解多基因调控粒型性状的遗传基础,以期在种质资源改良中加以应用。以2个籼稻亲本B91和B233及杂交繁育的F_2群体为研究材料,对B91和B233籽粒颖壳和胚乳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测定两亲本灌浆速率;对B91和B233构建的F_2分离群体进行QTL-seq分析,通过注释基因表达位置以及预测功能进一步筛选出粒质量候选基因。结果表明,根据籽粒颖壳和胚乳扫描电镜观察,B233与B91粒长、粒宽、粒厚的差异是由细胞大小和细胞数量共同决定的,且与B91相比B233籽粒饱满度较差。通过灌浆参数的比较,B233起始生长势,活跃灌浆时间,最大灌浆速率等指标均大于B91。QTL-seq分析共得到了430 762个有效SNP位点,发现了位于6条染色体上共8个QTL。主要关注正阈值区内的5个QTL,对正阈值区QTL位点内△(SNP-index)>0.7的SNP位点进行了筛选,选出在基因中非同义突变及剪接位点上的SNP突变23个基因,同时挑选出Indel突变基因共11个。根据NCBI网站对注释基因的转录表达分析及基因功能预测筛选出6个可能为调控粒质量性状的候选基因,其中基因Os04g0617600、Os04g0619600编码蛋白起到蛋白激酶或转录调节因子作用,Os04g0624600、Os04g0631000调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分解,Os04g0653100调控生物大分子的运输,同时也是花粉壁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Os02g0611450可能调控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和细胞周期。综上,水稻粒长、粒宽、粒厚及饱满度均直接影响水稻籽粒质量,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灌浆速率调查从细胞水平和生理水平解释粒质量差异。通过QTL-seq结合注释基因转录表达分析及功能预测等手段可以更高效的筛选出粒质量的候选基因。水稻粒质量可能受到蛋白磷酸化、转录调节相关基因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林 李青 王立博 张祖新 李建生 严建兵
【目的】尝试利用分子标记和QTL定位技术直接定位影响重组频率的QTL,探索物种遗传变异难易的分子基础。【方法】分别借助3张玉米和3张水稻分子标记连锁图,以所有染色体上标记的交换次数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分别定位了7个和11个影响玉米和水稻重组频率的QTL。以玉米和水稻高密度分子标记连锁图IBM302和Genetic98每条染色体上标记的交换次数为性状,分别在玉米和水稻上定位了12个和57个QTL。【结论】影响重组频率的基因真实存在。培育高重组频率材料将有助于加速基因的定位和克隆、比较图位克隆基因和遗传育种进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潘英华 余建平 张强 熊海燕 朱汝财 李自超
利用穗粒数和穗长差异较大的2个粳稻品种日本晴与大穗型粳稻种质B0801组配群体,对水稻穗粒数、穗长和着粒密度等穗部性状进行数量基因位点检测,共检测到11个QTL,分布于第1,2,5,7以及9号染色体上,QTL的贡献率范围为0.21%~68.20%。其中,4个控制穗粒数的QTL分别位于第1,2,7,9号染色体,其贡献率为0.21%~25.06%。第9号染色体RM1328~RM3533标记区间的控制穗粒数性状的qGNP9-1位点,为主效QTL;控制穗长的QTL 4个,4个QTL分别位于第1,2,5,9号染色体。其贡献率范围为0.28%~61.19%,其中qPL9-1的LOD值为31.88,对表型变...
关键词:
水稻 穗长 着粒密度 穗粒数 QTL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保建 黄柳柳 江建华 洪德林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作图群体(BC1F12),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对水稻4个异交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开颖角度检测到2个QTL,分别位于第12染色体的C1069-R1709和R270-G2140区间,共解释性状变异的18.51%,2个位点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Kasalath。柱头外露率检测到1个QTL,位于第3染色体的C63-C563区间,解释性状变异的15.99%,增效等位基因来自Kasalath。单花开花历时检测到1个QTL,位于第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春芳 赵凌 张亚东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周丽慧 姚姝 王才林
水稻低氮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对研究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及培养耐性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缺氮是限制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利用一套以9311为遗传背景携带日本晴置换片段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对低氮胁迫下水稻苗期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共定位到高氮和低氮下株高、主根长、根干质量、苗干质量和总干质量及其相对性状的44个QTLs,其中2种氮水平下检测到28个QTLs,低氮与高氮相对性状检测到16个QTLs。检测到2个QTL热点区,聚集了不同氮水平及其相对性状的多个QTLs,通过搜索预测基因,发现这2个区域包含氮代谢的关键基因,说明极有可能是氮吸收和利用相关基因控制了这些QTLs的表达。以上结果将为利用...
关键词:
水稻 低氮胁迫 根长 根干质量 QT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晁园 冯付春 高冠军 朱雪萍 何予卿
以川香29B和中国香稻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通过建立144个SSR标记连锁遗传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水稻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共检测到了45个与水稻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相关的QTL,分布在水稻的第1、2、3、4、6、7、9、10、12染色体上,其中有9个QTL的效应被重复检测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云涛 潘英华 徐志健
【目的】挖掘水稻粒型相关QTL位点可为水稻的粒型遗传机制研究和优质化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西普通野生稻高代自交系材料ZY03为父本,栽培稻品种日本晴为母本,通过常规杂交获得包含160个单株的F_2分离群体,并开展粒长、粒宽及粒长宽比等粒型性状的调查。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84个SSR标记对F_2群体单株进行分子检测。应用MAPMAKER EXP 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构建分子标记连锁图。应用QTLmapping3.0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
关键词:
粒长 粒宽,粒长宽比 QTL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国新 张强 吴建涛 胡广隆 李自超
水稻长芒是从野生稻保留下来的性状,通过人工选择培育的现代品种一般都是无芒类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控制芒的基因精细定位和克隆的报道。本实验利用国家种质资源库中有芒的亲本SLG与无芒亲本日本晴构建回交近等基因系(NILs)群体,从BC4F2回交分离群体中,选择出有芒和无芒呈3∶1分离的群体,从中选择杂合BC4F2单株构建BC4F3定位大群体。利用分离群体分组混合分析法(BSA法),筛选均匀分布水稻染色体组上1 512对SSR标记,将芒基因定位在第3染色体RM6283和RM5685之间,命名为AWN3-1。通过设计和筛选多态性标记,进一步将AWN3-1定位在Y5和Y9标记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
关键词:
水稻 芒 NIL 基因定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