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7)
2023(6417)
2022(5508)
2021(4947)
2020(4362)
2019(10158)
2018(9900)
2017(20155)
2016(10909)
2015(12454)
2014(12364)
2013(12514)
2012(11632)
2011(10462)
2010(10481)
2009(9737)
2008(9496)
2007(8315)
2006(7092)
2005(6026)
作者
(31149)
(26343)
(25994)
(24831)
(16693)
(12548)
(11920)
(10492)
(10017)
(9437)
(8961)
(8851)
(8417)
(8235)
(8097)
(8070)
(7598)
(7596)
(7531)
(7514)
(6529)
(6495)
(6379)
(6001)
(5964)
(5920)
(5741)
(5505)
(5436)
(5138)
学科
(62648)
经济(62598)
方法(36526)
数学(34145)
数学方法(33722)
(33172)
管理(31107)
(26711)
企业(26711)
(13570)
中国(12787)
地方(11573)
(11433)
业经(11240)
产业(9863)
农业(9496)
技术(8731)
(8351)
贸易(8348)
(8025)
(7973)
(7290)
财务(7268)
财务管理(7248)
理论(7166)
企业财务(6989)
(6956)
地方经济(6947)
环境(6904)
(6604)
机构
大学(162995)
学院(162480)
(74998)
经济(73897)
管理(68380)
理学(60761)
理学院(60236)
管理学(59051)
管理学院(58775)
研究(49967)
中国(36299)
(32789)
(31193)
科学(29178)
财经(26304)
经济学(24420)
(24071)
(24043)
(23910)
业大(23801)
中心(23084)
(22436)
经济学院(22364)
研究所(21967)
北京(20287)
财经大学(19760)
经济管理(19226)
农业(18817)
(18644)
师范(18471)
基金
项目(114868)
科学(92545)
基金(85939)
研究(81708)
(73891)
国家(73397)
科学基金(64592)
社会(55051)
社会科(52713)
社会科学(52700)
(45267)
基金项目(44807)
自然(41577)
自然科(40725)
自然科学(40720)
自然科学基金(39990)
教育(38346)
资助(37503)
(37453)
编号(30905)
(26385)
重点(25650)
(24847)
(23987)
成果(23628)
国家社会(23279)
教育部(23191)
人文(22719)
创新(22384)
科研(21971)
期刊
(72041)
经济(72041)
研究(43438)
中国(27306)
管理(24246)
学报(22797)
(22528)
科学(21741)
(20054)
大学(18086)
学学(17268)
技术(15649)
农业(13869)
财经(13572)
统计(13347)
经济研究(12520)
(12286)
金融(12286)
(12147)
教育(12074)
(11689)
业经(11507)
决策(11185)
技术经济(10569)
问题(10100)
商业(8149)
(7946)
科技(7412)
(7216)
理论(7109)
共检索到222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许经勇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静态比较优势。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毕竟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同时又是以低附加值和国民的低福利为先决条件的,因而是一种粗放型的、低层次的产业形式。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以劳动力供给不足为特点的"刘易斯拐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所面临的对外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和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迅猛发展找到根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京卫  周应堂  
伴随着SA8000标准在全球范围的逐步实施,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本文力求分析SA8000标准可能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的多种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湘桂  
广西正处在工业化初期,与此相适应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表现出较低水平,存在较大的发展障碍。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全球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国内产业也出现转移的趋势,加上广西原有的基础,广西也面临着新的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研究,以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保障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勇  
本文研究主要定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幼稚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研究。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比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的高度更高,具有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配套服务的特点。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种漂流型产业,配套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也有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而转移的趋势。产业转移大致经历原产地产业衰落、新产地产业后发、新产地产业聚集三个阶段。但在转移的不同阶段,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随劳动密集型转移的次序和程度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规划资本密集型产业时要考虑本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勇  
我国一方面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良好竞争力,另一方面又要抓好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的产业结构升级。该文探讨了两种产业类型的性质和梯度关系,指出前者是一种漂流型产业,后者是一种配套和服务型产业,后者具有随前者转移而转移的特点,并以世界鞋类产业活动为实证。这种产业特点特别值得我国及各地区的产业规划者重视,以免错失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良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景新  王云峰  
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本文创新研究方法,首次将脱钩理论应用到区域产业转移的定量研究中,采用弹性分析法构建了产业动态脱钩指数,提出了区域产业集聚和扩散的判断标准。以四大经济发展区域为空间尺度,对1993-2011年我国三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动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993-2011年间,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四大区域发展中存在明显的产业集聚和产业扩散现象。其中,在1993-2005年向东部地区集聚趋势明显;在2006-2011年从东部地区向外扩散,向中、西、东北地区集聚趋势明显;2005年成为我国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分水岭。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爱英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内仍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强大的生命力,当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从中国国情出发,通过分析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经济贸易理论,从比较优势和赶超型、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内需增长型、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薛国琴  
从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出发,中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所得份额的变化率进行考察,目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的工资总额增长、企业利润增加、政府税收增长等方面存在阻力,并且还存在着资源过度消耗的困境。今后,宜通过政府积极、有效地介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效率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军  向吉英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曲玥  
在分析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和劳动力成本冲击的基础上,采用1998—2008年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测算并分析在刘易斯转折点前后,制造业以及其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转变,并分别分析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制造业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正经历在从二元经济模式向新古典经济模式的转变,优先发展的沿海地区会更早地经历劳动供给的短缺而面临"用工荒",吸引制造业向沿海地区集中的产业集聚效应已然式微;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人口红利较东部沿海地区可能维系更长的时间,引导制造业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要素成本效应则逐渐增强;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童有好  
文章认为,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需要正确认识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经济发展还没有超越劳动密集型阶段,劳动密集型产品可以通过优化升级提升竞争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将快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宜盲目由东往西转移,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服务出口大有作为,以便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勇  
加入WTO后 ,就业将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既要考虑技术进步 ,又要兼顾就业。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经济增长的长期的稳定。本文就入世后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问题的探讨 ,来说明入世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有效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