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74)
- 2023(7409)
- 2022(6227)
- 2021(5665)
- 2020(4659)
- 2019(10356)
- 2018(9879)
- 2017(18943)
- 2016(10219)
- 2015(10833)
- 2014(10416)
- 2013(10374)
- 2012(9454)
- 2011(8215)
- 2010(8116)
- 2009(7716)
- 2008(7766)
- 2007(6998)
- 2006(6190)
- 2005(5233)
- 学科
- 济(44248)
- 经济(44092)
- 业(32600)
- 管理(31272)
- 企(27988)
- 企业(27988)
- 方法(22063)
- 数学(18163)
- 数学方法(18076)
- 财(14398)
- 农(11757)
- 中国(11658)
- 业经(10920)
- 务(9911)
- 财务(9907)
- 财务管理(9901)
- 企业财务(9612)
- 贸(8849)
- 贸易(8842)
- 易(8631)
- 学(8351)
- 农业(7956)
- 制(7389)
- 理论(7226)
- 和(7160)
- 地方(6891)
- 技术(6750)
- 融(6550)
- 金融(6549)
- 环境(6166)
- 机构
- 大学(149056)
- 学院(147040)
- 济(64257)
- 经济(63286)
- 管理(58227)
- 理学(51605)
- 理学院(51064)
- 管理学(50272)
- 管理学院(50030)
- 研究(49316)
- 中国(36375)
- 科学(30705)
- 农(29852)
- 京(29745)
- 财(29582)
- 业大(25474)
- 所(25122)
- 财经(24068)
- 农业(23802)
- 研究所(23116)
- 经(22018)
- 中心(21759)
- 江(20349)
- 经济学(20233)
- 经济学院(18481)
- 北京(18245)
- 财经大学(18131)
- 院(17410)
- 商学(17041)
- 商学院(16911)
- 基金
- 项目(104301)
- 科学(82637)
- 基金(78909)
- 家(71095)
- 国家(70464)
- 研究(69933)
- 科学基金(60266)
- 社会(49622)
- 社会科(46040)
- 社会科学(46020)
- 基金项目(42538)
- 自然(40125)
- 省(39612)
- 自然科(39288)
- 自然科学(39275)
- 自然科学基金(38645)
- 划(33976)
- 教育(31489)
- 资助(31033)
- 编号(25558)
- 重点(23367)
- 部(23297)
- 创(22124)
- 发(21158)
- 国家社会(20954)
- 科研(20688)
- 创新(20569)
- 教育部(20010)
- 计划(19964)
- 业(19948)
共检索到207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德之
尊敬的王茂林会长、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大家下午好!这是我第三次参加中国生产力学会的年会活动,感到非常的荣幸。在第一次参加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观点叫用资本精神引导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提出以后,在国内外都产生了一系列反响。我认为思想理念的现代化是其他现代化的灵魂。多年以来,以王茂林书记为会长的中国生产力学会,把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推动到中国来,并进行了中国化,我觉得效果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余晓敏 张尊 夏豪宇
我国的社会企业通过哪些模式提升社会影响力?不同模式的提升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关于上述问题目前缺乏适用的分析框架、测量指标以及实证研究。文章旨在弥补上述研究空白,通过对全国309份社会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量化分析,揭示我国社会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模式的整体特征,探讨不同模式对提升效果的差异化影响。主要研究发现如下:其一,社会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其中“组织内部(直接)模式”(即能力建设和组织增长)的采用率高于“组织外部(间接)模式”(即契约合作与知识传播);其二,多数社会企业混合使用多种模式,而模式的多样化程度对提升效果产生正向影响;其三,组织外部(间接)模式对于提升效果的贡献大于组织内部(直接)模式。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社会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实践中存在着“发展悖论”,对此,文章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改善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茜 谭宗颖 钱力
[目的 /意义]梳理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价的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估体系的建立,优化科学研究管理政策实施效果。[方法 /过程]基于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和CNKI数据库收录的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文献,从影响力评估关键知识骨干角度梳理其评价范式、理论模型、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结果 /结论]当前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价范式分为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两种,核心理论模型有多维评估模型、SIAMPI模型、收益评估模型、沟通模型、逻辑模型5种,主要从产生条件和结果体系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估应坚持...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玉波 赵艳枝
图书馆社会影响力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已有了一些相关研究成果,但是缺少对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影响力的专门论述。文章从讨论内涵、特征、客观基础、生成路径等基本问题出发,以现状分析为基础,直面高校图书馆社会影响力存在的现实问题:投入高但社会认知度不高、专业化程度高但服务范围有限等。文章还提出通过创新模式,拓展功能,整合力量等途径,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社会影响力 模式创新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翁克瑞 刘卫
确定阀值下社会影响力最大化问题:在社会网络中,如果用户来自邻居的影响力超过固定阀值,则该用户保持激活并影响其他的未激活邻居,当未有新的激活用户时停止扩散,如何选择最初的初始种子使得最终激活的用户数量最大化。该问题广泛存在于新产品扩散、技术推广、信息传播等营销活动。本文分别根据影响力扩散的扩散结果和扩散过程建立了两个整数规划模型。通过计算实验,我们发现基于扩散过程的模型更容易被商业优化软件(Gurobi)求解。同时,实验显示缩减扩散阶段只损失少量的激活数量,却可以节约大量的计算时间。最后,论文在求解模型的基础上,测试了贪婪算法的计算绩效。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单晓红 郝秀艳 刘晓燕
[目的/意义]关键共性技术识别对后发国家突破技术跟踪模仿、实现自主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意义重大,如何全面准确识别关键共性技术成为企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议题。[方法/过程]提出一种融合技术社会影响力的关键共性技术识别框架,采用指标评估和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识别特定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首先,基于专利标题和摘要文本信息,采用LDA模型提取技术隐含主题,以高概率技术主题为节点,主题间共现关系为连边,构建技术主题共现网;其次,从关联性、紧密性、价值性3个方面识别共性技术,随后使用技术关注度指标量化技术的社会影响力,结合技术主题领先性、重要性特征度量共性技术的关键性程度,进而全面准确地识别关键共性技术;最后,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验证提出的关键共性技术识别框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结论]服务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语义理解技术、流程自动化技术等9项技术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融合技术社会影响力的关键共性技术识别框架能够有效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可推广应用于解决各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识别问题。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志阳 邱振宇 许莉萍 庄欣荷
作为战略和组织研究前沿,混合组织在现实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组织混合性。但有关组织混合性及其实践结果迄今仍然鲜有实证研究结论。本文以混合组织代表——社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认知-行为-结果”理论框架,系统研究了组织混合性与社会影响力的内在关联,并从资源拼凑视角揭示了二者之间的行为“黑箱”。实证结果表明:(1)社会企业的高组织混合性有利于社会影响力的提升;(2)资源拼凑行为在组织混合性和社会影响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3)数字化能力对资源拼凑行为的中介作用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本文研究深化了组织混合性及其结果的关系,肯定了组织混合性在提高社会影响力方面的独特优势,也为数字时代下包括社会企业在内的混合组织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晓娟 周若卿 肖云彤 胡威
[目的/意义]政策文件对学术成果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成果产生的社会影响,对使用行为进行深入分析,能够为客观认识政策提及指标、科学评价学术成果社会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获取Altmetric.com的政策提及数据,针对被政策广泛提及的学术成果,分析其特征及对应政策文件的主题、发布国家和提及时间等特点,并通过编码提炼提及形式、位置、内容、动机等要素,探讨学术成果在政策制定中发挥的作用,并进一步区分论文和报告这两类成果的提及行为,探索政策提及指标在学术成果影响力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结论]应全面认识当前政策提及指标的数据质量和提及行为本身的复杂性,对提及指标值不能一概而论,需区分不同提及行为的实际意义,准确刻画学术成果对政策制定的支撑作用,从而合理应用政策提及指标评价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力,推动循证决策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政策文件 政策提及 社会影响力 学术成果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超 马铭 李思思 夏冬 于俊凤 许海云
[目的/意义]开展颠覆性技术的社会影响力研究,可以探究颠覆性技术社会影响力的扩散特征,为潜在颠覆性技术的识别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文章以政、产、学三方认可的颠覆性技术领域作为研究对象,以Altmetric.com平台为数据来源,获取各颠覆性技术领域内科学研究成果的多种社会媒体关注度指标,将这些关注度指标作为颠覆性技术产生的社会影响力的量化表征;最后,立足于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探析各技术社会影响力所具有共通的扩散性、差异性、持续性、多样性、均衡性和积聚性特征。[结果/结论]从扩散性、差异性、持续性、多样性、均衡性和集聚性等6个方面获取了12项颠覆性技术具有的共性特征与结论的应用场景。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肖其师 吴春莹 孙志庆
对科技项目立项开展社会影响力评价逐渐受到重视,Altmetrics作为一种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新型评价方法在科技项目立项评价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分析了科技项目立项评价引入Altmetrics的可行性,构建了基于Altmetrics的科技项目立项社会影响力评价框架和评价方法,并以主流分析工具之一的PlumAnalytics为例开展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ltmetrics为科技项目立项的社会影响力评价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和新工具,可以成为科技项目立项评价方法的补充。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洁琴 冯婷婷
[目的/意义]学术图书是人文社会科学重要的学术产出形式,结合现有研究基础,从多维角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的有益探索。[方法/过程]文章从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两个维度,选取图书被引、图书馆藏、学者影响力、书评、微信微博数据、网上书城评论等指标,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以上的图书进行实证分析,利用CNKI、读秀、WorldCat、微信、当当网、豆瓣等平台获取传统计量指标和Altmetrics指标数据,运用CRITIC赋权法、TOPSIS综合评价法对269本图书进行影响力评价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本文提出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未来应该加大图书在不同渠道的宣传力度,加速相关数据平台建设,探索更加全面有效的评价机制。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胡明伟 朱俊杰 李毅彬 王斌斌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定量分析了重大国际展会的经济社会影响力。首先,将上海世博会与北京奥运会进行横向比较,提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较全面和系统的评价模型,评估?其经济社会影响力。然后,将上海世博会与历届世博会进行纵向比较,构建模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其影响力。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可推广应用于重大国际展会的经济社会影响力评估。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怡俊 黄海峰
我国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在政治维度、社会维度、经济维度上呈现碎片化状态,具体体现为行政权力划分不明晰、治理主体单一且主体间缺乏互补协同、社会资本参与不足,碎片化特征严重制约着农村公共服务的持续发展,导致其供给水平无法满足农村日益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面对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供需张力,在整体性治理理念下,以社会影响力债券作为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基础,该机制通过协调层级政府部门间的权责配置,整合多元治理主体的资源优势,拓宽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的资金渠道,从而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碎片化问题,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谢娟 成颖 李江 吕冬晴
当前,学界尚未涉及文化资本累积与学术成果影响力形成的关系。论文是学术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文化资本是否能提高论文影响力。基于图书情报领域的论文数据及作者数据,从具体形态文化资本、客观形态文化资本及制度形态文化资本出发,分别测量文化资本提高论文影响力的作用。研究发现,三种形态文化资本都能提高论文的影响力;从具体操作化指标来看,科研人员的专业背景、前期发文量及学历发挥了显著影响。文化资本可以提高论文的质量,促进科研人员学术声誉的形成,从而提高论文影响力。
关键词:
文化资本 论文影响力 论文质量 声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毅
企业的竞争优势除了要依靠企业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外,往往还与企业的社会资本密切相关,包括有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在当前新常态背景下,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全面到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商贸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冲击。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一时期商贸流通业市场运作规律,基于电子商务经济环境深入探究传统品牌企业互联网营销策略。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互联网营销 社会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