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70)
- 2023(7442)
- 2022(6079)
- 2021(5349)
- 2020(4412)
- 2019(9800)
- 2018(9685)
- 2017(18696)
- 2016(10047)
- 2015(11285)
- 2014(11337)
- 2013(11069)
- 2012(10190)
- 2011(9304)
- 2010(9491)
- 2009(9053)
- 2008(8911)
- 2007(7905)
- 2006(7066)
- 2005(6556)
- 学科
- 济(42609)
- 经济(42524)
- 管理(38092)
- 业(30915)
- 企(26164)
- 企业(26164)
- 方法(16509)
- 数学(14542)
- 数学方法(14407)
- 财(14299)
- 中国(13835)
- 制(13073)
- 农(10054)
- 业经(9638)
- 体(9119)
- 环境(8667)
- 务(8616)
- 财务(8596)
- 财务管理(8578)
- 企业财务(8230)
- 地方(8147)
- 体制(7852)
- 银(7299)
- 银行(7285)
- 学(7131)
- 融(7003)
- 金融(7001)
- 行(6957)
- 划(6824)
- 城市(6632)
- 机构
- 大学(149346)
- 学院(148607)
- 济(64683)
- 经济(63249)
- 管理(58251)
- 理学(50050)
- 理学院(49505)
- 研究(49302)
- 管理学(48849)
- 管理学院(48573)
- 中国(38055)
- 财(33070)
- 京(31060)
- 科学(27438)
- 财经(25764)
- 所(23539)
- 经(23337)
- 中心(22399)
- 江(22160)
- 研究所(20707)
- 经济学(20537)
- 农(19739)
- 业大(19329)
- 北京(19274)
- 财经大学(19193)
- 院(18479)
- 经济学院(18365)
- 范(18129)
- 师范(17979)
- 州(17391)
- 基金
- 项目(99250)
- 科学(80112)
- 基金(75107)
- 研究(72259)
- 家(64582)
- 国家(64092)
- 科学基金(56523)
- 社会(49939)
- 社会科(47511)
- 社会科学(47502)
- 基金项目(40062)
- 省(37144)
- 自然(35595)
- 自然科(34806)
- 自然科学(34800)
- 自然科学基金(34178)
- 教育(32434)
- 划(31360)
- 资助(29172)
- 编号(27922)
- 制(24632)
- 部(22574)
- 成果(22068)
- 重点(21980)
- 国家社会(21472)
- 发(20522)
- 创(20437)
- 教育部(19987)
- 人文(19553)
- 创新(19351)
共检索到224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恒硕 李绍萍 颜冰
在激发能源消费侧新活力、推动用能市场化新变革方面,用能权交易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与经验。本文以用能权交易制度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6-2020年中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评估了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城市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用能权交易制度能够显著影响城市能源消费强度与结构,用能权交易试点城市的能源消费强度平均下降了2.5%,其能源结构绿色替代水平平均提升了14.3%。用能权交易制度的政策效应发挥,得益于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挤压效应,但也受到地区去煤化程度、资源禀赋和工业属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城市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并由技术和产业溢出强化了政策效应的辐射作用。研究结论为总结现有用能权交易制度实施成效、加快推进城市能源绿色转型提供了学理价值和经验证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志峰
实现制度功能生态化的能源消费税和用能权交易制度都是促进能源节约的重要手段,但无论理论基础还是作用对象,两者均体现出同一性,造成环境成本重复计算,进而导致制度冲突。本文运用税收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认为能源消费税和用能权交易制度有着协调使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通过两者对比,本文得出结论:用能权交易凭借总量控制手段和从量规制原则实现了节能目标的量化,将用能权设置为私人权利的做法激发了企业积极性,相比能源消费税,用能权交易理论上可以更精确地实现制度目标,提升节能效率。而能源消费税的实施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技术要求和配套机制方面也低于用能权交易,因而可以比用能权交易更有力地保障制度目标实现,并可以在难以满足用能权交易实施条件的范围内实施。因此,用能权交易和能源消费税在实施时应当因地制宜、区分阶段和对象进行制度选择,建立起包括制度选择机制、分配联动机制、综合执法机制在内的综合协调机制,从而让两者共同推进能源节约利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元国 刘歆
用能权交易制度作为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市场型环境规制政策,对于中国改善环境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用能权交易制度视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4—2019年中国214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用能权交易制度能够缓解大气污染。具体而言,平均使得试点城市的大气污染程度比非试点城市降低3.27%。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东部地区城市、环境规制意识低的城市和高碳城市,用能权交易制度更能缓解中西部地区城市、环境规制意识高的城市和低碳城市的大气污染。机制检验表明,用能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来缓解大气污染。以上研究结论完善了用能权交易制度在环境效应方面的评估研究,为中国进一步完善用能权交易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对中国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元国 刘歆
用能权交易制度作为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市场型环境规制政策,对于中国改善环境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用能权交易制度视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4—2019年中国214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用能权交易制度能够缓解大气污染。具体而言,平均使得试点城市的大气污染程度比非试点城市降低3.27%。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东部地区城市、环境规制意识低的城市和高碳城市,用能权交易制度更能缓解中西部地区城市、环境规制意识高的城市和低碳城市的大气污染。机制检验表明,用能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来缓解大气污染。以上研究结论完善了用能权交易制度在环境效应方面的评估研究,为中国进一步完善用能权交易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对中国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边志强 张倩华
在稳增长与碳减排双重压力下,识别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城市低碳转型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2006—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碳排放效率,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用能权交易制度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内在机制及异质性表现,并对其空间溢出效应、政策协同效应和环境红利进行探析。结果表明:2006—2021年,中国城市碳排放效率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用能权交易制度可以显著提升碳排放效率,且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用能权交易制度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了城市碳排放效率,用能权交易制度的碳排放效率提升效应在东部城市、大规模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中表现得较为明显。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碳规制双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提升效应较为明显。因此,用能权交易制度能够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效应。研究结论可为稳步推广用能权交易制度与促进城市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艾莉 陈茜
绿色技术创新是中国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途径,厘清用能权交易制度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渠道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以用能权交易制度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4-2019年中国A股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匹配得分法和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用能权交易制度对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用能权交易制度显著推动了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此外,用能权交易制度诱发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依企业所属行业和所有权性质不同而不同。究其原因,用能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影响企业研发资金、研发人员、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等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鲁贺玉 吴宗法
【目的】环境恶化和能源安全问题要求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加速向低碳化转型。厘清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试点(简称用能权政策)对省域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转型的影响和作用路径对市场型环境权益规制建设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方法】本文从“准自然实验”视角研究用能权政策试点省份政策实施效果,把用能权政策试点的4省份(浙江、福建、河南和四川)作为实验组,其余26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港、澳、台及西藏)作为对照组。选择政策起始年2016年为冲击时间点,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验证用能权政策实施与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转型的关系。【结果】(1)用能权政策可以显著提升试点省份和毗邻省份的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水平;(2)绿色技术进步和降低资源依赖是用能权政策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的主要路径,产业结构升级和公众环保关注的中介机制路径尚未畅通;(3)用能权政策对中西部地区和环境信息披露程度低值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结论】本文证实了用能权政策能够通过绿色技术进步和降低资源依赖实现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转型。因此,建议积极有序扩大用能权政策的试点范围,充分认识地区差异性和环境信息披露程度对用能权实施效果的异质性影响,推动地区经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卜国琴
排污权交易已被不少国家的实践证明是一种较为高效的污染治理途径。排污权交易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推动了环境规制理论与政策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今后国内排污权交易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是采用规范的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借鉴国外同类实验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设计思路,研究不同交易制度,包括双向拍卖、分散交易、标签价格制度等对排污权交易市场效率高低的影响,研究交易费用对市场运行效果的影响及如何降低排污权交易市场中垄断因素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等问题。
关键词:
排污权交易 市场机制设计 实验经济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玉玺 葛颜祥
水资源的稀缺性赋予水资源可交易的商品属性。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差异性、供求的不均衡性和水权主体边际资源回报率的差异,是水权交易制度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由于政府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传统的行政计划配水制度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目标,因此借助市场机制实现水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最优是可行的选择。本文基于水资源的初始分配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假设,从理论上揭示了水权的可交易程度是限制水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并结合优先权制度向可交易水权制度的转换,阐述了水权交易制度能够实现水资源配置高效率的目的。运用收益—成本分析法,说明了东阳—义乌水权交易实践的绩效所在。在此基础上,指明了水权交易制度能够实现交易双...
关键词:
水权 交易制度 绩效
[期刊] 征信
[作者]
闫晴 马苗
随着技术治理理念的广泛推行,区块链赋能数据交易定价的技术优势日益凸显,可促进数据交易定价利益分配公平、优化数据交易定价秩序并提高数据交易定价的结果公信力。我国应依托区块链技术完善数据交易定价立法体系,提升参与主体能力,准确衡量数据真实价值,提高定价策略适用的科学性,重塑利益分配格局并确保风险预警的及时性,从而保障数据交易活动的高效运行,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区块链 数据交易定价 利益分配 风险预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佳宁
我国实行能源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和使用实行许可制度。对于权利主体开发取得的能源产品构成了能源财产交易的客体之一,我国对能源产品的价格实行以市场定价为主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在能源市场准入制度的框架下,能源财产权利可以依法进行交易,因而构成能源财产交易的另一客体,并关乎一国能源安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能源财产交易制度的重要一环。因而,能源权属制度、能源市场准入制度、能源产品价格制度以及能源财产权利交易制度具有内在关联性,是完善我国能源财产交易制度的方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风平 滕铎文
在"双碳行动"的背景下,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为例,理论上从三个角度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中国2004—2019年30个省份的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双重差分方法(DID)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影响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情况。实证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能够使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明显提升,且时间越长,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效果越显著。影响机制表明,市场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低碳技术创新是改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重要影响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东部地区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效果大于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实施的同时,政府需要因地制宜、适度干预,行业需要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等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鑫
用能权交易制度是一种基于市场调节机制的环境权益交易制度。选取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来分析我国用能权交易制度对促进减排降碳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用能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可以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产业高级化水平对我国的碳减排作用较为显著,这说明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高级化水平应成为我国现阶段减排降碳的有效手段。由于我国现阶段的技术进步主要集中于生产技术的进步,而相较于环境技术,生产技术的进步则会产生一定的“回弹效应”。
关键词:
双重差分法 用能权交易制度 减排降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万茂 王群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对土地的利用逐渐由平面向地上和地下空间延伸,形成垂直式的分层立体利用,空间权概念也应运而生。尽管关于土地空间权的法律制度在西方国家早已建立,但在我国至今仍不健全,且不同层面和人群对空间、空间权的概念及理论问题尚有较大争议。因此,在土地空间开发实践不断深化的当前,应加强城市土地空间权制度构建和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城市土地立体空间利用是必然趋势人类在利用土地物质的同时,也在利用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旭华
我国临时用地管理存在随意扩大或限制用地适用范围、违法利用、相关审批性质不明、管理规范缺失等问题。本文提出,临时用地的审批,应区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目的,准确界定审批行为性质,构建以公益性为主的临时用地制度,审慎非公益性临时用地行政公权力的行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