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5)
- 2023(11818)
- 2022(10402)
- 2021(9742)
- 2020(8056)
- 2019(18456)
- 2018(18580)
- 2017(34986)
- 2016(19721)
- 2015(22114)
- 2014(22246)
- 2013(21712)
- 2012(19960)
- 2011(17910)
- 2010(17624)
- 2009(16065)
- 2008(15398)
- 2007(13283)
- 2006(11609)
- 2005(10029)
- 学科
- 济(69488)
- 经济(69400)
- 管理(54184)
- 业(49121)
- 企(40960)
- 企业(40960)
- 方法(32434)
- 数学(27804)
- 数学方法(27465)
- 学(20875)
- 农(19438)
- 中国(18420)
- 财(18218)
- 业经(15668)
- 地方(14737)
- 环境(13441)
- 制(13334)
- 理论(13309)
- 农业(12795)
- 和(12686)
- 技术(11820)
- 贸(11427)
- 贸易(11422)
- 易(11056)
- 务(11051)
- 财务(10980)
- 划(10972)
- 财务管理(10961)
- 教育(10875)
- 银(10708)
- 机构
- 大学(273960)
- 学院(272957)
- 管理(104862)
- 济(96587)
- 研究(94509)
- 经济(94206)
- 理学(91319)
- 理学院(90207)
- 管理学(88406)
- 管理学院(87951)
- 中国(66739)
- 科学(65321)
- 京(58744)
- 农(55530)
- 所(49759)
- 业大(48431)
- 研究所(46032)
- 财(45413)
- 农业(44379)
- 中心(41791)
- 江(40183)
- 北京(36649)
- 财经(36371)
- 范(35698)
- 师范(35149)
- 院(34505)
- 技术(33132)
- 经(33040)
- 州(32430)
- 省(30552)
- 基金
- 项目(196023)
- 科学(150880)
- 基金(139450)
- 研究(137556)
- 家(124609)
- 国家(123580)
- 科学基金(103789)
- 社会(81975)
- 省(79107)
- 社会科(77422)
- 社会科学(77400)
- 基金项目(74513)
- 自然(70914)
- 自然科(69205)
- 自然科学(69179)
- 自然科学基金(67890)
- 划(67064)
- 教育(62593)
- 资助(57417)
- 编号(55909)
- 成果(45583)
- 重点(44279)
- 发(41734)
- 部(41379)
- 创(40999)
- 课题(39351)
- 计划(39160)
- 科研(38466)
- 创新(38307)
- 大学(35383)
- 期刊
- 济(104265)
- 经济(104265)
- 研究(76398)
- 学报(55799)
- 中国(52010)
- 农(50346)
- 科学(46438)
- 大学(39667)
- 学学(37680)
- 管理(37354)
- 农业(35222)
- 财(32648)
- 教育(31834)
- 技术(22869)
- 融(18848)
- 金融(18848)
- 业(17809)
- 业经(17792)
- 财经(16363)
- 经济研究(15981)
- 业大(15792)
- 图书(15254)
- 科技(14976)
- 版(14764)
- 经(13733)
- 问题(13389)
- 理论(13153)
- 农业大学(12875)
- 林业(12431)
- 实践(12335)
共检索到389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营 陆承平
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嗜水气单胞菌 4332株 (Ah4332 GFP)菌液高渗浸泡和直接浸泡异育银鲫 ,研究鱼体对颗粒抗原的吸收。经两种方法处理的鱼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显示 ,鱼鳃的标记菌检出量均高于皮肤和肠道中的标记菌 ,证实鳃是抗原吸收的主要部位。另外 ,鱼体经高渗处理 ,鳃和皮肤可检出的标记菌明显增加。在肠道中 ,除浸泡 6 0min外 ,浸泡 10min、30min及 12 0min的细菌检出量也明显增加。显示高渗可促进抗原的吸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会会 侯立婷 李槿年 黄安宁
为了示踪研究拟态弧菌感染草鱼的动态过程,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编码基因EGFP克隆至质粒p BAD24,并转化到拟态弧菌04-14菌株构建荧光标记重组菌。重组菌经阿拉伯糖诱导后,能高效表达EGFP蛋白;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均发现重组菌能够发出明显的绿色荧光信号,且传至30代后质粒稳定率仍为100%;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重组菌的形态、生长特性和细胞黏附性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用标记重组菌浸泡感染草鱼,定点采集鳃、肠道、肌肉、头肾、脾脏和肝脏,借助荧光信号检测4 d内细菌在不同组织脏器中的动态分布。结果发现感染4 h后即可在肠道和鳃中检测到绿色荧光信号,标记菌检出量分别为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小飞 李晓 崔丽娜 邹成佳 彭云良 杨晓蓉
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ATMT)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转入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获得了表达gfp的转化子。结果表明,转化子经过5代培养仍能发出稳定的荧光,转化后的菌落形态与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明显,对寄主仍有致病能力。通过PCR验证也表明gfp基因已成功转入到菌株PX1015基因组中,轮枝镰孢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体的成功构建为该病菌侵染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旭 Theo van de Lee 陆维忠 喻大昭 马鸿翔
【目的】赤霉病是危害大麦、小麦生产的世界性病害,研究病原菌的致病过程对于病害的控制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禾谷镰刀菌回复突变体以单花滴注方法进行人工接种研究不同突变体的致病力差异及其在小麦穗部的侵染过程。【结果】269株回复突变体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接种6d后,致病力明显降低的突变体,只有接种小穗发病,致病力明显增强的突变体,病症可扩展至5个小穗。GFP荧光信号检测表明,弱致病突变体在接种后仅在接种小穗内生长、延伸,并终止于小穗基部的致密组织处。而强致病力突变体在接种小穗内生长2d后,即能够通过小穗基部的致密组织到达小麦穗轴,并沿着穗轴内部微管束组织和皮层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芳 梁运祥
以质粒pAD123为模板扩增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序列,扩增产物连接到经酶切的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整合载体pAXc,构建重组质粒pAXc-gfp.pAXc-gfp线性化后转入野生型枯草芽胞杆菌B411,gfp编码序列通过同源重组整合到B.subtilis B411染色体上,获得在无抗性选择压力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子B412.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枯草芽胞杆菌 基因标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轶君 董浩 潘红艳 徐芳 赵佳 步怀宇 李红民
为开发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根据NCBI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GFP编码基因,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后将GFP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中malE基因下游的EcoRⅠ与HindⅢ位点之间,与malE基因融合为一个表达框。重组产物转化E.coli TB1感受态细胞,在添加有50 mg/mLAMP、10μmol/L IPTG的LB平板上于37℃培养12~16 h后放置于25~30℃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6 h,365 nmUV照射下挑取转化克隆,经扩大培养后用IPTG诱导GFP的表达并用SDS-PAGE检测表达效率。结果表明,融合在麦芽糖结合蛋白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苏胜彦 陈为先 马佳璐 张勇 胡鹏晨 闻剑旻 张成锋 董在杰 袁新华 徐跑
以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目的基因(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然后加上酶切位点BamHI和NheI,构建pLenti6.3-IRES-EGFP载体,转染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菌落PCR,取阳性进行酶切鉴定,再取呈阳性的质粒进行测序,使用浓度为1μg/μL的质粒与慢病毒表达载体进行连接,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绿色荧光,表明本实验获得的GFP和慢病毒载体整合成功;用此转染293T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同样检测到了绿色荧光。使用建鲤的组织提取RNA,然后按照Fermentas公司的M-MLV操作说明书进行反转录,得到IGF2b基因后加酶切位点进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车建美 蓝江林 刘波
【目的】采用电击法对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进行gfp/luxAB基因双标记,研究标记前后菌株的生长差异、以及侵染性和致病性的变化。【方法】通过电击法进行青枯雷尔氏菌的遗传转化,采用番茄组培苗对标记菌株的侵染条件和侵染过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成功地采用gfp/luxAB基因标记了青枯雷尔氏菌。标记后的菌体细胞形状与亲本菌株形状相同,均为长椭圆形,近杆状,整个细胞呈现绿色荧光,PCR结果表明,从标记青枯雷尔氏菌菌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约3.0kb的gfp基因片段。标记菌在对数生长期,荧光素酶活性快速增加,到稳定期,荧光素酶活性降低。在无选择压力条件下连续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思蒙 王永林 黄冬辉 田呈明
以杨树炭疽病菌菌株C1-5-2作为受体,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将含有潮霉素B(hph)和GFP表达基因的质粒gGFP转入杨树炭疽病菌菌丝的原生质体中。幼嫩菌丝在0.7mol·L-1NaCl溶解的1% Lysing enzyme酶解液的作用下酶解210min可以得到108·mL-1的原生质体;在PEG介导下,通过含有潮霉素浓度为300μg·mL-1的PDA选择培养基筛选转化子,每微克DNA获得41个转化子的平均转化效率。对转化子进行PCR鉴定表明:hph基因和GFP基因已经整合到杨树炭疽病菌转化子基因组中,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转化子可以发出清晰的绿色荧光,且转化子的潮霉素抗性和GFP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丽芳 李红 宋道军 吴李君 余增亮
用低能氩离子束介导将改良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mGFP4)导入小麦栽培品种皖 92 10和皖麦 32号的成熟胚细胞。在含有 10 0~ 140mg/L巴龙霉素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后 ,获得了一批抗性愈伤组织。经过分化培养 ,皖 92 10获得 5株再生苗 ,皖麦 32号获得 32株绿苗 ,对照的 2 0 0枚成熟胚未获得再生苗。对再生苗进行PCR检测 ,均扩增出 6 0 0bp的nptⅡ基因片段。取 4株长势好的绿苗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 ,结果表明这 4株绿苗皆为转基因植株。根据PCR分析结果统计 ,皖 92 10和皖麦 32号的平均植株转化率分别是 1 3 %和 4 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殷幼平 袁训娥 李强 王中康
【目的】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标记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CQBS03,以研究其在柑橘叶片上的定殖规律。【方法】采用重叠PCR方法将p43启动子和gfp进行融合,并与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穿梭载体pHY300PLK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HY43G,以重组质粒电脉冲转化生防菌株CQBS03,培养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通过SDS-PAGE分析工程菌株GFP的表达情况,然后进行工程菌株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菌试验、生长动力学分析、稳定性测试。采用叶片喷雾方法接种,平皿稀释分离培养方法测定CQBS03-pHY43G在柑橘叶片上的定殖情况。【结果】重组菌C...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简清 白俊杰 叶星 夏仕玲 梁旭方 罗建仁
为获得能在肌肉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转基因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采用PCR方法,从斑马鱼基因组DNA中分离了肌球蛋白轻链2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该启动子与国外文献报道的斑马鱼肌球蛋白轻链2启动子序列的相似性为98.6%。将改造后的启动子插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载体,构建成肌肉特异性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将线性化的表达载体注入斑马鱼的受精卵,获得了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斑马鱼。绿色荧光蛋白在胚胎期开始表达,随着鱼体的生长表达量有增加的趋势,成鱼在紫外灯下用肉眼即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转基因鱼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具有明显的肌肉特异性。本研究为下一步特定基因的表达研究和获得有特色的转基因观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立敏 王晓鸣 徐荣旗 东方阳 李洪杰
【目的】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研究麦根腐平脐孺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引起小麦根腐病和叶枯病)对小麦根系和叶片的侵染过程,建立直观、非破坏性研究病原菌—植物互作的体系。【方法】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gfp导入麦根腐平脐孺孢菌株Bs-1中,对转化子进行荧光表达、PCR验证、遗传稳定性、生长特性和胞外酶代谢分析。选用与野生型菌株表现相近的转化子Bs-GFP研究麦根腐平脐孺孢对小麦品种矮抗58根和叶片的侵染过程。【结果】转化子Bs-GFP的菌丝和分生孢子表达明亮的绿色荧光,利用基因特异标记扩增证明gfp被整合到真菌的基因组中。对GFP标记菌株Bs-GFP的遗传稳定性和生长特性分析表...
关键词:
农杆菌 麦根腐平脐孺孢 GFP 遗传转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