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48)
2023(8862)
2022(7508)
2021(7048)
2020(5716)
2019(12838)
2018(12361)
2017(24466)
2016(13544)
2015(14773)
2014(14655)
2013(14391)
2012(13728)
2011(12515)
2010(12740)
2009(11741)
2008(11592)
2007(10388)
2006(9433)
2005(8677)
作者
(40691)
(33810)
(33662)
(32413)
(21815)
(16341)
(15284)
(13013)
(12950)
(12454)
(11686)
(11371)
(11202)
(11184)
(11000)
(10544)
(10180)
(10170)
(9953)
(9832)
(8574)
(8492)
(8423)
(7910)
(7849)
(7806)
(7501)
(7346)
(7038)
(6890)
学科
(51903)
经济(51844)
管理(39246)
(37775)
(31234)
企业(31234)
方法(22838)
数学(20191)
数学方法(19906)
(16747)
(15150)
中国(14327)
(12987)
(12602)
(11574)
贸易(11568)
(11342)
业经(11219)
(10286)
财务(10270)
(10267)
财务管理(10246)
企业财务(9875)
(9872)
银行(9834)
地方(9583)
(9442)
(9402)
金融(9402)
农业(9197)
机构
大学(193498)
学院(193042)
(80740)
经济(79000)
研究(72779)
管理(70055)
理学(59844)
理学院(59139)
管理学(58018)
管理学院(57661)
中国(55618)
科学(44606)
(41082)
(40415)
(38255)
(37293)
研究所(34605)
中心(32548)
财经(31275)
(30134)
业大(29681)
农业(29578)
(28605)
(26536)
北京(25918)
经济学(25409)
(24349)
师范(23971)
(23661)
财经大学(23489)
基金
项目(127490)
科学(100120)
基金(93660)
研究(89378)
(84231)
国家(83562)
科学基金(69921)
社会(56917)
社会科(54006)
社会科学(53988)
(48664)
基金项目(47632)
自然(46505)
自然科(45441)
自然科学(45423)
自然科学基金(44683)
(42514)
教育(41255)
资助(40165)
编号(34095)
重点(29735)
成果(29201)
(28907)
(27316)
(26028)
课题(25307)
科研(24831)
(24810)
创新(24518)
教育部(24352)
期刊
(89547)
经济(89547)
研究(60424)
中国(39002)
学报(35438)
(34159)
科学(31219)
(30780)
管理(27316)
大学(26425)
学学(25254)
(24672)
金融(24672)
农业(22924)
教育(19639)
财经(16037)
经济研究(15584)
技术(14669)
(13842)
业经(13589)
(11705)
问题(11497)
(10990)
(10031)
国际(10029)
业大(9328)
世界(8916)
技术经济(8770)
科技(8517)
理论(8509)
共检索到296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炳才  
本文分析了全球经济复苏的形势和货币政策的差异,描述了中国通货膨胀周期的特征和制约当前通货膨胀的力量,指出了我国货币政策所面临的国内背景,提出以结构性货币政策来应对通货膨胀及其预期,用发展模式转变来根治通货膨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申建文  王立平  
文章首先论述了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我国的表现形式,研究发现因部门瓶颈制约和劳动生产率增长水平差异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机理;其次,从货币这个通胀的根本因素出发,分析出货币供大于求的流动性过剩对结构性通货膨胀起到助推作用,引起对农产品、房地产需求增加导致其价格大幅上涨;最后,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提出解决若干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林峰  
近期我国出现了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快速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压力逐步显现,货币当局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然而当前通货膨胀的重要特征是结构性价格调整,其深层次原因是扭曲的要素价格体系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数据也显示货币供给量的平稳增长和通货膨胀率存在背离的现象。因此,继续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应对当前通货膨胀是低效的,应当综合采取多种政策手段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云  陈炳才  
全球已经进入持续通货膨胀时期,国内面临价格持续上涨和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预期。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效率下降、利率与汇率政策不协调导致货币自测自我游戏、货币政策目标相互矛盾等问题,不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为有效应对通货膨胀,应尽快实施从紧货币政策,控制信贷规模,缩小利差,加快外汇储备运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欧涛  
2010年7月以来,我国通货膨胀开始抬头。进入2011年,通货膨胀率高居不下,并呈现上升势头。为控制物价上涨,我国采取了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但效果还未显现。本文从此轮通货膨胀的特点分析入手,剖析其产生的各类原因,同时结合目前货币政策应对措施遇到的困难,提出完善货币政策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铿  
当前经济下滑的基本原因是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是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对流动性过剩的估计有偏差。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政策应定位于平衡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财政应当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努力压减行政支出;货币应当稳定汇率,调整利息,以便引导和控制信贷规模,调整贷款结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严佳佳  王逸敏  
基于CPI、PPI价格指数走势背离的现实,以美国货币政策转向为背景,从中美两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CPI、PPI二者“剪刀差”的影响入手,通过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比较分析两国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对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两国货币政策对结构性通胀的影响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对两国货币政策的调控产生了异质性影响;两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结构性通胀的调控效果均呈现出非对称性的特征。据此,提出提升中国货币政策治理结构性通货膨胀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曦  邹文理  叶茂  
本文从中国特殊的金融体制安排出发,归纳了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和目标体系。然后分别以"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与"操作目标—中介目标"为基础构建两组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以及脉冲响应分析,量化比较各种政策工具、目标的作用效果,以识别治理通货膨胀的有效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研究发现:狭义货币供应量是影响中国通货膨胀最有效的中介目标;而金融机构信贷计划又是影响狭义货币供应量的最有效操作目标。论文论述了信贷规模控制制度下的货币创造与货币供给机制,对实证结论进行了解释。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对于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应该迅速从信贷规模控制入手,切断货币投放的主渠道;对于公众能够承受的温和通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  杜金富  
中央银行要实现最终标题通货膨胀的稳定,需要了解物价变动最基本的趋势,识别通货膨胀信号中的临时性噪音,分析导致物价波动的政策影响因素,才能对经济信息进一步作出合理反应。因此,测度通货膨胀,尤其是测度核心最终消费价格成为世界各国中央银行普遍的做法。核心通货膨胀的测度有统计途径和建模途径两大类方法。计量建模的测度多为经济学家所采用,各国中央银行一般采用统计途径测算,其中以剔除法最为基本。依据当前可以获取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我们测算了较为切合中国实际的核心CPI指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少新  
在当前通货膨胀压力下,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措施进行紧缩,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目前通货膨胀压力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既要借鉴以往的治理经验,又要明确此次由投资过度引发的通货膨胀压力与以往的通货膨胀在成因和治理手段上都应有所不同,在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上都要有严格的针对性。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建  
本文认为,进入21世纪以后,造成中国通货膨胀(以下简称"通胀")的长期因素已经从以往的需求方面的因素转向供给方面的因素,即输入性通胀和结构性通胀已经成为目前国内通胀的主因,而传统的以加息为主的货币政策是对付不了这两种类型的通胀。只有相应改变应对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手段,以货币政策保增长,以财政政策保稳定,才能在不伤害增长的条件下,将通胀的不利影响压缩到最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田涛  许泱  蔡青青  
利用2001年1月—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构建DCC-MVGARCH模型分析用货币供应量表征的我国内部因素和用汇率和国际原油价格表征的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既源于内部调整,也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内部因素中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相对而言,外部因素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不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宋清华  
2003年以来,我国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进入了一个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这一轮温和的通货膨胀主要源于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而基础货币投放过多主要源于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率与M0、M1、M2以及贷款增长率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关系。缓解和释放通货膨胀压力既需要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更需要运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应该实行"双升"的货币政策,在调升人民币利率水平的同时调整人民币汇率,既升息又升值,但升息和升值的幅度不宜过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项后军  潘锡泉  
本文运用内生结构突变检验与考虑结构突变的ARDL-ECM方法,同时将货币政策变量纳入模型中从而把汇率变动、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联系起来重新对汇率传递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分别在2003年4月和2005年9月发生了结构突变。在此背景下,本文发现汇率传递效应仍是不完全的,但其长期传递弹性却由2005年9月结构突变前的0.065迅速增大到了结构突变后的0.118,且与现实中自2006年开始的较高通货膨胀环境也相当吻合,支持了Taylor(2000)提出的观点,但比起施建淮等(2008)得到的传递效应依然较弱,表明其所建议的可以通过人民币升值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观点仍值得商榷。而体现货币政策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CPI的长期传递弹性为2.254,远远高于汇率传递弹性,这显示政策当局完全可以运用独立的货币政策来稳定通货膨胀水平且相比于通过人民币升值的汇率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具有更好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