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2)
- 2023(14234)
- 2022(12037)
- 2021(11275)
- 2020(9462)
- 2019(21688)
- 2018(21963)
- 2017(42667)
- 2016(23511)
- 2015(26748)
- 2014(27185)
- 2013(26533)
- 2012(24510)
- 2011(22167)
- 2010(22444)
- 2009(20796)
- 2008(20537)
- 2007(18208)
- 2006(16379)
- 2005(14712)
- 学科
- 济(94549)
- 经济(94439)
- 管理(66944)
- 业(63084)
- 企(51402)
- 企业(51402)
- 方法(42524)
- 数学(36369)
- 数学方法(35835)
- 中国(27467)
- 农(27107)
- 学(23822)
- 财(22855)
- 业经(21507)
- 制(19136)
- 地方(17778)
- 农业(17560)
- 贸(16552)
- 贸易(16541)
- 理论(16133)
- 易(16070)
- 银(15440)
- 银行(15386)
- 和(15288)
- 环境(14799)
- 行(14672)
- 务(14139)
- 技术(14117)
- 财务(14057)
- 财务管理(14022)
- 机构
- 大学(347678)
- 学院(343142)
- 管理(134477)
- 济(131324)
- 经济(128231)
- 研究(116280)
- 理学(115702)
- 理学院(114390)
- 管理学(112121)
- 管理学院(111529)
- 中国(87125)
- 京(76542)
- 科学(74077)
- 财(61959)
- 所(59305)
- 农(57269)
- 研究所(54087)
- 业大(53023)
- 中心(51729)
- 江(50531)
- 财经(49931)
- 北京(48707)
- 范(46570)
- 师范(46115)
- 经(45179)
- 农业(45079)
- 院(42538)
- 州(41084)
- 经济学(38933)
- 师范大学(37437)
- 基金
- 项目(230858)
- 科学(180184)
- 研究(167546)
- 基金(166507)
- 家(145980)
- 国家(144790)
- 科学基金(122928)
- 社会(103341)
- 社会科(97691)
- 社会科学(97661)
- 省(89089)
- 基金项目(88249)
- 自然(80854)
- 自然科(78895)
- 自然科学(78871)
- 自然科学基金(77417)
- 教育(76869)
- 划(76165)
- 编号(69090)
- 资助(68836)
- 成果(57215)
- 重点(51808)
- 部(50699)
- 发(48527)
- 课题(47813)
- 创(46846)
- 科研(44007)
- 创新(43787)
- 教育部(42819)
- 大学(42412)
- 期刊
- 济(147728)
- 经济(147728)
- 研究(101450)
- 中国(65160)
- 学报(57452)
- 科学(52887)
- 农(52789)
- 管理(49626)
- 财(44857)
- 大学(43200)
- 学学(40365)
- 教育(38880)
- 农业(36789)
- 技术(29802)
- 融(28802)
- 金融(28802)
- 业经(24302)
- 财经(23796)
- 经济研究(22627)
- 经(20175)
- 问题(20082)
- 图书(19635)
- 业(17813)
- 理论(17447)
- 版(16853)
- 技术经济(16668)
- 科技(16556)
- 实践(16057)
- 践(16057)
- 现代(15981)
共检索到504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凯平
用系统工程方法研究我国的荒漠化土地及其治理北京林业大学经济学院顾凯平环境保护展,必须采取系统工程方法。一、用系统观点对我国荒漠化机理进行科学的研究从系统工程的过程观点看,荒漠化是陆地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一个极端。它是水土流失,降水减少,草场农田退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天琛
土地荒漠化是今天中国环境恶化的重要标志。历经气候变异和各种人为活动造成的土壤干旱、半干旱以及湿润土地的退化,土地的沙漠化、盐碱化以及水土流失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趋势。土地荒漠化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土地荒漠化的程度惊人,大约有1/3的陆地、1/5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并且土地荒漠化的速度在全球日益加快,每年大约以5万到7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展。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向夏莹
地球荒漠化现象被称为"地球上的癌症",是全球生态治理问题中的难点。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相关地区大部分处于农牧交错带、草原牧业带、半干旱农业带区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为了根治这一生态难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加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荒漠化治理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称赞。联合国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七次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将中国荒漠化治理取得的成效作为全球样本向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向夏莹
地球荒漠化现象被称为"地球上的癌症",是全球生态治理问题中的难点。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相关地区大部分处于农牧交错带、草原牧业带、半干旱农业带区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为了根治这一生态难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加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荒漠化治理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称赞。联合国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七次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将中国荒漠化治理取得的成效作为全球样本向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中伟 羊绍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韩光辉
按照历史文献的记载,我国西北地区自古以来即存在大面积荒漠。其形成于地质时代、历史时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的影响,仍在不断演变。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尽管在国土荒漠化防治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这些地区人、畜严重超载和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波
针对目前我国荒漠化现状、动态与成因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的状况 ,综述了建国以来我国荒漠化发展趋势 :50年代到 80年代中期荒漠化呈加速扩展趋势 ;80年代以来 ,我国荒漠化在大部分地区发展非常迅速 ,只是在局部地区有所逆转。荒漠化发展最快、危害最严重的有两类地区 :一是位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农牧交错带 ,二是我国北方干旱区内沿内陆河分布或位于内陆河下游的绿洲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过高的人口压力及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粗放的管理是导致我国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荒漠化 沙质荒漠化 农牧交错带 绿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庆瑞 贾科利 刘京 杨云贵
应用遥感技术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陕北农牧交错带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校正、增强和自动分类识别,得到1986,1993和2000年3个时期土地荒漠化分布图(数字地图)、空间数据库及其面积统计。结果表明,近15年来该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增加,严重荒漠化土地大幅度减少,中度和轻度荒漠化土地增多;荒漠化土地的时空转换频繁且复杂,耕地沙化和林地退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来源,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自然恢复使荒漠化土地发生逆转,区域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控制,但土地生态系统还相当脆弱;其中人畜数量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是驱动荒漠化的主要因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立华 杨爱华
基于对中国西北七县的调查和文献整合分析,研究发现科技治理在荒漠化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治理所需要的三种最重要的知识依次是:有关荒漠化与沙尘暴的一般科技知识、对当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的具体知识、环境治理方面的知识。四种最重要的学者型群体依次是:治沙站工作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其他各种技术人员、各种专家教授和研究人员等。要解决当前科技治理中遇到的问题,必须加强科技研究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科技利用效益与推广价值,建立更好的科技推广机制,提高科技研究水平,加强专家学者等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并提高对当地民众和当地知识的尊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雷军 边彪 范菊萍 陆瑛 张虎
为了达到治理荒漠化的目的,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在天然植被恢复和造林植被恢复治理荒漠化的过程中进行生物活性剂和固沙剂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活性剂Frisol A、Frisol F最适使用量分别为100 g/m2、120 g/m2。单独使用生物活性剂或同固沙剂Frisol S混合使用,对荒漠天然植被恢复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样方内株数、植被盖度、生物量、当年高度分别较对照有显著的差异。运用生物活性剂,使柽柳造林成活率平均达到89.9%,沙枣造林成活率平均达到94.9%,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4.1%和10.4%;柽柳的当年平均生长量、单株生根量都是未使用活性剂的2倍以上;沙枣的当年平均生...
关键词:
生物活性剂 荒漠化治理 应用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波 卢琦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扩展快 ,危害深。虽然荒漠化治理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只是局部地区得到了治理 ,荒漠化整体上仍在扩展 ,这些严重制约了荒漠化地区乃至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荒漠化地区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防治荒漠化对于缩小东西部差距、消除贫困、促进荒漠化地区以及整个中国经济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荒漠化 发展趋势 战略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士威
该文概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风蚀荒漠化研究的现状、我国与国外相比在研究工作上的差距.提出了为保证全国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在防治荒漠化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攻关、产业化开发几方面急待解决的问题和技术关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新荣 张景光 李玉俊 石庆辉 刘新民
采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1987~1997年物候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我国主要荒漠灌木种在该地区的物候学特征,并分析了与温度、降水、光照、风速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均温与光照是这些灌木主要物候期的主导因子。通过聚类分析确立了3个萌动期物候类型、3个展叶期物候类型和4个开花期物候类型。研究结果对荒漠化地区人工植被建设和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荒漠化地区,荒漠灌木,物候学特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文娟 常庆瑞 贾科利 刘京 刘梦云
为了提高地物识别的正确性,探讨荒漠化土地类型自动分类的有效途径,克服异物同谱和同物异谱现象。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为例,利用Landsat 5卫星的TM数据,探讨了荒漠化土地覆盖信息的提取方法。在对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光谱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归一化指数(NDVI)和差值指数(TM5-TM4)及TM3、TM5、TM7波段的光谱值,提出了分层信息提取方案,利用该方案分步提取地表覆被信息。结果表明,此方法简单、实用,是地物遥感信息提取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