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89)
- 2023(5080)
- 2022(4040)
- 2021(4000)
- 2020(3155)
- 2019(7405)
- 2018(7469)
- 2017(11707)
- 2016(7722)
- 2015(8992)
- 2014(9188)
- 2013(8255)
- 2012(8100)
- 2011(7561)
- 2010(8100)
- 2009(7321)
- 2008(7432)
- 2007(7266)
- 2006(6800)
- 2005(6090)
- 学科
- 济(23538)
- 经济(23516)
- 教育(20729)
- 管理(15852)
- 中国(14619)
- 业(10443)
- 理论(9945)
- 学(9598)
- 企(8510)
- 企业(8510)
- 方法(7786)
- 教学(7273)
- 农(6429)
- 发(5808)
- 数学(5597)
- 数学方法(5336)
- 财(5226)
- 地方(5208)
- 和(4983)
- 业经(4950)
- 研究(4942)
- 发展(4914)
- 展(4791)
- 思想(4515)
- 制(4451)
- 策(4398)
- 技术(4371)
- 政治(4343)
- 农业(4141)
- 学校(4081)
- 机构
- 大学(109106)
- 学院(102175)
- 研究(41889)
- 济(30498)
- 教育(30171)
- 经济(29343)
- 管理(28233)
- 京(27193)
- 范(26691)
- 师范(26595)
- 中国(26198)
- 科学(25446)
- 理学(22208)
- 师范大学(21859)
- 理学院(21748)
- 所(21417)
- 管理学(20948)
- 管理学院(20708)
- 研究所(19135)
- 江(19009)
- 北京(18732)
- 中心(17723)
- 财(16865)
- 技术(16345)
- 职业(15320)
- 州(15040)
- 院(15001)
- 农(13669)
- 业大(12356)
- 财经(12292)
- 基金
- 项目(56945)
- 研究(50970)
- 科学(45275)
- 基金(35515)
- 教育(32494)
- 家(30147)
- 国家(29687)
- 社会(27785)
- 社会科(25814)
- 社会科学(25806)
- 成果(24600)
- 编号(24350)
- 科学基金(23930)
- 省(23391)
- 划(22292)
- 课题(21270)
- 年(18369)
- 基金项目(16725)
- 资助(15103)
- 规划(14941)
- 重点(14751)
- 项目编号(14577)
- 部(14252)
- 性(13735)
- 发(13302)
- 研究成果(13199)
- 自然(13125)
- 度(13110)
- 一(12846)
- 自然科(12777)
共检索到187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秀军 张沥元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本指导和遵循。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望远镜”“显微镜”和“金钥匙”。只有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有效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才能始终做到方向明确、头脑清醒、应对有方、行动有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夏文斌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这对于全党、全国人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习近平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的改革开放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并且要求在改革中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可以说是现阶段深化改革所需要掌握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炜 周洪宇
现代化视域下,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在于通过强大的国家教育能力,全面确保教育中人的现代性增长。从其内涵特征来看,教育强国是指教育综合实力、教育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和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教育治理能力、教育国际竞争力和教育影响力强大且显著的国家。在决策导向分析框架下,从构建的教育强国建设指数的测算结果来看,中国得分为74.56,在世界主要的60个国家中居第24位,处于准教育强国的前列。基于中国教育强国建设指数的“低投入、高产出”类和“后发外生”型国家的综合判断,中国推进教育强国硬实力建设应借鉴同类型教育强国经验,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聚焦教育过程性指标监控和教育产出性指标提升;在软实力建设上应坚持“绿色协调”、“不唯速度”原则,坚定走中国式教育强国新道路;在推进策略上应着重激发国家高等教育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晓强
我们正处在强国建设伟大时代。立足伟大时代,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首要问题就是,在历史总结、比较分析和前瞻预测中,全面深刻认识未来12年教育强国建设的地位、方位、重点和路径。一、教育强国:是基础,也是引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民族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素质提升为目标,将每一个人的自信、自强、自立,凝聚为一个民族思想、文化、制度和道路的自信,奠定民族复兴伟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丹 王志伟
人才是我国的第一资源,对于深入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深刻意涵。梳理人才引领与职业教育历史发现,我国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经历了从“助力”到“引领”、从“定位”到“赋能”、从“适应”到“协调”的互动转向。为厘清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的功能,需要基于经济、政治、教育三方面探寻人才引领视域下职业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源流。面向未来,要树立类型化职业教育发展观念,设计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新引擎,塑造中国特色高技能人才品牌,构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钟登华
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召开了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这是全国高等教育战线的一件大事。这次大会开得很顺利、很圆满、很成功,是一次高举旗帜、牢记嘱托的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也是一次凝聚共识、开拓创新的大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成立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学术社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伟建
在20世纪,世界上出现过不少伟大人物。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理周恩来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最为瞩目、最为崇敬的伟人之一。他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独立与解放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周恩来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艰辛探索的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晓强 崔吉芳 万歆 马筱琼 刘大伟 何春 车明佳 王重
建成教育强国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与必然方向。基于对教育强国内涵的理解,构建教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考察中国及全球教育强国指数变化趋势。测算发现,2012—2022年,各国教育强国指数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排名前十五位国家整体表现更优且名次相对稳定,这些国家均属于极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除俄罗斯外均为高收入国家;2012—2022年,中国教育强国指数排名由第四十九位上升到第二十三位,是全球进步最快的国家,中国教育强国建设在教育质量水平与服务能力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但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与完成、高等教育普及、高技能岗位就业人员占比、研究人员相对规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方面还有明显短板。借鉴世界主要教育强国成功经验,结合当前发展进程,中国教育强国建设,要推进更高水平的教育普及,切实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高等教育引领国家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建设,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不断提高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指标建设 国际比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尚涛
文章探讨了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这两套不同的理论范式背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问题,认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实际上是在简单性与复杂性世界观下的两套概念体系。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简单性世界观的基础之上,具有简单性世界观的一系列特征;而竞争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复杂性世界观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复杂性思维方式,二者在研究方法、可证伪性和可覆盖性、概念的完备性和严密性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别。这两套理论各自有缺陷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永和 周丹华 王晶莹
国际新形势下大国竞争加剧,科技人才自主培养成为决胜之本,因此,科学教育服务强国建设势在必行。作为教育强国破局的关键,需对科学教育服务强国建设的为何、是何与何为进行系统性论述。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三重逻辑出发阐释科学教育服务强国建设的必要性,强国建设中的科学教育是顺承科学教育时代主题的历史逻辑,是践行大国崛起科技与人才大势的政治逻辑,是夯实教育强国建设道路之基的现实逻辑。从教育强国本体汲取科学教育服务强国建设的内涵价值,应兼具其完善的本体建制“硬”实力和价值影响“软”实力,通过对两维度现状的全景式勾勒,表明科学教育服务强国建设成效初具。继往征程,强国建设中的科学教育应以战略前瞻、研究引领、循证实践为原则奋力迈进,系统规划战略发展方向,积极推进学科制度建设并深化多学科融合的循证研究和实践。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齐爱平
宏思维应是宏观思维、全局思维、系统思维和人本思维的辩证统一;提出宏思维世界观的3个基本原则分别是:从背后看自己、从空中看社会、从宇宙看地球;提出宏思维的方法论体系应是时间、空间、是间和人问四个向度的辩证统一;提出宏思维视野下的社会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学科知识群、人文科学学科知识群和社会科学学科知识群的辩证统一;提出宏思维视野下的新人类学是研究整体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科学,是指导人类科学地生存和发展的科学,它至少包涵八个基本原理或基本法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德祥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立足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探寻并抓住其根本和永恒性主题,解决相应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理性选择。动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条件,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深度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承诺,统筹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抉择,系统加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保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廷柱
<正>建成教育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使命。至于我国要建成什么样的教育强国,学界从教育强国的理论内涵、基本特征、目标任务、评估指标等方面多有探讨。从相关政策文件或规划文本来看,教育强国建设也主要遵循的是目标导向策略,具有较为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而放眼当今的世界形势与格局,特别是再次回顾新冠疫情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严重冲击,必须意识到国际国内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影响乃至干扰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尽管暂不具备适当的氛围与依据提出韧性教育强国议题,却也有必要把“韧性之维”作为一个论题来审视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之毅
值此纪念严中平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我深切怀念我的老同事、新中国经济史奠基人之一严中平同志。中平同志生前因获悉我曾阅读美国中国近代史学者费正清所著《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嘱我结合费书评述他的学术观点。老友遗言,岂敢违命,因不揣久疏经济研究,就严中平同志几部近著,草此书评,以慰中平同志在天之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