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07)
2023(10199)
2022(9139)
2021(8647)
2020(7094)
2019(16425)
2018(16359)
2017(31251)
2016(17261)
2015(19389)
2014(19297)
2013(18971)
2012(17173)
2011(15361)
2010(15106)
2009(13550)
2008(12970)
2007(10986)
2006(9475)
2005(8053)
作者
(50781)
(42088)
(41907)
(39680)
(26882)
(20362)
(18910)
(16757)
(16025)
(14911)
(14438)
(14070)
(13277)
(13177)
(12945)
(12925)
(12798)
(12528)
(11981)
(11836)
(10542)
(10212)
(10123)
(9544)
(9460)
(9384)
(9369)
(9199)
(8595)
(8464)
学科
(65968)
经济(65902)
管理(47498)
(45876)
(37858)
企业(37858)
方法(32878)
数学(28615)
数学方法(28257)
(18020)
中国(15814)
业经(15321)
(15079)
(14837)
地方(13653)
农业(12168)
理论(11793)
(11083)
贸易(11077)
(10981)
环境(10823)
技术(10814)
(10746)
(10318)
(9835)
财务(9775)
财务管理(9761)
(9347)
企业财务(9247)
教育(9237)
机构
大学(240716)
学院(240081)
管理(97552)
(89256)
经济(87221)
理学(85760)
理学院(84787)
管理学(83218)
管理学院(82809)
研究(79518)
中国(55713)
科学(53273)
(51604)
(44858)
业大(41456)
(40696)
(38040)
研究所(37721)
农业(35923)
中心(35623)
(33256)
北京(32061)
财经(31524)
(31381)
师范(31060)
(28749)
(28523)
(27430)
技术(26849)
经济学(25408)
基金
项目(174728)
科学(135767)
基金(125440)
研究(124696)
(111065)
国家(110167)
科学基金(93690)
社会(75935)
社会科(71907)
社会科学(71886)
(69757)
基金项目(67495)
自然(63181)
自然科(61698)
自然科学(61687)
自然科学基金(60553)
(58705)
教育(56827)
资助(51554)
编号(51057)
成果(40152)
重点(39171)
(37486)
(37312)
(36648)
课题(34923)
创新(34147)
科研(33669)
计划(33164)
大学(31993)
期刊
(92500)
经济(92500)
研究(65771)
学报(43770)
中国(41792)
(41115)
科学(38003)
管理(34635)
大学(31970)
学学(30259)
农业(29983)
(26906)
教育(26673)
技术(21411)
(15707)
业经(15673)
(15157)
金融(15157)
经济研究(14235)
财经(14157)
图书(13741)
科技(13174)
业大(12527)
理论(12354)
问题(12021)
(11935)
(11918)
技术经济(11859)
实践(11646)
(11646)
共检索到331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烨  王平  余波  王海滨  杨文  
以玉米芯+稻壳(1∶1)为原料,采用二步水解法在中试规模下进行糠醛生产工艺技术试验研究,系统考察了酸浓度质量分数、水解时间、固液比、压力4个工艺条件对产醛率的影响,并继续按4因素4水平进行L16(45)工艺条件正交优化试验。中试条件下制备糠醛的最适工艺条件为:酸浓度质量分数4%,水解时间180 min,固液比1∶0.5,压力0.9 MPa,最大产醛率可达9.30%。试验结果充分说明,在我国南方地区用稻壳部分替代玉米芯原料生产糠醛是完全可行的,这为我国南方糠醛企业实现大规模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和工艺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简相坤  刘石彩  边轶  
以玉米芯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硼酸为催化剂制备活性炭。以磷酸与玉米芯的质量比、硼酸添加量、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作为考查的4个因素,以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焦糖脱色率作为活性炭性能的参考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出最佳的水平组合是磷酸与玉米芯的质量比为2∶1,硼酸的添加量为4%,活化温度为450℃,活化时间为80 min,制备出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40 mg/g,焦糖脱色率为120%。在该水平组合下不添加硼酸作对比实验,得到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33 mg/g,焦糖脱色率为110%。用氮气吸附法对这两种活性炭进行表征,发现添加硼酸制备出的活性炭BET比表面积、总孔容、微孔孔容和中孔孔容都有所提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刚  陈航  余冰  谢文梅  王乐成  蔡义民  
【目的】比较不同水平玉米芯和菜籽粕混合物替代苜蓿草粉饲喂生长肉兔的效果,以筛选其适宜用量。【方法】选择120只遗传来源相同、健康的35日龄法国伊拉商品兔,适应7d后,按体质量((1 328.36±51.66)g)相近原则随机分为A、B、C、D 4组,分别饲喂能量、蛋白和纤维基本相等的4种饲粮28d,其中A组(即对照组)饲喂豆粕-苜蓿型基础饲粮,B、C和D组分别饲喂用玉米芯和菜籽粕混合物(按质量比1∶1混合)替代基础饲粮中1/3、2/3和3/3苜蓿草粉的试验饲粮(相应饲粮中该混合物含量分别为80,160和2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继康  董国云  喻春明  陈平  高钢  陈坤梅  王晓飞  朱爱国  
以青刈苎麻(Boehmeria nivea)与玉米(Zea mays)、水稻(Oryza sativa)秸秆为原料,调制鲜苎麻∶玉米秸∶水稻秸重量比分别为1∶1∶0 (ZY)、1∶0∶1 (ZD)、2∶1∶1 (ZH)、1∶1∶1 (ZL)及苎麻∶蔗糖重量比为99∶1 (ZT)的混合青贮饲料,并以全苎麻青贮为对照(ZQ),通过感官评定和营养品质分析,探讨苎麻混合青贮的可行性及其饲用价值。结果表明:1)苎麻可单独调制青贮饲料,并可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显著提高干物质摄入量(dry matter intake, DMI)和相对饲料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但造成23.6%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损失,且因pH高、饲料质地差,导致发酵品质较低;2)单独添加外源糖分(蔗糖)可减少CP损失但整体饲用价值下降;3)添加玉米、水稻秸秆可显著减少CP损失、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均衡养分结构,但提高NDF、ADF含量,整体降低饲用价值;4)苎麻与水稻秸秆混贮饲用价值优于与玉米秸秆混贮,但苎麻与玉米秸秆混贮对保存CP效果更为明显;5)苎麻、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三类原料混合青贮劣于苎麻与其中一类秸秆混合效果。本研究认为与鲜苎麻混合青贮是挖掘南方青粗草料饲用价值的有效途径,但需针对NDF、ADF含量调控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波  李里特  
低聚木糖又名木寡糖 ,是一种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食品添加剂 ,主要以富含半纤维素的原料经一定的加工方式制得。介绍了采用 sp.E- 86菌株制备木聚糖酶的详细过程 ,探讨了发酵时间与木聚糖酶活性以及木聚糖酶液 p H值之间的关系 ,同时提供了一种以玉米芯为原料 ,采用质量分数为 2的 Na OH溶液预处理 ,通过 sp.E- 86菌株产木聚糖酶酶解制备低聚木糖的试验方法。考察了不同酶解反应时间条件下低聚木糖产物平均聚合度的变化情况 ,并用 TL C法测定出本研究所得的产物是以木糖、木二糖为主的低聚木糖产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月月  李娟英  鲁玉渭  汤春宇  邵留  
#N/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顺德  赵国华  尹旭敏  张超  章道明  
以乳熟期糯玉米原浆和脱脂奶粉为发酵基质,研制糯玉米酸奶。结果显示,糯玉米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糯玉米原浆40%,蔗糖5%,脱脂奶粉5%,菌种发酵剂7%,琼脂0.12%;在42℃下发酵6~8 h,在4℃下冷藏12 h,可得到品质较优的糯玉米酸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敏  刘庆玉  来世鹏  陈志丽  张文基  
为使秸秆更好的降解和利用,提高其生物降解效果,采用菌株S和菌株SN混合发酵处理玉米秸秆,结果表明:菌株S和菌株SN混合在同一个PDA平板上相互融合生长,菌落间无明显对峙状态,说明二者无拮抗现象。通过采用混合菌种对玉米秸秆在最优降解条件下的降解试验表明:混合菌种对玉米秸秆降解效果在25d时,达到53.2%,比出发菌株S木质素的降解率(50.73%)提高了4.87%,比出发菌株SN木质素降解率(47.6%)提高了11.76%,研究结果证明混合菌种的发酵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菌种的发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芳  杨丽霞  宋籽霖  王晓娇  韩新辉  任广鑫  
【目的】研究猪粪、牛粪与玉米秸秆混合原料厌氧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猪粪与牛粪的混合比例(质量比)、粪秆比(猪粪和牛粪总量与玉米秸秆干物质质量比)、总固体质量分数3个因素对厌氧发酵过程累积产气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对厌氧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在单因素试验中,当猪粪与牛粪混合比例为1∶1,粪秆比为1.86∶1及总固体质量分数为11%时,累积产气量均较高。猪粪、牛粪与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猪粪与牛粪混合比例为1.06∶1、粪秆比为2.94∶1、总固体质量分数为10.68%。【结论】在猪粪、牛粪与玉米秸秆混合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红彦  张轩铭  王道龙  崔淳熙  高春雨  王磊  王亚静  毕于运  
文章首先采用文献考证法,确定玉米芯产量与玉米产量之比值;在此基础上,采用副产品比重法,结合玉米产量统计数据,对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的玉米芯产量进行估算,并分析其区域分布;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文献综述,从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的角度,系统阐述我国玉米芯资源综合利用途径。结果表明:玉米芯产量与玉米产量之比为0.21;2013年全国玉米芯资源总产量为4 590万t,相当于全国秸秆总产量的4.90%或玉米秸秆总产量的19.10%。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与黄淮海地区,产量分别为1 586.61万t与1 185.41万t,两地区合计占全国玉米芯产量的60.42%。玉米芯是我国各类秸秆资源中高值化利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林茂  涂传铭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陈思源  董敏  樊树海  
从某制药公司新药中试阶段工艺参数存在问题入手,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中的解释结构模型法对工艺参数流程进行分析,发现该公司在新药中试阶段问题的症结是工艺参数的确定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随后应用正交试验工具为新产品工艺参数的改进提出设计思路,进行数理分析,得到了一组满意的工艺参数组合。绩效显示优化方案有效降低了制药企业中试成本。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吴康乐  曹欣  谢展  肖润林  张志飞  
将新鲜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稻(Oryza sativa)秸粉和玉米(Zea mays)粉按质量比70%?15%?15%混合作为青贮原料,分别添加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复合纤维素酶3组添加剂,以未添加为对照,研究不同酶制剂对绿狐尾藻混合青贮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对照相比,添加酶制剂可显著降低绿狐尾藻混合青贮的pH和氨态氮/总氮(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成启明  格根图  项锴峰  刘丽英  范文强  蔡曙光  贾玉山  
为改善我国饲草料供应不足现状,扩大饲料来源,本研究针对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玉米(Zea mays)秸秆的混合比例(70∶30、50∶50、30∶70)和酶制剂添加量(0.05%、0.10%、0.15%)两个因素设计试验,对营养物质变化、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各营养指标有效降解率(potential effective digestibility,PED)和饲草组合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混合饲草微贮可以显著增加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含量,明显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re,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re,ADF)含量(P<0.05);2)混合饲草进行微贮后其DMI显著高于未加工处理的单一饲草(P<0.05);3)混合饲草微贮后,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营养指标的PED,其中处理Ⅲ(70%柠条+0.15%酶制剂)OM的PED,处理Ⅶ(30%柠条+0.05%酶制剂)干物质(DM)、OM的PED和处理Ⅸ(30%柠条+0.15%酶制剂)的DM、OM、ADF的PED显著高于CK1(未进行微贮的柠条)和CK2(未进行微贮的玉米秸秆)(P<0.05);4)通过组合效应分析,处理Ⅶ(30%柠条+0.05%酶制剂)的DM、NDF在瘤胃内的降解率表现出正组合效应,处理Ⅲ和处理Ⅵ(50%柠条+0.15%酶制剂)的DM在瘤胃内的降解率表现出正组合效应。综合考虑,柠条和玉米秸秆混合微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饲草的营养价值和干物质采食率,有效改善饲草的适口性,提高营养物质的降解率,其混合微贮最佳条件为30%柠条+70%玉米秸秆+0.05%酶制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本华  张派宁  张正华  孟军  
为明确炭化过程中玉米秸秆内部温度变化情况,设计了上下隔热的网状试验容器以保证试验过程中热量只沿径向传导至秸秆内部,对炭化炉炉门进行改造以方便连接温度传感器。利用K型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对玉米秸秆在恒温炭化过程中内部不同位置温度进行检测,得到其在炭化过程中内部沿径向不同位置的升温规律。以不同的含水率、压缩率和炭化温度为试验因素,以达到稳定温度的平均时间为试验指标,利用SRJX-4-9型金属加热炉来研究玉米秸秆炭化时的工艺参数,并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优化分析,以确定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在恒温热解过程中表现出与试验因素水平和测量位置明显相关的内部温度变化。在正交试验的过程中观察到沿秸秆内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