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55)
2023(7184)
2022(5978)
2021(5448)
2020(4311)
2019(9630)
2018(9647)
2017(17188)
2016(9809)
2015(11352)
2014(11540)
2013(10942)
2012(10627)
2011(9800)
2010(10143)
2009(9124)
2008(9041)
2007(8402)
2006(7668)
2005(7186)
作者
(27881)
(23232)
(23022)
(21700)
(14766)
(11028)
(10638)
(8990)
(8911)
(8512)
(7948)
(7726)
(7470)
(7450)
(7242)
(6936)
(6911)
(6904)
(6708)
(6601)
(6050)
(5778)
(5640)
(5483)
(5410)
(5245)
(5230)
(5214)
(4806)
(4647)
学科
(41942)
经济(41903)
管理(21350)
(20399)
中国(18394)
地方(17570)
(15223)
企业(15223)
(13129)
业经(11979)
教育(9855)
方法(9740)
地方经济(9657)
(9367)
农业(9101)
理论(8488)
(8308)
金融(8306)
(8194)
银行(8179)
(8078)
(7638)
(7588)
环境(7103)
(7017)
发展(6989)
(6964)
(6809)
贸易(6798)
数学(6751)
机构
学院(134185)
大学(133608)
研究(51840)
(50237)
经济(48892)
管理(43977)
中国(38114)
理学(35841)
理学院(35252)
管理学(34482)
管理学院(34210)
科学(31400)
(30617)
(26521)
(23749)
研究所(23656)
(23565)
师范(23560)
(23367)
(23131)
中心(22941)
北京(20295)
(19456)
(18910)
师范大学(18472)
业大(18315)
农业(17681)
教育(17667)
财经(17311)
技术(17198)
基金
项目(81305)
研究(66109)
科学(62900)
基金(52557)
(44472)
国家(43927)
社会(39668)
社会科(37363)
社会科学(37354)
科学基金(36722)
(35696)
教育(31812)
编号(29643)
(29150)
基金项目(27123)
成果(26501)
(24343)
课题(22765)
资助(20829)
自然(20269)
发展(19940)
自然科(19737)
自然科学(19734)
(19547)
(19341)
自然科学基金(19320)
重点(18991)
项目编号(17643)
(17513)
规划(17147)
期刊
(68785)
经济(68785)
研究(48821)
中国(40182)
教育(33277)
(24058)
学报(20169)
管理(18280)
科学(17968)
(17227)
农业(16891)
大学(16560)
(15079)
金融(15079)
学学(13839)
业经(13482)
技术(12983)
图书(10931)
经济研究(10558)
(9054)
问题(8642)
财经(8457)
职业(8298)
书馆(8259)
图书馆(8259)
(7931)
论坛(7931)
(7661)
(7453)
商业(6891)
共检索到233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传杰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已获得空前迅速的发展,令世人瞩目。但是,与此同时伴生的特色欠缺问题也引起了学界的关切和社会的关注,有的学者对此甚至戏称为“千校一面”现象。没有特色,不成其为文化。在多样性、特色性作为价值取向逐步被社会接受的今天,而作为本质上是文化机构的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缺乏特色的忧虑,这的确值得重视,需要研究。否则,缺少特色将有可能不幸成为我国大学的一大“特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德广  
文化是社会发展产物,文化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化。从文化本身的内涵探究,文化与教育密切关联。教育的本质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和大学教育发展的产物。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历史转型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宣海  
当高校建设重心转向内涵发展之时,应该用大学文化建设来引领。通过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建设,克服大学发展中存在的功利性、趋同性、合力和活力不强等现象。要把大学文化建设充分体现在凝练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上,体现在凝聚高层次创新人才上,体现在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创新人才上,体现在完善学校制度设计上,体现在建设富有品味的校园风貌上。这既是把高校领导干部培养成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体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新生  
大学自诞生以来,无一不伴随时代的发展,承担着揽英才而育之的使命,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以其先进的时代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成果引领并参与支持着时代的进步,彰显着大学的文化品格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大学文化的自觉是大学与时俱进发展的内动力,就是能够敏锐而深刻地感知世事之变,理解现代大学使命的新的时代内涵,承载起培养担负未来社会重任的各种人才的任务,使受教育者具有国际意识并能够正确处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变化,有知识、有能力健康地生存。可以说,大学文化的自觉是导引我国当代大学发展建设的方向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贺祖斌  王茹  
如果把教师发展视为一定文化中发展的生态系统,大学教学文化则是影响教师发展生态的重要因素。大学教师发展具有关联性、动态性、协同性、平衡性等特征,同时也面临功利化的学术生态、压力过重的心理生态等问题。改善大学教学文化,有利于促进大学教师发展生态,反过来,可持续的大学教师生态发展有利于大学教学文化的建设。构建教师发展的和谐生态环境,需要树立教师发展的整体生态环境观,以教学文化优化教师发展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创造健康的心理生态环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邬大光  
严格意义上的我国近代大学,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当我们从历史视角来看待今天的大学,常常感受到许多理论和制度的缺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教学文化就是其中之一。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级示范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项目。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和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眭依凡  俞婷婕  李鹏虎  
本文在循历史线索考察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学文化发展建设历程及梳理大学文化思想发展的脉络的基础上,从"文化育人""文化治校""文化强国"三个层面提炼了大学文化思想,并就大学文化思想的学理性及其实践两个切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韩延明  栾兆云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键所在,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高等教育面向市场的背景下,建设我国大学文化,促进大学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于会萍  魏豫州  
基于图书馆的文化属性,从高校图书馆承担的大学文化传承、文化育人作用以及体现的教育平等理念等三个方面分析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大学文化发展相交融的特点,以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近年在精神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以及管理文化在内的文化建设实践论证高校图书馆文化与大学文化的和谐发展。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周燕妮   刘霞   宋登汉   彭蛟   董有明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要重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保护与利用。文章介绍了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四大特色文献资源体系,并以古籍特色资源“化、承、用”、珞珈文化方阵“资源再造、智慧服务”、图书馆与博物馆“跨界融合”为例介绍了图书馆的服务实践,以及推进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的保障措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绍芬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创新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主导。如何真正在弄清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来找到强有力的抓手,提出可奏效的建议,为我们大学更好的育人、提升文化涵养和品位承载使命,是大家多次研讨并高度关注的时代主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汪明义  
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精神,其内涵以理念、制度和特色等形式彰显。大学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应确立"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理念,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培育适合自身的办学特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房喻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并不仅是一种物质实体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正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作为创造知识、传播文化、引领风尚的主阵地和辐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先进文化建设方面,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大学文化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钱小龙  汪霞  
大学文化的变迁和外部环境的巨大压力使大学文化系统面临重构,而开放教育资源正是在重构的目标指向下诞生和正式步入探索阶段。当人们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平台以几乎免费的方式向他人提出问题、给出答案、交流互动,进而构建起庞大、虚拟和自由的空间时,未来大学的发展之路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由于开放教育资源与大学文化的密切关系,大学文化在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所有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包括知识产权问题、语言与文化问题,以及互通性问题都有赖于大学文化作用的发挥,也才有可能实现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丹娃  
现代社会,文化产业所创造的价值在GDP构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大学人文学科应在坚持学术研究的同时,面向市场,把人文知识和人文学科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化产品,并参与整合和推动开发我国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这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将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