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9)
2023(944)
2022(892)
2021(808)
2020(729)
2019(1630)
2018(1612)
2017(2821)
2016(1711)
2015(1965)
2014(2017)
2013(2068)
2012(1961)
2011(1664)
2010(1747)
2009(1675)
2008(1895)
2007(1910)
2006(1696)
2005(1483)
作者
(6347)
(5365)
(5236)
(5017)
(3388)
(2511)
(2390)
(2143)
(2031)
(1921)
(1912)
(1851)
(1813)
(1756)
(1712)
(1634)
(1601)
(1598)
(1577)
(1476)
(1465)
(1398)
(1298)
(1201)
(1198)
(1180)
(1175)
(1134)
(1106)
(1102)
学科
管理(4864)
(4636)
(4394)
经济(4392)
(3992)
企业(3992)
(3074)
(2755)
森林(2755)
(2725)
(2158)
(1912)
(1851)
方法(1806)
(1533)
财务(1526)
财务管理(1519)
企业财务(1465)
生态(1414)
中国(1398)
数学(1348)
(1344)
银行(1334)
数学方法(1291)
(1218)
(1154)
业经(1150)
制度(1145)
理论(1145)
农业(1133)
机构
大学(24087)
学院(23361)
研究(9796)
中国(8592)
管理(7955)
科学(7494)
(7334)
经济(7067)
(6910)
(6584)
业大(6318)
理学(6197)
理学院(6113)
管理学(5921)
管理学院(5879)
(5868)
林业(5772)
(5636)
研究所(5329)
(5289)
中心(5164)
农业(4777)
北京(4708)
(4451)
(4416)
(3850)
(3726)
(3634)
(3489)
(3444)
基金
项目(15272)
科学(10933)
(10432)
国家(10366)
基金(10108)
研究(9521)
科学基金(7621)
(6085)
自然(5847)
自然科(5667)
自然科学(5665)
自然科学基金(5568)
基金项目(5390)
(5355)
社会(4735)
资助(4454)
社会科(4382)
社会科学(4374)
教育(3974)
科技(3927)
重点(3845)
计划(3677)
编号(3573)
科研(3350)
(3126)
专项(3083)
课题(2767)
(2732)
(2633)
成果(2632)
期刊
(11834)
经济(11834)
学报(7755)
研究(6743)
林业(6200)
大学(6160)
科学(6082)
学学(5891)
中国(5876)
(5713)
(4270)
农业(3376)
(3105)
金融(3105)
教育(2989)
业经(2882)
管理(2737)
业大(2404)
技术(2301)
(2245)
科技(2154)
问题(1905)
(1847)
图书(1749)
科技大(1737)
科技大学(1737)
财经(1615)
(1585)
资源(1550)
经济问题(1513)
共检索到44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关德新  吴家兵  金昌杰  韩士杰  王安志  
Air and shallow soil temperature in forest site are important factors impacting carbon cycle and plant physiology of the ecosystem.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estimating these temperatures by the recordings at neighboring meteorological station.The estimations will fill the gap of micrometeorologic...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方  王世杰  罗海波  刘元生  何腾兵  龙健  
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植被调查及径流和岩溶水样分析,探讨喀斯特森林群落退化过程中浅层岩溶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降雨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排序为SO42->K+、Ca2+、HCO3->Na+、Mg2+、Cl->NO3-、NH4+>PO34-,而径流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排序为HCO3->SO42-、Ca2+>Mg2+、Cl->K+、Na+、NO3->NH4+>PO34-;岩溶地下水离子组成与径流总体相似,但岩溶地下水中HCO3-、Ca2+和Mg2+的含量及电导率明显增加高于地表径流。随着喀斯特森林群落从阔叶林群落向灌木林群落、灌草群落方向演替,其岩溶地下水中HCO3-和Ca2+比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力文  毛万忠  李保华  冯培灵  李英  李宁芳  
中卫市沙坡头区地形地貌复杂,仅靠一个大监测站的数据进行日光温室农业气候适宜性区划,难以准确,精细化程度不够。因此考虑采用22个区域自动站2006~2013年资料进行精细化区划。在区划指标的选取上,由于自动气象站只有气温、降水量2个气象要素,且冬季不观测降水,要表达设施温棚适宜的气象条件,就要巧用气温实现评估设施温棚对气候条件的适宜性。为此,文章用冬季平均气温代表设施温棚适宜与否的热量资源,用前后2d的日平均气温降幅>6℃的日数代表24h降温幅度,以表征出现不利于日光温室生产的大风、降温或降雪等天气过程出现的频率,以日最低气温<-20℃的持续日数代表冬季极端寒冷程度。用这3个因子作为沙坡头区日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绍毅  劳炜  苏志  李强  
土壤温度是重要的土壤物理性质,其变化特征直接影响着土壤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紧密相关。利用1961~2010年广西31个气象站0~20 cm各层地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50年来广西浅层地温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广西各深度年平均地温呈升温趋势,升温突变点为2001年,冬季气候倾向率最大、夏季最小。各深度年平均地温升温率以0 cm最大,10 cm最小。年平均地温除0 cm外均在1984年出现异常偏低,各层年平均地温2009年出现异常偏高。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减少是影响广西地温上升的主要原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翠华  张文煜  
【目的】探讨浅层地温变化对石家庄地区主要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指导农作物生长趋利避害,适应气候变化。【方法】利用石家庄地区主要农作物1989-2010年历年气候单位面积产量(单产)和逐日浅层地温观测数据,采用周期对比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石家庄地区浅层地温变化对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夏玉米、花生、棉花和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石家庄地区浅层地温周期较主要农作物气候单产周期长2年左右,而浅层地温暖(冷)期较主要农作物气候单产增产(减产)时段提早出现1~3年;主要农作物在浅层地温暖期是一个增产过程,冷期是一个减产过程;浅层地温变化对棉花和花生播种出苗影响较大,对夏玉米、大豆、冬小麦出苗影响较小;浅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丛军  程娟  丁访军  周汀  谭正洪  崔迎春  
【目的】开展茂兰喀斯特森林优势树种的水分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深入认识喀斯特原生林的水文生态过程和稳定性维持机制,为岩溶地区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和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热扩散探针(TDP)对喀斯特森林6种树种树干液流连续监测,结合电子显微镜观测叶片气孔特征,同步测定气温、太阳辐射、相对湿度、降水量环境因子,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时间和季节尺度下植物蒸腾特征对叶片气孔及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1)不同树种的日均蒸腾速率呈青冈栎582.61±42.01 g/(m~2·h)>柿树472.58±73.05 g/(m~2·h)>朴树365.98±17.14 g/(m~2·h)>光叶山矾309.22±50.03 g/(m~2·h)>刺楸269.08±62.42 g/(m~2·h)>小花梾木181.42±35.80 g/(m~2·h);2)月蒸腾量表现为常绿树种大于落叶树种,观测季节月蒸腾量表现为青冈栎>光叶山矾>小花梾木>朴树>柿树>刺楸。3)气孔密度大小为青冈栎>柿树>朴树>光叶山矾>刺楸>小花梾木,不同树种之间的气孔密度呈显著差异(P <0.01),表明气孔密度越大,蒸腾速率越强,其中光叶山矾、青冈栎、柿树和小花梾木的蒸腾速率对气孔密度的响应最强。5)气象因子对树种的气孔密度影响不明显,但对气孔长度或宽度产生显著影响。【结论】叶片气孔形态特征及气象因子共同调节树种蒸腾速率,有较高气孔密度的树种抵御水分胁迫的能力较强,可作为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的优选树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超  周广胜  
关于气温变化特征已有大量研究,但关于地温变化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研究还较少。该研究以干旱区为研究区域,利用1961—2010年阿拉善左旗平均气温和0~80 cm各层平均地温的逐月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50 a阿拉善左旗气温和各层地温的年代和季节变化趋势、地气温差变化、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以及气温和地温关系。结果表明:气温与各层地温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年均气温相比,地温对气温的放大程度除0 cm外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增加趋势。年、季平均气温和各层平均地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但气温和地温的升温速率不一致;年均气温的升温率和升温幅度高于除0 cm外的各层地温变化;气温、0 c...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勇军  王兵  陈步峰  史欣  肖以华  
根据广州市1952—2009年和帽峰山2004—2009年气温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季节分解加法模型,分析了帽峰山森林气温与区域气温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市近58年来气温增暖趋势显著,年平均气温的倾向率达0.21℃.a-1;2004—2009年间,广州市和帽峰山气温变化均呈下降趋势,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008、-0.293℃.a-1,帽峰山气温下降幅度大于广州市;帽峰山林区气温变化趋势与广州市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区域极端异常天气出现前,森林气温变化趋势出现负反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超  周广胜  
关于气温变化特征已有大量研究,但关于地温变化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研究还较少。该研究以干旱区为研究区域,利用1961—2010年阿拉善左旗平均气温和0~80cm各层平均地温的逐月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50年阿拉善左旗气温和各层地温的年代和季节变化趋势、地气温差变化、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以及气温和地温关系。结果表明:气温与各层地温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年均气温相比,地温对气温的放大程度除0cm外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增加趋势。年、季平均气温和各层平均地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但气温和地温的升温速率不一致;年均气温的升温率和升温幅度高于除0cm外的各层地温变化;气温、0cm和80c...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婷婷  陈文惠  
本文以福建省福州市为研究区域,利用MODIS影像数据反演福州市地表温度;同时利用相同时间的福州市及其周边的32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数据,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中提取出的地形因子,研究温度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的相关关系,提出了福州市地形因子与气温相关模型,利用该模型插值得到福州市的地表温度;再利用气温垂直递减规律进行插值得到地表温度。对比3种结果可知,对于气象数据容易获得,气象站点较多且均匀分布在研究区时,利用气象数据插值地表温度较快,但计算结果比实际值略高;对于气象数据不易获得或站点较少时,可以用影像数据来反演地表温度,其精度受提取参数的精度的制约,在参数使用正确情况下比插值方法反演精度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川乂  赵采玲  罗菊英  
选取恩施州8个国家气象站1960~2015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相关、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该地雾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对雾日变化原因进行初步探寻。结果表明:2000~2015年恩施州各站雾日空间分布较1960~1999年发生了较大变化,SW-NE向带状大值中心被切断,出现了NW-SE向的雾日小值分布带;近56年除宣恩年雾日持续减少外,各站年雾日均在20世纪60、70年代突变后增多,20世纪末期减少并于2012年再次突变,州西南部最先增减、西北部其次、东部最慢,特别是近16年来年雾日显著减少,州北部站点(–40~–20 d·(10 a)~(–1))减少比南部(约–4 d·(10 a)~(–1))快;各站雾日变化和风速均呈负相关,和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而气温和降水对不同站点雾日变化的影响则存在差异;近16年恩施州低山山地(恩施、来凤、宣恩、建始)雾日减少主要和气温升高、风速增加有关,中山山地(咸丰、利川)雾日减少主要与相对湿度减少有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庆棠  
该文论述了现代林学是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造、经营管理和利用为研究对象 ,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 ,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 ;它经历了传统林学各阶段向现代林学的转变 ,使人们对森林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认为现代林学的确定为森林气象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广阔领域和提出了更高要求 .森林气象学的研究必须适应新形势 ,针对大气 土壤 森林这个连续系统 ,从宏观到微观 ,从局地到全球开展森林生态系统与人类关系的深入研究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武  齐建东  黄心渊  
研究并实施了面向森林微气象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系统部署在北京林业大学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共计42个无线传感网硬件节点,网络覆盖面积5 990 m2,已采集数据近20万条。针对林区环境树木遮挡严重而导致硬件节点通信质量较差、数据包丢失严重等问题,硬件节点的工程部署方式采用"之"字形方案,并提出了用于数据传输的可靠路由协议、网络拥塞控制机制。系统可以进行标量数据、图片数据的采集,经过数据融合处理最终汇聚到基站,通过Web客户端可以远程查验数据以及进行网络远程配置。此系统已持续一年的运行,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为森林微气象研究工作提供了精细的数据支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慧玲  林玉蕊  杨光  苏漳文  王文辉  郭福涛  
[目的]应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大兴安岭塔河地区林火发生的预测模型并对比模型预测精度,判断随机森林算法在该地区林火预测中的适应性,为该地区林火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1974—2008年大兴安岭塔河地区森林火灾发生数据,分别运用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对塔河地区林火发生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为减少训练样本分布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将全样本数据随机分成60%的训练样本和40%的测试样本,并且进行5次重复,建立5个中间模型(样本组)。选择在5个中间模型中的3个及以上的显著变量(因子)对全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并分别比较2种模型算法在5个中间模型和全样本模型中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兵  崔向慧  李海静  白秀兰  
采用林外对照区与不同林型小气候定位观测的实验方法,以大岗山森林生态站2001 2002年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土壤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和风向等因子对大岗山森林生态站站区林内与林外对照区气象要素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⑴大气下垫面的性质是影响气象要素变化的重要因子,林内气温、湿度变幅小,且基本处于静风状态;无林地气温、湿度日较差、年较差大,蒸发量相对增加,平均风速增大。⑵林分类型、郁闭度不同对气象要素的变化也有很大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