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81)
2023(12198)
2022(11039)
2021(10587)
2020(8993)
2019(20917)
2018(21008)
2017(40520)
2016(22356)
2015(25438)
2014(25426)
2013(25061)
2012(22791)
2011(20489)
2010(20637)
2009(18867)
2008(18364)
2007(15999)
2006(13852)
2005(12173)
作者
(67410)
(55735)
(55663)
(52943)
(35756)
(27001)
(25165)
(22204)
(21414)
(20069)
(19217)
(18869)
(17921)
(17831)
(17410)
(17315)
(17015)
(16795)
(16080)
(16005)
(14269)
(13711)
(13701)
(12831)
(12604)
(12555)
(12504)
(12333)
(11404)
(11256)
学科
(85708)
经济(85614)
管理(60944)
(58148)
(48062)
企业(48062)
方法(43477)
数学(38136)
数学方法(37407)
(23018)
(22138)
中国(21235)
(20254)
业经(18366)
地方(16569)
理论(15929)
农业(15583)
(14809)
贸易(14800)
(14371)
(14315)
(14002)
技术(13047)
环境(12676)
(12578)
财务(12502)
财务管理(12479)
企业财务(11705)
(11680)
(11678)
机构
大学(316538)
学院(314685)
管理(123083)
(115570)
经济(112793)
理学(107162)
研究(106991)
理学院(105914)
管理学(103444)
管理学院(102927)
中国(77261)
科学(72573)
(68829)
(59349)
(56221)
业大(53422)
研究所(51878)
(50957)
中心(47701)
农业(47127)
(45654)
北京(43540)
(41477)
财经(41261)
师范(40934)
(39056)
(37447)
(37329)
技术(36416)
经济学(33241)
基金
项目(222089)
科学(171613)
基金(158846)
研究(155489)
(141595)
国家(140446)
科学基金(118401)
社会(93119)
(88297)
社会科(87985)
社会科学(87956)
基金项目(84089)
自然(81613)
自然科(79708)
自然科学(79681)
自然科学基金(78198)
(75326)
教育(72289)
资助(67729)
编号(63412)
成果(51220)
重点(50438)
(47658)
(46710)
(45777)
课题(44490)
计划(43477)
科研(43475)
创新(42727)
大学(40723)
期刊
(122877)
经济(122877)
研究(87289)
学报(59371)
中国(59166)
(53550)
科学(51763)
管理(45059)
大学(43432)
学学(40960)
农业(37592)
(37374)
教育(36559)
技术(28305)
(22286)
金融(22286)
业经(20441)
(20069)
经济研究(19464)
财经(19222)
图书(18179)
科技(16663)
业大(16344)
(16278)
(16039)
问题(15591)
技术经济(14999)
理论(14831)
统计(14487)
林业(14124)
共检索到449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蒋秋怡  何黎明  马跃  钱新标  
用模拟酸雨对红壤和红色石灰土的原状土柱进行连续淋溶,探讨土壤盐基的淋溶强度、容量以及土壤pH和交换性盐基的变化规律。结果指出,酸雨对红色石灰土的盐基淋溶强度和容量大于红壤。交换性盐基的淋溶速率也有同样趋势;土层厚度的增加能大大降低酸雨对盐基的淋溶强度、容量和淋溶速度;红壤的pH对酸雨淋溶较敏感。而红色石灰土的交换性盐基对酸雨的反应较敏感。所以就土壤酸化速率而言,以土壤pH为指标时,则红壤大于红色石灰土;但以盐基淋失量为指标时则相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杨  苏以荣  何寻阳  王嫒华  郑华  黎蕾  邱虎森  赵次娴  
以桂西北两种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棕色石灰土、红壤),在25℃,100%空气湿度条件下培养80 d,测定培养期间土壤释放CO2量、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含量(MBC),研究桂西北土壤有机碳(SOC)矿化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SOC矿化在培养20 d后达到稳定。80d培养结束后,棕色石灰土SOC含量高的土壤,DOC/SOC、微生物熵以及土壤呼吸熵分别为0.21%,0.94%,0.88 g/kg.h,SOC含量低的土壤分别为0.52%,0.76%,1.21 g/kg.h;红壤SOC含量高的土壤,DOC/SOC、微生物熵以及土壤呼吸熵分别为0.76%,0.22%,5.06 g/kg.h,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雁飞   钟蕙镁   刘淑仪   熊柳梅   聂雄峰   陈韦韦   刘斌  
【目的】研究桂西北岩溶区Cd污染棕色石灰土母质稻田土壤团聚体Cd赋存形态特性,为区域内该类型Cd污染稻田稻米安全生产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湿筛法将采样土壤团聚体分离成>2.000 mm、1.000~2.000 mm、0.250~1.000 mm、0.074~0.250 mm和<0.074 mm 5个粒级的团聚体,研究桂西北岩溶区0~20 cm、20~30 cm、30~50 cm和50~80 cm剖面深度土壤团聚体粒径组成、不同粒径团聚体Cd含量及其主要赋存形态。【结果】各层剖面0.250-1.000 mm粒径团聚体占比较为稳定,均在30.00%以上,各层剖面间无显著差异(P>0.05)。0~20 cm剖面(耕作层)中>2.000 mm粒径团聚体占比最大(40.20%),随着剖面深度增加,>2.000 mm粒径团聚体占比迅速降低,<0.250 mm粒径团聚体占比呈逐渐增加趋势。不同粒径团聚体Cd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0~20 cm、20~30 cm和30~50 cm剖面中,Cd主要富集在>2.000 mm粒径团聚体中,Cd含量分别高达到2.22、1.66和0.95 mg/kg,在50~80 cm剖面中,Cd主要富集在1.000~2.000 mm粒径团聚体中。>2.000 mm粒径团聚体在0~30 cm土层中对全土Cd含量的贡献率最大。不同剖面深度团聚体中Cd赋存形态存在明显差异,0~20 cm剖面各粒径团聚体中Cd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可交换态Cd占比最小(<0.074 mm粒径团聚体除外),随着剖面深度增加,团聚体中可交换态Cd占比明显增加,当剖面深度增加至30 cm以下时,团聚体中Cd主要以碳酸结合态存在,残渣态含量最小。【结论】桂西北岩溶区Cd污染棕色石灰土母质稻田Cd主要富集在>2.000 mm和1.000~2.000 mm粒径的团聚体中;0~20 cm耕作层各粒径团聚体中的Cd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可交换态占比最小,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可交换态Cd占比明显增加,稳定形态Cd占比明显降低。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土壤大粒径团聚体含量,避免过度精耕和深翻,减少耕层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降低水稻生产过程中稻米Cd超标的风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为群  蒋忠诚  赵草著  杨富军  邓艳  
本文依据研究区石灰土的特点,采用亚硫酸法(亚法)糖厂滤泥改良石灰土对比试验,从岩溶地质过程来探讨其改良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亚法糖厂滤泥呈弱酸性,且富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在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钙镁含量、降低pH值等方面,表现出较常规有机肥料更好的效果;滤泥腐化产生的有机酸和CO2,促进岩溶作用的正向运动,进一步降低土壤pH值和Ca、Mg元素含量,更利于土壤营养元素的释放和有效化,土壤改良效果与溶蚀速率、土壤CO2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滤泥与其它常规有机肥料混合施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区系、数量和多样性,增强了改良效果,但不同的搭配类型,土壤微生物活性、中间产物有机酸和CO2浓度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串丽敏  安志装  杜连凤  赵同科  李顺江  
【目的】揭示尿素中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后,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的迁移转化以及淋溶损失规律。【方法】温室土柱淋溶培养试验,研究尿素中单独添加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以及两者配合施用对氮素在土体中淋溶损失的影响。【结果】在施尿素氮600 kg.hm-2条件下,尿素中添加NBPT、DCD以及DCD与NBPT配合施用,均可在24 d之前显著降低淋溶液硝态氮浓度,并在30 d后达到峰值,DCD、DCD与NBPT配合施用的峰值延缓了7 d。整个试验周期中,DCD处理对氮素淋溶表现为较好的抑制效果,NBPT以及DCD与NBPT配合施用,在培养试验后期抑制效果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  葛旦之  罗翠兰  刘军鸽  李辉勇  
对模拟土柱淋溶下的 1 5~ 2 0 ,35~ 45 ,75~ 85 cm土层土壤作各种形态硒含量测定 ,结果表明 ,淹水土壤硒的迁移主要受硒铁化合物还原淋溶机制控制 ,其次受富里酸键合硒淋溶及机械 (粘粒 )淋溶等机制的影响 ;外加的叶蛋白硒在土壤中分解成水溶性有机硒随水淋溶 ,少量以富里酸硒积累在中下层土壤 .Se6 + (Na2 Se O4)及 Se4+(Na2 Se O3)溶液经土柱淋溶 ,主要形成富里酸硒积累于土壤 ,且表土层积累率高于中下部土层 ,Se6 +积累又高于Se4+ .淋溶过程中 Se4+的迁移强度比 Se6 +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晓冰  王克勤  
为了解西南红壤区保护地土壤的理化性质,以昆明晋宁县的蔬菜大棚种植区为例,研究种植年限分别为1年、3年、5年、7年保护地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得出大棚土壤的酸度总体上高于露天蔬菜地,保护地栽培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在同一种植年限上,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同一土层上,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含量逐渐增加。土壤硝态氮的含量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分别具有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即土壤硝态氮的含量随土壤pH值的增大而减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  杨志辉  葛旦之  刘军鸽  李辉勇  
采用土壤模拟方法研究了淹水土壤中随溶液迁移的 Se形态 .结果表明 ,经 36 d持续的还原淋溶作用 ,柱底渗滤液中总 Se量保持在 7.73μg/ L 左右 ,其中有机键合 Se占 6 2 .2 % ,Se6 + 占 2 2 .1% ,Se4+ 占 15 .6 % ;加入的 Se蛋白经土壤还原分解 ,形成水溶性有机 Se随水迁移 ,流失较多 ;含 Se6 + (Na2 Se O4)和 Se4+ (Na2 Se O3)溶液 ,经土柱淋渗 ,随溶液迁移至柱底的 Se,前者为有机态 ,后者有机态占 2 3.8% ,无机态 Se4+占 5 6 .2 % ,后者 Se的迁移量较前者大 ,但时间滞后 .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华英  覃星铭  蒋忠诚  罗为群  邓艳  
本文通过建立野外观测点,对土壤水锌离子[Zn2+]浓度和岩溶动力系统部分化学参数进行长期监测,探究土壤锌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岩溶作用化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水Zn2+浓度随土层深度增大而增高,Zn2+浓度在0~30cm处(0.08mg/L)小于30~60cm(0.15 mg/L),且小于60~90cm(0.20mg/L)。在时间变化上,土壤水Zn2+浓度在夏季高于冬季,雨季高于旱季。Zn2+浓度和土壤水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降雨量、水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与土壤CO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扣除降雨量影响的Zn2+和Ca2+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土壤环境下,强岩溶作用有助于促进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新科  张富仓  刘俊杰  
应用有限差分法对非饱和土壤中一维溶质运移模型数值求解,模拟了土壤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的动态过程。以实测数据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为保证数值模拟正确进行,给出确定离散步长dx和dt的三个准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承孝  吴平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石灰和硫酸镁肥均显著地提高供试土壤上油菜的产量;施用石灰提高了土壤pH值,使油菜苗期植株和苔期叶片Mn含量及苗期植株Fe含量下降,这可能是施石灰增产的主要原因;施硫酸镁肥提高油菜苗期植株及苔期叶片Mg及N,P,K,Zn等元素含量,并使苔期叶片Mn含量下降,因此,镁不足是供试土壤油菜的障碍因子,而锰毒害则是苗期油菜生长不良的因素之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富仓  康绍忠  李志军  
用盆栽试验对玉米幼苗磷吸收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土壤和玉米根系磷运移和吸收参数的测定 ,用稳态吸收模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随着土壤施磷量的增加 ,玉米幼苗含磷量和吸磷量明显提高 ;对于同一施磷水平 ,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 ,玉米幼苗的吸磷量增加的幅度较快 ;不同施磷处理玉米幼苗磷吸收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均线性相关 ;养分吸收模型的玉米幼苗磷吸收模拟值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能很好地反映出幼苗吸收磷的变化趋势。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表明 ,影响作物根系磷吸收因素的大小顺序为 L>Cav>r0 >α>Deb>v0 >rx;某些参数的变化可以影响其他一些参数的原有水平 ;用图型分析法能准确地反映 r0 ,...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扬  刘慧  
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是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重要基础。模型构建是人口迁移空间格局定量模拟的关键。本文根据人口迁移研究基础理论的不同,将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拟研究的经典模型分为空间物理学、空间社会学和空间经济学3大类,系统分析了各大类中相应经典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模型结构,对不同模型的特点和缺陷进行了深入剖析;总结了当前国内外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拟研究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拟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任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红玲  李世清  金发会  邵明安  
【目的】选择描述黄土高原石灰性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的合适模型,明确可溶性有机氮(soluble organic nitrogen,SON)对矿化模型拟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长期间隙淋洗淹水培养方法,研究了10种黄土高原主要农业土壤在包括和不包括浸提液中有机氮的情况下氮素矿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选择①有效积温式;②一级反应式(One-pool模型);③两部分一级反应式(Two-pool模型);④带常数项一级反应式(Special模型)对这两种情况下的氮素矿化曲线进行拟合。【结果】发现4种模型在拟合包括SON的氮素矿化曲线时效果更好。从模型均方根误差、估计标准误差、参数误差以及与作物吸氮量的相关分析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沈益民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加速了中国人口的迁移流动。人口迁移作为人口变动的三个重要过程之一,愈来愈被中国人口学界和社会各界所重视。1987年国家统计局进行的1%人口抽样调查中包括人口迁移的项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又被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