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19)
2023(2363)
2022(2021)
2021(1982)
2020(1843)
2019(3999)
2018(3957)
2017(7136)
2016(4068)
2015(4684)
2014(4720)
2013(4649)
2012(4342)
2011(3952)
2010(4187)
2009(3964)
2008(4207)
2007(3723)
2006(3271)
2005(3175)
作者
(13268)
(11134)
(11115)
(10609)
(6980)
(5325)
(4999)
(4256)
(4232)
(4046)
(3987)
(3713)
(3704)
(3643)
(3619)
(3368)
(3304)
(3276)
(3228)
(3179)
(2897)
(2850)
(2843)
(2562)
(2530)
(2497)
(2460)
(2440)
(2337)
(2258)
学科
(13743)
经济(13693)
管理(11737)
(9499)
(7955)
企业(7955)
方法(5602)
(5528)
(5244)
数学(4758)
数学方法(4602)
(4424)
(4054)
(3905)
中国(3762)
(3412)
(2961)
银行(2939)
(2904)
金融(2903)
体制(2875)
业经(2868)
(2819)
(2682)
贸易(2679)
(2631)
土地(2571)
(2556)
(2543)
制度(2525)
机构
大学(61682)
学院(59847)
研究(22984)
(21319)
经济(20786)
管理(19473)
中国(17652)
理学(16274)
理学院(16023)
科学(15643)
管理学(15560)
管理学院(15441)
(14101)
(13855)
(12714)
(11697)
研究所(11404)
业大(11308)
农业(11016)
中心(10377)
(9544)
北京(9038)
财经(8608)
(8513)
(8333)
(7797)
(7714)
师范(7693)
(7499)
农业大学(7168)
基金
项目(39641)
科学(29318)
基金(28109)
(26221)
国家(26043)
研究(25879)
科学基金(20675)
社会(15481)
(14676)
基金项目(14507)
社会科(14500)
社会科学(14499)
自然(14246)
自然科(13852)
自然科学(13841)
自然科学基金(13581)
(13152)
资助(11844)
教育(11462)
编号(9873)
重点(9372)
成果(8794)
(8407)
计划(8321)
(7821)
(7783)
科研(7752)
(7656)
科技(7642)
创新(7318)
期刊
(25465)
经济(25465)
研究(17143)
学报(14875)
中国(14115)
(13296)
科学(11571)
大学(11118)
学学(10576)
(9964)
农业(8637)
管理(7429)
(5902)
金融(5902)
教育(5334)
(4977)
财经(4774)
业大(4313)
(4231)
技术(4085)
(4050)
林业(4038)
业经(3535)
经济研究(3475)
问题(3473)
科技(3292)
农业大学(3288)
资源(3124)
(3005)
国际(2929)
共检索到95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班爱琴  钱育蓉  莫媛淇  杨楠  
【目的】获得一种基于数码照片的准确、快速估计植被覆盖度的方法,为农林业及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参数依据。【方法】首先从具有代表性的3个省区(江苏、河南、新疆)获取地表数码照片,然后采用植被判定流程图法(VDF法),对分别在温和及强烈阳光下拍摄的10个样本的共计100张数码照片进行处理,计算植被盖度,将其处理效果及计算结果与归一化差异指数法(NDI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温和阳光照射下拍摄的数码照片,用VDF法和NDI法估计的植被覆盖度的准确度都能够达到90%以上;而在强烈阳光照射下拍摄的数码照片,用VDF法估计的植被覆盖度的准确度(90.01%~92.61%)高于NDI法(81.31%~88...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玉科  
植被物候能反映植被生长状况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在景观或更小尺度上自动化观测分析植被物候的演化是对大尺度遥感分析和单株植物人工观测的有效补充。基于物候相机观测网络(PhenoCam)中3种典型植被类型(森林、草地和农作物)站点数据,首先在群落尺度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ing,ROI)和像素2个尺度上计算植被指数,然后利用多种曲线拟合植被生长轨迹,提取关键物候参数,最后对相机物候参数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和卫星遥感物候的比较验证。结果表明:自定义ROI区域可以精确划定植被聚集区域,减少天空、地面等非植被要素的干扰;多方法的生长曲线拟合实验表明双逻辑斯蒂拟合法比较适用于单生长期植被,样条法较适用于多生长期植被;单生长期植被可直接采用多种物候参数提取方法(Klosterman,Gu,TRS,Derivatives)从生长曲线上提取关键物候参数,而多生长期植被可先用样条法拟合生长轨迹,然后采用变化点方法提取关键物候参数;生长曲线拟合与物候参数提取组合方法的不确定性分析发现,Klosterman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各组合方法模拟实验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005;相机物候参数与MODIS EVI提取的遥感物候参数对比验证表明,二者在森林、农作物上的物候参数比较一致;像素级返青期参数的探索性分析发现,在像素尺度上能够识别群落内物种及个体间的物候差异,未来经过更深入的不确定性分析后,可尝试作为自动化分析群落尺度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焕波  赵静  兰玉彬  鲁力群  贾鹏  李志铭  
为了快速获取夏季玉米四叶期、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植被覆盖度信息,以无人机拍摄的夏季玉米3个时期的可见光图像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获取可见光波段的差异植被指数、过绿指数和归一化绿蓝差异指数.利用上述3种植被指数,通过时序交点阈值法和最大熵阈值法提取玉米3个生长时期的植被覆盖度信息,将监督分类结果作为真值对上述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时序交点阈值法相比,利用最大熵阈值法确定的阈值提取玉米植被覆盖度精度较高,玉米3个生长时期的可见光波段差异(VDVI)植被指数的提取误差分别为4.66%、3.42%和5.8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巧  陈永富  
利用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运用三波段法、NDVI像元二分法、综合法估算研究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并对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检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估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关性均较高(均达到了0.84以上),其中NDVI像元二分法和综合法的相对误差不大,精度能达到92%以上。经系统性检验,NDVI像元二分法和综合法的拟合精度较高,模型的整体性较好,可用于QuickBird数据估算植被覆盖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丽  何晓旭  魏鸣  
基于淮河流域1998~2005年每年第三季度的SPOT-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采用MVC法(最大值合成法)获得月NDVI值,用均值法求取季均NDVI值,然后用像元二分模型求得各年的植被覆盖度。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析近8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并用Hurst指数预测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8年淮河流域地表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007/a,其中1999年值最低,2004年值最高。植被变化以稳定和轻微恢复为主,更多区域由较低等级的植被覆盖度转变为较高等级植被覆盖度。由Hurst指数预测到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将保持增加趋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伟  朱清科  张学霞  李文华  方斌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份、是生态系统变化的指示器。植被覆盖度作为植被生长状况的直观量化指标,在水文、气象、生态等方面的区域或全球性问题研究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植被覆盖度的测算是否精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相关研究结论是否科学合理。本文综述了植被覆盖度在自然地理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分类归纳了植被覆盖度的测算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了植被覆盖度测算方法今后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丁美青  陈松岭  郭云开  
研究目的: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复垦后的土地质量评价指标——植被覆盖度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利用ERDAS软件通过建模实现植被覆盖度提取,对结果影像进行分级统计。研究结果:土地复垦后的试验区植被覆盖度比复垦前高。研究结论: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复垦后的植被覆盖度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邵霜霜  师庆东  
【目的】对新疆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植被覆盖的时间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等,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新疆1998—2012年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获取植被覆盖指数(FVC)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新疆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特征和空间分布的聚集性特点。【结果】1)15年间新疆植被覆盖度略有下降趋势,山地和平原均呈下降趋势,山地较平原变化大。2)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可反映新疆FVC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点,全疆植被改善区域占25%,退化区域占28%,47%的区域变化不大,其...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正海  王磊  胡光道  
以云南普朗铜矿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算法,根据研究区区域上Cu、Au、Ni、Cr高背景及其引起的马尾松波谱异常特征,选择EVI、CNDI和REPI 3种植被指数来提取研究区Au、Cu等成矿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结果表明:通过计算,可对第一主成分(PCI)进行密度分割,获取生物地球化学异常信息,并绘制研究区地球化学异常专题图。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辛玉春   赵新来   李宏达   王九峦   马文文   王迎旭  
植被覆盖度是草原生态监测和研究中极其重要的指标。本研究采用无人值守定位观测站获取样方图像数据集,比较选取多种提取算法,旨在解决定位连续观测中,不同样方的大量图像数据集如何自动化提取植被覆盖度指标的难题。本文使用绿度指数法、RF(随机森林)、SVM(支持向量机)和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不同图像分割方法提取不同草地类型的覆盖度,并讨论绿度指数之类的阈值分割方法与机器学习方法的优劣、3种机器学习算法产生不同分类效果的原因以及覆盖度数值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机器学习算法可灵活解决定位观测站样方图像集的快速自动化提取植被覆盖度问题。绿度指数阈值分割方法应用于植被覆盖度的分割效果较差;RF算法在高寒草原的分割精度较高,SVM在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中分割效果较高,BP神经网络在高寒草甸的覆盖度提取中更有优势。本研究可为新时代草原生态监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监测设备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向东  邓江洪  
为了对夏季玉米四叶期、拔节期、抽穗期和花粒期的植被覆盖信息进行快速、精确提取,提出基于可见光植被指数阈值法与直方图相结合的提取植被覆盖度新方法。对试验田中玉米的上述4阶段进行图像提取,选择了VDVI、EXG和NGBDI等3个指数对植被覆盖度进行描述,并对其精度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基于无人机可见光影像的植被阈值法能够准确提取夏季玉米4个阶段生长期的植被覆盖度信息,并且采用EXG指数描述植被覆盖度效果最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智  徐斌  
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comprehensive vegetation coverage of grassland,CVCG)是反映草原生态状况的一个重要生态指标,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为了能够更好地将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应用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本文阐述了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的概念和内涵,详细介绍了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提高计算精度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赵赛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某一地区植被覆盖状况的指标,某一地区的植被覆盖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土壤、水分和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发展,郑州市作为中原经济区的增长极,发展速度很快,城市扩张迅速。为了研究郑州市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选取植被覆盖度这一指标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时间阶段的遥感影像估算郑州市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通过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来研究郑州市的快速增长对植被覆盖度造成的影响。结论如下:(1)2000年郑州市的植被覆盖度主要以低植被覆盖为主,2014年以中低植被覆盖度为主,高植被和较高植被覆盖度略有提高;(2)从植被覆盖度变化来看,2000—2014年整个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主要以轻微增加为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超  马祥庆  王文辉  苏漳文  郭福涛  
应用像元二分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2000—2010年吉林省东部植被覆盖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高程、气象因子、林火干扰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吉林省东部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为减少随机样本的误差,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将原始数据集随机分为建模样本(60%)和校验样本(40%),在划分建模样本和校验样本时分别做5次重复,对5个样本分别进行模型拟合并选择显著出现3次及以上的变量进入最终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2000—2010年,吉林省东部植被覆盖呈上升趋势,但整体变化较小;研究区域植被变化类型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修信  朱启疆  梁宗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桂林漓江由于上游森林遭受破坏出现水生态环境快速恶化的趋势。地表热场的时空变化直接影响森林蒸散及水文效应。因此,对漓江上游1989~2006年5景TM/ETM+卫星图像,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反演植被覆盖度,利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提出归一化温度使不同时相地表热场具有可比性,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对地表热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地表温度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植被覆盖度很高或很低时,这种影响相对变弱;在时间上,漓江上游1989~2000年植被中、高度覆盖面积从96.1%逐年下降到65.9%,导致归一化地表温度数值较高的像元比例相应增加;2000~2006年植被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