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78)
- 2023(5628)
- 2022(4353)
- 2021(3930)
- 2020(2986)
- 2019(6659)
- 2018(6137)
- 2017(11723)
- 2016(5730)
- 2015(6189)
- 2014(6188)
- 2013(6203)
- 2012(5800)
- 2011(5380)
- 2010(5867)
- 2009(6069)
- 2008(4738)
- 2007(4484)
- 2006(4204)
- 2005(3613)
- 学科
- 济(24516)
- 经济(24489)
- 融(24188)
- 金融(24188)
- 农(22190)
- 银(21203)
- 银行(21195)
- 行(20682)
- 业(20679)
- 中国(16187)
- 农业(15147)
- 管理(12212)
- 企(12072)
- 企业(12072)
- 中国金融(10844)
- 制(10197)
- 业经(10174)
- 地方(9693)
- 财(9459)
- 农业经济(6872)
- 方法(6590)
- 数学(6114)
- 数学方法(6077)
- 事业(5706)
- 体(5686)
- 发(5648)
- 收入(5546)
- 务(5535)
- 财务(5523)
- 财务管理(5516)
- 机构
- 学院(81945)
- 大学(78048)
- 济(36318)
- 经济(35384)
- 中国(29253)
- 管理(28787)
- 研究(27604)
- 理学(24172)
- 理学院(23944)
- 管理学(23571)
- 管理学院(23424)
- 农(18852)
- 财(18490)
- 中心(16069)
- 银(15878)
- 银行(15343)
- 京(15235)
- 行(14426)
- 融(14239)
- 财经(14144)
- 科学(14126)
- 金融(13965)
- 农业(13217)
- 江(12990)
- 人民(12949)
- 所(12893)
- 经(12800)
- 经济学(12415)
- 业大(11890)
- 国人(11587)
- 基金
- 项目(52102)
- 研究(41899)
- 科学(40971)
- 基金(37424)
- 家(31305)
- 国家(30914)
- 社会(28605)
- 社会科(26919)
- 社会科学(26916)
- 科学基金(26635)
- 省(21653)
- 基金项目(19614)
- 编号(17826)
- 教育(17577)
- 划(16558)
- 成果(15004)
- 资助(14505)
- 自然(13975)
- 自然科(13650)
- 自然科学(13650)
- 自然科学基金(13400)
- 发(12990)
- 农(12451)
- 课题(12163)
- 国家社会(12160)
- 性(11874)
- 重点(11579)
- 制(11240)
- 部(11222)
- 创(11168)
共检索到136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庄广强
自成立以来,江苏常熟农商银行就始终坚守“支农支小”定位,持续下沉服务重心,坚持深耕细作,优化金融服务,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主力军”作用,用普惠金融的工笔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乡村振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凌霄
文章在采用熵值法测算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使用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经济距离和地理距离两种空间权重,分别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和空间自相关模型(SAC)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使用经济距离还是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我国乡村振兴均表现出空间关联性;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且表现出空间溢出效应,距离越近,溢出效应越大,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是推动农村减贫、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蓝伶俐
<正>丽水市紧紧围绕三大改革主线,以普惠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助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22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浙江省丽水市获批建设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试点推进一年来,丽水市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改革重点任务、加强组织机制保障、加快金融业务创新,推进试验区改革工作取得了开局性成效。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辽 刘成飞
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缓解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和金融服务体系薄弱与日益增长的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现有文献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经济现代化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是鲜有将其与乡村产业振兴联系起来进行理论与实证的研究。本文从乡村产业生产、乡村产业延伸、乡村产业功能和乡村产业支撑四个维度构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和乡村产业振兴速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边际效应呈现明显差异;三是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以直接缓解经营主体约束和激活市场活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还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乡村产业融合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接影响乡村产业振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亮 昝琳
以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包容性增长。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作用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本地区乡村振兴,但对周边地区的乡村振兴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农村电商发展、赋能增长极和缓解农户融资约束促进乡村振兴;(3)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的地理距离范围、区域和省份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优化路径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裴育 姚圣
要想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势必需要借助数字金融工具。因此,研究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分别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全面振兴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二者之间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形关系;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已越过极值点,其发展确实能够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剔除直辖市样本、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在高人口水平地区,二者之间显著存在“U”形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全面振兴具有更强推动作用。本文研究为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认定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我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路径支持,并且为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更为匹配的金融政策提供良好参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胡金焱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信息技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论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农村金融实现普惠的“五个难”,即商业可持续性难、降低交易成本难、克服金融排斥难、金融风险防控难、有效监管约束难。其次,说明了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坎”,即金融科技靠得住、数字金融落得下、农村地区接得住。再次,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和生活富裕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五大融合”。最后,针对在乡村振兴中如何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振兴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丁松茂
实施乡村振兴是国家对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2018年以来,全国各省市相继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实施乡村振兴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对农商银行来说,既是责任使命,也是重大机遇。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区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等情况下,农商银行只有紧紧抓住这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挥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深耕农村市场,深推普惠金融,才能破解转型发展中遇到的众多挑战和瓶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富阳区 农商银行 乡村振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翟宛东
普惠金融是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本文选择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DEA-BCC模型、Malmquist指数模型以及面板Tobit模型,研究中国金融惠农静态和动态效率,以及民生财政支出对金融惠农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目前的金融惠农效率较高,投入产出配置较为合理;从2015年开始,中国金融惠农效率不断增加,而且增速也在加快,主要受技术进步变化的影响;经济增长和各项民生财政支出对金融惠农效率有正向影响,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和涉农贷款对金融惠农效率有负向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瑾 李振 田靖文
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构建省级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并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从实现“人”的现代化视角探讨了农村居民消费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作为乡村振兴分项指标的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均产生促进作用,但对生态宜居不存在显著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振兴均具有正向影响。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和优化消费结构,对乡村振兴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乡村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瑾 李振 田靖文
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构建省级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并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从实现“人”的现代化视角探讨了农村居民消费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作为乡村振兴分项指标的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均产生促进作用,但对生态宜居不存在显著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振兴均具有正向影响。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和优化消费结构,对乡村振兴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乡村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孟维福 李莎 刘婧涵 陈阳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运用熵值法测度的2011—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乡村振兴指数,从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特性视角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显著地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并且这一结果在数字普惠金融滞后一期和替换解释变量等内生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次,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农村创业活跃度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机制。再次,与东部和南方地区相比,中西部和北方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所受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良好的地理穿透性。最后,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溢出的特点,表明周边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会促进本地的乡村振兴发展。据此,要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缓解融资约束能力、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正向作用,不断推进我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丁竹君 孙亚琴
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助推下,我国于2020年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由此迈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新的历史阶段。但从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审视与研判,在今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由于多种原因,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返贫现象也有可能发生。只有及时化解与有效防止这一情况的出现,才能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这就需要一方面继续引导扶持“三农”理念从“输血”转向“造血”以增强内生动能,另一方面继续强化制度安排以加大数字普惠金融的推动力。在对相关理论与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选取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利用GMM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减贫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减贫二者显著正相关,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优化收入分配调节农村脱贫,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罗洋明
<正>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三个提升”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近年来,浙江台州路桥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路桥农商银行”)在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的正确领导下,聚焦路桥区“六金”强村缩小城乡差距“省级试点”,积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做大集体经济“蛋糕”,助力打造“村村百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斌
<正>随着乡村振兴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亟须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绿色普惠金融对乡村资源的引导、配置和优化作用。2023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在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服务中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普惠金融,而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又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持配合,需要绿色金融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