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67)
- 2023(2985)
- 2022(2430)
- 2021(2680)
- 2020(1951)
- 2019(4619)
- 2018(4753)
- 2017(6363)
- 2016(5208)
- 2015(6114)
- 2014(6378)
- 2013(5070)
- 2012(4689)
- 2011(4498)
- 2010(4741)
- 2009(3953)
- 2008(3755)
- 2007(3525)
- 2006(3298)
- 2005(3108)
- 学科
- 教育(21597)
- 中国(10706)
- 教学(7678)
- 理论(7305)
- 管理(5033)
- 思想(4829)
- 政治(4647)
- 学(4470)
- 思想政治(4426)
- 政治教育(4426)
- 治教(4426)
- 济(4411)
- 经济(4402)
- 德育(4395)
- 学校(4143)
- 研究(4095)
- 高等(3974)
- 革(3757)
- 学法(3670)
- 教学法(3670)
- 发(3585)
- 改革(3524)
- 发展(3428)
- 展(3305)
- 学理(2902)
- 学理论(2902)
- 教育改革(2847)
- 生(2671)
- 计算(2578)
- 算机(2551)
- 机构
- 大学(62130)
- 学院(52201)
- 教育(30398)
- 研究(23325)
- 范(21685)
- 师范(21635)
- 师范大学(18085)
- 京(15773)
- 科学(13194)
- 职业(11886)
- 教育学(11548)
- 北京(11365)
- 所(11069)
- 技术(11049)
- 江(10530)
- 管理(10205)
- 研究所(10072)
- 济(8946)
- 中国(8800)
- 中心(8772)
- 教育学院(8586)
- 院(8557)
- 理学(8410)
- 经济(8305)
- 职业技术(8170)
- 理学院(8083)
- 州(7929)
- 管理学(7532)
- 管理学院(7394)
- 技术学院(7149)
共检索到99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爱林
在2008年,我参加过"第二届著名大学中学校长论坛",谈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创新人才,所以对峰会情有独钟。本届峰会的主题是"大学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总体而言,就是要用新理念新思想引领衔接新时代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这也是我的发言主题。在此,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新理念新思想是对新时代各层级教育的共同要求新时代教育使命的衔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
关键词:
思想引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明智 赵玲珍 韩兰娟
中高职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措施,以协同创新为理论依据,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创建协同平台,开拓中高职衔接的新思路,从招考方式的衔接、培养目标的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和课程标准的衔接几个方面入手,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模式,推动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中高职衔接 教育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荣 罗铁山
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有着本质的差异,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搞好中学数学教育与大学数学教育的衔接,是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真正学好、用好高等数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初等数学 高等数学 衔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雨露在《教育与职业》第7期撰文提出,中国未来发展最核心的元素,就是必须建立一个强大、全面发展、创新型的人才资源库。在这样的背景下谈对于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一是应该放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建立学习型社会之中考虑。大学应当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侠 王玉龙
协同创新理念在高校继续教育领域的引入,使高校能够依据社会学习者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特点,积极探索各类继续教育间相互融通与衔接的方式和方法,并在实践基础上提出各类继续教育协同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继续教育 融通 衔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亚雄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中学与大学都开设了的主要课程,而这一课程开设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给国家与社会培养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质高尚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大学与中学的思想政治课一体化衔接不到位,二者之间的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与递进性,教研活动处于割裂的状态。本文旨在立足新时代下大学和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有效衔接的路径进行探析,以期为打破学段之间的壁垒,实现大学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大学 中学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衔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白瑞霞
聋人大学语文是中学语文的延伸与拓展课程,二者存在着差异性。多数聋人大学生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产生诸多的不适应,呈现出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知识与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脱节现象。本课题重点探讨了聋人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衔接,以实现聋人大学语文教育的本体价值,并指出了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高校聋人大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最终提升聋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和谐发展。
关键词:
聋人大学生 大学语文 中学语文 衔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帆
查尔斯·艾略特参与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的众多重要组织和活动。领导十人委员会工作是其参与中等教育改革的高潮。艾略特对中学课程设置混乱、教育质量低下、与大学缺乏有效衔接等问题进行了严厉批判,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推动哈佛大学向现代研究型大学转型招收足够合格生源的现实考量固然是艾略特热心中学改革的动机之一,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基于民主理想的教育整体观和"教育建构"思想。艾略特将学校教育视为一个相互衔接的完整系统,将教育改革的实质视为一种有机连续的构建民主社会的"教育建构"。其中等教育改革思想中既有"精英取向"的一面,同时也包含"民主取向"的一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坚
2012年4月,美国教育部发布了"为美国的未来投资——职业生涯与技术教育改革蓝图"的报告,明确指出要通过修订帕金斯职业生涯与技术教育法案推动美国职业教育朝着结构严谨、要求严格、内容相关、目标明确的方向发展,并根据整合与衔接理念提出了四条改革的原则。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蕴启
中高职作为同一类型、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教育,其有效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多年的办学经验和近三年的实践,探索出中高职教育衔接6个方面的路径,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路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丁威 雪小飞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施场域,承载着意识形态的教化与培育重任。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势必要创新教育手段,革新传统内容,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慕课的相融合,尤其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以新思想对待新变化,以新战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慕课教育的双赢效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宋凌云 王嘉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根据当代中国国情和实际,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等。这些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
关键词:
习近平 教育思想 教育改革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玲玲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推行的"进阶先修课程"是在高中阶段为学生开设大学水平课程的项目,学生选修此类课程并通过统一考试可以获得大学学分,这有助于学习成绩优异者提前过渡到中等后教育阶段并获得学业成功。时至今日,进阶先修课程仍因其课程内容的严谨性与挑战性、考试成绩的普适性与权威性在全球范围内备受优秀学生推崇,是学生挑战自我、获取学分、申请美国名校的有效途径,在衔接美国中学与中学后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美国 进阶先修课程 教育衔接 衔接策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玲玲 张照旭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推行的"双重注册课程"是在高中阶段为高年级学生开设大学课程的项目,学生注册此类课程可同时获取高中与大学的学分,这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提前过渡到中学后教育阶段,并获得学业成功。该项目凭借双重学分累计的特点和低廉成本的优势,赢得了广大低收入家庭和少数族裔学生及家长的青睐,成为当前美国最受欢迎的课程项目之一,在衔接美国中学与中学后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美国 双重注册课程 教育衔接 衔接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翾
由于历史的制约,我国法学教育理念存在偏颇,课程过于倚重理论知识传授,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渐行渐远,法律人的职业能力无法适应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需求,值得反思。以课程改革为牵引,积极探索我国法学课程四维建构策略,力求在理念(共享与发展)、机制(职业复合能力体系)、路径(内外交融与知行合一)与评价(多元要素与图形描述)上创新突破,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深度衔接,开创培养应用型与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的新局面。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课程逻辑 职业教育 职业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