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6)
2023(10563)
2022(8864)
2021(8001)
2020(6140)
2019(14135)
2018(13805)
2017(25002)
2016(13512)
2015(15227)
2014(15379)
2013(14985)
2012(14234)
2011(13004)
2010(13596)
2009(12331)
2008(12279)
2007(11455)
2006(10644)
2005(9654)
作者
(39733)
(33210)
(32969)
(30795)
(21589)
(15803)
(14943)
(12784)
(12653)
(12002)
(11373)
(11318)
(10841)
(10476)
(10458)
(10252)
(9774)
(9576)
(9548)
(9441)
(8381)
(8146)
(8054)
(7661)
(7514)
(7490)
(7489)
(7362)
(6673)
(6669)
学科
(60851)
经济(60788)
管理(35213)
(34526)
(26331)
企业(26331)
中国(25436)
地方(23599)
(19047)
业经(15664)
方法(14262)
农业(13051)
(12467)
地方经济(11708)
数学(11087)
(11078)
金融(11078)
(10967)
银行(10948)
数学方法(10909)
(10792)
(10768)
(10719)
环境(10451)
(9831)
(9789)
贸易(9775)
理论(9676)
(9461)
(9313)
机构
学院(191984)
大学(188682)
(75306)
研究(73342)
经济(73224)
管理(68031)
理学(55831)
中国(55228)
理学院(54990)
管理学(54009)
管理学院(53596)
科学(43732)
(43344)
(36693)
(34557)
中心(33506)
(32944)
研究所(32754)
(30955)
(30633)
师范(30345)
(29200)
北京(28311)
(27162)
财经(25821)
业大(25605)
师范大学(24222)
(23765)
农业(23547)
技术(23252)
基金
项目(120327)
科学(94032)
研究(92573)
基金(82585)
(72108)
国家(70982)
科学基金(60076)
社会(57401)
社会科(54234)
社会科学(54219)
(49281)
基金项目(43072)
教育(42589)
(40908)
编号(38694)
自然(36340)
自然科(35420)
自然科学(35412)
自然科学基金(34732)
成果(32813)
资助(32647)
(32629)
课题(29654)
重点(27645)
发展(26550)
(26073)
(25051)
(24777)
(24406)
创新(23064)
期刊
(101103)
经济(101103)
研究(64529)
中国(51652)
教育(31853)
(30864)
管理(29994)
学报(26590)
科学(26387)
(24982)
农业(21368)
(20871)
金融(20871)
大学(20736)
技术(20200)
学学(18685)
业经(18185)
经济研究(14638)
问题(13944)
图书(13297)
财经(12355)
(11569)
(11468)
(10845)
论坛(10845)
(10803)
书馆(10195)
图书馆(10195)
现代(10102)
职业(9534)
共检索到324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书茂  
新发展理念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国家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作出的重要决策,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本文结合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问题导向,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个维度明确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战略设计的方向、重点和对策建议,并把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期限与"两个百年目标"相衔接,提出了把郑州建成和谐宜居、富有活力、文脉传承、环境友好的全球性的现代化城市的目标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永锋  刘俊峰  
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和《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通过比较郑州市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面积、人口、经济总量等情况,以及省内各区域经济差异现状,来分析郑州市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因素。借助区域经济学中的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郑州市与河南省内各地市经济联系强度,进而根据实证结果结合现有河南经济金融形势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永锋  刘俊峰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肖怡  
作为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其主导产业必须是这个城市的优势产业,聚集和辐射的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且发展潜力大。综合分析表明,"国际大商都"应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突破口和战略选择,它体现在国际采购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国际购物与消费天堂等九个方面。广州须站在战略高度来大手笔谋划国际大商都的未来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元亮  
文章在系统分析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构建了郑州市综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仿真模型。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系统动力学分析了2003—2025年郑州市综合承载能力。结果显示:2003—2016年,郑州市综合承载能力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总体趋势,到2016年处在略微盈余状态。2017—2025年,设定的4种方案中,协调发展型发展方案基本能够满足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主要指标的需要,但同时必须兼顾环境保护型发展方案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实现郑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转变城市发展模式、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等郑州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丙军  宋绪钦  
本文分析了郑州发展贸易中心城市的优势和前景,指出郑州发展贸易的三层次区域市场体系;立足郑州,面向河南的零售市场体系;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批发市场体系;面向世界的国际贸易市场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加速贸易城建设的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艳  程遥  刘婧  
以郑州及中原城市群为案例,从城市群产业整合的角度探讨如何发挥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作为城市群的经济重心仅仅是满足了中心城市的必要条件,而是否形成城市群的服务中心、高端制造业中心和创新中心,才是中心城市扩散效应得以有效发挥进而促进城市群产业整合的关键。中原城市群现状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制造业的低端发展,群内缺少有效的经济结构联系,亟待进行产业整合。这与中心城市郑州的经济弱质性导致其扩散效应难以有效发挥密切相关。未来郑州的发展方向不在于追求提升经济总量进而提高首位度,而需要选择在生产性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等有限领域形成有高度的中心,以此来组织和推动中原城市群的产业整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静  张骞  淮贺举  李存军  王永生  
[目的]城市农业与城市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融为一体,是解决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紧缺、劳动力问题、生态环境恶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集生产、生活、生态、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郑州市人口众多,对城市农业的需求强烈,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农业发展,将其确定为"十三五"规划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方法]文章通过现场调研、访谈调研和文献调研等形式,分析了郑州市中心城区各种城市农业类型的发展现状,在补充市民食物供给、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丰富市民生活和促进农业文化传承四方面的发展需求。[结果]计算了平面和立体上的城市农业发展空间,包括平面空间上的2.5万hm2耕地和58.35km2公共绿地,立体空间上的115万m2阳台农业发展空间、230万m2屋顶农业发展空间、2 300万m2墙体垂直农业发展空间。[结论]提出了"十三五"期间郑州市应大力推进阳台农业和农业主题公园模式,引导规范休闲农园、屋顶农业和庭院农业模式,适量引进垂直农业、社区农园、植物工厂和公共绿化农业模式的建议,为促进郑州市城市农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静  张骞  淮贺举  李存军  王永生  
[目的]城市农业与城市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融为一体,是解决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紧缺、劳动力问题、生态环境恶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集生产、生活、生态、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郑州市人口众多,对城市农业的需求强烈,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农业发展,将其确定为"十三五"规划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方法]文章通过现场调研、访谈调研和文献调研等形式,分析了郑州市中心城区各种城市农业类型的发展现状,在补充市民食物供给、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丰富市民生活和促进农业文化传承四方面的发展需求。[结果]计算了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叶忠海  
在简要阐明"五大新发展理念"的产生背景、内涵、战略意义,以及内在关系的基础上,联系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际,分别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内在关联性,逐个阐述了新发展理念引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思路及着力点。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宋之苓  
在2009年3月推出的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重新明确了全国物流产业布局,郑州作为中部物流区域的中心城市,同时成为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郑州该如何利用这一契机加快发展呢?为此作者从充分发挥政府总体规划和宏观调控功能、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运作环境、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及物流技术标准建设、加强企业结构改造和升级、加快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立全国性物流中心城市的战略思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钟秉林  
<正>“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一体化部署,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在新发展阶段,要破解“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深度融合“人才链、创新链、学科链、产业链”,突破系列卡点痛点堵点,亟待持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彭丽敏  
国家中心城市是一国城镇体系中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少数城市,是承担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从目前提出建设的五个国家中心城市来看,其功能承载都具有体现国家战略的独特之处和核心价值。武汉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是武汉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区位优势、国家战略演变和承担的国家战略任务来看,未来武汉的城市发展也需要突出其核心价值,致力于成为"中国枢纽、内陆门户"。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蕾  
相对一般型城市,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聚集、辐射功能和指挥、调节和综合服务的作用,在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这可以带动区域实现跨越式增长。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辐射能力不强,在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以“郑汴一体化”为切入点建设大郑州都市圈,对于提升郑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及带动整个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谢榕芳  
“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深思熟虑后的重大战略决策,关系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建,契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以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落实这一目标,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作为行动先导。作为破解时代难题的前沿理论,新发展理念以系统思维打破了“双碳”目标的认识误区与发展难题。实现“双碳”目标远景,必须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融合于科学路径中,呼吁国家间以多边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在政府、企业、个人协调配合下,构建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推进绿色低碳文明新风尚,让人民共享资源红利与发展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