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57)
- 2023(3131)
- 2022(2826)
- 2021(2583)
- 2020(2386)
- 2019(5732)
- 2018(5534)
- 2017(10323)
- 2016(6057)
- 2015(6696)
- 2014(6665)
- 2013(6466)
- 2012(5916)
- 2011(5368)
- 2010(5532)
- 2009(5177)
- 2008(4942)
- 2007(4330)
- 2006(3692)
- 2005(3335)
- 学科
- 济(25827)
- 经济(25817)
- 方法(17176)
- 数学(15969)
- 数学方法(15633)
- 管理(14224)
- 业(13307)
- 企(11559)
- 企业(11559)
- 学(8027)
- 贸(5189)
- 贸易(5183)
- 易(5087)
- 中国(4889)
- 农(4763)
- 业经(4092)
- 理论(4065)
- 财(4010)
- 地方(3696)
- 环境(3648)
- 划(3266)
- 技术(3266)
- 和(3242)
- 农业(2962)
- 害(2774)
- 策(2746)
- 制(2737)
- 及其(2691)
- 融(2533)
- 金融(2532)
- 机构
- 大学(87095)
- 学院(86741)
- 研究(31657)
- 济(30915)
- 管理(30913)
- 经济(30280)
- 理学(27585)
- 理学院(27210)
- 管理学(26122)
- 管理学院(25993)
- 科学(24917)
- 农(24393)
- 中国(21830)
- 农业(20022)
- 业大(19426)
- 所(18414)
- 京(18405)
- 研究所(17385)
- 中心(14150)
- 江(13198)
- 农业大学(13067)
- 室(12390)
- 省(12062)
- 财(11985)
- 技术(11669)
- 实验(11575)
- 院(11374)
- 实验室(11194)
- 业(11166)
- 北京(10903)
- 基金
- 项目(66110)
- 科学(50458)
- 基金(47982)
- 家(45064)
- 国家(44794)
- 研究(38768)
- 科学基金(37196)
- 自然(27781)
- 省(27559)
- 自然科(27227)
- 自然科学(27210)
- 自然科学基金(26707)
- 基金项目(24675)
- 划(23520)
- 社会(23395)
- 社会科(22309)
- 社会科学(22306)
- 资助(21809)
- 教育(18694)
- 计划(16012)
- 重点(15664)
- 科技(14789)
- 编号(13720)
- 科研(13668)
- 创(13620)
- 部(13577)
- 发(13535)
- 创新(12764)
- 业(11970)
- 专项(11689)
共检索到119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濮俊毅 黄新新 陆承平
【目的】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2,SS2)菌株致病力各异,以斑马鱼为实验动物,建立了较为简便可靠的SS2致病力检测方法。【方法】选用1005尾AB系斑马鱼(Danio rerio)以检测SS2不同分离株的致病力。检测8株基因型均为mrp+ef+、对猪有致病力的SS2菌株。【结果】结果斑马鱼接种菌株12h后呈败血症病变,96h内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LD50)在5.36×103至5.01×104cfu之间。上述接种菌株的斑马鱼均从体内重新分离到接种菌。同时检测1株基因型为mrp-ef-、对猪无致病力的SS2菌株,斑马鱼接种后96h内不表现任何病变,亦不出现死...
关键词:
斑马鱼 猪链球菌2型 半数致死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国强 唐泰山 邓碧华 张敬友 张常印 陆承平
根据GenBank发表的猪链球菌2型(SS2)溶血素基因(sly)全序列,利用O ligo(7.0)软件设计并合成了可扩增长度为495 bp的引物,从SS2参考菌株ATCC43765和SS2江苏分离株HA9801中扩增出495 bp的条带,利用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对具有相应单一酶切位点的PCR扩增产物进行酶切,获得预期的314 bp和181 bp的2个DNA片段,检测灵敏度达到2.5×102CFU.mL-1;但不能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ATCC35246、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单增李斯特杆菌ATCC19115/41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粪肠球菌ATCC29212中扩增出...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溶血素基因 PCR检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欧瑜 陆承平
提纯猪链球菌 2型分离株HA980 1的毒力相关蛋白溶菌酶释放蛋白 (MRP)和胞外因子 (EF) ,制备其抗体。用此抗体建立了Dot ELISA和间接ELISA检测法。分别以菌株ATCC35 2 46和HA980 1为阴性与阳性对照 ,检测 17株猪源链球菌和 1株猪链球菌 2型人分离株。结果显示 ,两种ELISA的检测结果一致 ,MRP和EF的阳性率均为 61% (11/18)。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德锋 可小丽 刘志刚 王世锋 袁伟 石存斌 卢迈新
为了解中国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的分子流行特征,揭示其传播和流行规律,本实验对分离得到并鉴定的10株7种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通过分子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型、毒力基因型和前噬菌体分型等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其次,通过斑马鱼评价7种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性。分子血清型分析结果表明,10株无乳链球菌可分为3种血清型,即Ⅰa、Ⅰb和Ⅲ型;MLST分型结果表明,Ⅰa型无乳链球菌均为ST7型,Ⅰb无乳链球菌均是ST261型,只有Ⅲ型无乳链球菌是ST739型。进一步分型结果表明,10株无乳链球菌可分为3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逯朋朋 张越 钟孝俊 姚火春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荚膜聚合酶Wzy对猪链球菌Chz型致病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组可视化软件(ACT)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探究猪链球菌荚膜(CPS)基因簇的遗传多样性;构建cpsB及wzy基因缺失株,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Wzy与荚膜合成的关系;采用细胞试验及动物试验等验证荚膜聚合酶Wzy对细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与野生株相比,wzy基因缺失株荚膜样物质减少并展现出更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细胞试验显示,缺失株具有更强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黏附能力和侵袭能力,但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吞噬作用更敏感。BALB/c小鼠攻毒试验结果表明,缺失株的致病力显著减弱,在小鼠体内的定殖和扩散能力也明显下降。[结论]荚膜聚合酶Wzy降低猪链球菌的致病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春生 徐耀辉 陈陆 刘春明 王新娟 高冬生 王永生 张九州 王川庆
【目的】建立致病性猪链球菌种及其1、2、7型的快速多重PCR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猪链球菌种特异的gdh基因序列及其1(14)、2(1/2)、7型特异的cps1I、cps2H、cps7H基因序列,分别设计4对引物,通过对单个基因PCR和多重PCR扩增条件、反应体系的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猪链球菌种及其1(14)、2(1/2)、7型的4重PCR方法。利用保存的猪链球菌不同血清型菌株和其他相关标准菌株作为参考菌株,对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用所建立的4重PCR方法对河南省不同地市的39份猪扁桃体样品进行检测,并选取部分样品的PCR产物进行测序验证。【结果】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拜廷阳 杨增岐 吴志明 普志平 赵明军 闫若潜
【目的】建立猪链球菌9型(SS9)的快速诊断和定量分析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SS9cps9H基因保守部分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建立了SS9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Taq-Man FQ-PCR),并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利用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对河南省11例疑似猪链球菌临床样品进行了应用检测,并与常规PCR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成功建立了SS9的FQ-PCR检测方法和定量标准曲线,FQ-PCR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拷贝/μL,特异性高且重复性良好;利用该方法对11份临床疑似猪链球菌感染组织病料进行的应用检测表明,其中有3份样品为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昆丽 林本夫 席振军 杨冬霞 卞志标 宋帅 蒋智勇 蔡汝健 李春玲
为了建立一种高效、灵敏的猪链球菌(SS)检测方法,针对SS的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合成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退火温度与引物浓度,经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以及临床样品检测,建立了SS的纳米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从SS的基因组序列中扩增得到687 bp的特异性序列,与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无交叉反应,且能同时识别1、2、7和9型4个目前流行的SS主要血清型,满足临床上多血清型SS感染检测的需要;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SS的最低检测下限为10 cfu/mL,与普通PCR方法相比,灵敏度提高了100倍;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检测效果稳定,重复性较好。用该方法和普通PCR对临床上收集的44份疑似SS感染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2.7%(32/44),54.5%(24/44),表明该纳米PCR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综上,本研究建立的SS纳米PCR检测方法,能够准确、高效检测SS,为猪链球菌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洋 伊鹏霏 李鹏 何建斌 张涛 韦旭斌 穆祥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洋 伊鹏霏 李鹏 何剑斌 张涛 韦旭斌 穆祥
为探索猪链球菌溶血素(SLY)在猪链球菌性脑膜炎致病机理中发挥的作用,采用纯化的SLY作用于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利用LDH法测定其对内皮细胞的毒性,并用ELISA检测法测定其对内皮细胞IL-6分泌水平的影响,TEER值检测法测定其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LY可诱导RBMEC产生细胞毒性,且其毒性与SLY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SLY可诱导RBMEC异常分泌IL-6,引发RBMEC的炎症反应,24H内,SLY能刺激RBMEC产生过量IL-6,除2H时IL-6的分泌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不同浓度的SLY刺激RBM...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江甜 张万坡 胡智斌 谢军 李坤 程国富 谷长勤 胡薛英 宋念华
【目的】从湖北省不同地区的高热症病例猪的心血、肝、淋巴结、肾和肺等分离出11株链球菌,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和病理学的初步研究。【方法】通过ATB自动生化鉴定系统RapidID32STREP链球菌鉴定、PCR分型、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及动物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试验。【结果】11株均为猪链球菌,其中1株为7型,2株为9型,另8株为其它型,没有1型和2型。对11株猪链球菌的mrp、epf、sly、orf2、fbps、gdh6种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进行PCR检测及动物试验表明:致病性和致死性较强的菌株毒力基因表型多为epf+orf2+fpbs+gdh+,显示除mrp、sly外,其它毒力因子也与菌株毒力...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俞伏松 车勇良 郭长明 江斌 陈少莺 林天龙
从临床表现为败血症的濒死病猪肝脏、肺脏、淋巴结中分离到一株链球菌,进行形态学、生化特性、小白鼠感染试验及PCR鉴定和CPS2 J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分离菌的形态、培养和生化特性基本符合链球菌的特点;人工感染试验显示,小白鼠腹腔接种0.2 mL分离菌培养物不发病,但接种1 mL能在48 h内致小白鼠死亡,并能从脏器中分离到接种菌;分离菌的PCR扩增产物与猪链球菌2型阳性参考菌株JA070109大小一致、长度为675 bp的特异性条带,其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与GeneBank上公布的猪链球菌2型不同菌株的同源性高达98%-100%.可见,该分离菌为猪链球菌2型,并首次证实福建存在猪链球菌2型.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分离 鉴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红结 陆承平 唐家琪
将含猪链球菌 2型mrp及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M基因融合片段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 2 1,经异丙基硫代 β D 半乳糖苷 (IPTG)诱导 ,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为 6 0 0 0 0左右的融合蛋白。利用组氨酸亲和层析柱 ,获得了纯化的融合蛋白 ,质量浓度为 4 2 μg·mL-1。以纯化的融合蛋白、宿主菌BL 2 1经IPTG诱导表达后的超声波破碎上清、马链球菌兽疫亚种ATCC 35 2 4 6株和猪链球菌 2型HA 980 1株制备的二联灭活苗为免疫原 ,分别免疫 30头仔猪。初次免疫 1月后 ,以同样的剂量再次免疫 ,3周后以 5×LD50 的ATCC 35 2 4 6和HA 98...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国强 姚火春 陆承平
猪链球菌 2型江苏分离株HA980 1产生一种溶血毒素 ,培养条件影响其产量。最佳培养条件为Todd Hewitt肉汤(pH 7 5 )中接种 V(种子液 )∶V(肉汤 ) =1∶10 0的种子液 ,37℃静置培养 12h。培养基中的胰蛋白胨对该溶血素的产生起决定性作用。该溶血素可被还原剂活化 ,被氧化剂和胆固醇及蛋白酶K抑制 ,亦被抗链球菌溶血素O阳性血清和抗猪链球菌 2型全菌阳性血清抑制。该溶血素在 - 2 0℃较稳定 ,在 4,2 5和 37℃下均易失活 ,但在还原剂作用下可恢复活性。猪红细胞对其最敏感 ,豚鼠、家兔、人、绵羊、牛、鸡及鲫等红细胞次之 ,小鼠红细胞对其最不敏感
关键词:
猪链球菌 溶血素 培养条件 特性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伟 何孔旺 倪艳秀 吕立新 周俊明 张雪寒
本研究中主要采用粘附计数和目前已发表的粘附因子,通过检测它们mRNA相对转录水平,研究了SS2粘附PK-15细胞、HEp-2细胞及PIEC的能力。结果显示,总体强毒株对细胞的粘附能力较强,无毒株对细胞没有粘附能力,但这不是绝对的,并初步在mRNA水平上阐明SS2粘附细胞能力差异的原因。这为后续研究SS2粘附机制及了解SS2感染后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