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04)
2023(5055)
2022(4479)
2021(4380)
2020(3698)
2019(9034)
2018(9012)
2017(18551)
2016(9643)
2015(10733)
2014(10732)
2013(10398)
2012(9151)
2011(8324)
2010(8660)
2009(7878)
2008(7596)
2007(6926)
2006(6016)
2005(5578)
作者
(26882)
(22397)
(22326)
(21379)
(14456)
(10831)
(10102)
(8665)
(8565)
(8019)
(7830)
(7513)
(7175)
(7098)
(6992)
(6863)
(6739)
(6555)
(6501)
(6184)
(5582)
(5571)
(5348)
(5239)
(5038)
(5007)
(4943)
(4669)
(4510)
(4308)
学科
(45172)
经济(45146)
(27883)
管理(26840)
方法(24636)
数学(23015)
数学方法(22527)
(22319)
企业(22319)
(12199)
中国(9788)
(9107)
(8873)
业经(8593)
(8493)
贸易(8484)
(8185)
农业(7714)
(7181)
(7177)
金融(7177)
银行(7174)
理论(7042)
(6979)
(6867)
地方(6724)
产业(6340)
(6075)
(6059)
财务(6029)
机构
学院(137567)
大学(137476)
(61176)
经济(60083)
管理(59172)
理学(51537)
理学院(51083)
管理学(50029)
管理学院(49772)
研究(42412)
中国(35224)
(28417)
(26821)
科学(24006)
财经(21759)
(21363)
(20584)
中心(20326)
业大(19901)
(19837)
(19771)
经济学(18754)
研究所(18436)
北京(17880)
经济学院(16836)
经济管理(16510)
农业(16417)
财经大学(16399)
(15796)
(15322)
基金
项目(91591)
科学(73670)
基金(69076)
研究(65324)
(59813)
国家(59426)
科学基金(52838)
社会(42183)
社会科(40264)
社会科学(40254)
基金项目(35807)
自然(35738)
自然科(35046)
自然科学(35040)
(34951)
自然科学基金(34455)
教育(30882)
资助(30354)
(29244)
编号(26785)
(20705)
成果(20312)
重点(20303)
(19076)
(18486)
教育部(18236)
创新(17889)
人文(17730)
大学(17684)
国家社会(17617)
期刊
(62978)
经济(62978)
研究(38818)
中国(24564)
管理(22395)
(20287)
科学(18635)
学报(18039)
(18002)
(16164)
金融(16164)
大学(14509)
技术(14364)
学学(13826)
农业(11714)
财经(11385)
教育(11342)
经济研究(10841)
业经(10551)
(9754)
统计(9629)
(8564)
技术经济(8198)
问题(8094)
理论(7879)
决策(7865)
商业(7328)
实践(7031)
(7031)
(6727)
共检索到200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燕志雄  唐振武  
纵观互联网新经济时代的平台企业发展,普遍经历了"烧钱"的获客阶段和坐拥大量用户的盈利阶段。现有的经典文献在静态分析框架下研究了双边平台的用户定价问题,但平台企业的"烧钱"行为及其不同阶段定价的动态变化仍然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为此,本文构建一个"获客+盈利"的两阶段模型,分析平台企业的动态定价问题。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在获客阶段,如果完全垄断下平台用户的规模增长或者寡头垄断下平台用户的相对规模增长的网络外部性越大,那么平台企业在此阶段的优惠力度也越大。更进一步,本文将外生的两阶段模型拓展为内生的无限阶段模型,研究了平台发展和竞争的市场演化。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在完全垄断的情况下,随着买方和卖方用户的网络外部性系数不断增大,平台企业在无限阶段的市场份额也不断增大,直到完全拥有整个市场。在双寡头垄断的情况下,当买方和卖方用户的网络外部性系数足够大或者平台间初始用户相对规模的网络外部性足够大时,初始用户规模更大的平台企业能够"赢者通吃";当买方和卖方用户的质量偏好程度足够大时,两家平台最终会均分市场。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蔡祖国  谢潇莹  范莉莉  
互联网行业市场“赢家通吃”特征,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所用定价策略,优先服务于平台获取消费者用户规模。鉴于此,构建了互联网平台企业双寡头竞争模型,考察不同定价策略下竞争均衡,探索部分零价格定价策略对消费者用户规模的维持效应,解析互联网平台企业实施部分零价格定价策略的动因及效果。研究发现:部分零价格定价策略以价格歧视方式,将消费者分为低支付意愿和高支付意愿两类群体,并为高支付意愿的消费者设置统一价格,为低支付意愿的消费者设置低于统一价格的歧视性价格或零价格。籍此,弥合统一定价策略引致的消费者用户规模缺口,并隐蔽地增加平台利润,蚕食消费者剩余。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翼飞  陈宏民  
近年来,信息服务业平台发展迅速,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在互联网平台以出售信息服务为主要盈利模式的背景下,从信息影响营销能力角度出发,建立一个双边平台对信息服务的定价模型,探讨平台合并对市场规模的影响。结论表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平台的用户规模越大,其对信息服务的定价越高。进一步,我们发现负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平台之间合并,相对于正交叉网络外部性,更有利于提升市场规模。平台间的用户重合度越高,合并后的市场规模越小。平台合并对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越大,市场规模的提升也越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治文  金娥  熊强  
针对平台屡屡出现的用户质量问题,引入不同质量水平用户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度量,建立平台面向异质用户的定价模型,探讨异质用户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对平台定价策略的影响,并分析平台应对用户质量水平变化的定价策略。研究表明:平台对一方用户的定价水平与本方不同质量用户所产生的交叉网络外部性负相关,而与另一方不同质量用户所产生的交叉网络外部性正相关,且相关性的强弱取决于高质量用户的占比;另外,若任一方高质量用户占比降低,平台应提高对该方的定价水平同时降低对另一方的定价水平,反之则反;提价与降价的幅度取决于质量水平变化一方与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治文  金娥  熊强  
针对平台屡屡出现的用户质量问题,引入不同质量水平用户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度量,建立平台面向异质用户的定价模型,探讨异质用户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对平台定价策略的影响,并分析平台应对用户质量水平变化的定价策略。研究表明:平台对一方用户的定价水平与本方不同质量用户所产生的交叉网络外部性负相关,而与另一方不同质量用户所产生的交叉网络外部性正相关,且相关性的强弱取决于高质量用户的占比;另外,若任一方高质量用户占比降低,平台应提高对该方的定价水平同时降低对另一方的定价水平,反之则反;提价与降价的幅度取决于质量水平变化一方与对方平均交叉网络外部性强度的比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广营  徐二明  
近年来,P2P网贷借助互联网金融大潮迅速发展,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创业行为。当前行业已经进入规制与成长期,企业间竞争加剧,资本市场涌入,国资、银行、上市公司、风投背景的企业不断增多。本文以P2P网贷平台类型为切入点,从宏观行业数据着手对借贷利率、用户规模与P2P网贷交易额间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制平台类型对借贷利率影响P2P网贷交易额的路径具有调节作用,其中,用户规模充当着完全中介。对此,本文从新制度主义理论中的合法性视角进行了解释。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广营  徐二明  
近年来,P2P网贷借助互联网金融大潮迅速发展,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创业行为。当前行业已经进入规制与成长期,企业间竞争加剧,资本市场涌入,国资、银行、上市公司、风投背景的企业不断增多。本文以P2P网贷平台类型为切入点,从宏观行业数据着手对借贷利率、用户规模与P2P网贷交易额间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制平台类型对借贷利率影响P2P网贷交易额的路径具有调节作用,其中,用户规模充当着完全中介。对此,本文从新制度主义理论中的合法性视角进行了解释。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宣晓  段文奇  柯玲芬  
引入复杂网络方法,对发表在《Strategic Management》上的平台市场演化模型进行扩展,构建包含用户网络作用的双边平台市场动态竞争模型,结果表明:(1)用户群体的潮流和口碑效应强度越高,越有利于质量相对较高的平台获得更多市场份额;(2)平台用户网络的度分布特征改变了交叉网络效应强度、平台相对质量和消费者预期等因素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临界条件;(3)平台用户网络对竞争过程的作用机理表现为改变微观用户的邻居的决策和改变微观用户面临的反馈强度;(4)启动阶段的用户基础和用户网络密度对平台竞争结果的作用效果受到用户网络的度分布特征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宣晓  段文奇  柯玲芬  
引入复杂网络方法,对发表在《Strategic Management》上的平台市场演化模型进行扩展,构建包含用户网络作用的双边平台市场动态竞争模型,结果表明:(1)用户群体的潮流和口碑效应强度越高,越有利于质量相对较高的平台获得更多市场份额;(2)平台用户网络的度分布特征改变了交叉网络效应强度、平台相对质量和消费者预期等因素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临界条件;(3)平台用户网络对竞争过程的作用机理表现为改变微观用户的邻居的决策和改变微观用户面临的反馈强度;(4)启动阶段的用户基础和用户网络密度对平台竞争结果的作用效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付伟棠  
数字阅读行业有喜有忧,资本的看好、用户付费意识的增强推动数字阅读行业规模稳定扩大,但盗版、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等问题又影响了行业发展。文章通过解读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报告,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当前数字阅读行业的变化趋势:①市场环境在政策、经济、文化层面均有改善,细分市场的前景广阔,但也面临激烈竞争;②数字阅读平台均以内容建设为核心,但做法有所不同,一线平台布局IP生态,中小平台则有侧重地耕耘细分领域,抓住年轻的目标用户;③数字阅读用户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显著,也会因此选择不同的平台,多场景阅读融合化成为趋势,且用户越来越愿意在社交媒体及阅读平台就内容进行深度表达和交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春德  刘睿岚  
在互联网即时聊天平台市场中,平台之间不能互联的问题导致越来越多的用户同时加入多个竞争平台,即多归属,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但这种多归属给用户带来不便。针对此问题,本文分别从平台无互联与用户单归属、平台无互联与用户多归属和平台互联三个方面探讨了平台互联互通与用户归属行为对平台企业的定价、利润与社会福利等问题的影响,并对相关现象进行了解释。本研究认为,在依靠市场力量难以推动互联网即时聊天平台间实现互联的情况下,应通过政府干预来推动平台互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旭媛  郑姗  林庆林  
“一价法则”强调同质商品亦同价,但在农业生产外包服务市场中,存在外包服务供给主体对同一地区内不同规模农户制定了相同服务价格的现象,这背离了“一价法则”。本文从市场结构角度对此进行解释,并对这种市场结构的形成机制展开分析。研究表明:(1)当市场需求结构中普通户占比越高、市场供给不足或外地服务供给主体过少时,容易出现供给主体定价背离“一价”均衡的现象;(2)这种现象更可能出现在人均耕地较少、劳动力转移程度较高或资本禀赋贫乏的地区。研究拓展了“一价法则”的应用领域,强调了“一价法则”在解释农业生产外包服务市场价格形成的适用条件,对促进外包服务市场发育与土地规模化发展也具有重要政策涵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亚琴  
现有电商平台用户评论意愿严重不足,深入理解电商平台用户在客户评论系统发表消费评论背后的动因,对于电商平台及相应在线社区的存活和长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社会交换和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基础,从技术、社会和用户心理三个方面构建电商平台用户在线评论的意愿模型。以电商平台用户为调查对象,基于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技术接受因素是影响电商平台用户评论意愿的关键因素;用户的声誉、互惠动因以及经济报酬动因对用户评论意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评论成本则对用户的评论意愿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用户的社交动因、乐于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亚琴  
现有电商平台用户评论意愿严重不足,深入理解电商平台用户在客户评论系统发表消费评论背后的动因,对于电商平台及相应在线社区的存活和长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社会交换和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基础,从技术、社会和用户心理三个方面构建电商平台用户在线评论的意愿模型。以电商平台用户为调查对象,基于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技术接受因素是影响电商平台用户评论意愿的关键因素;用户的声誉、互惠动因以及经济报酬动因对用户评论意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评论成本则对用户的评论意愿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用户的社交动因、乐于助人动因和感知乐趣动因对用户的评论意愿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电商平台客户评论系统的优化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黎小林  徐苏  王海忠  
大数据的产生给品牌营销及媒介投放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往的研究将用户画像作为辅助企业进行精准营销的工具,但不少企业的实例都说明用户画像本身也可以作为影响消费者心理的营销工具。研究表明,向用户推荐基于其行为轨迹生成的画像报告正向影响了品牌依恋,这一过程受到了积极怀旧与消极怀旧的部分中介作用,且积极怀旧的中介作用要大于消极怀旧的中介作用。同时,当画像报告采用拟人化语言风格时,积极怀旧对品牌依恋的影响显著上升,但拟人化在消极怀旧对品牌依恋的影响中则没有起到调节作用。研究拓展了用户画像的应用范围,对企业利用用户画像开展新型关系营销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