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6)
- 2023(1512)
- 2022(1325)
- 2021(1291)
- 2020(1101)
- 2019(2576)
- 2018(2617)
- 2017(4778)
- 2016(2398)
- 2015(2539)
- 2014(2591)
- 2013(2460)
- 2012(2258)
- 2011(2292)
- 2010(2239)
- 2009(1905)
- 2008(1762)
- 2007(1627)
- 2006(1472)
- 2005(1333)
- 学科
- 业(9479)
- 管理(8710)
- 济(8565)
- 经济(8552)
- 企(6863)
- 企业(6863)
- 农(4910)
- 方法(4190)
- 农业(3944)
- 技术(3335)
- 学(3163)
- 数学(3141)
- 和(3114)
- 数学方法(3106)
- 业经(2591)
- 技术管理(2382)
- 理论(2208)
- 工作(2045)
- 划(1900)
- 科学(1822)
- 策(1799)
- 经营(1703)
- 中国(1660)
- 图书(1639)
- 研究(1569)
- 情报(1558)
- 计划(1539)
- 销(1492)
- 供销(1490)
- 书馆(1489)
- 机构
- 大学(38142)
- 学院(35995)
- 管理(19165)
- 理学(17089)
- 理学院(16897)
- 管理学(16669)
- 管理学院(16611)
- 济(14491)
- 经济(14233)
- 研究(10571)
- 中国(8052)
- 京(7725)
- 农(7211)
- 业大(6448)
- 科学(6287)
- 中心(5831)
- 经济管理(5704)
- 范(5538)
- 师范(5507)
- 农业(5413)
- 江(5358)
- 财(5131)
- 图书(4983)
- 书馆(4792)
- 图书馆(4792)
- 所(4608)
- 信息(4542)
- 师范大学(4500)
- 财经(4419)
- 北京(4355)
共检索到50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永明 郑德俊 周海晨
[目的/意义]用户知识贡献已成为虚拟社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研究用户知识贡献动机可以准确把握用户行为的心智模式,对于引导用户贡献知识,促进虚拟社区发展和知识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采集开放性文本数据,借助质性分析工具Nvivo11识别用户知识贡献的心理动机。[结果/结论]识别出包括7个树状节点、15个自由节点在内的用户知识贡献心理动机,其中树状节点包括内在动机(情感性内在动机和认知性内在动机)、社会动机(情感性社会动机和认知性社会动机)和情境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施涛 姜亦珂
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知识贡献行为是促使社区发展壮大的关键。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提出了复制型和创作型两类问答社区用户知识贡献行为,并结合自我决定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构建了用户选择知识贡献行为的收益模型,分析了社区激励机制对用户复制型回答与创作型回答内外在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在奖励将大幅度提升用户复制型回答数量,但会减少创作型回答数量;社区弱化外在奖励政策,并注重内在激励政策,有助于创作型回答时产生更多内在收益,进而增加社区的创作型回答数量。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家铖 戚桂杰 张磊
社会化问答社区是以协同生产为基础的平台,其中用户以分享为基础的知识贡献是社区运营的核心。随着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及付费观念的养成,社会化问答社区逐渐转型为免费与付费兼具的平台。知识付费机制的引入,能否以及如何对用户后续的免费知识贡献行为产生影响是一个有价值的现实课题,然而目前的研究甚少讨论。本文基于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综合考虑知识的溢出效应,从个体和社区两个层面探究知识付费机制对用户(特指付费知识提供者)免费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以知乎平台中“付费咨询”功能的推出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造双重差分模型展开研究。结果发现,知识付费机制的推出促进了用户整体的反应和主动知识贡献,但在不同用户群体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本文的研究揭示了付费机制对用户免费知识贡献的作用,并为提高社区整体的提问回复率和回答质量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秦敏 梁溯
构建在线产品创新社区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本文在国内外文献分析基础上,从社区用户识别机制角度,归纳分析了基于数量和基于质量的两种社区用户识别机制,分别选择海尔和星巴克在线产品创新社区为调研对象,借鉴亲社会行为理论提出研究假设,收集3个月的客观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方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基于数量的用户识别机制社区,同行认可和社区形象激励对用户主动贡献行为会产生正向的积极影响;在基于质量的用户识别机制社区,同行认可和社区形象激励分别会对用户主动贡献和反应贡献行为产生正向的积极影响。两种用户识别机制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秦敏 梁溯
构建在线产品创新社区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本文在国内外文献分析基础上,从社区用户识别机制角度,归纳分析了基于数量和基于质量的两种社区用户识别机制,分别选择海尔和星巴克在线产品创新社区为调研对象,借鉴亲社会行为理论提出研究假设,收集3个月的客观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方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基于数量的用户识别机制社区,同行认可和社区形象激励对用户主动贡献行为会产生正向的积极影响;在基于质量的用户识别机制社区,同行认可和社区形象激励分别会对用户主动贡献和反应贡献行为产生正向的积极影响。两种用户识别机制的社区用户活跃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证实了社区用户识别机制对用户贡献行为的影响作用,丰富了在线社区用户行为研究的理论视角,给出了社区管理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红超 吴继飞
知识贡献是虚拟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现有研究普遍聚焦识别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因素,缺乏探讨知识贡献的时间习惯及其结果。本文以“马蜂窝”虚拟社区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爬取了2 352名活跃用户知识贡献行为的30余万条面板数据,界定与量化知识贡献的时间习惯,构建随机效应面板模型研究知识贡献时间习惯及其对用户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虚拟社区活跃用户的知识贡献行为具有显著的时间习惯,遵循时间习惯的知识贡献行为会正向影响题主采纳行为和社会化采纳行为。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知识贡献的理论研究,还对虚拟社区知识贡献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施涛 姜亦珂
文章基于回答特征将学术用户知识贡献行为分为两类(复制型、创作型),结合自我决定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构建了一个知识贡献行为决策模型,分析内外在激励政策对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在激励能够大幅度提升用户复制型回答的数量,但会减少创作型回答的数量;内在激励能够有效促进创作型回答,提高学术虚拟社区的回答质量。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杜智涛
网络知识社区的"知识化"过程是知识生产与利用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协同转化,碎片化知识向结构化知识升级。网络知识社区中的用户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他们在网络社区中的行为包括知识贡献、知识获取两个方面。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这两类用户的知识贡献行为和知识获取行为进行了对照分析。研究发现,在知识贡献行为上,主动型用户主要基于个人因素,表现出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诉求的内生性,而被动型用户表现出一种对外部环境反应的外生性特质;在知识获取行为上,主动型用户的动力不仅仅来源于知识的质量、效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赵欣 王倩雯 张长征
【目的/意义】作为新兴的互联网知识源,专业虚拟社区得到信息与知识管理领域学者的关注;专业虚拟社区中知识贡献者少而知识搜寻者多的现象成为学者热议的问题。【方法/过程】本文从动态视角出发,运用计划行为理论考察专业虚拟社区用户从知识搜寻者转变为知识贡献者的内在机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工具AMOS对234份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专业知识水平中介了知识搜寻行为与知识贡献行为间的正向关系,互惠规范正向调节专业知识水平与知识贡献行为间的关系。据此,本文凝练出知识搜寻者转变为贡献者的两大机制——‘能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坤锋
用户积极的知识贡献信念有利于虚拟社区知识交流活动的繁荣,进而促进虚拟社区的健康发展,探索用户知识贡献信念的构成维度可为虚拟社区建设提供指导。首先,依托计划行为理论,建立用户知识贡献意愿模型,并将信念作为二阶潜变量纳入其中。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研究所需数据,并验证测量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借助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和SmartPls进行模型整体分析和信念维度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虚拟社区 知识贡献 百度经验 TPB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金晓玲 汤振亚 周中允 燕京宏 熊励
本文基于积分等级不同的用户,运用实证研究探讨了网上问答社区用户持续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贡献知识意向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除了互惠;声誉的提升、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均显著影响用户的持续贡献知识意向;积分作为一种虚拟社区中常见的激励机制显著的调节用户的持续贡献知识意向;对于积分等级高的用户来说,其持续贡献知识意向更多的是为了声誉的提升和互惠;而对于积分等级低的用户而言,其持续贡献知识意向更多的是为了提升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本文深化了对于持续性知识分享行为的研究,对于网上问答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宝生 张庆普
Web 2.0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社会化问答社区等多种社会网络服务,社会化问答社区是基于互联网问答服务和参与用户所形成的社会性网络服务社区,用户的知识贡献是社会化问答社区的核心价值,对问答社区的发展运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用户知识贡献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对深化问答社区用户关系管理,引导用户知识贡献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经典扎根理论方法,从访谈资料入手,根据各级编码、译码得到概念范畴及其逻辑关系,确定理论模型和内在机理。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知识贡献行为意向受知识需求端因素(提问用户)、知识供给端因素(回答用户)、平台服务端因素(服务载体)、社区环境端因素(环境氛围)四个方面交互作用和影响。通过对四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用户知识贡献的对策建议,为社会化问答社区的设计者、运营者及参与者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朴雄 王万吉
随着Web2.0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化问答平台成为用户贡献、交流和获取知识的新途径。本文以知乎问答平台作为数据源,基于MOA(动机-机会-能力)分析,应用扎根理论构建了问答平台用户知识贡献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表明,MOA分析中的三个核心可以与四个主范畴对应:动机-感知收益与情感满足;机会-环境引导;能力-自我效能,这四个主范畴对用户知识贡献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如何促进问答平台用户进行知识贡献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敏 薛云霄 夏宇 张艳
[目的/意义]通过深入剖析社交学习社区中用户知识贡献行为的关键因素及其形成路径,为社交学习社区的开发、设计、运营和管理等实践活动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方法/过程]基于"利己—利众"分析框架,通过整合心理所有权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中的关键因素提出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实证研究以多个社交学习社区为数据源,采用问卷访谈的方式获取198份有效数据,并利用Smart PLS 2.0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利己"情境下,预期知识收益、预期形象收益均正向影响利己贡献意愿。而预期经济收益、感知时间成本和感知知识损失对利己贡献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利众"情境下,主观规范、群体规范及社会认同中的评价性社会认同均正向影响利众贡献意愿。整体而言,社交知识贡献行为的产生基本遵循"动因—意愿—意图—行为"的路径主线,值得注意的是,利众贡献意愿通过意图间接影响的同时也能直接作用于知识贡献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