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40)
2023(7011)
2022(5612)
2021(5112)
2020(4433)
2019(9931)
2018(9765)
2017(19111)
2016(9779)
2015(10637)
2014(10349)
2013(10323)
2012(9123)
2011(7773)
2010(7912)
2009(7740)
2008(8064)
2007(7291)
2006(6428)
2005(6234)
作者
(26792)
(22556)
(22471)
(20921)
(14383)
(10611)
(10054)
(8654)
(8340)
(7966)
(7523)
(7508)
(7301)
(6965)
(6775)
(6729)
(6684)
(6510)
(6475)
(6446)
(5575)
(5379)
(5370)
(5310)
(5085)
(4987)
(4913)
(4880)
(4453)
(4252)
学科
(71994)
(68146)
企业(68146)
管理(50660)
(48174)
经济(48119)
业经(25278)
(20474)
方法(20318)
(19601)
(17251)
财务(17242)
财务管理(17235)
企业财务(16294)
农业(16061)
技术(14914)
数学(12935)
数学方法(12869)
企业经济(11966)
(11964)
(11387)
(11046)
经营(11042)
(10652)
理论(10620)
技术管理(10225)
(9104)
中国(8920)
决策(8701)
体制(8170)
机构
学院(147992)
大学(141011)
管理(69803)
(66691)
经济(65734)
理学(60125)
理学院(59734)
管理学(59279)
管理学院(59007)
研究(39074)
中国(33869)
(30817)
(28391)
(25015)
财经(24621)
(23059)
(22342)
科学(20756)
业大(20332)
商学(20048)
经济管理(19964)
商学院(19875)
农业(19351)
中心(19054)
经济学(18485)
(17997)
财经大学(17939)
(17885)
北京(17227)
经济学院(16796)
基金
项目(93891)
科学(78069)
研究(72136)
基金(71572)
(60196)
国家(59595)
科学基金(55316)
社会(49216)
社会科(46726)
社会科学(46715)
基金项目(38309)
(37471)
自然(35135)
自然科(34462)
自然科学(34453)
自然科学基金(33963)
教育(31081)
编号(29793)
(29050)
(28505)
资助(27500)
(23951)
成果(22098)
创新(21268)
(20789)
(20746)
国家社会(20718)
(19964)
重点(19687)
人文(19322)
期刊
(77213)
经济(77213)
研究(39802)
管理(30538)
(28182)
中国(26243)
(24083)
科学(17555)
农业(16673)
业经(16300)
技术(15744)
学报(14741)
(12930)
金融(12930)
大学(12490)
财经(12465)
学学(11954)
(11487)
经济研究(11386)
技术经济(11017)
(10842)
财会(9850)
问题(9637)
教育(9052)
现代(8999)
商业(8609)
世界(7990)
会计(7869)
经济管理(7514)
(6931)
共检索到218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蕙馨  吴炜峰  
互联网的出现和应用带来新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应用于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使相关企业及其产品获得某种程度的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的存在有可能改变产品的用户基础或者再造企业采购、工艺流程以及强化营销服务网络,进而使企业的现有边界发生动态调整。基于用户基础的模型表明,网络效应的存在,扩大了两企业进行合作的空间,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横向边界。而引入网络分享因素后,在一定条件下某些上游企业将有积极性创造新的营销系统,从而导致了企业纵向边界的调整变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沈坤荣  林剑威  傅元海  
推进以网络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当前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也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供了“新基遇”。本文把研究维度进一步拓展到企业的异质性创新行为,探讨网络基础设施如何促进企业选择开发新技术,即拓展企业的创新边界。基于匹配整合的企业微观数据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边界的拓展,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各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同时,网络基础设施也促进了企业创新质量和创新效率的提升。从影响机制看,网络基础设施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信息可得性;网络基础设施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技术溢出,提高了技术信息可得性。并且,网络基础设施有利于技术溢出突破行政边界和地理距离的限制,相比于交通基础设施,能够更大程度地扩大企业获取技术溢出的范围。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互联网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和大型企业,以及处在技术变化较慢行业和企业分布密度较低的城市的企业,网络基础设施促进企业拓展创新边界的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对如何利用新基建和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创新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沈坤荣  林剑威  傅元海  
推进以网络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当前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也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供了“新基遇”。本文把研究维度进一步拓展到企业的异质性创新行为,探讨网络基础设施如何促进企业选择开发新技术,即拓展企业的创新边界。基于匹配整合的企业微观数据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边界的拓展,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各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同时,网络基础设施也促进了企业创新质量和创新效率的提升。从影响机制看,网络基础设施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信息可得性;网络基础设施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技术溢出,提高了技术信息可得性。并且,网络基础设施有利于技术溢出突破行政边界和地理距离的限制,相比于交通基础设施,能够更大程度地扩大企业获取技术溢出的范围。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互联网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和大型企业,以及处在技术变化较慢行业和企业分布密度较低的城市的企业,网络基础设施促进企业拓展创新边界的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对如何利用新基建和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创新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朱鹏  李璐  Gary Marchionini  
本文基于隐私计算理论与调节定向理论对社交网络用户的信息分享行为进行研究,重在研究感知风险与感知收益对用户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以及用户调节定向特质对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的影响及其对用户信息分享行为的调节作用。本文构建了基于调节定向理论的社交网络用户信息分享行为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到了376份有效样本,并通过构建回归方程、t检验、方差分析的方法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感知风险负向影响用户信息分享行为,而感知收益正向影响信息分享行为,同时用户的调节定向特质对用户在感知收益上的影响显著。本文根据此结论为社交网络平台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赵道致  朱晨威  
本文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比较了传统制造模式与产能分享模式下设备制造商和设备用户企业的利润,发现设备用户企业总是从产能分享模式中受益,但是订单需求增量不同的企业受益大小不同;平台制定的设备租赁价格对设备制造商的利润和设备用户企业的购买决策都将产生影响,对于任意固定价格的设备,平台的制定的最优租赁价格是唯一的,并且平台的最优利润是设备价格的倒U型函数;产能分享业务的出现对设备制造商产生了损益影响,当平台采取最优的定价策略时,价格相对比较高的设备的购买需求增加,设备制造商从产能分享业务中受益,价格相对比较低的设备的购买需求降低,设备制造商在产能分享业务中利益受损。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对上述结果进行了验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玲   丁礼婷  
文章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和负二项回归模型,收集2010—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主要供应商和客户信息构建客户网络,实证检验了客户网络嵌入和知识基础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客户网络关系嵌入对企业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客户网络结构嵌入的两个特征,即客户网络中心性、客户网络结构洞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负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客户网络关系嵌入在客户网络结构嵌入与企业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同时,知识基础宽度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知识基础宽度削弱了客户网络关系嵌入、客户网络结构嵌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负向关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珍妮  黄晓斌  
文章介绍网络用户评论的产生背景,概述其基本形式与特点,论述其应用于企业竞争情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重点分析其在企业自身剖析、竞争对手分析、竞争战略制定及客户关系管理与竞争策略中的应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肖怀云  梅姝娥  仲伟俊  
分析了移动社会网络用户和内容提供商提供内容行为的演化趋势,揭示了双方在合作提供内容中的行为规律。研究表明:提供内容行为的初始状态直接影响博弈结果,并决定了两者长期提供内容行为的均衡结构;通过调整参数值,寻求双方合作提供内容的策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莹盈  林德荣  
在移动社交媒体时代,旅游分享已成为当下旅游者的行为偏好,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微信、QQ这类强关系移动社交平台进行分享。国内学界对移动社交平台旅游分享行为的研究随之日增,但少有文章从理论上系统地揭示旅游分享行为的过程与动因。文章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反映强关系网络移动社交平台的旅游分享动态过程理论模型。将旅游分享行为动态过程划分为分享前因、分享实现与分享结果3个阶段,总结每个阶段的行为特征、表现方式及阶段之间的演替规律,并探讨这类旅游分享行为的特点与动因。研究发现,在旅游分享动机上,强关系移动社交平台强调情感联结与互动,从而旅游者受到与个体相关动机的影响更为显著;分享内容上,平台的强关系特性与熟人社交促使旅游者尽量避免分享负面信息;分享结果上,强关系移动社交平台的旅游分享能调节旅游者行中、行后的体验水平,并形成兼具网络时空拓展性与熟人圈规模局限性的口碑传播。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阳长征  
构建了品牌危机中用户场域情景体验对网络危机信息分享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发现:①情景体验的知觉流畅性、认知专注度、线索依赖度及信息情感性对信息分享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伤害临近性在认知专注度及线索依赖度对信息分享意愿影响路径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在知觉流畅性对信息分享意愿影响路径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信息碎片化在感知伤害度对分享意愿的影响中存在显著正向调节效应。③各影响路径效应在不同性别、年龄及学历群组间存在差异。最后,根据相关研究结论提出品牌危机信息分享行为的具体性监控策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石秀印  
一、研究假设:企业家成长的社会特质观企业家是成功地领导企业并带来优异经营效果的人。芸芸众生中,什么样的人得以成为企业家?目前有两种回答,一是心理特质论的观点,认为企业家是具有某类特殊心理素质的人物,如具有特殊性格与特殊精神力量,正是这些素质保证了他们...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培祯  曾德明  
本研究利用我国汽车产业1998—2013年的联合申请专利构建协作研发网络,研究了网络位置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知识基础在网络位置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实证分析表明:企业网络中心度和结构洞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知识宽度和知识深度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知识宽度和知识深度在网络中心度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知识宽度在结构洞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建平  
文章基于嵌入性理论,以某企业研发部门员工整体社会网络特征和员工知识分享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员工社会网络的构建及员工关系和员工行为特征的测量,利用计量方法把企业员工的关系属性和个人行为属性放入同一经济学模型,探讨员工网络的形成机制及员工知识分享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员工在公司的经历、学历及员工关系对员工网络的形成有显著影响、员工的关系嵌入特征和关系绩效对员工知识分享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员工的IT能力对员工的知识分享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据此文章提出企业内部通过员工网络关系的改善和IT应用能力的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建平  
文章基于嵌入性理论,以某企业研发部门员工整体社会网络特征和员工知识分享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员工社会网络的构建及员工关系和员工行为特征的测量,利用计量方法把企业员工的关系属性和个人行为属性放入同一经济学模型,探讨员工网络的形成机制及员工知识分享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员工在公司的经历、学历及员工关系对员工网络的形成有显著影响、员工的关系嵌入特征和关系绩效对员工知识分享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员工的IT能力对员工的知识分享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据此文章提出企业内部通过员工网络关系的改善和IT应用能力的提升,促进员工个人知识分享能力的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建平  
文章基于嵌入性理论,以某企业研发部门员工整体社会网络特征和员工知识分享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员工社会网络的构建及员工关系和员工行为特征的测量,利用计量方法把企业员工的关系属性和个人行为属性放入同一经济学模型,探讨员工网络的形成机制及员工知识分享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员工在公司的经历、学历及员工关系对员工网络的形成有显著影响、员工的关系嵌入特征和关系绩效对员工知识分享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员工的IT能力对员工的知识分享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据此文章提出企业内部通过员工网络关系的改善和IT应用能力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