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95)
2023(9869)
2022(7347)
2021(6540)
2020(5327)
2019(12200)
2018(12311)
2017(23931)
2016(12736)
2015(14297)
2014(14438)
2013(13940)
2012(12567)
2011(11593)
2010(11522)
2009(10506)
2008(10291)
2007(9193)
2006(8106)
2005(7383)
作者
(38181)
(31709)
(31311)
(30218)
(20118)
(15302)
(14547)
(12299)
(12059)
(11560)
(10982)
(10684)
(10066)
(9827)
(9736)
(9624)
(9441)
(9247)
(9182)
(9165)
(7944)
(7834)
(7465)
(7286)
(7166)
(7104)
(7049)
(7031)
(6521)
(6316)
学科
(54814)
经济(54775)
管理(39276)
(37033)
(30651)
企业(30651)
方法(27660)
数学(24814)
数学方法(24239)
业经(16846)
(14003)
中国(13111)
(12739)
(12640)
信息(11873)
产业(11073)
图书(10916)
书馆(10378)
图书馆(10378)
理论(10176)
农业(9881)
总论(9768)
信息产业(9720)
(9164)
财务(9117)
财务管理(9096)
工作(8734)
技术(8725)
企业财务(8703)
(8579)
机构
大学(188257)
学院(183564)
管理(77943)
(68537)
理学(67215)
经济(66962)
理学院(66525)
管理学(65072)
管理学院(64695)
研究(55478)
中国(42271)
(39283)
科学(36069)
(31105)
(30788)
业大(29153)
中心(27492)
(27355)
(26993)
财经(25516)
研究所(24869)
(24693)
师范(24439)
北京(24154)
农业(24060)
图书(23976)
(23265)
书馆(23263)
图书馆(23260)
(23137)
基金
项目(129606)
科学(102136)
基金(94420)
研究(92895)
(83063)
国家(82475)
科学基金(71725)
社会(58882)
社会科(56063)
社会科学(56047)
(50520)
基金项目(48912)
自然(46789)
自然科(45832)
自然科学(45820)
自然科学基金(45002)
(42385)
教育(42009)
编号(40178)
资助(38890)
成果(32941)
重点(28252)
(27260)
(26637)
(26122)
项目编号(26114)
国家社会(25272)
科研(25074)
创新(24950)
课题(24514)
期刊
(65480)
经济(65480)
研究(44497)
图书(34178)
中国(33782)
学报(32684)
书馆(26164)
图书馆(26164)
科学(25895)
(25670)
管理(25023)
(24510)
大学(23800)
学学(20319)
教育(18017)
技术(17785)
农业(17552)
(14071)
金融(14071)
情报(14062)
统计(12133)
财经(11883)
(11286)
业经(11254)
经济研究(11142)
(10556)
论坛(10556)
(10178)
(10101)
决策(10088)
共检索到267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袁红  王琴  
将信息搜寻的4种模式引入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中,构建基于用户信息搜寻模式的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两种难度级别的搜索实验、浏览实验和追踪实验以及问卷调查,获取用户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的信息搜寻行为数据,从而实施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马翠嫦  曹树金  
本文在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明晰数字图书馆可用性理论的基本问题,提出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的两大特征,建立信息查寻过程模型与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的理论联系,从而从数字图书馆的实际出发,构建基于用户信息查寻过程的,包含界面和元数据信息组织两个层次的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研究从层次性、过程性和各阶段交互对象三个方面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并根据研究结论修改模型和理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林芳  
可用性评估是以用户为导向的,用户从数字图书馆门户中所获得的体验就是数字图书馆门户可用性评估的对象。用户从门户中得到的体验来源于两个方面:门户界面及门户提供的服务与功能,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数字图书馆门户可用性评估的具体对象。数字图书馆门户可用性评估指标可从有效性、效率、满意度这三个方面分解,从而形成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马翠嫦  邱明辉  曹树金  
从发展历史和研究深度,将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发展分为以系统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和立足于图书情报学学科和实践三大流派。三个流派的关系逐级递进,同时又非相互排斥,并随着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发展而相互补充和完善。图书情报学学科和实践的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的研究特点包括:用户中心的理念、研究内容的扩展、与用户服务结合以及与信息行为模型的结合。立足于以上特点,提出该领域后续研究的方向,即数字图书馆各生命周期阶段可用性研究、基于多学科理论的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研究等。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董伟  贾东琴  
移动图书馆的可用性直接关系到所提供服务的质量以及用户能否获得良好的服务体验。从用户视角对移动图书馆可用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更为客观地对移动图书馆的可用性进行提升和改善。本研究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借助SPSS统计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量化研究方法对移动图书馆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对不同影响因素对可用性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并探讨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茜  张成昱  
简要论述用户体验和可用性理论,介绍用户体验调查方法、调查对象等,以提高用户在使用清华大学手机图书馆网站过程中的体验水平。从页面信息的展示机制、用户行为的导引机制和用户错误行为的预防与纠正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可用性设计方案,结合用户体验调查的结果,分析用户对这些方案的满意程度,同时对一些新方案实施的必要性进行检验。根据设计和调查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及国内外手机应用的研究成果,提出手机图书馆网站的可用性设计原则。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晓斌  邱明辉  
本文分析了日志分析法的主要特点,讨论了日志分析法在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中的主要作用与优缺点,介绍了相关研究的进展与实例,提出了一些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党洪莉  陈玉顺  
对网站设计进行可用性评价,是成功的界面设计的必经阶段。在众多的评价方法中,启发式评价法是一种经典的可用性诊查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将可用性测试与启发式评价法运用于图书馆网站设计,以提高网站质量,提高可用性,更好地满足用户需要。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黄晨  
数字图书馆的核心是用户管理和馆藏管理,系统应该建立以存储管理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架构。该架构有3个主要特征:基于存储的资产管理、以事件触发的工作流模型、分级权限认证。图2。表2。参考文献6。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江  余敏  
分析了可用性的定义和内容,提出了数字图书馆网站的可用性框架。通过可用性检查的方法,对数字图书馆网站可用性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概括。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孙茜  
本文作者介绍了网站可用性的概念,介绍了良好可用性的标准和用户体验概念。然后,作者分析了图书馆网站用户的需求,并以这些需求为基础,结合软件可用性设计标准,提出了若干图书馆网站可用性设计准则。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卫军  
移动图书馆服务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由基础资源能力、用户需求获取能力、外部支持获取能力、服务提供能力等共同构成,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从信息资源建设状况、移动技术支持状况、服务人员状况、用户需求获取、服务过程等多个方面构建科学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明确服务能力建设的薄弱环节与改进方向,提高移动图书馆的总体服务水平。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磊  余洁  王贤  
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涉及到图书馆用户、馆员、技术、数字资源、评价过程、管理和环境等系统要素。以高校图书馆为例,提出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的理论模式,通过对用户、专家、馆员的调查和开展相关实践,对提出的理论模式进行验证,以期对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光扬  
静态评价难以适应对学生的认知历程与学习潜能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评价。动态评价是相对静态评价而言的,其最大特点是能跨越多个时间点观察评估学生的进步与改变情形,了解学生动态认知历程、学习迁移与认知能力变化的特点和潜能。本文简述动态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四种主要模式,并对动态评价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可用性做了初步探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高丽  
分析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具体表现,指出了用户特征模型建立与处理好坏的重要性,提出了个性化主动服务系统,并对此模型进行了用户特征分析。通过分析试图完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有效模式,为构建可操作的现实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