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61)
- 2023(19440)
- 2022(16622)
- 2021(15303)
- 2020(13048)
- 2019(29564)
- 2018(29143)
- 2017(55938)
- 2016(30473)
- 2015(33914)
- 2014(33464)
- 2013(33324)
- 2012(30304)
- 2011(27255)
- 2010(27200)
- 2009(25427)
- 2008(25355)
- 2007(22557)
- 2006(20098)
- 2005(18060)
- 学科
- 济(120145)
- 经济(119971)
- 业(109675)
- 管理(104179)
- 企(96998)
- 企业(96998)
- 方法(53715)
- 数学(43242)
- 数学方法(42802)
- 财(38855)
- 农(37374)
- 业经(36312)
- 中国(31101)
- 制(28892)
- 务(26457)
- 财务(26373)
- 财务管理(26336)
- 农业(25924)
- 企业财务(25008)
- 技术(24428)
- 学(24135)
- 理论(22572)
- 贸(22423)
- 贸易(22408)
- 地方(21890)
- 易(21783)
- 和(21146)
- 划(20482)
- 体(19927)
- 银(19795)
- 机构
- 学院(435084)
- 大学(434652)
- 管理(175629)
- 济(173184)
- 经济(169386)
- 理学(151338)
- 理学院(149714)
- 管理学(147338)
- 管理学院(146535)
- 研究(140489)
- 中国(107869)
- 京(92520)
- 科学(87684)
- 财(83399)
- 农(77648)
- 所(70414)
- 业大(67953)
- 江(65847)
- 财经(65714)
- 中心(64642)
- 研究所(63797)
- 农业(61044)
- 经(59776)
- 北京(57733)
- 范(53894)
- 师范(53290)
- 州(52487)
- 经济学(51329)
- 院(50541)
- 财经大学(48665)
- 基金
- 项目(294308)
- 科学(231746)
- 基金(214051)
- 研究(213188)
- 家(187544)
- 国家(185921)
- 科学基金(160340)
- 社会(135400)
- 社会科(128288)
- 社会科学(128255)
- 省(115741)
- 基金项目(113825)
- 自然(105107)
- 自然科(102710)
- 自然科学(102682)
- 自然科学基金(100917)
- 教育(96871)
- 划(96535)
- 资助(86962)
- 编号(86595)
- 成果(69713)
- 重点(65443)
- 创(64411)
- 部(64160)
- 发(61799)
- 创新(59601)
- 课题(58565)
- 科研(55983)
- 国家社会(55780)
- 制(55672)
- 期刊
- 济(192617)
- 经济(192617)
- 研究(125056)
- 中国(87017)
- 学报(71715)
- 农(70954)
- 管理(68110)
- 财(67305)
- 科学(64133)
- 大学(54238)
- 学学(51091)
- 农业(48159)
- 教育(45437)
- 融(38929)
- 金融(38929)
- 技术(37728)
- 业经(33355)
- 财经(32713)
- 经济研究(29727)
- 经(28102)
- 业(27602)
- 问题(24947)
- 图书(24468)
- 技术经济(22378)
- 科技(22185)
- 版(21221)
- 理论(20475)
- 现代(20347)
- 商业(19808)
- 财会(18964)
共检索到644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凌玥 綦良群 徐莹莹
用户是服务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和协作者。在以往用户行为与服务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将用户介入这一心理感知状态引入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中,选取知识共创作为中介变量、网络能力作为调节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层级回归分析及Bootstrap方法,探究用户介入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用户介入对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联盟型知识共创和嵌入型知识共创均在用户介入与服务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但中介机制不同。网络能力不仅对用户介入与服务创新绩效间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并且能够正向调节联盟型知识共创在用户介入与服务创新绩效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以期为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提供实践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丹 宋林 魏薇 陈迪
新创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为探索孵化网络治理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加入网络能力作为中介变量,重点研究孵化网络的两个维度——关系型治理机制和契约型治理机制在创新绩效中的作用,同时考虑网络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得出,关系型治理机制和契约型治理机制对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网络能力的巩固和强化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于茂荐 孙元欣
供应商网络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创新有重要影响,但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晰。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提出,供应商网络技术多元化将激励企业拓展内部技术知识基础、实施技术多元化,以增加从供应商网络技术多元化中的获益。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得到如下结论 :供应商网络技术多元化和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企业内部技术多元化能力在供应商网络技术多元化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产生了部分中介效应;供应商网络关系强度和供应商创新绩效正向调节供应商网络技术多元化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廖民超 金佳敏 蒋玉石 高增安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能力在制造业服务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但鲜有文献研究数字平台能力对制造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出发,结合动态能力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以“能力—行为—结果”的逻辑链条构建“数字平台能力—网络能力—价值共创—服务创新绩效”的链式中介模型,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448个有效制造企业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平台能力对制造业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网络能力和价值共创在数字平台能力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存在“数字平台能力—网络能力—价值共创—服务创新绩效”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可拓展数字平台能力相关研究,阐释数字平台能力赋能制造业服务创新的内在机制,为制造企业提高服务创新绩效提供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戚湧 刘军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江苏为例,构建装备制造企业创新网络并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江苏装备制造业还没有形成关系紧密的创新网络;通过考察网络中间中心度,发现高校在创新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基于结构洞理论发现苏南地区高校院所与企业占据核心位置的数量多于苏中、苏北地区;用多元回归检验主体间联系对企业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影响,发现处于高结构洞和中心度位置企业对产品创新有正向影响,处于低结构洞位置的企业对过程创新有负向影响,处于低中心度位置的企业对过程创新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位置更多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戚湧 刘军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江苏为例,构建装备制造企业创新网络并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江苏装备制造业还没有形成关系紧密的创新网络;通过考察网络中间中心度,发现高校在创新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基于结构洞理论发现苏南地区高校院所与企业占据核心位置的数量多于苏中、苏北地区;用多元回归检验主体间联系对企业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影响,发现处于高结构洞和中心度位置企业对产品创新有正向影响,处于低结构洞位置的企业对过程创新有负向影响,处于低中心度位置的企业对过程创新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位置更多影响的是企业的创新潜力。
[期刊] 预测
[作者]
綦良群 高文鞠
基于组织网络理论和创新互动观,构建起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系统影响装备制造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基于此,本文以东北地区典型的装备制造企业为例,实证检验产业融合系统要素与装备制造业创新绩效间关系,探究不同网络特性下这一关系的动态变化,并进一步考察装备制造业内生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融合系统要素、网络特性对装备制造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融合系统组织网络在融合主体与装备制造业创新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融合环境与装备制造业创新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装备制造业吸收能力既正向调节融合系统组织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也正向调节融合系统组织网络的中介机制,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解学梅 左蕾蕾
本文基于长三角地区379家电子信息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探讨了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2)协同创新网络特征的三个维度(网络规模、网络同质性、网络强度)均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3)知识吸收能力在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窦红宾 王正斌
本文以企业网络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西安通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106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所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外部网络强度、网络稳定性、网络密度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而网络的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吸收能力在企业外部网络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所以,企业应重视外部网络结构,提高自己的吸收能力,充分利用外部网络,获取更多信息和知识资源,实现创新绩效的提高。
关键词:
网络结构 吸收能力 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松强 蔡婷婷
科技型小微企业嵌入于创新网络中,通过自主性发挥网络构建与管理能力,进一步分享创新网络资源,提高创新实力。基于中国软件谷(南京)及相关创业孵化园246家软件企业问卷调查结果,运用SPSS、LISR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研究网络能力对嵌入性创新网络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嵌入性创新网络稳定性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2)嵌入性创新网络强度越大,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能力越强;(3)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能力越强,创新绩效提升越明显;(4)科技型小微企网络能力有助于促进嵌入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许芳 田萌 徐国虎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应用正是企业深入挖掘既有数据资源,找准市场定位,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供应链协同,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工具,它从组织内部和外部供应链两条途径影响着企业创新绩效。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IT能力理论,研究了大数据应用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揭示了供应链协同的中介效应和战略匹配的调节效应,基于243家已进行大数据应用实践的企业调查数据,PL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1)由基础设施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人力资源能力构成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对供应链协同和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供应链协同在大数据应用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战略匹配对大数据应用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辛本禄 耿晶晶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与知识基础观,构建“企业社会资本—知识流耦合—知识共创—服务创新绩效”的链式中介模型,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对405份企业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结构性、认知性、关系性社会资本均对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弱;知识流耦合、知识共创在企业社会资本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可进一步夯实创新网络、社会资本理论基础,揭示企业社会资本通过知识作用路径影响服务创新绩效的内在机制,为服务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凌金云 黄顺春 刘惠
为促进制造企业在人力资源激励创新中实现货币性薪酬激励与非货币性薪酬激励动态互补,激励员工提升创新绩效。以制造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回归法,从组织关怀、环境激励和工作激励三个维度综合探讨制造企业非货币性薪酬激励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引入员工敬业度和组织内信任两个变量,深入探究其可能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1)制造企业非货币性薪酬激励可通过强化组织关怀、环境激励和工作激励来激发员工创造性和提高员工创新绩效。(2)组织关怀、环境激励和工作激励均对员工敬业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敬业度对员工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员工敬业度部分中介绍了组织关怀、环境激励和工作激励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其部分中介效应在工作激励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中最为显著,其次为环境激励,最后为组织关怀。(4)组织内信任正向调节了环境激励和工作激励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其调节效应在环境激励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中最为显著。结论丰富了员工创新绩效的理论研究,对制造企业人力资源激励创新亦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姜骞 唐震
以资源基础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组织间关系理论及网络能力理论为基础,构建"资源-能力-关系"框架下网络能力、知识积累、知识基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概念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大样本数据调查,运用SPSS、Amos软件对概念框架进行信效度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网络能力(网络资源拼凑能力、网络组织学习能力和网络关系交互能力)对知识积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积累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基对知识积累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建平 吴晓云
制造业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日益重要。跨界融合背景下,研究中国制造企业的跨界知识搜寻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深具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以208家中国制造企业为样本,从双元创新视角,运用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bootstrap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着重研究跨界知识搜寻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内在机理问题。研究表明:跨界知识搜寻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突破式和渐进式两种创新模式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对跨界知识搜寻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具有双重中介效应,其中,突破式创新的中介效应更加显著;同时,吸收能力对跨界知识搜寻与两种创新模式间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两种创新模式的中介效应亦受到吸收能力的调节。以上结论对厘清跨界知识搜寻,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的内在机理具有以下启示:中国制造企业需要加大跨界知识搜寻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创新绩效;需要选择适宜自身资源和知识搜寻能力的创新模式,以促进创新绩效提升;同时,需要特别关注吸收能力对以上过程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企业创新网络中组织声誉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知识合作的中介作用与网络特征的调节作用
企业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网络权力的中介作用及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政府研发补助对东北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发投入与高管人力资本的中介调节作用
网络能力﹑知识获取与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网络规模的调节作用
知识联盟网络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网络编配能力、知识场活性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创新战略有效性的调节效应
大数据分析能力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创新网络资源整合、双元创新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中国制造2025视角:制造企业客户导向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
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对企业设计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意义创新过程为中介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