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7)
2023(7622)
2022(6791)
2021(6160)
2020(5683)
2019(13343)
2018(13446)
2017(27985)
2016(15118)
2015(17627)
2014(17931)
2013(18224)
2012(17456)
2011(15919)
2010(16153)
2009(15317)
2008(15544)
2007(14047)
2006(12224)
2005(11141)
作者
(44932)
(37842)
(37401)
(36196)
(24140)
(18121)
(17417)
(14669)
(14038)
(13553)
(12614)
(12569)
(11952)
(11860)
(11849)
(11730)
(11728)
(11022)
(10997)
(10954)
(9398)
(9353)
(9270)
(8615)
(8582)
(8460)
(8418)
(8408)
(7637)
(7496)
学科
(70960)
经济(70880)
(45150)
管理(44325)
方法(39088)
数学(35698)
数学方法(35487)
(34854)
企业(34854)
(22018)
(19274)
中国(19106)
(14869)
贸易(14864)
(14472)
(14323)
农业(12700)
业经(12609)
(12168)
财务(12153)
(12140)
财务管理(12117)
银行(12111)
(11829)
企业财务(11539)
(11516)
地方(11355)
(11250)
金融(11248)
收入(10084)
机构
大学(235624)
学院(232628)
(103493)
经济(101523)
管理(91213)
理学(78833)
理学院(78050)
管理学(77015)
管理学院(76575)
研究(74415)
中国(58013)
(50602)
(48523)
科学(42728)
财经(40569)
(37795)
(37400)
(36783)
中心(34659)
研究所(33851)
(33811)
经济学(33415)
业大(32583)
北京(30952)
经济学院(30706)
财经大学(30134)
农业(29744)
(28728)
师范(28477)
(26836)
基金
项目(146292)
科学(115350)
基金(108023)
研究(107152)
(92697)
国家(91943)
科学基金(78474)
社会(69422)
社会科(65950)
社会科学(65931)
基金项目(57083)
(55526)
教育(50538)
自然(49638)
自然科(48480)
自然科学(48465)
自然科学基金(47649)
(47055)
资助(45952)
编号(43741)
成果(36194)
(34945)
重点(32682)
(30938)
教育部(30392)
(29621)
课题(29436)
人文(29298)
国家社会(28757)
科研(28402)
期刊
(109342)
经济(109342)
研究(69494)
(38863)
中国(38437)
学报(33846)
(32642)
管理(31144)
科学(30624)
大学(25712)
学学(24276)
(23967)
金融(23967)
农业(21684)
财经(21169)
教育(20014)
技术(18940)
经济研究(18740)
(18094)
业经(17882)
问题(15878)
(14025)
统计(13006)
理论(12727)
商业(12651)
技术经济(12623)
实践(11367)
(11367)
(11357)
(11253)
共检索到337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吴锦华  
本文认为,正确界定我国的“中等收入者”,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共同富裕的目标。文章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证了我国现阶段“中等收入者”的基本概念,并提出了用当时当地的平均收入界定我国“中等收入者”的观点,较人均GDP更能准确反映人们的收入状况,体现其收入的地域性和相对性特征,真实体现城乡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用平均收入界定我国“中等收入者”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国情,一是在贫富悬殊、基尼系数偏高的地区,平均收入界定“中等收入者”会出现偏差;二是个人收入的不透明,难以准确计算平均收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石刚  韦利媛  
提高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制定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相关政策,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等收入者的定义、中等收入者的划分标准以及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测算三个角度对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并在对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  常兴华  李伟  
通过相关测算,我国城乡各收入阶层规模呈现以下特点:从总量上看,目前我国橄榄型收入结构尚未形成;从变量上看,我国不同收入群体比重变化阶段性特征凸显,且进程加快;从比较分析看,我国城乡居民绝大部分还处于由低收入逐步向中等收入过渡阶段。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政策建议:一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为提升中等收入者比重提供强大动力;二是加大分配制度攻坚力度,完善主体性宏观分配格局,优化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功能,促进中等收入者规模扩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贾楠  
2009年4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人们普遍认为该工资水平一定程度上高于实际收入。本文以统计学原理为基础,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分析了平均工资与实际收入之间的偏差度,以及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另外,本文还分析了现行平均工资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克服现行平均工资计算方法局限性的建议和意见。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曾小彬  陈明  
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收入区间确定方法是:比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确定中等收入者的恩格尔系数区间,然后建立数学模型对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恩格尔系数区间值进行修正,依据修正后的区间值确定中等收入者的收入区间。依据所确定的中等收入者收入区间,运用插值法可进一步测得我国中等收入者人口占比。结果表明,2001年至2010年我国中等收入者的人口占比呈逐步上升趋势,并将于2044年前后进入橄榄型社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叶福生  董树平  付春晖  李帮志  
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关于中等收入者划分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湖北实际,提出湖北中等收入者的内涵界定、主要特征及划分标准,分析湖北中等收入者的现状特征和影响因素,探索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战略目标和对策措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晓河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居民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越来越严重 ,在农村和城市内部 ,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是不断扩大的 ,高收入群体占有的收入份额在迅速上升 ,而低收入群体占有的收入份额在不断下降;在城乡之间 ,收入分配结构也在向有利于城市居民方面变动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城市人占有的收入份额越来越多 ,而农民占有的收入份额却不断变小。造成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日益严重的原因既有产业结构变动因素 ,也有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因素。为了防止收入分配的过度分化 ,政府应该适度干预市场 ,通过公共政策来调节收入分配 ,并帮助穷者。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纪宏  陈云  
针对中等收入者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当前中等收入者研究方法不足的状况,本文基于现代非参数方法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提出测算中等收入者比重及其变动的新方法,并构建影响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动的因素动态分解方法。依据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的微观收入数据,本文提出我国中等收入的相对标准和绝对标准,对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及其变动进行测算,对影响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动的增长效应、分配效应和"标准"效应进行分解。在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到有政策指导意义的结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姚卫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对缩小这种差距、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及社会结构意义重大。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首先应对其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其次要对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低的现状及其危害有清醒、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以达到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的目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明  李梦凡  
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转型和增长。在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背景下,社会两极分化愈益显化,其中阶层变动尤其是中等收入者群体逐渐萎缩问题不容忽视,目前社会阶层结构呈现的"M"形收入分布趋势,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基于非参数Kernel核密度估计的我国中等收入者群体发展中的判断标准与规模变动说明,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显现的两极分化程度和特征都存在着差异性。要缓解两极分化,关键在于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比重,并针对农村和城镇的不同情况在居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上施以不同的政策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苏海南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这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对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全面建没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纪宏  刘扬  
针对中等收入者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当前中等收入者研究方法不足的状况,本文基于现代非参数方法中的核密度佑计方法,提出测算中等收入者比重及其变动的新方法,并构建影响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动的因素动态分解方法。依据居民收入的微观调查数据,本文提出我国中等收入的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对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及变动情况进行测度,并对影响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动的增长效应、分配效应和水平效应进行分解。在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到有政策指导意义的结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新年  
在201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把扩大内需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并要求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等方面。这是继党的十六大以来,再一次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论述,并成为人们关注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梅  张永平  
当今,获得一份好的工作需要何种技能? 1967年,美国汽车工人生产了2900万部汽车和卡车。生产工作体力消耗大,但报酬丰厚——年薪不低于3.2万美元(以1993年美元价格计算),雇用非常随便。福特汽车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阿特·约翰逊称这种工作为“干体力活的出力过程”。 到80年代中期,工作和雇员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等公司不再雇员,新企业所需要的也不再是仅能干体力活的劳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萨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构建"橄榄型"财富结构,是我国扩大消费需求、逐步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十二五"规划中值得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分析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及发展趋势,进而研究与探讨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