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95)
2023(7908)
2022(6559)
2021(6098)
2020(4941)
2019(11176)
2018(11011)
2017(21700)
2016(11935)
2015(13295)
2014(13273)
2013(13246)
2012(12157)
2011(11147)
2010(11456)
2009(10972)
2008(10872)
2007(10285)
2006(9383)
2005(8732)
作者
(33756)
(29131)
(28416)
(27195)
(18016)
(13890)
(12772)
(11073)
(11035)
(10239)
(9960)
(9691)
(9276)
(9160)
(9089)
(8681)
(8375)
(8349)
(8215)
(8193)
(7247)
(7148)
(6983)
(6753)
(6565)
(6488)
(6460)
(6432)
(5905)
(5607)
学科
(51837)
经济(51754)
(45591)
(45264)
管理(34283)
农业(30031)
(24474)
企业(24474)
(17294)
业经(17204)
方法(16575)
数学(14646)
数学方法(14555)
(14224)
中国(13560)
(12462)
农业经济(10147)
(9898)
银行(9886)
(9612)
土地(9567)
(9531)
(9508)
金融(9506)
体制(9478)
地方(9363)
(9193)
农村(9183)
(8903)
贸易(8894)
机构
学院(174396)
大学(169872)
(79500)
经济(77997)
管理(67690)
研究(60470)
理学(57524)
理学院(57029)
管理学(56349)
管理学院(56046)
中国(50763)
(49388)
(38440)
农业(37394)
(35300)
科学(33321)
业大(31416)
(30525)
中心(29151)
财经(28860)
(28378)
研究所(26829)
(26119)
经济学(23677)
农业大学(22850)
(21910)
北京(21742)
经济管理(21571)
(21306)
经济学院(21283)
基金
项目(110725)
科学(88252)
研究(84836)
基金(81702)
(70377)
国家(69687)
科学基金(60034)
社会(56025)
社会科(52737)
社会科学(52724)
(43702)
基金项目(43500)
教育(37016)
自然(36677)
自然科(35762)
自然科学(35756)
编号(35330)
(35277)
自然科学基金(35145)
资助(32130)
(28605)
(28309)
成果(28306)
(26128)
(24746)
重点(24459)
国家社会(23524)
课题(23512)
(23178)
(22951)
期刊
(99124)
经济(99124)
(55070)
研究(53715)
中国(42736)
农业(36896)
(29900)
学报(25653)
科学(25395)
(24829)
金融(24829)
管理(22568)
业经(21870)
大学(21150)
学学(20451)
(17217)
财经(15103)
农村(14391)
(14391)
教育(14196)
问题(14093)
农业经济(13900)
技术(13764)
(12867)
经济研究(12596)
世界(11464)
(10405)
经济问题(10253)
农村经济(9357)
社会(8744)
共检索到279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新民  
近年来,各地政府都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并取得了较大成效。纵观金华市近几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情况,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海涛  
在考察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演变的基础上,分析转型时期的农地征用过程,剖析农地征用矛盾的内在机理,探索农地征用矛盾的解决思路和具体方案,揭示农村市场交易机制的重要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西玉  
近年来,各地除采取措施改善农业生产的宏观环境外,土地制度安排上也出现了一些调整和变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不同方式促进农地流动和集中,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以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的要求。本文就这个问题,结合农村改革实践,分析建立有效的农地流转机制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建华  
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具有相互促进的动态机制:一方面,农地确权可推动农地流转健康有序地进行;另一方面,农地流转也可促进农地确权的稳步推进。本文初步探索了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的互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邓伟华   米运生   詹舒琪   张小艳  
中国的农地流转市场正在经历由非正式“熟人市场”向正式交易市场的转型。已有文献聚焦于农地制度对此现象的影响,但鲜有研究注意到数字金融所发挥的作用。本文理论探讨数字金融对农地流转市场化转型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基于全国性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使用显著拓宽了农户农地流转的交易半径,激励农户出于营利性动机向非熟人流转农地。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提高农户金融服务可得性及缓解农地流转对象和地块领域的信息摩擦,推动农户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合理配置农地资源。此外,数字金融使用能够提高农户流转农地的租金水平,降低“零租金”流转农地的概率,进一步印证了其对农地流转市场化转型的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传岗  张军伟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通常由几个阶段的任务组成,主要包括前期的流转交易和后期的生产经营。不同的流转设计导致流转路径分化为"三权分置"和"四权分置"两种情况,并自发形成"流转分权、流转合权"两种机制。在对"分权流转、合权流转"进行刻画的基础上,从需求侧的研究证明:两种情况下的农地流转最优价格机制可以通过简单的线性合约和交易费用来执行;若每宗流转带来的规模效应足够大,那么需求方将选择流转价格高的"分权"机制,相反,若每宗流转带来规模效应极小,那么需求方将选择流转价格较低的"合权"机制。虽然流转信息在不同机制下存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传岗  张军伟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通常由几个阶段的任务组成,主要包括前期的流转交易和后期的生产经营。不同的流转设计导致流转路径分化为"三权分置"和"四权分置"两种情况,并自发形成"流转分权、流转合权"两种机制。在对"分权流转、合权流转"进行刻画的基础上,从需求侧的研究证明:两种情况下的农地流转最优价格机制可以通过简单的线性合约和交易费用来执行;若每宗流转带来的规模效应足够大,那么需求方将选择流转价格高的"分权"机制,相反,若每宗流转带来规模效应极小,那么需求方将选择流转价格较低的"合权"机制。虽然流转信息在不同机制下存在不同溢价,但是两种机制在流转标的相同的条件下承租参与者人数并不决定流转价格差异,而是由两种机制下不同承租者的经营力与流转规模的匹配度及其差异决定的。当差异化的流转设计、流转标的、承租经营力与流转分权机制形成共振效应时,那么农地流转在需求侧上就表现为流转价格悖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光  
建国后的50多年来,我国对农地制度进行多次变革的实质都是平分土地。这种带有行政强制性的农地分配机制产生了"村社集体成员权"平均占有土地的严重倾向,直接刺激了农村人口快速增长;反过来,人口增长又降低了农民的人地比率。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农村社区,农户承包地细碎化的趋势十分明显,使许多农户失去了依靠土地生存的基本保障功能。《农村土地承包法》虽然从法律上切断了农地继续细分的制度路径依赖,但是,由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模糊,在人地矛盾日益紧张的压力下,今后很难阻止农民继续要求平分集体土地的机会主义动机;而农村基层政权组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炳坤  
从过去只重视农产品数量增长到高产优质并重、提高效益(通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重大转折。这个转折表明,我国长期为之奋斗的通过增加农产品数量解决全国人民温饱问题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农业生产力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的特点之一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将被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我们面临的选择远不止一种,而正确的选择却只有一种,即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这一基本运行机制和调节手段的功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戴勇  
一、以市场导向开发代替资源导向开发 改革开放以来,在家庭联产承包基础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一定范围内对农产品价格体制、购销体制等,进行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初步形成了农业发展与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但是由于全国范围内的大部分地方仍未摆脱传统产品经济的束缚,农业生产和资源开发基本上停留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产品经济格局上,推行以资(源)定产,以产定销的“资源导向开发”模式。这种模式限制了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造成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相对滞后、市场发育慢、农化结构不合理、产销脱节等等。导致1989年-1991年连续三年农业增产而出现全国性农产品“卖难”和农业增产不增收的局面。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庆   刘静   宋蕊  
探究农地流转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对促进中国农地的高效、低碳利用和农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5—202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BM模型对各省份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业生态效率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农地经营规模和农业机械化服务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在2005—2021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2)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业生态效率,且该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农地流转面积超过门槛值后,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会下降;3)农地流转通过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推动农业机械化服务提高农业生态效率。为提高农业生态效率,本研究建议:加快推动农地流转水平,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推动农业机械化服务,结合区域差异性,重视西部地区的农地流转。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鲁尔  
指由于市场上价格和供求的自发变动而自动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使社会的生产和需要相吻合的过程和形式。市场机制是由价值规律决定的。通过价格下跌→上涨→下跌,以及商品供过于求、求过于供、供过于求等的变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伟  
创新农地流转制度从而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对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形成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框架。皖南F区的经验表明,村社本位的组织化农地流转模式是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重要路径,该模式包含了农地产权变革、农地流转政策实践、农业经营主体选择、农地租金调整和市场风险防控等多个维度的内容,形成了整体性的农地流转制度设置和运作体系。村社本位的组织化农地流转模式以村社集体为核心载体,通过政府引导下的行政资源承接、以动员为基础的公意统合和基于村民自治的民主过程等机制,明确了地方政府、村社集体和农民的权责关系,推动了农地流转秩序的有效运转。村社本位的组织化农地流转模式能为“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流转制度创新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志峰  王会欣  马喜珍  
目前,河北省农地流转在流转目标、行为中都存在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地方政府和农民的流转利益分配方面。由于农民属于弱势群体,加之地方政府的权利寻租行为,地方政府和农民利益博弈的结果通常是农民利益被侵占,农地非农化流转愈演愈烈。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利农护农政策,并通过规范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改变了土地经营的外部环境,土地流转面临着新的形势。本文从分析农地流转中利益分配中存在问题出发,基于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探索促进农地流转长效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涛  蔡建明  刘彦随  倪攀  
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城乡统筹、科学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客观要求。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中模糊的农地产权和征地、定价等机制对农地流转带来了效率性、功能性等缺陷,并且存在着农民利益难以保障、中介服务缺乏、市场化程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应借鉴城乡双置换、股份合作社和土地信托的土地流转实践模式,探索农地产权显化机制、农地资产化机制、征地机制、农地科学整治机制和农村社保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