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18)
- 2023(7605)
- 2022(6218)
- 2021(5535)
- 2020(4089)
- 2019(9336)
- 2018(9213)
- 2017(16593)
- 2016(9046)
- 2015(9958)
- 2014(9922)
- 2013(9696)
- 2012(9471)
- 2011(8740)
- 2010(9071)
- 2009(8091)
- 2008(8094)
- 2007(7152)
- 2006(6684)
- 2005(6440)
- 学科
- 济(42697)
- 经济(42655)
- 管理(21897)
- 业(20898)
- 地方(17552)
- 中国(16501)
- 企(14578)
- 企业(14578)
- 农(13411)
- 业经(11380)
- 地方经济(9914)
- 发(9639)
- 农业(9455)
- 方法(8918)
- 融(8785)
- 金融(8785)
- 银(8538)
- 银行(8523)
- 行(8418)
- 环境(7951)
- 学(7472)
- 贸(7391)
- 贸易(7377)
- 制(7337)
- 数学(7157)
- 发展(7145)
- 展(7121)
- 数学方法(7070)
- 易(7042)
- 技术(6924)
- 机构
- 学院(125600)
- 大学(121625)
- 济(51136)
- 研究(49967)
- 经济(49897)
- 管理(42550)
- 中国(38976)
- 理学(34519)
- 理学院(34036)
- 管理学(33476)
- 管理学院(33231)
- 科学(29839)
- 京(28025)
- 所(25674)
- 财(23317)
- 研究所(22841)
- 中心(22517)
- 农(22452)
- 江(22002)
- 范(19755)
- 师范(19541)
- 北京(18699)
- 院(18430)
- 州(18251)
- 业大(17190)
- 财经(17069)
- 省(17005)
- 农业(16992)
- 技术(16285)
- 师范大学(15513)
- 基金
- 项目(77699)
- 研究(61452)
- 科学(60105)
- 基金(51668)
- 家(44738)
- 国家(44269)
- 社会(37371)
- 科学基金(37066)
- 社会科(35361)
- 社会科学(35357)
- 省(33098)
- 教育(28311)
- 划(26910)
- 基金项目(26363)
- 编号(26161)
- 发(23876)
- 成果(21969)
- 自然(21350)
- 资助(20629)
- 自然科(20600)
- 自然科学(20593)
- 课题(20247)
- 自然科学基金(20188)
- 发展(19534)
- 展(19155)
- 重点(18286)
- 年(16883)
- 创(16823)
- 部(15924)
- 创新(15743)
共检索到218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松茂
实践是人与自然的中介,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中枢,通过劳动,人与自然相统一。工业文明时 代,人与自然对立的社会实践观与自然观是导致今天生态危机的重要的、深层次的思想根源。为此,人类必 须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实践观,按生态平衡规律办事,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制度安排和道 德取向,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去发展生产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松茂
人与自然对立的社会实践行为,导致了全球的生态危机,进而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人类必须抛弃传统的观念,转变价值观、发展观、消费观和科技观,树立科学的实践观,按生态平衡规律办事,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去发展生产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德敏 董正爱
环境权是于20世纪中后期基于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论、新的理念,已经成为环境法的理论基础和支撑。一般认为,环境权维护的是人对环境的权利及利益,是传统人权理论的延伸与扩展。但环境权在其从提出、发展及被人们所逐渐接受的过程中就充斥着各种争论,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和"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等各种主张。突破传统法学的樊篱,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视角对环境权理念予以审视,从而以环境权为中心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并积极推动环境权入宪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重视环境权的现实意义,将环境权的具体权利框架在法律体系中建构起来,推进环境权从应有权利向实有权利转化,有益于促进环境权的进...
关键词:
环境权 和谐发展 理念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华军 邵明吉 孙东旭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绿色发展的思想演变,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绿色发展的实践历程,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框架,从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性视角对中国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估,多维立体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研究发现:(1)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性不断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2)中国四大区域板块的绿色发展水平实现了全面提升,绿色发展的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层面,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充分引领中国绿色发展。(3)中国四大区域板块的绿色发展水平逐渐由低水平集聚向高水平发散演变;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出逐渐向高水平发散的分布特征;中国绿色发展的流动性逐步增强,向上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此外,本文对“十四五”时期如何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滨肖
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自觉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和谐 人与自然 社会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武瀛 杨松茂 杨太康
科学发展观下的生态伦理观是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意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发展的协调性;以人为本为目的的人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和以统筹兼顾为方针的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的高度统一。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谢林
陕西省在国家开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推动下,准确设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价值实现方式与建设目标,并运用多种手段,周密设计和界定技术实现方式与实现方向,建立以社会效益为核心的工程建设评价体系,这必将带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价值实现 社会效益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志秀 葛翔宇
笔者基于VECM模型对利率、汇率、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利率、汇率、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具有双向影响关系,而经济增长率单向影响通货膨胀,利率不是经济增长率的格兰杰因,汇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都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五个变量互相之间的作用都有较长滞后效应。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以保增长防通胀。
关键词:
VEC模型 货币供给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徐 贾晶如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是研究区域科技进步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综合发展度与同步系数等定义为基础,建立区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利用浙江省11市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从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两大子系统出发对浙江省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剖析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各种模式及其绩效。
关键词:
科技 经济 协调性 浙江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毛盛勇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分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31个省区市2006年横截面数据计算了各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因子得分,进行排序、等级差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31个省区市中,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为好和较好的有12个,差和较差的有13个,协调程度一般的有6个,总体协调程度较差。在分析个案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要更多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潜力;鼓励高等教育发展滞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投资,支持社会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适当控制发展过度地区的高等教育规模,并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
关键词:
区域 高等教育 经济发展 协调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夏蒙 武玉凤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根据中国1993-2009年的数据资料,构建指标体系,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对我国收入分配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作整体效率评价,并对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实证发现,我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较低,因此,如何改革创新收入分配制度,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赵亚静 万兴亚
解决区域发展非协调性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关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从"非均衡发展"向"协调发展"转换的关键时期;区域发展不平衡格局亟待扭转,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任务十分艰巨。破解区域发展中的各种"非协调性"问题、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要切实依靠政府来主导,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关键词:
区域发展 区域协调 区域政策 非协调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靖学青
目前,我国省际之间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各地区的企业和居民所享受到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服务需求潜力大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服务需求潜力小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与服务需求基本上是匹配的,其服务业发展状况基本上能够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河南、河北两省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服务潜在需求,应加大服务业发展力度,提升服务业比重;贵州、西藏两省(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过多地超越了服务潜在需求,主要是其经济发展水平过低、服务需求不足导致的,贵州省在政策上应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步伐,西藏自治区则由...
关键词:
省级区域 服务业 区域差异性 需求协调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海龙 段卓
鉴于传统的交叉效率模型在测度农旅产业融合时难以将农旅产业的竞争性特征考虑在内,文章将SBM模型与Lotka-Volterra模型相结合测度了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农旅产业融合系统共生协调度,并从效率水平和共生关系两个维度评价了农旅融合系统发展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我国农旅融合系统的发展协调性水平在2012—2018年得到显著改善,同时,省域间产业系统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2020年新疆的农旅产业系统共生协调度最高,广西最低;重庆、贵州、黑龙江、海南、上海的农旅产业在系统内呈高水平互利共生关系,河北、甘肃则存在低水平竞争关系,而天津、四川、江西等10个省份农业与旅游产业偏利共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