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
- 2023(63)
- 2022(47)
- 2021(44)
- 2020(35)
- 2019(97)
- 2018(96)
- 2017(237)
- 2016(126)
- 2015(171)
- 2014(179)
- 2013(139)
- 2012(148)
- 2011(129)
- 2010(124)
- 2009(97)
- 2008(120)
- 2007(83)
- 2006(89)
- 2005(75)
- 学科
- 济(560)
- 经济(560)
- 业(495)
- 农(369)
- 农业(311)
- 管理(306)
- 地方(292)
- 制(261)
- 银(243)
- 银行(243)
- 行(242)
- 制度(236)
- 度(236)
- 财(235)
- 人口(229)
- 劳(201)
- 劳动(201)
- 业务(200)
- 企(193)
- 企业(193)
- 动力(191)
- 劳动力(191)
- 农业劳动(187)
- 农业人口(185)
- 中国(184)
- 地方经济(184)
- 银行制(184)
- 财政(179)
- 政(154)
- 贸(150)
- 机构
- 学院(1505)
- 大学(1485)
- 济(730)
- 经济(708)
- 管理(652)
- 中国(595)
- 研究(574)
- 理学(547)
- 理学院(541)
- 管理学(536)
- 管理学院(534)
- 财(400)
- 中心(388)
- 农(364)
- 银(354)
- 银行(331)
- 京(319)
- 行(318)
- 农业(285)
- 人民(281)
- 所(281)
- 省(271)
- 科学(271)
- 江(258)
- 财经(254)
- 国人(249)
- 中国人(248)
- 研究所(248)
- 州(244)
- 中国人民(242)
共检索到2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伊春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以来,在集中使用好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的同时,还通过自身努力,推进伊春林区经济转型,促进资源枯竭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集中使用财力性转移支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贾康
龙岩市地处福建西部,因在全国较早建立红色政权、并是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之一,所以又称"闽西苏区"。2009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旨在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统筹我国区域协调布局,构筑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面对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作为福建省主要行政辖区,龙岩市必须牢牢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发扬原中央苏区的"红旗不倒"精神,提升使命感和紧迫感,挖掘自身潜力与优势,加快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步伐,承担起加快海峡西岸发展的生力军重任。同时,鉴于龙岩市所辖全部县(市、区)均为原中央苏区县,与台湾交往上有着全方位的"五缘"关系...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安泽
转移支付是一种主要的区域补偿性财政手段,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较强的直接作用。因此,转移支付政策常常被用于促进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近年来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而目前的转移支付制度安排对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作用却并不理想。本文立足中部地区,在对我国现行转移支付规模、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部崛起的转移支付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部崛起 转移支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汤玉刚 宋琪
本文利用山东省2009—2013年的区县级数据分析发现,虽然区域经济收敛的过程在显著地发生着,但是无论从全省范围还是从转移支付净流入的西部地区考察,转移支付制度并没有起到促进区域人均消费水平收敛的作用,而其中税收返还的发散效应最为明显。这意味着,地区间经济收敛有其内在的支配性规律,不能对转移支付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效果过于乐观。确保居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平等权利,保护居民的自由迁徙权利,应该成为下一步转移支付制度设计的立足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长庚 巫骥
文章梳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演变历程和转移支付管理实践变化与趋势,使用空间分析、相关系数分析、基尼系数分析和RE指数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促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及效果,得出以下结论:(1)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完善,公平性不断提升;转移支付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规模不断增大、精准性不断提高、地方平衡性不断增强。(2)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降低了各省域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推动了各项省域协调发展指标均衡提升。(3)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主要通过推动人均财政支出均等化和规范地方政府支出行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最后,从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省以下地方财政支出行为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培寅
随着取消农业税后县乡基层财政困难的增加,欠发达地区县乡公共产品供给日见萎缩,而作为重要均衡手段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又过分注重"效率优先",对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和财政能力的平衡重视不够,从而严重制约了贫困地区的健康发展。为实现全国不同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必须改革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公平合理的横向均衡财政转移支付机制。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制度 横向均衡 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涛
研究目的:通过对土地出让收益回流农村的探讨,力求拓宽农村发展的资金渠道,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土地出让收益应返还农村,资金回流方式采取农村发展基金的模式;(2)"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跨区域挂钩与农村发展基金相结合,解决土地收益不平衡问题。研究结论:农村集体用地土地出让收益返还农村,可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互惠共赢和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严于龙
目前,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各界,都开始注意增加居民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消费方面,谈得最多的莫过于城镇住房消费。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我国正处于住宅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住宅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目前约为2.0%,与发达国家的一般占国民生...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审计署贸易审计局课题组 虞伟萍 汪春贵 张玉竹
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种类多、规模大。商务部参与其中内贸发展专项资金的分配工作。审计署贸易审计局对商务部参与分配的201 1年度内贸发展专项资金进行了探索性审计,采用"突出政策落实,关注分配程序,延伸审计‘四查四看',上下贯通扎实取证"的审计方式,取得成效,也遇到依法审计难等挑战。深化专项资金审计,要努力实践科学审计理念,以资金分配为龙头,贯通资金使用和管理流程,促进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的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合规合理、公开透明、廉洁有效,切实用于落实国家战略和宏观调控政策目标、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要不断总结完善在审计中摸索的好经验好做法,审学研结合不断创新思路,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实现审计目标。
关键词:
专项转移支付 分配 审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席卫群 张友斗 张帆
转移支付制度已经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的重要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转移支付制度是否能够规范政府行为,为市场化进程提供制度保证呢?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转移支付对地区市场化进程的影响。结果显示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对市场化影响程度显著不同,财力性转移支付对市场化程度显著为正,但是在东部地区不明显;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市场化进程显著为负。
关键词:
市场化 财力性转移支付 专项转移支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颜银根
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企业异质性因素,构建"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以此来考察转移支付、产业跨区转移和地方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表明:与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结论相似,转移支付可以引起产业转移,但存在"门槛效应"。同时,由于"排序效应"的存在,转移支付将导致最低生产效率的企业率先对补贴作出反应,从而导致产业承接地生产效率的降低。使用中国31个省份1999-2012年的数据,根据DEA计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面板固定效应、门限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支持了理论假说:只有当转移支付达到一定"门槛值"时,转移支付才会引起产业转移,转移支付对产业转移的弹性系数为0.1左右。此外,当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安虎森 吴浩波
本文提出资本配置效应、市场接近效应、市场拥挤效应和所得税效应等转移支付政策的作用机理。分析表明,补贴欠发达地区企业经营利润的转移支付政策可以吸引发达地区的经济活动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但并不能扩大欠发达地区的收入和市场规模。同时,尽管该政策可以实现福利水平区际公平的目标,但导致国民经济整体福利水平的损失。而区际贸易条件的改善不仅能减少转移支付导致的福利损失,而且能降低实现福利水平区际公平目标的补贴率要求。
关键词:
资本配置效应 市场接近效应 最优补贴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余小平 吴雪 张文红
地区发展差异及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取向余小平吴雪张文红一、我国地区差距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差距(一)我国是世界上地区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地区不平衡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是我国基本国情特征之一。联合国《...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樊丽明 解垩
转移支付与区域平衡发展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议题,也是国民收入分配的现实关切。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凸显等一系列矛盾,这显然是当前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瓶颈。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一种区域补偿政策载体,是实现区域间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更是筑牢边疆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的有力举措。但在实践中,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建设仍存在不足之处,在促进均等化等方面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政策预期,由此备受国内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既有研究搭建了转移支付推动区域平衡发展的基本分析框架,重点聚焦于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均等化、地方政府行为以及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并以转移支付的财力均衡效应、地方官员偏好等因素为抓手对内在作用机制做出了进一步的剖析。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在推动区域平衡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整体呈现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长期趋好的特征,对口支援等具有横向转移支付性质的措施更是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但是,转移支付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功能发挥还有待提升,因此有必要在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以健全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增强转移支付的精准性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克林 李文祥 李作威 谭三川
由于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一种特殊类型的人口流动—环境移民(异地扶贫开发)在发展中国家出现。本文以广西喀斯特地区为例,讨论了贫困与环境移民形成的原因、迁入区域资源环境条件、移民安置方式及社区管理体制,介绍了项目研究与开发内容、阶段性进展及经验教训。
关键词:
贫困,环境移民,可持续发展,喀斯特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