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19)
2023(3072)
2022(2417)
2021(2655)
2020(2035)
2019(4710)
2018(4846)
2017(6630)
2016(5438)
2015(6569)
2014(6869)
2013(5541)
2012(5000)
2011(4822)
2010(5165)
2009(4290)
2008(4095)
2007(3882)
2006(3664)
2005(3503)
作者
(11068)
(9056)
(8938)
(8874)
(5754)
(4523)
(4317)
(3742)
(3598)
(3485)
(3192)
(3129)
(2964)
(2927)
(2892)
(2857)
(2786)
(2780)
(2766)
(2616)
(2593)
(2428)
(2346)
(2112)
(2110)
(2077)
(2073)
(2057)
(1946)
(1922)
学科
教育(21710)
中国(10841)
教学(8187)
理论(7290)
管理(6709)
(4659)
经济(4646)
思想(4535)
学校(4438)
政治(4415)
思想政治(4249)
政治教育(4249)
治教(4249)
德育(4193)
研究(4119)
(4105)
高等(4074)
学法(3970)
教学法(3970)
(3721)
(3644)
改革(3607)
发展(3408)
(3281)
学理(3097)
学理论(3097)
(2893)
教育改革(2865)
(2801)
计算(2624)
机构
大学(65438)
学院(55763)
教育(31083)
研究(24141)
(22354)
师范(22302)
师范大学(18662)
(16498)
科学(13470)
职业(12766)
北京(11931)
教育学(11900)
技术(11640)
(11538)
(11382)
管理(11211)
研究所(10371)
(10253)
中国(9790)
经济(9563)
中心(9292)
理学(9241)
理学院(8904)
(8880)
教育学院(8847)
职业技术(8755)
(8617)
管理学(8312)
管理学院(8169)
技术学院(7727)
基金
研究(33723)
项目(31175)
教育(27156)
科学(25754)
成果(18936)
编号(17647)
课题(17272)
社会(16947)
基金(16567)
社会科(15547)
社会科学(15543)
(15391)
(14997)
(14594)
(12632)
国家(12300)
规划(12070)
(11044)
研究成果(10677)
项目编号(10453)
年度(9881)
(9747)
科学基金(9554)
大学(9506)
(9149)
(9131)
重点(9090)
(9038)
(9004)
阶段(8978)
期刊
教育(57610)
研究(33026)
中国(28039)
职业(12966)
(12524)
经济(12524)
技术(9374)
大学(8404)
高等(8345)
技术教育(7932)
职业技术(7932)
职业技术教育(7932)
学报(7616)
高等教育(7254)
成人(6454)
成人教育(6454)
科学(5427)
(5405)
论坛(5405)
(5263)
(5257)
图书(4902)
(4835)
学学(4497)
发展(4359)
(4359)
教研(4277)
高教(4277)
比较(4158)
职教(4111)
共检索到106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刚  于丹  董海  杨凯涵  李国辉  
双重道德人格是全球信息化浪潮和多元化冲击的表现。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现代道德人格对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用双重人格看大学生文明教育现状堪忧,部分大学生道德观念,因环境的不同有所差异,显示其道德人格的双重性;多元文化的冲击,其道德人格呈现为较为普遍的明显的双重性。双重人格视角下大学生文明教育亟待完善,正确理解文明教育,完善大学生文明教育;建立他律的监督制度,从制度层面去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改善教育方法,积极探索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人格。但我们也不必消极地去看待双重道德人格,它可以说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经历的一个部分,并且对大学生文明教育的完善也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冬岩  佟秀莲  魏沧波  周丽娟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是文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然而,随处可见的不文明现象,与大学厚重、高雅、宁静的氛围极不相符。文章分析了造成不文明现象的原因,认为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基础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是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乐民  
重视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新课题。加强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在大学生中深化生态文明认知教育,培植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强化生态文明践行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消费习惯;完善生态文明教育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生态人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加书  陈涛  王鑫  
网络把大学生带进了交往的新世界,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的交往方式,需要新的交往规范加以约束和调整,他们应该学会在其中怎样做人,否则,网络交往将是无序的交往。开展学生网络文明教育,不能仅限于思想理论的灌输与教育,还要求我们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使大学生更加符合网络时代的思想和行为要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新亮  王英  
本文阐述了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了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提升他们生态文明素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彭志红  陈根红  
科技水平的发展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如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等,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对于生态文明教育予以了更高的关注度。文章以新媒体时代作为背景,分析了针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并探讨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创新举措。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甜甜  陆佩萱  毕瀚方  陈洪  
通过对东北地区某林科高校的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网络生态文明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融合做的还不够好,尚未形成全面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同时网络信息参差不齐,使得有效信息筛选存在困难。建议:开设生态文明教育的网络通识课程,以网络为依托,将生态文明教育由课堂为主转为课内外结合;建立高校生态文明专题网站,建立有效信息筛选和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开展网络生态文明教育。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甜甜  陆佩萱  毕瀚方  陈洪  
通过对东北地区某林科高校的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网络生态文明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融合做的还不够好,尚未形成全面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同时网络信息参差不齐,使得有效信息筛选存在困难。建议:开设生态文明教育的网络通识课程,以网络为依托,将生态文明教育由课堂为主转为课内外结合;建立高校生态文明专题网站,建立有效信息筛选和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开展网络生态文明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金香兰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人格是高校实现教育目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社会的精神面貌。本文,针对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宁华  
大学生道德人格特点的形成,是当代社会经济关系制约和影响的结果。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选择。文化环境开放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有双重作用。道德人格是指个体在现实生活实践过程中,将特定社会的道德要求经过主体的个性化整合之后,积淀而成的一种具有稳定性的道德化自我。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是指个体作为大学生这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表现出的道德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华启和  
通过对生态危机问题进行道德的思考,阐述了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价值诉求,在分析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路径:以创建"绿色大学"为契机,利用课堂载体、网络载体、社区载体来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为生态文明的建设造就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鹏  
道德教育有必要对大学生的道德发展进行审美的熏陶与指引,塑造充满活力的个性生命与和谐的审美人格,而道德审美教育是适应这一需要的辅助性道德教育模式之一。它主要从教育理念、教育课程、教学方式、教育空间以及教育评价等几个方面来建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姚敏  周生江  于海涛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28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人格和道德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活跃、坚韧、严谨人格维度和协调性、集体性道德价值观对道德行为有直接正向影响,利己性道德价值观对道德行为有直接负向影响。活跃、坚韧人格在协调性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活跃、坚韧、严谨人格在集体性、利己性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坚韧人格在进取性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严谨人格在公德观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人格在道德价值观和道德行为中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红芳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学生良好个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已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健全人格的培养既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优化大学生人格教育应遵循一定原则,注重导向教育,加强责任感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创新人格,达到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爱虹  刘明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任务,文章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出发,根据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特点,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应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队伍建设,完善网络法律和伦理体系,等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