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96)
- 2023(2748)
- 2022(2445)
- 2021(2255)
- 2020(1894)
- 2019(4251)
- 2018(4158)
- 2017(7605)
- 2016(4585)
- 2015(5141)
- 2014(4956)
- 2013(4950)
- 2012(4880)
- 2011(4593)
- 2010(4567)
- 2009(4192)
- 2008(4230)
- 2007(3867)
- 2006(3575)
- 2005(3249)
- 学科
- 济(15687)
- 经济(15659)
- 管理(9968)
- 业(9457)
- 企(7559)
- 企业(7559)
- 方法(7316)
- 学(6711)
- 数学(6338)
- 数学方法(6174)
- 中国(4384)
- 农(4347)
- 财(4096)
- 制(3389)
- 业经(3019)
- 农业(2890)
- 理论(2728)
- 贸(2639)
- 贸易(2636)
- 地方(2561)
- 易(2559)
- 融(2465)
- 金融(2464)
- 银(2446)
- 银行(2401)
- 及其(2328)
- 体(2310)
- 行(2302)
- 和(2248)
- 策(2232)
- 机构
- 大学(69699)
- 学院(67902)
- 研究(32057)
- 农(25414)
- 科学(24352)
- 济(22979)
- 经济(22422)
- 中国(21651)
- 农业(21092)
- 所(19764)
- 管理(19026)
- 研究所(18395)
- 业大(17592)
- 京(16482)
- 理学(16155)
- 理学院(15877)
- 管理学(15223)
- 管理学院(15129)
- 农业大学(13386)
- 省(13149)
- 中心(13091)
- 业(12240)
- 室(12224)
- 江(11898)
- 科学院(11379)
- 实验(11220)
- 院(11163)
- 实验室(10761)
- 财(10394)
- 重点(10312)
- 基金
- 项目(48579)
- 科学(35296)
- 家(34769)
- 国家(34546)
- 基金(34076)
- 研究(26697)
- 科学基金(26056)
- 自然(20484)
- 自然科(20010)
- 自然科学(19998)
- 省(19745)
- 自然科学基金(19660)
- 划(18088)
- 基金项目(17203)
- 资助(15366)
- 社会(14652)
- 社会科(13751)
- 社会科学(13743)
- 计划(13381)
- 科技(12934)
- 教育(12343)
- 重点(12294)
- 发(10670)
- 农(10375)
- 科研(10223)
- 专项(10130)
- 业(10043)
- 部(9958)
- 创(9675)
- 创新(9208)
共检索到106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芳明 刘桂富 朱海涛 丁效华 曾瑞珍 张泽民 李文涛 张桂权
【目的】了解各个发育时期控制水稻分蘖数QTL的"静态"和"动态"信息。【方法】利用单片段代换系对不同时期的水稻分蘖数QTL同时进行非条件和条件定位分析。【结果】(1)水稻分蘖数至少受14个QTL影响,它们分布在第1、2、3、4、6、7和8号共7条染色体的相应代换片段上;(2)各个时期影响水稻分蘖数的QTL数量(变动在6~9之间)和效应(变动在1.49~3.49之间)均不相同;(3)水稻分蘖数QTL的表达具有很强的时序性,主要集中在移栽后0~7d(有6个正表达),14~21d(有9个随机表达)和35~42d(有6个负表达)3个时间段内,正、负表达分别决定了最高分蘖和有效分蘖的数量;(4)每个QT...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金燕 杨梅 王中德 王军 周勇 杨杰 范方军 李文奇 梁国华 仲维功
以85个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其受体亲本为广陆矮4号,供体亲本为日本晴。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分析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穗粒数的差异,对代换片段上的穗粒数QTL进行鉴定。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27个穗粒数QTLs,分布于除第10染色体外的其他11条染色体上。其中,2个QTLs的加性效应表现为减效作用,另外25个穗粒数QTLs的加性效应表现为增效作用。其加性效应值的变化范围为-37.5~96.9,加性效应百分率的变化范围为-29.07%~88.57%。为进一步发掘和利用新的水稻穗粒数QTL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风华 席章营 曾瑞珍 Akshay Talukdar 张桂权
抽穗期是水稻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对抽穗期QTL进行定位并研究其遗传效应在水稻育种中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利用以6个水稻品种为供体的52个单片段代换系为试验材料,通过t测验比较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华粳籼74之间抽穗期的差异,对代换片段上的抽穗期QTL进行了鉴定。以P≤0.001为阈值共鉴定出20个抽穗期QTL,这些QTL分布于水稻的10条染色体。QTL加性效应值为–5.9~1.1,加性效应百分率为–7.4%~1.4%。有8个QTL被定位在小于10.0cM的区段内。利用1个单片段代换系与华粳籼74杂交发展的F2群体对qHD-3-1进行了定位。在作图群体中,早抽穗和迟抽穗植株数符合3:1的分离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陶亚军 徐梦彬 王飞 陈达 周勇 梁国华
为了鉴定和定位水稻垩白相关QTL,分析其遗传效应,利用籼稻品种广陆矮4号为受体,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的84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对代换片段上垩白相关QTL进行鉴定。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36个垩白相关QTL。其中,垩白度QTL共19个,其加性效应值为-6.44~12.86,加性效应百分率为-34.04%~68.02%。垩白粒率相关QTL共17个,其加性效应值为-7.32~3.63,加性效应百分率为-8.07%~4.00%。这些QTL的鉴定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并克隆相应QTL,提高稻米外观品质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军 朱金燕 周勇 杨杰 范方军 李文奇 梁国华 仲维功
水稻的芒性是一个与驯化相关的重要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基础复杂,且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以籼稻品种广陆矮4号为受体和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而成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对芒长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2011,2012年的调查结果,通过代换作图共鉴定出15个与芒性相关的QTL,这些QTL分布在除1,10,12外的9条染色体上,第3染色体上检测到的QTL最多为3个。15个QTL中效应最大的QTL是qAN4-1,2年平均芒长为4.7 cm;效应最小的QTL是qAN11-2,2年平均芒长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瑞珍 Akshay TALUKDAR 刘芳 张桂权
目的水稻谷粒形状(粒长、粒宽和长宽比)是衡量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开展粒形分子育种,对水稻粒形QTL进行分子定位。方法以单片段代换系(SSSL)为材料构建分离群体,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控制水稻谷粒长和谷粒宽的2个粒形QTL进行分子定位。结果粒宽QTLGw-8被定位于第8染色体长臂末端微卫星标记RM502与RM447之间,遗传距离均为0.3cM。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覆盖Gw-8的物理图谱,RM502与RM447位于同一克隆AP005529,两者之间的物理距离为55.0kb。粒长QTLgl-3被定位于第3染色体着丝粒附近的微卫星标记RM6146和PSM37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5cM和1...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定位 粒形 单片段代换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军 周勇 杨杰 朱金燕 范方军 李文奇 梁国华 仲维功
粒重是决定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粒重与粒形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广陆矮4号之间粒重的差异,以2年都能检测到的显著差异位点作为稳定表达的QTL。结果表明:千粒质量与粒长、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宽、粒厚相关性不显著;以P≤0.001为阈值,2年都能检测到的千粒质量相关QTL 19个,分布在除第10,12染色体以外的10条染色体上。其中,10个QTL的加性效应表现为增效作用,其加性效应值的变化为0.4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勇 高云 朱松松 朱金燕 王军 裔传灯 仲维功 梁国华
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分析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糙米率的差异,对代换片段上的糙米率相关QTL进行鉴定。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2个糙米率QTL,利用代换作图法将其分别定位在第6染色体和第9染色体上,2个QTL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位点来自于粳稻亲本日本晴,其加性效应值分别为1.49%和1.32%,加性效应百分率分别为1.89%和1.68%。该研究对进一步发掘和利用新的水稻糙米率QTL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提高水稻糙米率、增加稻米的实际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邵迪 李秋萍 吴比 邢永忠
从日本晴/明恢63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中筛选到1个抽穗期分离家系BC3F2,调查该家系327个单株,发现单株抽穗期呈明显双峰分布,晚抽穗和早抽穗单株比例符合3∶1的分离比,表明抽穗期受1个主效QTLqHd-3控制.利用极端集团混合法筛选到标记RM416在2个DNA混合池中有多态性,单因子方差分析证明了标记RM416和qHd-3连锁.在引物RM416附近20cM继续筛选多态性标记,对BC3F2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构建局部连锁图.通过QTL分析,qHd-3被定位在IDL01—RM5995,与2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3cM和1.5cM,它可以解释表型变异的62.9%.在同一区间内还检测到控制每穗颖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月雄 颜群 黄大辉 梁海福 高汉亮 马增凤 刘驰 阎勇 高利军 秦刚 李容柏
培育和种植稻瘟病抗性品种是控制水稻稻瘟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发掘和鉴定稻瘟病抗性基因/QTL是开展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的重要基础。利用10个菌株对97份单片段代换系进行苗期人工接种,筛选出7份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9311之间存在稻瘟病抗性差异,表明这些单片段代换系上存在稻瘟病抗性座位。通过代换作图的方法,分别在第4、8、11和12染色体上鉴定出了5个稻瘟病抗性座位。
关键词:
单片段代换系 稻瘟病 代换作图 抗性座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车京玉 刘春燕 蒋洪蔚 韩雪 毛彦芝 辛大伟 陈庆山 胡国华
【目的】大豆成熟期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是影响大豆产量和适应性的重要性状。研究大豆成熟期单片段代换系遗传规律,鉴定分析大豆成熟期的主效QTL。【方法】以大豆红丰11为受体和回交亲本,以15个国内外大豆核心种质为供体亲本,构建回交导入系群体,基于元分析的大豆成熟期(R8)"真实QTL"SSR标记进行单片段代换系鉴定,利用"图示基因型法"计算导入片段和代换作图法鉴定大豆成熟期QTL,用单标记法鉴定成熟期重要QTL。【结果】在C2、L连锁群上检测到16种导入片段,C2连锁群检测到7种导入片段,导入片段总长度为9.8 cM。L连锁群检测到9种导入片段,导入片段总长度为37.212 cM;在C2和L...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瑞钰 张华 宣宁 柳絮 张浩 张梦琦 姚方印
为了研究水稻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 SSSL)与受体亲本HJX74(Huajingxian 74)抽穗期差异的原因,以HJX74和5个具有抽穗期差异显著性的SSSLs WY18(W06-15-18-3-11)、WY24(W08-16-3-2)、WY26(W11-15-7-1-1)、WY60(W15-3-1-38)、WY61(W17-10-5-5-35-9-2)为试验材料,对其代换片段上已知的抽穗期等位基因进行克隆,获取其CDS序列,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比对,包括CDS序列、氨基酸序列,比较其氨基酸理化性质的异同及表达的差异。田间抽穗期表型性状调查结果表明,WY18、WY60、WY61相对于HJX74表现为晚抽穗,WY24、WY26表现为早抽穗。与HJX74相比,WY18代换片段上抽穗期等位基因DTH8存在4个SNP的差异、WY26中OsDof12存在7个SNP的差异、WY60 DTH8存在6个SNP的差异,但以上SNP的突变均未改变其氨基酸序列的亲水性及理化性质,表明这些抽穗期等位基因的突变可能并不是引起其抽穗期变化的原因。进一步通过qRT-PCR技术分析发现,WY18中DTH8、WY26中OsDof12的表达水平整体高于HJX74中的相应基因,表明该等位基因上游调节区域对其基因的表达进行了调控,可能是导致其抽穗期变异的原因。WY24中se14、WY61中Hd1存在明显的序列片段缺失,造成se14和Hd1等位基因功能缺失,可能是WY24、WY61抽穗期变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翔宇 余镁霞 谭景艾 王鹏 李才敬 吴光亮 程琴 王燕宁 蒋宁飞 黄诗颖 贺浩华 边建民
为解析低温胁迫水稻根数的遗传机理,挖掘控制水稻耐冷QTL,以亲本9311(受体)/日本晴(供体)构建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为材料,15℃处理10 d再在25℃恢复7 d测定其根数并定位和分析其中影响根数的QTL。结果显示,亲本日本晴平均根数为4.50,9311平均根数为7.20,二者存在显著差异;置换系群体平均根数为4.84,存在超亲分离现象。共检测到2个低温胁迫影响水稻根数的主效QTL:qCSRN1.1和qCSRN3。这2个QTL分别分布在水稻的第1号染色体31.75~33.15 Mb区间和第3号染色体32.2~32.7 Mb区间,其LOD值分别为4.91和2.86,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6.27%和9.06%,其中qCSRN1.1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亲本日本晴,qCSRN3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亲本9311。候选基因分析显示qCSRN1.1区间有138个候选基因,其中68个与蛋白合成相关,42个与酶合成相关,3个为转录因子;qCSRN3区间有88个候选基因,其中62个与蛋白合成相关,9个与酶合成相关,3个为转录因子。此外,还检测到2个上位性QTLs,分布在第1号和第9号染色体上,其上位性效应为-0.34和-0.43,LOD值为5.60和5.75。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水稻根数的发育属于数量性状,同时受基因互作影响。这些根数QTL的定位为后期克隆受低温胁迫影响的根数基因,解析根数遗传机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QTL 根数 冷胁迫 染色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树明 曾亚文 张浩 和忠 普晓英 杜娟
培育高γ-氨基丁酸(GABA)和抗性淀粉(RS)的水稻品种,并配之相应的栽培措施是功能稻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云南和浙江近期育成的4个水稻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基肥和分蘖肥对水稻的产量、每穗有效穗、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总粒数的提高作用最为显著。穗肥能增加水稻成穗率、穗长、结实率、千粒重和剑叶、倒二叶长宽。②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杂交稻的影响比常规稻更显著。加强水稻生长发育后期的养分管理能显著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
关键词:
水稻 养分管理 施肥时期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江院 王启亮 解新明 卢小良 张向前
为了构建玉米第10染色体大刍草单片段代换系群体并进行穗长QTL的筛选。以玉米野生近缘种墨西哥类玉米为供体亲本,以玉米自交系郑58为受体亲本和轮回亲本连续进行多代回交。利用BC_7F_1至BC_9F_1连续回交群体,选用45对在供体和受体亲本间有明显多态性差异的引物进行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以墨西哥类玉米为供体亲本的玉米第10染色体单片段导入系群体。对穗长性状QTL在第10染色体上位置进行初步定位。经过连续多代回交和SSR标记跟踪检测,获得了以郑58为遗传背景的墨西哥类玉米导入系群体,共检测到单片段代换系材料107份,代换片段平均长度为25.52~45.97 c M,总长度为944.15~1 884.74 c M,对第10染色体覆盖率为70.38%~89.65%。在BC_9F_1回交群体中鉴定了4个来自墨西哥类玉米并位于第10染色体的穗长QTL,初步定位于umc2528、phi054、bnlg1360和umc1877标记附近。结果表明,利用大刍草作为供体亲本可以获得大量玉米第10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材料,为优良QTL性状的发掘和筛选奠定了材料基础,拓宽了玉米新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范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