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52)
2023(7233)
2022(6029)
2021(5333)
2020(4354)
2019(9514)
2018(9373)
2017(17710)
2016(8786)
2015(9520)
2014(9102)
2013(9071)
2012(8662)
2011(7895)
2010(8254)
2009(7867)
2008(7314)
2007(6801)
2006(6275)
2005(5707)
作者
(24694)
(20943)
(20904)
(19691)
(13409)
(9846)
(9176)
(7954)
(7814)
(7380)
(7363)
(6876)
(6774)
(6759)
(6441)
(6383)
(6170)
(5923)
(5903)
(5406)
(5322)
(4964)
(4923)
(4833)
(4784)
(4712)
(4448)
(4411)
(4087)
(4079)
学科
(60851)
经济(60822)
管理(31264)
(29947)
(25603)
企业(25603)
地方(16880)
方法(16498)
技术(14650)
数学(14181)
数学方法(14105)
中国(13196)
地方经济(12578)
业经(11710)
技术管理(11477)
(10202)
(9428)
(8780)
(7816)
农业(7615)
产业(7412)
(7397)
金融(7397)
经济学(7171)
环境(7092)
(6979)
银行(6962)
(6747)
(6552)
(6442)
机构
学院(131211)
大学(129672)
(69658)
经济(68594)
管理(51226)
研究(47614)
理学(43651)
理学院(43207)
管理学(42734)
管理学院(42459)
中国(35953)
(29148)
(25891)
科学(25030)
(22880)
经济学(22858)
财经(22770)
中心(20729)
(20676)
(20605)
研究所(20365)
经济学院(20162)
(16959)
财经大学(16645)
北京(16423)
(15965)
(15820)
(15327)
师范(15220)
商学(15142)
基金
项目(82504)
科学(67141)
研究(62928)
基金(60552)
(51751)
国家(51334)
科学基金(45275)
社会(44262)
社会科(42179)
社会科学(42169)
(33436)
基金项目(31644)
教育(27668)
(26446)
自然(26156)
自然科(25629)
自然科学(25625)
自然科学基金(25222)
(23795)
资助(23122)
编号(23018)
创新(21171)
(20002)
国家社会(19168)
重点(18658)
成果(18454)
(17977)
发展(17061)
课题(16992)
(16822)
期刊
(85479)
经济(85479)
研究(46195)
中国(28933)
管理(24176)
(22577)
科学(16051)
经济研究(15317)
学报(14731)
(14653)
技术(13587)
(13003)
金融(13003)
财经(12417)
教育(12089)
大学(12043)
业经(11599)
学学(11498)
(11010)
技术经济(10334)
问题(10175)
农业(9710)
科技(8229)
(7750)
(7630)
世界(7288)
统计(7199)
经济管理(6918)
商业(6811)
国际(6645)
共检索到212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过去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红利,现在和未来仍是最大的红利。今后若干年我国经济将进入平稳增长时期,一方面是由于要素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则由于我国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在投资与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力减弱的情况下,我们迫切需要创造新的动力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尹向飞  段文斌  
为了从动态视角分析中国科技创新是否支撑中国经济增长,该文提出了Network DEA-Malmquist指数法,建立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改进和各阶段的效率变化等各种效率指标之间的联系。对中国省级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阶段技术进步是推动第一阶段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第二阶段技术效率改进是推动第二阶段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较低。技术进步、第二阶段的效率变化差距是导致东中部全要素生产率差距的主要原因,对东西部也同样如此。仅上海、天津、江苏、北京、广东全要素生产率呈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光  
由于知识的非竞争性,基于R&D的内生增长模型存在规模效应,即人口数量越大,从事R&D的人员越多,经济增长率越快。本文将R&D人员创新活动的有效时间引入知识的积累方程———“点子”生产函数,发现OECD国家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增加伴随着R&D人员创新活动的有效时间的减少,二者相互抵消,使得TFP增长率保持不变。通过校准理论模型,本文模拟了49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发现模型对经济增长率跨国数据的解释能力明显强于Lucas模型和Romer模型。如果利用模型对跨国经济增长率的模拟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残差平方和来评判模型的优劣,则本文模型对Lucas模型和Romer模型至少分别改进了20%和59%。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英  
技术创新划分为生产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前者提高生产率,因而能够推动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后者改变产品的质量和差异性,不一定加速增长。产品创新在后工业经济时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因此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比不上工业经济时期。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证明了这一趋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咸伟  
本文主要探讨个人预期、社会预期、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社会预期—经济增长理论。以往预期理论只局限于通货膨胀等相关经济问题的研究,将预期理论引入经济增长、社会创新、经济改革等研究领域,这对于拓宽我们的视野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使我国不得不摆脱原有的经济增长较大依赖外需的模式。由于全球化的修复将需要较长时间,我国经济要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茜  姚乐野  
基于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创新驱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考察创新驱动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数字经济生产服务、商业模式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均对创新驱动产生显著影响;数字经济商业模式、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且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创新驱动在数字经济商业模式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存在显著中介效应;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嫣然  吕寒  蔡建峰  
文章从数字经济的协同渗透效应和挤出效应出发,结合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利用2016—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验证了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适度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并以此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且数字经济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丛文  
基于新常态理解,通过建立包含三部门的动态博弈模型,结合微观视角与宏观机制分析了金融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经济增长的内在关联并提出相关结论,然后选取1952~2013年数据,运用ARDL—ECM边界效应检验模型实证检验所得结论,结果表明:单独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而协同技术创新对经济促进作用显著,但弱于单独的技术创新作用;知识与创新短期内对经济促进作用不显著,其外部性发挥需要门槛积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耿庆  
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引擎,本文首先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辨证分析中国技术创新的现状,然后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研究我国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程工  
一、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主要是:资本品投入的增加,劳动力投入数量的增加,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技术进步.其中,劳动力质量的提高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所引起.以下分析,假定人均资本不变时,经济增长是如何受技术进步影响的.假定国民收入为Y,储蓄率(s)保持不变,投资等于储蓄,即:I=S=sY两边同时除以工人数N,得到:I/N=sY/N如果我们定义函数f,使得f(K/N)= Y/N,其中K为资本投入量,可得:I/N=sf(K/N)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康继军  张宗益  傅蕴英  
加强制度与管理创新可以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本文认为广义技术进步一方面表现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即资本和劳动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它们分别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结果。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对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增长中制度与管理创新的贡献作了定量分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婷  孙斌栋  
通过选取201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经济增长因素后,反映技术创新的专利授权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过,技术创新的作用还不及物质资本及其它经济增长因素的作用,这说明当前我国仍处于主要依靠物质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过度的政府干预会阻碍城市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不及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效应。大多数城市的规模可能尚未达到规模集聚经济的门槛,因而表现为规模不经济。城市经济增长还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临近溢出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黎欢  龚六堂  
本文在Howitt and Aghion(1998)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代表金融发展水平的变量,从企业R&D研发决策的角度考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通过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促进技术进步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为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微观视角。本文运用我国工业企业数据论证了理论部分的主要结论,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以及产出增长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受制于融资约束的非国有企业显著受益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