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81)
2023(10989)
2022(9163)
2021(8352)
2020(6586)
2019(14738)
2018(14304)
2017(26964)
2016(14703)
2015(16204)
2014(16317)
2013(16006)
2012(15236)
2011(14088)
2010(14652)
2009(13348)
2008(13089)
2007(11975)
2006(11083)
2005(10380)
作者
(42870)
(35727)
(35467)
(33557)
(22923)
(16969)
(16181)
(13830)
(13687)
(13024)
(12231)
(11951)
(11672)
(11446)
(11404)
(11070)
(10668)
(10465)
(10364)
(10260)
(9154)
(8925)
(8661)
(8261)
(8084)
(8043)
(7996)
(7952)
(7212)
(7144)
学科
(65343)
经济(65290)
管理(39823)
(36916)
(27376)
企业(27376)
地方(23989)
中国(22866)
(20409)
方法(17654)
业经(15557)
数学(14947)
数学方法(14723)
农业(13725)
地方经济(13671)
(13272)
(12617)
银行(12591)
(12565)
金融(12563)
(12460)
(12336)
(12166)
(12105)
贸易(12090)
(11912)
环境(11844)
(11612)
(11223)
技术(9884)
机构
学院(208164)
大学(202253)
(86401)
经济(84356)
研究(79532)
管理(75430)
理学(62716)
理学院(61834)
中国(61764)
管理学(60843)
管理学院(60427)
科学(47927)
(44567)
(40908)
(40869)
研究所(36660)
中心(36113)
(34925)
(34773)
(31413)
师范(31158)
财经(30205)
(29271)
北京(28886)
(28228)
业大(27913)
(27141)
农业(26764)
(25753)
经济学(25269)
基金
项目(132159)
科学(104595)
研究(101695)
基金(92015)
(79714)
国家(78995)
科学基金(67165)
社会(63505)
社会科(60242)
社会科学(60232)
(54354)
基金项目(47550)
教育(46041)
(45508)
编号(43044)
自然(40775)
自然科(39782)
自然科学(39772)
自然科学基金(38998)
资助(36999)
成果(36129)
(35446)
课题(31798)
重点(30789)
发展(28902)
(28395)
(27969)
(27790)
创新(26019)
(25936)
期刊
(109048)
经济(109048)
研究(68104)
中国(51928)
(33864)
教育(30412)
管理(30048)
(29202)
学报(28104)
科学(28005)
(25913)
金融(25913)
农业(23250)
大学(21261)
学学(19767)
业经(19573)
技术(19560)
经济研究(17194)
财经(14195)
问题(13665)
(12482)
(12345)
(11548)
(10942)
论坛(10942)
国际(10812)
资源(10773)
图书(10725)
商业(10235)
科技(10166)
共检索到343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栋生  
自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提出以后,我国已形成了全面覆盖的区域政策体系。本文对我国4大区域战略进行了详细阐述,勾画了东西南北中大协调、共发展的崭新格局;并对各省级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初步研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栋生  
国民经济由各地区区域经济有机耦合而成。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作为地区经济很不平衡的多民族大国,区域协调发展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区域协调发展,除依靠科学布局、制度建设、政策支持外,还有赖于区际良性互动机制的健全,最主要的是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我国各省(市、区)域内部发展条件地区差别大,现有发展状况差异和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水平的差距亦很显著,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推进省(市、区)域内部区域协调发展,同样是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金碚  
经济发展是我们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到底什么是发展?我们都学过发展经济学,一种最传统的观点是发展的本质是储蓄。经典的理论就是如果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人均储蓄率从5%以下提高到12%~15%,那么这个国家、这个地区经济就可以起飞。这是较早的时候人们对发展的看法。后来在工业化和发达国家的研究中,人们通常用能源的生产和消耗作为经济发展的标志。通俗地讲,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耀彬  郑维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变贯穿了"注重公平—注重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以注重公平为重心、兼顾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辩证逻辑主线。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和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必须遵循区域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形成"稳健、开放、活力、公平"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为此,要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形成陆海内外联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推行环、带状区域发展新模式,打造东西双向互济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聚焦生态文明,积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动能,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红英  曾萍  
基于西部大开发和西部边疆发展的环境和《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对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再思考,提出加快西部新边疆建设,形成东、中、西、东北、边疆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加快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肖金成  
未来,我国将以城市群为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下列建议:一是空间规划研究与编制应提上议事日程;二是加快户籍制度和社保制度改革,促进人口空间结构调整;三是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共同维护人人共享的生态环境;五是加快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温小洁  姚顺波  赵敏娟  
为探讨城镇化发展与植被覆盖状况的协调发展关系,本文以黄河中上游的144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05、2010及2015年4期的县域经济发展数据及MODIS-NDVI数据,通过门槛回归模型,以影响研究区域植被覆盖最主要的降水因素作为门槛变量,具体分析不同降水条件下城镇化发展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并提出以保护植被覆盖为基础的差异化城镇化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植被覆盖会进一步遭到破坏,但降水因素在城镇化影响植被覆盖的过程中可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从而促进城镇化与植被覆盖的协调发展;(2)实现城镇化与植被覆盖的协调发展,不仅取决于自身的降水条件,还依赖于当地的生态工程建设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多种因素。其中,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可加速植被覆盖的修复进程,提高区域环境的生态承载力,有效缓解城镇化发展带给植被覆盖的负面影响;(3)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增加会给植被覆盖带来严重威胁,阻碍城镇化与植被覆盖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在年均降水量较少且生态脆弱的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传阳  郝成元  
在我国条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环境管理体制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是解决跨区域环境冲突难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基于环境管理政策、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技术政策构成的现行环境政策体系框架,以五大区域为研究主体,七项对策构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在管理政策方面,建议设立多部门多行业参与的跨区域环境保护协调委员会和构建责权明晰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以节能减排和绿色GDP完善行政人员政绩考核体系,强化环境管理法规建设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在经济政策方面,主要任务是完善资源环境配置机制以优化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在技术政策方面,以生态型替代生态破坏型的产业置换机制和制定区域性产业准入与退出机制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崇康  
本文认为,我国区域非平衡发展战略所导致的区域发展差异和不协调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政府区域政策的负面效应是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导致地区差距扩大的制度层面的因素主要是政府倾斜性的区域政策,90年代中期之后,市场的负面效应使之加剧。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应根据形势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和选择政策重点,既要充分发挥中央政府职能,实现区域间体制环境的统一,提高全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又要努力实现地方政府的角色创新,推动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谷永芬  洪娟  
区域的协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从政策性角度分析东北区域问题,构建东北特色区域经济政策体系应包括:区域布局政策;区域分工政策;区域特殊、补偿政策;区域组织政策;区域调控政策;区域法规等六个部分。在区域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弄清区域经济政策实施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需要不断调整、补充与完善各项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军扩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深刻指出,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研究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中,现有区域政策哪些要坚持、哪些应调整。要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作些战略性考虑。(1)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深刻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面向未来,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的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国内外环境变化的新形势,认真分析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不仅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下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所面临的任务与挑战,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今后完善区域政策的方向和思路。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李玉刚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74年,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专业从事石油化工与化纤原料生产的现代大型民营企业,率先在全国同行中形成"涤纶+锦纶"双产业链驱动发展模式,拥有员工20,000余名,总资产近1000亿元,连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实现了"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界"的四大发展跨越。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1447.22亿元,同比增长38.22%,利润总额24.43亿元,纳税总额17.90亿元。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冰莹   乔璐  
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经济交往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深远影响,也对征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现代经济社会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国现有征信体系面临着对分散的信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现有征信系统进行补充完善、对数据价值进行深入挖掘等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区块链与征信体系建设的耦合性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比较人民银行在推动构建覆盖全社会征信体系工作中试点建立的长三角、珠三角“征信链”的特点与不足,提出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联通省、市两级地方征信平台等节点,构建覆盖全国的“征信链”网络意见及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晓楠   王奕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不仅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扎实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而且还促进中国沿海、内陆、沿边地区协同开放。“一带一路”倡议以拓展对外开放新渠道、增加对外开放新机遇等方式,统筹国内分工与国际分工、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进而打造西部地区新的增长极,促进新发展格局构建与中国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在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新格局,重塑边疆治理结构、提升边疆治理能力。面向未来,中国应继续推动“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积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逐步形成西南、西北、东北三个沿边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