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409)
- 2022(407)
- 2021(381)
- 2019(761)
- 2018(669)
- 2017(1361)
- 2016(795)
- 2015(849)
- 2014(834)
- 2013(802)
- 2012(689)
- 2011(550)
- 2010(584)
- 2009(612)
- 2008(691)
- 2007(632)
- 2006(637)
- 2005(636)
- 2004(610)
- 2003(622)
- 学科
- 业(3492)
- 济(3299)
- 经济(3297)
- 企(3128)
- 企业(3128)
- 管理(2757)
- 农(1777)
- 制(1659)
- 经营(1346)
- 方法(1271)
- 土地(1238)
- 业经(1201)
- 银(1159)
- 银行(1158)
- 策(1143)
- 农业(1109)
- 行(1081)
- 体(1053)
- 财(1034)
- 数学(1005)
- 数学方法(1001)
- 家(997)
- 决策(984)
- 国家(984)
- 国家机关(939)
- 机关(939)
- 组织(928)
- 会计(920)
- 问题(893)
- 体制(892)
- 机构
- 学院(10865)
- 大学(10374)
- 济(4912)
- 经济(4810)
- 管理(4759)
- 理学(3795)
- 理学院(3775)
- 管理学(3748)
- 管理学院(3730)
- 中国(3445)
- 研究(3169)
- 农(2872)
- 财(2766)
- 京(2307)
- 江(2258)
- 农业(2127)
- 省(1997)
- 财经(1966)
- 业大(1810)
- 中心(1771)
- 经(1761)
- 银(1728)
- 银行(1663)
- 科学(1659)
- 州(1658)
- 所(1615)
- 行(1612)
- 北京(1470)
- 经济管理(1464)
- 财经大学(1438)
共检索到19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东霞
问:王某等10人于2010年3月1日到某塑料加工厂工作,每天按厂方规定上下班,每月中旬支取上月工资。由于该厂未办理营业执照,于2011年9月30日被取缔。王某等10人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某塑料加工厂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厂方代理律师称某塑料加工厂属非法用工单位,与王某等10人形成的不是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请问: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是否应当支付已提供了劳动的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静
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何认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在劳动仲裁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争议。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了劳动仲裁机构在处理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的法律适用问题,并阐述了用人单位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的三种形式。
关键词:
用人单位 劳动者 劳动合同 法律责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向志
案情简介申请人姜某自1998年2月1日起到被申请人青岛某服饰公司从事管理岗位工作,每月工资5000元。2008年2月1日,双方订立了期限自2008年2月1日起至2010年1月31日止的劳动合同,该合同期满后双方又续订了期限自2010年2月1日起至2012年1月31日止的劳动合同。2012年2月1日,被申请人以劳动合同到期为由,向申请人提出终止劳动合同关系,并同意支付其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2万元。申请人不同意被申请人的做法,认为其连续两次与被申请人订立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已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现被申请人单方终止劳动合同,属违法终止,要求按违法终止...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东霞
问:王某等10人于2010年3月1日到某塑料加工厂工作,每天按厂方规定上下班,每月中旬支取上月工资。由于该厂未办理营业执照,于2011年9月30日被取缔。王某等10人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某塑料加工厂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厂方代理律师称某塑料加工厂属非法用工单位,与王某等10人形成的不是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请问,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是否应当支付已提供了劳动的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肖唯
案情简介2011年5月17日,某涉外学校与史某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史某担任安保部助理岗位工作,年税后工资为60060元,合同于2011年8月1日生效,合同附件为《员工行为准则》。2011年10月27日上午10时许,史某因工作分配原因与案外人徐某发生争执,徐某手指受伤。2011年10月31日,某涉外学校向史某发出《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通知书称: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之规定,由于史某在职期间与下属发生肢体冲突事件并致下属受到伤害,严重违反学校相关规定,学校决定立即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梁华乔
案情简介■何某于2011年3月24日入职某塑料公司,任职保安。2011年5月25日晚,在何某值班期间,某塑料公司的变压器被偷窃。6月26日,何某填写了一份《员工离职申请表》。《员工离职申请表》显示,离职工作原因在"试用期不合格"一栏处打勾,离职类别在"辞职"一栏内打勾,且某塑料公司还特别注明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强纪栋
案情简介某旅行社在2011年7月操作团队时,计调部甲与票务部乙衔接疏漏,造成机票差价5000元。该旅行社《计调部管理细则》第八条载明:"如因计调操作失误,导致团队损失,扣除该计调人员当月津贴(工资浮动200元),再由计调人员承担该团队损失,并在季度及年度奖金中作出相应处罚。"旅行社办公室主任对该机票事件进行调查,分别与甲、乙了解调查,制作了笔录(问答式)。其中,在对甲的调查笔录中一问"机票损失5000元如何承担",一答"造成机票损失费5000元由我承担",该笔录尾部有甲签名。2011年10月,旅行社以赔偿损失为由,申请仲裁,请求裁决甲赔偿损失5000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蔡建辉 徐文进
案情简介甲公司是一家全国性快递公司,在各地有众多直营门店和特许经营门店。谷某与甲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工作岗位为操作员。2012年3月底,谷某离开甲公司。2012年4月,甲公司搬离了上海,乙公司迁入该场所。乙公司门店与甲公司使用统一装潢、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统一呼叫系统,在物流上相互配合协作,并统一使用甲公司的快递配送管理系统。2012年6月1日,谷某重新进入该场所工作。后由于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谷某申请劳动仲裁主张乙公司支付双倍工资。劳动仲裁委经审理认为,乙公司主张谷某2012年6月1日重新与案外人甲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属于甲公司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秦铁铮
告知义务是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订立时,应如实向劳动者告知重要事实的法定义务。用人单位违反告知义务应该向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本文以案例分析为线索,从内容与程序两方面论述了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告知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事实与风险事实,风险事实尤其值得重视;告知的程序既要符合法理,也要有利实践,主要从告知次序、发生时间与告知方式等三个方面予以把握。
关键词:
告知义务 告知内容 告知程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用人单位不可重复处理职工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劳动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而这一变化的标志之一即劳动争议案件的持续增加。为了使企业经营者和广大劳动者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及处理有更多的了解,我刊从第7期起开辟劳动争议案例评析专栏,特聘请劳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东霞 赵康
问:袁某于2012年4月在某公司工作时发生工伤事故,被鉴定为八级伤残,伤情稳定后继续在公司上班。2013年3月,袁某未向单位请假连续旷工15天以上。于是,公司以袁某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并送达。因某公司未参加工伤保险,袁某要求公司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而公司认为袁某系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被解除,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劳动合同期满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案例简介】蒋某于1995年1月到市内某宾馆做合同工,宾馆与其在合同中约定,蒋某每周工作7天共68小时,月工资总额270元(超时工作加班费包括在内)。1996年初,蒋某看到《劳动法》后,要求宾馆按《劳动法》规定的计酬办法重新计算其加班工资,遭到公司拒绝...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本刊今年第二期就一起因用人单位没有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引起的争议案件,本刊就此案展开了讨认,作者的来稿从不同角度对案例作了分析、对争议处理结果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现选登其中3篇,希望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