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43)
2023(7343)
2022(6207)
2021(5952)
2020(5320)
2019(12288)
2018(12082)
2017(23961)
2016(12658)
2015(13794)
2014(13728)
2013(13454)
2012(12028)
2011(10768)
2010(11204)
2009(10349)
2008(10285)
2007(9133)
2006(7761)
2005(7198)
作者
(35229)
(29368)
(28987)
(27965)
(18814)
(14110)
(13347)
(11358)
(11113)
(10690)
(10023)
(9997)
(9423)
(9219)
(9123)
(9118)
(8810)
(8591)
(8416)
(8225)
(7379)
(7113)
(7103)
(6708)
(6590)
(6559)
(6550)
(6351)
(5976)
(5706)
学科
(50170)
经济(50124)
(35848)
管理(34979)
(28203)
企业(28203)
方法(26497)
数学(24023)
数学方法(23456)
中国(14238)
(13083)
(11447)
(11031)
保险(10939)
(10916)
(10571)
银行(10560)
(10036)
(9995)
(9754)
金融(9754)
理论(9411)
业经(9267)
(8812)
(8781)
贸易(8775)
财务(8772)
财务管理(8748)
(8559)
企业财务(8279)
机构
大学(172345)
学院(171344)
(68544)
经济(67076)
管理(66804)
理学(56988)
理学院(56398)
管理学(54992)
研究(54870)
管理学院(54683)
中国(46445)
(36350)
(35411)
科学(33711)
财经(27716)
(27610)
(27243)
中心(26122)
(25441)
(25283)
研究所(24877)
业大(24756)
北京(23124)
农业(21333)
经济学(21247)
财经大学(20996)
(20746)
(20178)
(20027)
师范(19798)
基金
项目(114647)
科学(90339)
基金(84908)
研究(80404)
(74659)
国家(74114)
科学基金(63923)
社会(51309)
社会科(48728)
社会科学(48712)
(43833)
基金项目(43619)
自然(43077)
自然科(42200)
自然科学(42188)
自然科学基金(41439)
教育(37812)
(37354)
资助(37081)
编号(31556)
重点(25851)
(25379)
成果(25353)
(23484)
(22673)
科研(22582)
创新(22017)
课题(21987)
教育部(21925)
(21705)
期刊
(70925)
经济(70925)
研究(51747)
中国(35590)
(28144)
学报(27557)
管理(25378)
科学(25032)
(24155)
(21954)
金融(21954)
大学(21295)
学学(20147)
教育(17315)
农业(16009)
技术(15732)
财经(13774)
经济研究(12468)
(11669)
统计(11108)
业经(10737)
(10020)
(9389)
决策(9046)
技术经济(8701)
问题(8512)
(8280)
理论(8104)
(7737)
财会(7583)
共检索到257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隗宙  徐永革  
用人单位规模性裁减人员应当重点关注裁员方式的选择、补偿方案的制定。由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需要,用人单位应当首选以协商一致的方式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协商不成,再行选择以"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此外,用人单位制定补偿方案的过程中,也应当在可承受范围内,并参考当地的一般标准、企业的以往标准以及劳动者的平均工龄、个人情况等制定较高的补偿标准,以使劳动者接受裁员决定。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高瑾  
大量解雇是劳动合同解除中的一项特别制度,其法律构造与个别解雇多有不同,除解雇事由专门设计之外,解雇人数、程序也另有特殊要求。我国大量解雇法律制度存在制度架构简单,法律规定粗陋、操作实效有限等问题,实践中无法为被裁员工的劳动权益提供有效保护。在寻求解雇权和工作权均衡的制度理念下,以《企业裁减人员规定(征求意见稿)》出台为契机,重新检视与反思我国大量解雇制度,是劳工权益保护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田思路  李干  饶志静  
2014年12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公开发布了《企业裁减人员规定(征求意见稿)》,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于2015年1月24召开研讨会对其进行了集中讨论。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六大问题,分别从法、理、情的角度加以分析,供起草单位参考。■裁员的性质以及与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关系第十八条企业出现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与职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人数达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彭进忠  
案情简介某单位进行生产技术革新,取消老旧生产线,由此造成近20名员工无法安置工作,单位按裁减人员的程序解除了与员工的劳动合同。该部分员工都是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进入单位工作,双方在计算经济补偿时,出现争议,遂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了经济补偿年限如何计算的问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泽瀚  李敏  
劳务派遣中用人单位实际上面临着很高的法律风险。本文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依据一些典型的地方性法规和司法实践,指出在劳务派遣中用人单位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对策。希望在现行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下,帮助用人单位降低用工风险,加深对劳务派遣的认识。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荣芳  
在从属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关系中,用人单位承担一定的社会保险义务。我国现行法律将职工的社会保险权视为劳动权的组成部分,将用人单位定位于职工社会风险的承担者。这不仅在法理上存在诸多疑惑,而且导致保险关系当事人之间的权义性质和内容混乱不清。社会保险是通过"外化"方式解决劳动者社会风险的国家安全保障措施;用人单位是社会保险人的辅助义务人,其义务履行对象是社会保险人;义务的履行状况不能影响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待遇请求权;保费的追缴是保险人履行职责的应有之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黄细梅  洪萍  
"用人单位"是我国劳动法领域特有的法律概念,是劳动法律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准确认定"用人单位"有利于劳动争议案件及时、高效、公平、合理解决。但因历史问题、理论研究问题,我国现有法律在创设"用人单位"概念时,未对其进行任何定义及解释,以致其内涵和外延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从理论角度来说,"用人单位"首先应该是"依法成立的组织";其次,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用人单位"还应该包括村委会、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等群众自治性组织、机关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派出机构以及军队组织。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持明  
用人单位基于正常运营的需要,必然拥有对劳动者的处罚权,但这种处罚权不同于国家的行政处罚权和司法处罚权。用人单位处罚权的行使事关劳动者的重大利益,因而其各项权能的运行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有效要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用人单位作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享有充分的人事管理自主权,制定用人单位内部规章制度,调整用人单位内部劳动关系,是用人单位行使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加强用人单位内部劳动管理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用人单位内部的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利益化和复杂化,用人单位如何建立一种和谐的劳动关系,如何建立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的有效衔接和效力适用准则,如何看待违纪解除中的程序性问题等等,都迫切需要在立法上给予明确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建明  
试用期是劳动关系双方建立劳动关系后相互考察的期限,用人单位可在该期限内考察新招收的劳动者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工作技能、身体健康等是否符合录用条件,在试用期发现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可及时解除劳动合同,节约用工成本,减少用工风险。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相关争议并不少见,影响了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本文将通过两个案例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静  
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何认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在劳动仲裁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争议。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了劳动仲裁机构在处理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的法律适用问题,并阐述了用人单位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的三种形式。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国庆  
用人单位经济补偿金支付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体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本文认为,合法性应当优先考虑,这是由其支付的法定性和标准性决定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劳动合同中约定条款的设定来实现经济补偿金支付管理的有效性。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强纪栋  
案情简介某旅行社在2011年7月操作团队时,计调部甲与票务部乙衔接疏漏,造成机票差价5000元。该旅行社《计调部管理细则》第八条载明:"如因计调操作失误,导致团队损失,扣除该计调人员当月津贴(工资浮动200元),再由计调人员承担该团队损失,并在季度及年度奖金中作出相应处罚。"旅行社办公室主任对该机票事件进行调查,分别与甲、乙了解调查,制作了笔录(问答式)。其中,在对甲的调查笔录中一问"机票损失5000元如何承担",一答"造成机票损失费5000元由我承担",该笔录尾部有甲签名。2011年10月,旅行社以赔偿损失为由,申请仲裁,请求裁决甲赔偿损失5000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