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79)
2023(2846)
2022(2415)
2021(2337)
2020(1911)
2019(4464)
2018(4600)
2017(8394)
2016(5009)
2015(5785)
2014(6063)
2013(5862)
2012(5387)
2011(4694)
2010(4824)
2009(4308)
2008(4425)
2007(4220)
2006(3722)
2005(3426)
作者
(13388)
(11014)
(10753)
(10432)
(6934)
(5265)
(5144)
(4274)
(4273)
(4213)
(3712)
(3660)
(3625)
(3442)
(3429)
(3398)
(3305)
(3267)
(3179)
(3118)
(2864)
(2710)
(2658)
(2640)
(2557)
(2461)
(2435)
(2429)
(2219)
(2201)
学科
(16935)
经济(16896)
管理(13873)
(13567)
(10179)
企业(10179)
方法(7240)
(7032)
中国(6393)
数学(5910)
数学方法(5838)
(5552)
(5308)
劳动(5291)
农业(4886)
理论(4579)
(4077)
业经(3918)
(3896)
财务(3882)
财务管理(3860)
教育(3648)
教学(3618)
企业财务(3611)
(3252)
贸易(3249)
(3231)
(3219)
(3170)
(3061)
机构
学院(66841)
大学(64161)
(24610)
经济(23889)
管理(22988)
研究(19074)
理学(18719)
理学院(18520)
管理学(18112)
管理学院(17986)
中国(16310)
(13734)
(13725)
(12295)
科学(11120)
财经(10273)
(9890)
(9792)
中心(9660)
(9558)
(9189)
(9150)
师范(9059)
北京(8859)
技术(8561)
(8483)
研究所(8336)
业大(8296)
职业(8076)
经济学(7751)
基金
项目(36778)
研究(29990)
科学(27757)
基金(24400)
(20174)
国家(19929)
社会(17303)
科学基金(16971)
社会科(16186)
社会科学(16180)
(15288)
教育(15104)
编号(14402)
基金项目(12560)
成果(12341)
(12115)
资助(10849)
自然(10162)
课题(10087)
自然科(9906)
自然科学(9905)
自然科学基金(9725)
(8709)
项目编号(8401)
(8399)
重点(8017)
(7955)
大学(7754)
(7350)
规划(7323)
期刊
(32819)
经济(32819)
研究(20972)
中国(18983)
(12845)
教育(12338)
(9163)
管理(9037)
学报(8297)
技术(7608)
科学(7376)
(6931)
金融(6931)
大学(6636)
业经(6008)
学学(5926)
农业(5813)
财经(5158)
图书(4854)
财会(4559)
经济研究(4502)
(4440)
职业(4248)
问题(4015)
会计(3695)
书馆(3633)
图书馆(3633)
理论(3530)
(3429)
论坛(3429)
共检索到111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魏璐  
在社会公众观注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同时,作为用人单位的合法劳动权益却长期被忽视,但目前的状况是许多用人单位自身劳动权益屡受侵害,对其合法权益保护的需求,正呈现日益强化的趋势。本文分析了用人单位合法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现状,探讨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提出若干应对之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柯新华  罗琼  
对于大学生兼职劳动权益,目前通行的做法是适用民法保护。但民法对大学生劳动权益的保护不仅力度不够,而且作用有限。事实上,大学生在企业兼职具有明显"从属性"特征,符合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我国应当扩大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将大学生在企业兼职作为特殊劳动关系予以调整,进行专门立法,切实保障兼职大学生的劳动权益。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申自强  
要改变当前大学生勤工俭学劳动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现实状况,建议从立法层面明确勤工俭学大学生的主体资格,确定大学生勤工俭学非标准劳动关系法律地位,明确相关主体的职责,以达到保护大学生劳动权益的效果。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文成英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之规定拒绝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此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目前有三种观点,即经济补偿责任、赔偿金责任和二倍工资责任。用人单位拒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侵犯的是劳动者应签而未签的预期利益,也是对《劳动合同法》基本规定的直接违反。故除劳动者可以主张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外,法律应当补充规定"用人单位损害劳动者预期利益的赔偿责任和违法责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娟  
本文从税国松维权系列纠纷申请监督案件入手,分析了案件中雇员受损赔偿纠纷和工伤保险待遇纠纷并存并被判双重赔偿的判决冲突及其法律上的原因。"事实劳动关系"在税国松的工伤认定案件和工伤赔偿案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深入地分析了事实劳动关系能否对劳动关系的三要素进行突破以及法律拟制的界限。实践中,这类"事实劳动关系"广泛存在的重要根源在于"用人单位"概念及功能的错位。笔者主张用"雇主"和"雇员"概念代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概念,以便受雇于自然人的从属劳动者能够直接获得劳动法的保护,解放"用人单位"不应有的从属劳动者识别功能和劳动关系判断功能,以及变革劳动法律一元保护方式至多元保护。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赵盛和  李坤刚  
案情简介张某于2015年4月8日向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恢复劳动关系,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张某称:2015年3月1日入职某销售公司,签订3年期书面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3个月。在上班2周后,张某向公司请假看病,2个月后回到公司上班,但公司已经解除了与其的劳动关系。公司则称:张某上班2周后,即与公司请假,后公司发现张某系看精神类疾病,且精神病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学华  
用人单位调职行为在用工实践中十分普遍,由于可操作性立法规范的缺失,因调职而引发的劳动纠纷越来越多。本文针对用人单位内部调职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调职理论学说的优劣,指出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应该正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地位,采用调职命令权否认说,以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防止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权益的过度侵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东霞  
问:王某等10人于2010年3月1日到某塑料加工厂工作,每天按厂方规定上下班,每月中旬支取上月工资。由于该厂未办理营业执照,于2011年9月30日被取缔。王某等10人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某塑料加工厂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厂方代理律师称某塑料加工厂属非法用工单位,与王某等10人形成的不是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请问,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是否应当支付已提供了劳动的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玉文  
问:2011年6月,秦某与某民营医院订立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担任该医院住院部的护士。在劳动合同附则里有这样一个条款:如果劳动者没有如实回答用人单位的询问的,用人单位在知情后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2012年4月,秦母因高血压病加重住院治疗,秦某所在的医院了解到该情况后,以秦某在与单位订立劳动合同时没有如实回答关于"你的近亲属中是否有正在需要治疗的疾病"为由,决定解除其劳动合同。医院的解释是,以前曾有两名护士因为家中有病人,在给住院病人注射和发药时有减少药量和以好药换次药的情况,医院与这两名护士解除了劳动合同并在以后的护士聘用中出台了上面这样的规定。请问,像秦某这种情况,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徐旭东  
案情简介■李某系江苏省某房地产代理销售公司的售楼员,该公司代理了某开发商在江苏省某市开发的一个大型商住楼盘。李某与代理公司的工资采用底薪加提成的办法,基本工资1800元/月,提成为销售业绩的1‰,分两期发放,首期80%待房屋全款或贷款到账,且开发商已经把代理佣金支付给代理公司之后,再予发放;次笔20%待开发商将房屋交付之后发放。2013年1月,李某因违纪被辞退,遂提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一次性全额支付售楼提成12000元。用人单位辩称:本公司的提成已有明确约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谢雪峰  
案情简介申请人谢某于1998年7月进入被申请人某公交公司任驾驶员,月均工资约3300元。当事人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第七条关于劳动纪律的约定为:"甲方应依法制定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乙方行为规范,并在上岗前以书面形式发给乙方,同时督促其实施。乙方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保守本单位的生产(工作)或业务秘密,如有违法违纪行为,甲方可依法律法规和本单位规章制度,给予必要的行政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姚志华  
案情简介李某与上海某外资物流公司于2002年9月签订劳动合同,在苏州分公司担任进出口货运代理主管,2008年后签订过两期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到期日为2013年12月31日。2013年11月,公司向李某发放了《员工劳动合同签订征询书》,李某填写的意见是要求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公司于2014年1月向李某提供了新版《劳动合同》要求其签订。李某不能接受新版合同的变更,向公司提出了异议。主要包括:第一,工资标准。原合同列明工资具体构成及数额,新版合同约定"详细金额参照另行签订的《补充协议》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范围  
《劳动合同法》严格限制了劳动合同短期化,用人单位因此面临劳动合同期限选择的困境。本文在对劳动合同期限类型及其区别和劳动合同期限对用人单位用工的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合同期限应综合考虑法制因素、企业因素、岗位因素以及员工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